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史”的理论功能

2023-01-23 19:25
关键词:大势四史中国共产党

任 苒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315“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2]6。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是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宝库,具有强大的理论功能。

一、“四史”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

“四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在“四史”中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增强历史主动,“四史”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

(一)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以抵御政治风险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从历史中吸取养分的民族,是一个拥有5 000多年古老文明史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3]16。“四史”作为党和国家开创新历史的思想宝库,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党应不断从“四史”中汲取力量,彰显党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以及斗争精神,提升中国共产党抵御政治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在党史中总结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始终以总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以总结宏观经验为重要抓手,做到微观与宏观、个别与一般、具体与历史的统一。其次,在新中国史中总结历史经验。新中国建立以来,有成就也有曲折,应以科学态度、坦荡的历史胸怀总结经验、汲取力量。再次,在改革开放史中总结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千山万水,接下来仍要跋山涉水,如何在已有不凡成就的现实基础上接续辉煌是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一道思考题。我党要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提升改革开放的水平,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增强抵御政治风险的能力。最后,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总结历史经验。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也是社会主义在失败和挫折中寻求自我完善的历史。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于自省中得自悟,于自悟中求自变,积极探求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之路”[4]。

(二)科学认识历史规律以提高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在擎划执政兴国的宏伟蓝图中书写“四史”,在“四史”中把握历史规律,在历史规律的把握中提高执政能力。只有深刻认识历史规律,才能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只有深刻认识历史规律,才能在理解“四史”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只有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才能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首先,“四史”在显证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厘清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奋力探索如何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四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首先要遵循执政规律,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执政依靠人民的信念。其次,“四史”在显证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执政的70余年,是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推进自我革命的70余年,是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70余年,是党在曲折中明确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的70余年。“四史”表明,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一切从根本国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所处历史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最后,“四史”在显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遵循。“四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踔厉奋发、探索复兴之路的历史,是社会主义在时代浪潮中追求真理、砥砺前行的历史,更是在实践活动中书写自己历史的历史。“四史”表明,我们党在执政中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将尊重客观条件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把握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脉搏,认清时代的方向;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和周期性,以恢宏的大历史观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准确把握历史大势以坚定前进方向

历史大势即历史规律、时代潮流,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应立足当下、把握大势,只有在历史之“变”中准确判别历史之“常”、精准把握历史之“势”,才能着眼长远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凝聚时代智慧。

第一,在党史中把握历史大势。中国共产党善于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善于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抓住和利用各种历史机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准确把握历史大势的必然产物。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在此历史关头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中流砥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准确把握反法西斯的世界大势和抗日救亡的中国大势,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最终带领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在新中国史中把握历史大势。解放战争胜利后,我们党在正确判断国际国内大势的基础上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们党基于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准确把握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三,在改革开放史中把握历史大势。在世界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下,我们党审时度势,果断做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四,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把握历史大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判别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我们党顺应改革发展稳定的国内大势,顺应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势,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四)全面增强历史主动以加强行动自觉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5]32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为了掌握历史主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进步。纵览“四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无坚不摧,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千秋伟业,是因为党在前进中的每一步都善于掌握历史主动。

中国共产党人在知史爱党中增强历史主动。在党史学习中增强知史爱党的信心,增强历史主动,加强行动自觉。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抓住并利用好历史机遇,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水平,顺应大势、争取主动。“四史”尤其是新中国史,生动展现了70余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一部饱含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的历史。在“四史”中感受历史伟力,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历史使命感,有利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发图强、锐意进取,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二、“四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史”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哲理。中国共产党在“四史”中熔铸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担当历史责任,“四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在“四史”中铸就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先进因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份认同与精神传承,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心理或精神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最具特性的信仰信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6]。“四史”是社会主义延续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熔铸红色基因的历史。第一,红色基因蕴含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信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突破重重险阻夺取革命的胜利,是因为我们党有共产主义精神信仰。“四史”是精神延续、血脉传承的历史,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伟大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第二,红色基因反映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无数革命先烈用实际行动在革命中传承红色基因,铸造英雄气概,树立精神风范,锻造了党忠于人民、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书写着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史。第三,红色基因承载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构建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色基因在精神谱系中薪火相传,寄托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昂扬不屈的精神,激励着党在艰苦环境中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坚持真理、敢于斗争,凝聚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书写着光辉的历史。

(二)在“四史”中坚定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7]7“四史”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生为真理而生,死为真理而死”的理想信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是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中国。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经济上,生产萎缩、民生困苦;国际上,面临美国等国家对新中国施行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尽管如此,我们党从未动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从未放弃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采取一系列积极稳健的政策措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斗争。我们党始终在前进中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探索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富裕的道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党在锤炼中愈发自信,理想在淬炼中越发坚定。我们党认真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在经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成熟。

