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碳交易与企业行动

2023-01-13 16:15王斐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
生活用纸 2023年1期
关键词:碳价配额碳达峰

王斐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

气候变化就是指气候的平均状态在某一期间内出现统计意义上的明显变化。2018年全球平均温度比1981—2010年平均值高出0.38℃,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0℃,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4暖年份;2014—2018年,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5个年份。气候变化会造成全球变暖,包括极冷极热的极端天气、干旱并造成粮食减产。

1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概况

随着各个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愈发重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992—2021年期间全球各国先后联合颁布三部法律性公约。如下: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第一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规定每个国家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例如发达国家拥有绝对的减排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对的减排义务,即没有总量的限制。

● 《京都议定书》在全球正式生效,为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首次提倡使用国际授权的、可使用“碳信用”的限额与交易系统。履约国(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配额开始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具有了商品的价值和进行交易的可能性,并最终催生出一个以CO2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

● 《巴黎协定》首次提出终极解决方案,将目标定为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国家每5年提交一次新的国家自主贡献(INDC),全球每5年评估一次盘点,全面评估落实情况。

目前,全球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其中,苏里南、不丹两个低工业碳排放与高森林覆盖率国家已经实现碳中和目标。芬兰计划在2035年实现碳中和,奥地利、冰岛计划2040年实现碳中和,瑞典、德国计划2045年实现碳中和。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2 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相关政策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CO2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或行业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CO2,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CO2相互抵消,实现CO2“净零排放”。

图1 中国、美国和欧盟的碳中和目标

中国碳中和压力巨大,中国每年CO2排放量约为100亿~120亿t,每年碳汇量10亿t左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侧重顶层设计、宏观指导;制定分省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由各省市碳达峰任务;制定分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包括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等5个重点领域;制定碳达峰碳中和重点保障方案,包括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节能减排、核算指南、编制大纲、技术创新、能源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督察考核、标准计量等;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包括投资、财税、价格、信用、贸易、土地等政策。

3 碳达峰与碳中和对造纸行业的影响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制定专项的达峰方案,环保部将碳强度碳指标纳入环保督查项目。对于造纸行业而言,生产的全流程都涉及了碳排放,面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不断深化,压力会进一步扩大;传统造纸企业不重视不了解碳排放问题的情况下,参与减排活动和碳市场交易时的成本增加。同时,在全球各国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层面潜在成本增加。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基本运营,包括使用的能源,也来自于不直接排放CO2的电力能源;日常运营的CO2净排放量基本是“零”,而且企业的业务部分(比如提供服务、制造产品)的碳排放量也是十分有限的;企业的碳中和是要确保自身的运营生产中使用的工具、材料、服务等等,也是在碳中和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实现运营碳中和、产品和服务的碳中和以及产品供应链碳中和。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只有把实现碳中和融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面对减排压力企业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4 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措施

一般来说,有三种基本原理来控制碳排放。命令型:强制减排目标,如拉闸限电;财税型:补贴、碳税,如光伏、风电的补贴;市场型:碳排放权的交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向企业发放碳排放权配额,企业排放量超过配额量则需要购买配额,而少于配额量则可以售卖配额,配额缺口和盈余企业之间可进行配额的交易。

图2 全国碳市场建设路线

自从开展试点工作以来,试点地区的碳价各不相同。目前,广东碳价60~80元/t左右、上海碳价60元/t左右;湖北、深圳、天津碳价在25~30元/t附近波动,北京的碳价在60元/t附近波动,福建、重庆10~20元/t。造成各试点地区的碳价差异和碳价波动的因素较多,与各试点地区控排企业的产业结构、配额总量设定、市场结构等有关。

依据总量设定机制和配额分配机制确定企业的碳排放量,其中造纸行业常采用历史强度下降法和基准线法,以广东造纸行业配额分配为例。特殊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有纸浆生产的企业使用历史强度下降法分配配额。普通造纸和

5 企业实现碳中和面临的问题和应对建议

对于企业而言,实现碳中和的过程必然面临一系列的风险。

一是成本增加风险,配额稀缺性和价格可能上升,增加企业履约成本。

二是核查指南的变化增加企业核算合规风险,指南不断变更,面对不停变化的标准,企业面临环保督察的风险。

三是碳交易决策难度增加,碳交易规则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增加企业决策风险。

四是企业碳管理和碳交易团队不成熟带来的操作风险。

根据企业实际的排放量、配额量和整个碳市场的走势,纸制品生产企业使用基准线法分配配额。2021年度配额实行部分免费发放和部分有偿发放,其中造纸控排企业免费配额比例为96%。

企业的碳排放须遵循监测、报告、核查(MRV)机制,企业每年提供自身的监测报告,须在固定的时间向当地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企业监控碳排放的方法及排放量,由政府组织第三方对企业的排放情况进行确认核查,核查无误后,将其作为企业纳排或者碳交易配额分配的参照。除MRV机制外,企业也须遵循考核制度和惩罚措施。依托自身的碳管理团队或服务机构的专业水平,以及市场、政策信息的掌握为企业制定履约策略和参考方案,确保重点排放企业合规低成本履约。具体方案包括如下:

● 履约中碳配额与CCER利用的结构;

● 履约重点排放企业内部碳配额的调配;

● 配额的库存和缺口管理;

● 碳价跟踪、预测及响应策略制定;

● 低价配额与CCER的采购;

● 企业自愿减排;

● 寻求金融支持。

猜你喜欢
碳价配额碳达峰
碳中和·碳达峰
我国碳市场研究进展与前瞻性分析
碳减排量及碳配额的区别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鱼粉:秘鲁A季配额低于预期,内外盘短期大幅上涨
考虑碳价下限的燃煤发电碳减排投资及其政策分析
鱼粉:秘鲁A季配额公布,国内外鱼粉价格反弹
欧盟碳价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