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哨,蓝天下的北京声音

2023-01-14 11:25李盛通讯员刘珺
工会博览 2022年35期
关键词:鸽哨鸽群哨子

□本刊记者 李盛 通讯员 刘珺

在北京,有一种声音,在胡同里听来总是那么悦耳;有一种声音,听到它就让北京人有一种到家的感觉,那就是鸽哨的声音。但不知不觉中,很多人已经说不上来有多久没有听过鸽哨声了,多么希望,鸽哨不要成为回忆。

鸽哨,又称鸽铃,即绑在鸽子尾巴上的一个小哨子,因鸽子在空中飞翔,气流冲击哨子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说起鸽哨,没见过实物的人并没有概念,其中讲究颇多,一般分为葫芦类、联筒类、星排类、星眼类。联筒清脆,葫芦浑厚。一盘鸽子有二三十只,从这些不同品类的鸽哨中挑选组合后,可以搭配出不同效果的鸽哨,有高低音达到完美的和声效果,宛若一支“空中乐队”。谁家的鸽哨音色搭配最讲究,拥有名家鸽哨的数量多少,品种多寡,也是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志,值得玩家炫耀。

北京鸽哨的由来

北京人养鸽子、玩赛鸽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北京的传统文化、市井文化而流传至今,以鸽子发源而出的讲究也非常多,鸽子按类别分为观赏鸽、赛鸽,如果细分到每一品种那就更是数不胜数。

北京养鸽放飞,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叫“走趟子”,选当年或一二龄的壮鸽,取其血气方刚,喜欢远游,清晨起飞后两三盘旋即直奔他方,日将卓午方才飞回。

另一种放飞叫“飞盘”,鸽群起飞后,围绕所居,一再盘旋,渐盘渐高,直薄云霄,虽小到翩翩如彩蝶,仍仰首可见。如饲养得当,可以三起三落,历一二小时才收盘归巢。鸽群偶或自高疾降,一落百丈,急掠而过,霎时间各哨齐喑,转瞬哨音又复,这一停顿,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总体上来说,选择合适的鸽哨需要考虑鸽子的负重能力和哨子的音量,要做到使多种哨音合响在一起的时候,做到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遮盖,就如同一支交响乐一般浑然相响。

而鸽哨作为一种老北京的产物,代表着很多老手工艺人的心血和希冀。在那样一个人人悠闲自在的时间里,在那样一个古香古色的老城里,有那样一些艺术家视手中的每柄精心打造的鸽哨为珍宝。

改革开放后鸽子市再次兴起,胡同小院的房顶上、楼房的阳台上能听到鸽子咕咕的叫声,鸽哨在空中奏响。但随着四合院、大杂院变成了商业区、写字楼,最适于养鸽子的平房越来越少,鸽哨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鸽哨音很难听到,但幸运的是鸽哨制作技艺还传承了下来。2014 年,北京鸽哨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西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 年又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鸽哨制作成了非遗,鸽哨也早已成了玩家手中的收藏品。圈里人公认的名家有清末和民国前后的八大家,前四家是“惠”“永”(老永)“鸣”“兴”字,后四家是老永的儿子小永字以及“祥”“文”“鸿”。北京鸽哨非遗传承人张宝桐就是“文”字陶佐文的传人。

鸽哨里的讲究多

“鸽哨能形成一种文化,自然有它的门道。选材制作,捆绑安装都有它的讲究。”张宝桐介绍说,不同种类的哨子所用材料、制作工序也有所区分。

做鸽哨,又叫“剜哨”。竹、苇、葫芦是最基本的材料,还有牛角、檀木、菱角壳、莲子壳等。选材讲究时机,要挑三伏里成熟的葫芦、冬天数九后的竹子、夏天削去苇尖秋天收割的苇子,这样的材料密度大,紧致又有拉力。再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自然风干。竹子经过特殊处理,往往要存放三年以上才可使用。

材料备齐,便可以剜哨了。包括剥皮、切筒、掏芯、做口、打磨、上漆等六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是手上活,讲究细致,多一刀少一刀都能把哨子毁掉。

剥皮。刮去或剥去葫芦、竹子、苇子等的外表皮,并将其打磨光滑,这样水分挥发快,不易腐坏,且容易上漆。

切筒。用小而薄的锯齿完成。哨底正不正,哨口平不平,直接关系到鸽哨音正不正。

掏芯。鸽哨讲究轻盈,因此要把竹、苇、葫芦等内部刮干净,磨匀称。太厚的筒不但发音不正、伤害鸽子,而且易受潮、难保存。

做口。哨口一般用竹子、葫芦、檀木、牛角等做成。口的大小、深浅、角度都很关键,不能大也不能小,抹几滴乳胶,与哨筒紧紧黏合到一起,结合处一点儿也不透风才好。

打磨、上漆。根据材质、大小选用粗细不同的砂纸,一遍遍地磨匀称、磨光滑,然后给哨子刷上不同颜色的漆。鸽哨颜色与五行相对,有古铜色、本色(木的基本色)、黑色、铁红色、土著黄色五种。等晾晒干,哨子便做成了。

