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经历“冷内战”

2023-01-17 19:42刁大明
环球人物 2023年2期
关键词:南北战争议长族裔

刁大明

这场美国议长“难产”闹剧涉及许多政治人物,自然也牵动很多因素。从总体上看,背后有两条最为关键的主线,即美国两党政治的高度极化与各自党内的碎片化。这两条线索的交错,积累出的必然是持续上演的政治危机。

共和党在本届国会中仅实现222比212的多数优势,可谓是第107届国会(2001年-2003年)以来最微弱的一次。如此势均力敌之下,两党互不相让,针锋相对,直接导致未来更加极化。相比于极化,碎片化趋势略微隐形,但也普遍存在良久,两党皆有之。除了此次反对麦卡锡的共和党自由连线党团,民主党也在吸纳劳工家庭党等激进自由派力量。吸纳与被吸纳的双方在选举时可以联手,在施权时却可能出现内讧。

议长“难产”,应该可以与特朗普在2016年当选总统的政治意义联系起来,甚至并列观察。这是两党政治持续重大变化与又一次重组的表现。更深层次讲,这种變化也映射着这个国家的政治生态、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与人口结构乃至国际角色与行为的重大变化。

美国政治生态已呈现出“部落化”端倪。两党更像两个部落,党内还有相互冲突的分部落。一些政治人物与生俱来的政治标签——比如“白人”“少数族裔”——让他们带有根深蒂固的政治理念,使部落之间更水火不容。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富裕阶层扩大在全球的投资,导致美国自身实体经济和蓝领阶层的空心化。“茶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国中下层的愤怒,其背后是美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失衡。

我们也要密切关注美国人口结构的剧烈变化。学界普遍认为,到2040年美国将变成一个“无多数族裔人口结构”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白人必将感受到巨大压力——“美国到底是谁的美国?”文化底色与认同感的缺失,将成为美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国际角色上,美国曾经通过提供更多“国际公共品”来体现自己所谓的“国际领导力”。但现如今,美国在应对国内剧烈变化的同时,表现出日益明显的“内顾”倾向,将盟友体系视为工具,肆意渲染所谓“威胁”,为全世界输出了更多不确定性。

令人玩味的是,比15轮投票还严重的前一次议长“难产”,即从1859年12月延续到1860年2月的第36届国会议长选举投票,共44轮。一年后,南北战争爆发。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北方工商业与南方农业种植业及其背后利益的深度矛盾。在当今的美国,不断累积的政治对抗和社会分裂正以一种不完全暴力的方式显现出来,整个国家正在经历一种所谓的“冷内战”,这种混乱与病态可能将持续很长时间。

(本文根据采访整理)

猜你喜欢
南北战争议长族裔
佩洛西被提名为众议院议长
“英国多族裔未来”理念:缘起、困境及其理论启示
Little Women
族裔性的空间建构:《拉罗斯》的叙事策略
佩洛西:美国历史上首位众议院女议长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女性——斯嘉丽
《飘》中有关南北战争的解读
《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及反思
祖籍国与离散族裔的关系:比较与理论的视角
人民是否有权决定废除对少数族裔的优待?(上)——密歇根州诉捍卫平等权联盟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