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误差的相关研究

2023-01-19 14:15马鹏程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工艺技术机械加工机床

马鹏程

沈阳市化工学校 辽宁 沈阳 110122

引言

对于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来说,通过机械加工方法的应用,使得毛坯的形状、尺寸等发生变化,从而成为零件的过程。机械加工工艺与机械加工工艺流程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一般来说,机械加工工艺技术水平是机械加工产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必须要对机械加工的工艺和程序予以严格控制,减少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误差,确保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的提升。

1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具体应用原则

1.1 深入合理的规划

各个机械加工零部件的结构、工艺工序等方面的差异性较大,为了有效防止机械加工作业中的误差现象,对于机械加工企业来说,必须要提高对合理规划的重视程度,深入分析机械加工零部件结构和功能,借助有效的控制措施,有效避免机械加工作业的误差现象,尤其要从机械加工零部件的繁杂程度出发,合理规划机械加工作业流程,不断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准度,并为机械加工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1]。

1.2 对细节的把握

在某些零部件精准度要求较高的影响下,为了不断提高机械加工质量,基于机械加工企业角度,应对各个细节予以高度了解。换言之,在机械加工作业前期阶段,应将相关技术人员组织在一起,致力于图纸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对各个加工位置的精准程度进行明确化。同时应从机械加工的相关要求出发,确保机械加工刀具选择的合理性,尤其要对机床的零部件进行严格检查,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2]。

1.3 积极落实,追求精益求精

在机械加工作业中,为了不断提高误差控制水平,给予机械加工整体水平一定的保证,必须要积极落实精益求精的原则。首先,应及时归纳和总结机械加工作业,有关人员应加强机械加工零部件技巧的学习。其次,相关人员应加强机械加工作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在机械加工设施设备方面投入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并对新型机械加工手段进行合理应用。

2 机械加工误差产生的相关原因

2.1 定位误差

通过对机械加工分析了解到,在加工过程中,必须要准确定位零部件,构建稳定的加工氛围,同时为零部件的尺寸测量提供便捷。但是在实际上,定位误差比较常见,也难以避免。首先,在加工定位过程中,如果定位的精准性不足,极容易导致误差的出现;其次,在基准不重合的影响下,也会导致误差的出现。因此为了不断提高定位水平,应从基准出发,加大检查力度,避免基准出现任何失误现象,最大限度地避免误差。在具体选择定位时,夹具和工件定位位置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误差,均会对精准度造成影响。比如在二者之间间隙过大的影响下,零部件位置变动现象难以避免,从而对其准确性造成影响。

2.2 机床制造误差

机床加工这一方式在机械零部件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车床有助于加工精准度的提升,但是该方式的误差同样不容忽视。机床的结构复杂程度较高,与内部的车刀、传统装置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极容易影响到加工的精准度。比如传统链松动会对传统效果造成严重制约,使得加工精度难以保证;对于车刀角度偏差,则很难提高加工的零部件的标准化水平[3]。由此可见,机床制造涉及较多的误差,如果控制不及时,极容易使加工精度难以保证,特别在误差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机床安全使用风险难以避免,对此技术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

2.3 测量工具的几何误差

在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控制好尺寸,特别对于精密度较高的零部件,明确提出了对于尺寸的标准化要求,即使误差比较小,也会对零部件的运用造成影响。而在误差测量过程中,应加强专业测量工具的应用,对工具的测量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满足误差控制的针对性需求。但是在零部件加工过程中,如果测量工具的精度不够,难免会对技术人员的判断产生误导,很难提高尺寸控制水平,一旦进行正式投入使用,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对这种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测量工具自身质量和材料所致。由于部分测量工具使用时间较长,不仅会引发磨损,而且也会对测量的精度造成影响。此外,在夹具的选择功能方面,固定模板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夹具使用时间较长,其损耗程度也是明显不同的,从而对其主要的固定效率造成干扰,甚至加剧位移的发生,导致误差越来越明显。同时如果夹具位置设置的合理性不足,也会加剧刀具损坏的发生,从而对其效率性造成影响,其危害十分严重。

2.4 零件变形所致工艺系统误差

针对机械的加工和生产,作为长期性工程之一,由于生产强度较高,极容易导致机械零件变形,同时这也是产品生产误差的重要因素[4]。尤其如果产品强度比夹具、刀具要低,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形变差错情况难以避免。如在生产内径较小的产品零件时,因为机械加工使用的刀杆硬度较小,变形情况难以避免。诸多待加工毛坯的质量在均匀性不足的影响下,也会使得加工刀具切削力的变化较为显著,从而引发机械加工工具变形和误差。