(三)在“四史”中担当历史责任

担当历史责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实践品格。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崇高风范和精神境界。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一方面,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8]18。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偏、旗帜不改、方向不变,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焕发新的生机,从而树立思想标杆,引领前进方向。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发展中强化创新进取的使命担当。立足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以科技带动社会创新,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主人翁意识,坚定责任担当,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在“四史”中接续奋斗力量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变革中砥砺前行,在接续奋斗中凝炼伟大精神,在开创事业中唱响时代主旋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四史”的现实阐释,是“四史”的当代演绎,是对“四史”精神财富的继承与发展。首先,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四史”是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发展史,是曲折与教训交错、最终走向成功的历史,是党和人民用鲜血、汗水、智慧浇灌的历史。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认真感悟历史,为接续奋斗汲取前进力量。其次,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中坚信人民力量。贯穿“四史”的主线是人民,中国共产党不断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依靠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三、“四史”是共产党员提升党性修养水平的根本依据

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优势。“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9]358。学习“四史”是加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全党团结统一的必修课。

(一)丰富理论知识,筑牢心理基石

学习“四史”有利于丰富共产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强化党员意识,进而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首先,经典文献是提升党性修养的“营养剂”。读经典、悟原理,方可切实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习近平向来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学习,认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10]75。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学习经典文献中能够滋养思想、接受精神洗礼、锤炼党性。其次,历史教育是提升党性修养的“活化能”。高度重视历史教育,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也是实现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的有效举措[11]。最后,警示案例是提升党性修养的“壮骨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警示案例的作用,善于运用历史上的警示案例督促全体党员干部保持正确的方向,为提高拒腐防变免疫力打预防针。

(二)强化历史记忆,加深情感体验

我们党加强党员干部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记忆和情感体验,使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党性修养,自觉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历史发展目标相融合,永葆共产党员底色。第一,深化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感性体悟与理性认同。党史中,无论在风雨飘摇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强国富民的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都坚守自己的根本立场、党的性质、最高理想、最终目标,并在历史中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党员干部在学习党史中不断加强对党的理性认同,自觉增强党性修养。第二,提升对国家的信仰力量与奋斗决心。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始终奋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虽然经历坎坷但我们依旧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毫不动摇,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精神密码,是我们奋斗的决心。第三,在改革开放史中增强对现代化进程的感悟与斗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破除思想阻碍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谱写了辉煌篇章。共产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史中感悟中国奇迹、激发磅礴斗志、坚定理想信念。第四,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提高对初心使命的使命自觉与担当自信。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艰辛的,面对挑战,共产党员、干部必须修炼使命自觉与担当自信,坚守为民情怀、干好为民服务的实事、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

四、“四史”是学习运用大历史观看待历史的宝贵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3]14。用大历史观看待历史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是唯物史观的经典性继承与中国式创新,突出强调长时段、宽视野、深层次视角。“四史”是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巩固树立大历史观的宝贵资源,学习“四史”的过程本身就是大历史观地树立过程。

(一)历史映照现实:以长时段的角度去看待历史

大历史观之“大”,首先体现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历史本身是延绵发展的,根本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独立的历史事件,应当将历史事件置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思考,放在长远的历史视野和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去审视。正是由于擅长从曲折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汲取经验,中国共产党才能从稚嫩走向成熟,中华民族才得以凤凰涅槃、迈向复兴。学习“四史”,不仅仅是学习了解党的百年历史、新中国70余年历史、改革开放40余年历史、社会主义500余年历史,而应将其置于中华民族5 000多年文明史中去看待。“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12]97。我们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锤炼着用长时段的眼光审视历史的本领。我们也在这些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拉长了看待历史的长度,延伸了看待历史的深度,牢固树立了大历史观。

(二)宏大突破渺小:以宽视野的角度去看待历史

大历史观之“大”,还体现在纵向的空间维度上。如果把时间看作历史的纵轴,那么空间便是历史的横轴,只有将漫长的历史放在广阔的空间视野中去审视,才能正确解释历史活动主体在某个特定时空下的特定行为。我们学习“四史”要拓宽视野,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甚至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去理解“四史”。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坚持探索“中国道路”,书写“中国方案”,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我国坚持和平外交政策,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优解,为国家之间和谐交往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从未停止扶贫的脚步,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激励下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奇迹,更是人类反贫史上的奇迹。中国共产党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过程中创造的中华文明新形态。

(三)本质透过现象:以深层次的角度去看待历史

大历史观之“大”,体现在历史活动主体上,也即“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也是人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不断获得自身解放的过程。我们在分析“四史”时不能拘泥具体的人或事,要抓住主流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理清历史逻辑。第一,在学习“四史”中把握历史主流。想要科学看待历史,就必须在大历史观的观照下,以高瞻远瞩之魄、高屋建瓴之势把握历史主流。我们必须认清历史主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第二,在学习“四史”中坚持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社会历史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区别于其他历史观的根本标志[13]。第三,在学习“四史”中理清历史逻辑。在分析评价历史人物、重要会议、重大事件时,往往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逻辑角度去考虑和打量。历史逻辑至关重要,因为它既是现实逻辑的历史起点,又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意涵。“四史”为我们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提供了清晰的历史依据和逻辑理路,是树立大历史观的训练场,也是我们分析历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猜你喜欢
大势四史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再领大势
队史连“四史”
运动鞋大势来袭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