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23-01-17 01:21李轶南
工业工程设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朝圣者花边造物

古典文明时代的特征之一,即是欧亚大陆逐渐趋于整体化。早期的世界各主要帝国几乎都由于地理、交通的阻隔而被限制在各自所处的大江大河流域内,宛如漂浮在茫茫大海中的各个孤岛。这种情形至公元1 世纪获得改善,汉帝国、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由东向西渐次连成了一条从中国海到苏格兰高地、横跨欧亚大陆的文明绿洲,从而使各帝国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作为欧亚大陆一端的中国,精心构筑了由驿道和运河相互交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通往西北方向的驿道与穿越整个中亚、直抵中东的丝绸之路相连,所有这些发展均促成了商业的联结和文化的联姻。

在商业贸易、文化传播和民族交流的过程中,迥异的文化观念推动着造物艺术发展并为其提供了新的诸多可能。常樱、赵中琪的《公元6 世纪前地中海周边地区扁壶发展脉络——兼论北朝胡风扁壶来源》一文,指出最早的扁壶起源于地中海地区,从埃及的“新年瓶”到科普特人的“朝圣者瓶”,其间显现出较为清晰的继承与发展序列,并且两类扁壶都伴随殖民、贸易或朝圣等活动而辐射到地中海东部地区。公元6 世纪,西亚诞生了梨形“朝圣者瓶”。鉴于丝绸之路开辟后日益密切的东西方交流,该瓶极有可能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并与南朝青瓷扁壶、萨珊—粟特系金银器和佛教造像装饰等相互融通结合,创新出独具特色的北朝“胡风扁壶”。扁壶的外形受到了“朝圣者瓶”的影响,在“朝圣者瓶”禳灾、治愈等内涵上进一步发展,融入墓葬所需要的为死者提供辟邪、享乐等内容,成为陪葬品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扁壶装饰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胡人乐舞,借鉴了汉晋青瓷的苹果形开光以及佛教美术的莲花化生,尽管器物尺寸不大,却集中体现了西方造型与中原传统的结合,南方装饰与北方画面的共生,以及佛教美术与世俗艺术的共融,反映出北齐时期造物艺术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赵澄、李轶南、陆皓东的《江南常熟花边雕绣手工艺的百年历史与变迁》一文,聚焦常熟花边这一独具特色并被甄选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工艺美术,运用田野调查法、文化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勾勒出常熟花边雕绣手工艺发展的历史脉络,剖析其百年盛衰的历史成因,阐释其所承载的多元文化特征。作者指出,常熟花边在传统江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吸收了欧洲的抽纱工艺,形成清新淡雅的雕绣艺术风格。上海徐家汇圣母院女工工场是江南花边手工艺的摇篮,也是中国女性职业教育的启蒙地。伴随社会发展、经济起伏与人们观念的变化,传统手工艺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挖掘常熟花边产品在当代的多元价值,使现代化的花边工艺带给民众全新审美体验的同时,实现其经济价值,在社会转型中完成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创新与转化,不至湮没无闻,成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以上种种,仅仅是从琳琅艺苑折其一枝,拟与读者诸君分享。希冀从造物艺术品类更迭演化的纷繁事象中,窥见偶然性与必然性的错综纠葛,从中探寻设计史演进过程中复杂交互的非线性运动规律。

猜你喜欢
朝圣者花边造物
PATHS OF FAITH
邹汉珍十二生肖作品展
棒槌花边:指尖绕出别样韵味
常熟花边的历史及传承发展研究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刘狄洪:世界艺术的朝圣者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把生活“挑”出花
以木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