做好的鸽哨要安到鸽子尾部上也有讲究,既要牢固,又不能影响鸽子飞行。

鸽哨的佩系方法十分简单,鸽子的尾翎一般有12根,在正中四根距臀尖约一厘米半处,用针引线,平穿而过,然后打结系牢。线宜用优质棉纱,或鲜艳的五色丝线。用丝线时必须多打结扣,以免滑脱。以上是为佩系鸽哨做准备,北京人称之为“缝哨尾子”。

制作鸽哨的材料

佩系时,哨口朝前,将哨鼻插入四根尾翎正中缝隙中。这时哨鼻上的小孔恰好在尾翎之下露出,用长约五厘米的铅丝穿过小孔,弯成圆圈,两端交搭,以防张开。鸽子一起盘儿,“嘤嘤嗡嗡”的婉转之音便随风飘起。

不能让北京鸽哨断了

张宝桐对记者讲,百年来鸽哨形状相对固定了,要符合过去的章法才能叫传统的北京鸽哨,要有所突破只能在材料上下功夫。选料多用竹子和葫芦,也有用核桃壳、白果壳、荔枝壳等,选料虽有不同,但是不能乱了章法。

鸽哨配系方法

给鸽哨称重

鸽群盘旋回转,受风及飞翔角度的影响,哨音就有强弱轻重的变化。鸽群向左向右轮番回旋时,哨音的变化更为明显,各哨齐鸣,交响变奏。而今,已经没有独门大院适合养鸽子,养鸽子的少了,挂哨的自然就少了,楼房养鸽子难以形成规模,鸽哨面临失传的危险。张宝桐说:“没有养家鸽的社会氛围,年轻人对鸽哨缺乏感性的认识,只能在影视剧里听音看影了。”

近两年,张宝桐也在自家小院儿的露台拾掇出个地方养起了鸽子。“有这样的便利条件正好留住鸽哨高低悠扬的声音。”他说,“不能让北京鸽哨断了,传承制作鸽哨的技艺就像种葫芦,今年种的果实留着籽,明年接茬种。”像鸽哨这样的非遗,凝集过去时的精神价值和趣味,记录人们文化生活演变的痕迹,如今已经成为锦上添花的技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环境中,这些物什才是活的。为留住即将消失的活态文化,非遗手艺人在不停地打磨这历史的刻度。

鸽哨与名人

宋庆龄先生爱鸽子,她日常使用的物品中很多都装饰有鸽子图案。据“永”字号鸽哨第四代传人北京鸽哨非遗传承人何永江回忆,他的师父曾经带着他去给宋庆龄先生做鸽哨,宋先生最爱的就是七星鸽哨。

京剧大师梅兰芳与鸽子的故事更是为人所熟知。

原本梅兰芳的眼睛总是迎风流泪,还曾为表演时眼珠转动不灵活而担忧。后来却因为养鸽子、看鸽子,眼睛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转动,把眼睛治好了。据说梅先生的鸽哨都是紫竹做的,听着鸽哨还可以练耳朵。

而要说为鸽哨著书立说的人,那就不能不提到北京的大玩家王世襄先生了。

王先生一生酷爱养鸽子,对鸽哨更是情有独钟。他经过认真搜集,把难登大雅之堂的鸽哨作为专门的一种民间收藏来深刻研究,用文字把毕生的心得和见闻记述了下来,创作出了名作《北京鸽哨》。他在前言中称鸽哨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们从梦中唤醒,不知多少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遥空,又不知多少次给大人和儿童带来了喜悦。

虽然如今在城市中我们能见到的鸽群越来越少,但鸽哨声依然能在京郊一些地区回响。有人说,听到了鸽哨,就感受到了老北京。希望北京的“鸽子文化”能以更多的形式继续传承,为我们的古都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猜你喜欢
鸽哨鸽群哨子
基于改进鸽群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定位
鸽群即景
一起种鸽新城疫病因分析与防治
一个鸽群飞过的黄昏
鸽哨 循声一瞥 原来是它
鸽哨
鸽哨
神奇的鸽哨
厉害的哨子
欢快的音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