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捐赠收据,讲述一场71年前的热血众筹

2023-01-13 01:40黄丽
湘潮 2022年12期
关键词:收据大炮浏阳

文物源起

这是一张珍藏在浏阳市博物馆的收据,因年代久远,纸张已经泛黄。它长17厘米,宽11.2厘米,收据上用繁体字清晰写着“今收到料沅乡东峰村□□组 辛元顺捐献浏阳号飞机大炮坦克人民币共计壹萬元。主任:余绍敬。副主任:黄锡吾。经手人:刘祗觐”,收据落款时间为“公元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71年前,为了支援抗美援朝前线战场的志愿军,浏阳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热血众筹活动。这张捐款收据,为我们讲述了一名普通百姓的满腔爱国热情和使命担当,见证了浏阳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情与奉献,成为历史的见证。

只要拿得出来,没有舍不得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应朝鲜政府请求,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开赴朝鲜战场。

1950年10月底,成立了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协调领导全国支援志愿军的活动。由于当时志愿军与敌人的武器装备相差悬殊,为了支援前线艰苦作战的志愿军,1951年6月1日,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号召全国同胞开展爱国增产增收,捐赠飞机、大炮等武器给志愿军。

湖南省委、省政府于1950年11月成立了抗美援朝湖南分会,由程潜任主席,黄克诚、谢晋任副主席。第二天,王首道通过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发表《在抗美援朝中湖南人民应有的努力》的讲话,要求全省人民和军队支持抗美援朝、努力增产节约。1951年7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举行一届二次扩大会议,决定以捐献100架战斗机为目标。浏阳、华容、湘潭等县主动提出“一县一机”,将捐献的飞机取名为“浏阳号”“华容号”“毛泽东故乡号”,支援前线作战。

当时,为了便于民众认捐,对武器的折算价还做了明确的规定,比如一辆坦克为25万元、一门大炮9万元、一架战斗机为15万元等。(1953年后人民幣新旧替换,1万元旧币等于1元新币,本文货币单位采用新币值计算。)据统计,195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98元,1952年还大大低于此数字,作为革命老区的浏阳,又低于同期全国人均收入,由此可见, 这些武器的折算价对于十分贫困的浏阳人民来讲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浏阳人民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动员起来,争先恐后地投身这场伟大的热血众筹中。“只要拿得出来,没有舍不得的。”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加班加点忙生产,工商界提前完成纳税任务,社会民众更是不甘落后,孩子们捐出了自己的伙食费,妇女们把变卖首饰的钱捐出来,刚刚翻身得解放、自己还没脱离温饱的农民卖菜、卖炭、卖柴、卖鸡蛋,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为前线的战士们多捐一分钱。人民齐心协力,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规模巨大的增产节约、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浪潮,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小小儿童,都以最朴素的热情和最快的速度响应,为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贡献一份浏阳力量。

为了规范管理,当时对开具捐款收据也有要求,由当地政府或银行机构出具收据凭证,一式三联,第一联交由捐款人自己保管,第二联上交全国抗美援朝总会,第三联则由代收款的地方政府或银行机构留作记账凭证。

据《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记载,到1952年4月,全省共捐献人民币1986万元,可购买战斗机132架,提前超额完成100架战斗机的捐献目标。

前线的需要,就是后方的行动。浏阳人民的慷慨募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留下一段佳话,更充分展现了浏阳人的勇于担当和为国情怀。

用热血写下中朝友谊篇章

自谭嗣同、唐才常始,浏阳人的血管里就流淌着革命血液,敢为伟大的理想慷慨赴死,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浏阳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世代相传。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抵御外辱,还是和平时期建设新中国,浏阳人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195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出动员青年参军的号召。浏阳抗美援朝分会广泛开展动员,浏阳儿女的激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从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陆续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浏阳人,除了大家熟知的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勇、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李贞、第十九兵团政委李志民、第二十军军长张翼翔、第六十七军军长邱蔚,还有数千名刚刚参加志愿军,来自浏阳各个乡镇的爱国青年。

当时,从机关到学校,从城市到农村,到处涌现出父送子、妻送夫参军的动人场景,青年人见面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参军去吗?”这些浏阳热血青年,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有265位烈士永远长眠于异国他乡,用热血写下中朝友谊篇章,是浏阳人民永远的骄傲。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仍健在的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同志们颁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浏阳分两批共计颁发141枚。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71年前,在那场浩浩荡荡的热血众筹运动中,浏阳人不遗余力、倾尽所有,爱国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让我们直至今日仍然能够触摸到当年全国人民齐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豪情。

见证人的话

黄丽(浏阳市博物馆副馆长、王震故居纪念馆馆长)辛元顺捐赠“浏阳号”收据是浏阳市博物馆2000多件红色文物中的一件,见证了一段关于牺牲与奉献、爱国与信仰的记忆。虽然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已经远去,但炽热的爱国情怀始终如一。作为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我们要牢记历史,勇担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收据大炮浏阳
绿叶(浏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浏阳“双洞”苏区的历史价值
小兵对抗“大炮”
“半条被子”与“三张收据”的异曲同工之美
浏阳蒸菜:一直不变的是小碗
浅析专利收费收据办理方式
“系统”太浪费了,我们可以作出改变
一泓潭湾梦中情
声波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