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的创新

2023-01-17 14:34安存平
电视技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山东广播电视广播

安存平

(山东省广播电视传输保障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0)

1 互联网的发展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广播电视行业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自身的发展与创新。

广播具有的优势是使用便捷、成本低,用户在收听广播信息时还可以进行其他活动。但广播不能重复播放,传播者和受众也不能进行互动,且手持式收音机功能设计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1]。电视的优势是图像、声音并茂,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强,具有娱乐性,其劣势是成本高。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广播电视受到了极大冲击。人们将电脑和智能手机作为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更抢占了广播电视的受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而且还呈现出显著的“碎片化”特征。因此,广播电视要想提升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必须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2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系统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光纤、微波传输及卫星传输三大体系。

2.1 光纤传输体系

光纤是主要的信息传输媒介,在广电信息传播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光纤传输体系由发射机、连接器、光接收机、无源器件及光中继器等部分构成,其信号传输速度快、容量较大,而且体积小,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耐腐蚀性等优点,但由于该体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连接和切段的操作过程中必须格外小心,对相关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2.2 微波传输体系

微波传输是当前信息传输领域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微波传输体系包括电源、调制器、自动控制器及多路复用等设备。微波传输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在自然环境复杂的海域或山地中应用较多。

2.3 卫星传输体系

卫星传输体系是由上行的发射站与地球上的接收站共同组成,能科学、细致地处理不同类型的信号,有效传播广播电视信号。这一传输体系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应用的技术灵活多变,适应性很强。但卫星传输体系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比如抗干扰能力弱,容易受风向、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实现广播电视覆盖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当前,全媒体时代已到来,其给传统广播电视带来的巨大冲击已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在互联网环境下,各种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当前,广大受众对广播电视方面的服务需求逐渐提升,只有持续对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作出创新,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2]。

4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创新的途径

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并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对社会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这为广播电视传播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传输覆盖工程的建设,可以将传播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融合,以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提高节目信号传播的质量与效果。传播技术、网络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工程服务,可使信号传播水平极大提升,提高视频的呈现效果,为传输覆盖工程的大力推进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实现大发展。

4.1 广播领域传输覆盖技术创新的途径

4.1.1 针对终端变化进行技术创新

随着广播接收终端的变化,使用传统收音机的受众减少了,使用手机的受众大大增加。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以尽情收听广播,这是广播与网络融合实现的飞跃发展。

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广播的传播形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受众不仅可以收听节目,还可以收看节目。目前,山东省正在进行可视化技术改造[3]。可视广播设备一般包括摄像机、切换器、采集卡、播放平台及接收终端等设备。其中,摄像机用于机位选择,制作者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机位,通过数字分量串行接口(Serial Digital Interface,SDI)输出信号,切换器用来选择合适的视频信号并完成输出,采集卡是网络适配器;播放平台可由广播频道选择,也可由客户自主选择,例如可选择51听、抖音等平台;终端指的是智能手机。此外,播出机房还配有监视器等设备。广播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广播可视化,受众可以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进行操作,增强互动性。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丰富,各种短视频平台和网络自媒体的兴起,也使传统广播电视的受众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互联网使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从业者的工作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方式有了极大改变,电脑、智能手机也渐渐演变成新兴的广播信号发射机。因此,使用传统广播技术的技术人员要有压力感,要守正创新,除了保证传统广播的发射任务外,还应当积极学习,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节目的数字化传播。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者要有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实现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的创新[4]。

4.1.2 增加互动并丰富内容

51听是山东广播的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品牌,是山东广播频道在新媒体平台使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在这里,除了可以收听山东广播八个频道的超高清音频内容外,受众还可以通过“51听”App与喜欢的节目和主持人进行全方位、多形式、无缝隙的互动,可以给自己喜欢的节目“点赞”,给不喜欢的节目“打个脸”。另外,51听App还整合了20多类专业音频内容,囊括了小说世界、文化博览、公开课及欧美流行等板块。

4.2 电视领域传输覆盖技术创新的途径

目前,大部分受众都是通过手机获取信息。但是,手机的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受众很难通过手机端获取系统、准确、深入的信息。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具有专业化特征。因此,广播电视可与手机端的信息传播相结合,发挥“互联网+”的优势[5]。

IPTV是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方面的一个重要应用。IPTV就是交互式网络电视,通过机顶盒接入宽带网络,实现数字电视接收与播放。受众可以收看直播、点播、回看,还可以游戏,甚至可以定制节目等。电视与互联网融合之后,具备了回放、点播、交互等功能。通过借助第五代通信技术(5G)和4K超高清技术,提高了电视节目的档次。

2022年,山东广播电视台对所有节目的考核都要考察“小屏”的传播力,这是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制作更多的微综艺产品,利用小屏端将“山东卫视”这一IP打造好。2022年,广大受众可以通过小屏端收看更多由山东卫视制作的综艺节目,但这些产品并非都会在山东卫视的大屏端播出。这并不意味着大屏已经不再重要,但是“大屏”最辉煌的时代已过去。互联网背景之下的媒体生态有了一系列巨大变化,传统电视行业必须达成共识:被大屏哺育出来的广播电视行业的专业人士,在互联网时代要成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挺进新的主战场。

5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创新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本节阐述山东广播电视台报道“2022山东两会”时的各种新技术应用,通过新技术应用介绍电视传输覆盖技术的创新。

5.1 5G+VR全媒体呈现

充分运用5G、VR等新技术,制作低延迟、超高清节目。山东广播电视台利用新闻频道、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等自有平台,同时联合新华网、人民网、央视新闻+、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对山东两会进行全方位实时直播,给广大受众带来两会超高清视听体验。闪电新闻在两会期间创新推出《诗画名泉·VR版》,以《诗画72泉》为基础,运用VR全景技术,带领网友沉浸式体验名泉竞涌的胜景,感受山东的自然之美。

5.2 闪电轻应用

闪电轻应用在电视的信息传播方面具有便捷、集纳等功能。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了“山东两会”轻应用,方便用户及时获取两会实时动态,开设“闪电连连看”专栏,聚合省人大、省政协、山东发布、省高院、省高检以及山东各地市区县台的轻应用,形成两会轻应用传播矩阵。用户通过闪电轻应用能够非常便捷地关注两会动态,了解山东整体的发展情况。

5.3 扫码应用

2022年“两会”期间,山东广播电视台的“闪电新闻”第4年与山东省政府、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山东省政协常委会、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等单位合作,推出《“码”上读报告》新媒体产品。报告封面右上角印有“闪电新闻”制作的全媒体产品的二维码,用户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查收”与“两会”相关的资讯,包括报告内容的图 解、动漫演示、H5等创新表达方式,使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两会的相关政策。

5.4 短视频

“两会”期间,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了一系列短视频栏目,其中,《两会一分钟》短视频专栏以短视频的形式传递代表委员的言论观点;《你笑起来真好看》交互H5通过动漫人物第一视角感受山东省各个领域在一年内发生的新变化;《省长原声报告》短视频则围绕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内容,以省长的原声报告为主体,配以相关的视频,在全网进行传播[6]。

6 结 语

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技术创新,参与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的人员更多,门类更多,既包括纵向上的技术发展与创新,也有横向上的多个行业的共同参与,这都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同时也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由于受众的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广播电视对受众的影响力渐渐发生变化,但其依旧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广播电视的优化与完善,采取有效措施对广播电视积极创新,不断完善相关的技术,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山东广播电视广播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