3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误差的具体实施措施

3.1 加强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应用

对于直接误差来说,主要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误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少成熟的加工工艺技术所致,或者应用的合理性不足。因而在加工生产准备阶段,应对该误差予以积极预防。

在具体准备工作中,机械加工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保证较高的参与度,高度掌握机械加工和生产流程,并对生产过程中简单误差予以及时处理,有效规避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误差。同时,也要密切监控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及时将机械生产过程中的误差挖掘出来,并第一时间予以修补,促进产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如在磨削较薄的零件时,一旦发生误差,极容易影响到零件的磨削效果,对此应对加工工艺进行改变,借助加工工具和零件相连接的方式,不断提高磨削工作效率,并确保与产品加工需求相一致。

3.2 有效补偿机械加工过程的某些误差

分析误差控制的方法,机械加工的误差补偿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助合理的弥补措施,可以使机械加工过程的误差得到改善,将误差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从而不断提高误差控制水平。

针对误差补偿方法,在人为原因所致的误差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借助有效的技术手段,使误差得到抵消,从而促进机械加工生产活动的顺利实施。需要注意的是,完全消除误差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人为操作的原因所致的误差难以规避,所以应最大限度地控制误差。如在对滚珠丝杆的偏差进行处理时,为了对生产过程的误差进行弥补,磨短或拉伸丝杆螺距的方式比较适用,确保螺距符合标准距离,从而不断增强产品的生产水平。

3.3 减少零件加工过程的直接误差

直接误差,严重影响着其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所以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应加强先进的手段应用,不断提高误差的控制水平。比如针对零部件的加工,在外部应力的影响下,极容易导致轴车变形的出现,即使变形比较小,但是也会引发零部件的加工反应误差。因此技术人员应提高对轴车处理的重视程度,比如对走刀的反方向,设置为对切方向为最佳,使轴车借助弹簧的作用,有效降低对形变,从而为直接误差的控制提供便捷[5]。如果零部件较薄,零部件的自由状态为最佳的加工时机,使待加工的零部件以机床加工面贴合在一起,处理工具时,吸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不断提高有效增加零部件的刚度创造条件,防止摩擦的出现,从而避免在温度较高的影响下对加工精度造成影响。

3.4 加强误差分组方法的应用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机械加工工艺的应用,必须要严格控制好加工工艺的各个环节,防止某一环节误差的出现,影响到其他环节,最终干扰到机械加工生产质量[6]。要想防止不同工序出现误差,误差分组方式非常值得应用,为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助益,在机械加工所需的毛坯或半成品划分时,应从误差大小的不同程度出发,以此来达到有效控制生产过程误差的目的。与此同时,在该方法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分解加工过程中的差错,使生产过程的差错得到迅速发现与处理,确保机械加工质量的稳步提升,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3.5 温度控制,减少温度形变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因为受到摩擦因素的影响,极容易引发高温现象,要想防止零部件膨胀现象,在零部件加工过程中,冷却手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针对冷却方式,侧重于冷却液,分析该方式的应用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强大的比热容,可以对零部件表面的温度进行吸收,从而达到减少温差的目的,从而给予误差控制一定的保证[7]。但是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如果零部件加工存在差异性,也影响着冷却液的选择。同时在材料差异的影响下,其热量的差异化也比较大,为了不断提高控制温度水平,技术人员应全面了解差异性的材料和零部件,同时确保冷却液选择的科学性。此外,针对于刀具,由于运行负荷水平较高,难免会上升自身的温度,从而影响到自身性能,所以在刀具应用方面,冷却液降温处理非常适用,以此来给予刀具良好性能强有力的支持。

3.6 做好加工设备的维护工作

在工具正常运行方面,加工设备维护工作的开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应定期检查机械加工中应用广泛的机床,并对其运行参数、标准参数进行准确核对检修。如果机床运作丝杆晃动比较严重,其修正必须要及时,并及时更换严重磨损的机床零部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任何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应用,均会导致一些误差,所以必须要对误差现象予以严格控制,确保处于合理范围内。对于机械加工企业来说,应从机械加工作业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分析误差现象的原因,有效落实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原则,同时工作人员应采取先进的设施设备,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给予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一定的保证,不断增强机械加工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为机械加工提供工艺帮助。

猜你喜欢
工艺技术机械加工机床
机床展会
螺纹短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探索
2021第24届青岛国际机床展开幕
关于机械加工设备的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究
机械加工制造过程能耗优化方法
《机床与液压》投稿要求
浅谈以煤为原料的氨合成工艺技术及发展趋势
HL-2M真空室试验段制造工艺技术
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
薄煤层综掘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