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民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2023-01-23 23:22吕芳华
科学咨询 2022年21期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课程

吕芳华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佛山 250014)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愈发明显。中国作为拥有世界最大教育体系的国家,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和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毕业生毕业即失业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应用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高校培养的人才数量、人才质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产业升级的速度。因此,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过程中作为主力军的大学院校,加大专业的建设投入和开展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与研究,对新时代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一、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校在专业建设中,应该根据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工商管理专业,否则无法确定学生的发展目标,不能和就业去向、职业特性相匹配。专业培养人才方案的设定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就业岗位职责、社会需求知识技能为基础,而对这些岗位要求的准确把握,又取决于对相关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目标应该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实践技能三个方面的内容,且三者缺一不可。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一旦与研究型大学、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大部分重叠,就不能准确反映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首先,对比研究型的大学,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更具有应用性与实践性。其次,与高职院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对比,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理论和知识基础,具有更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总而言之,应用型大学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应该以区域经济建设为导向,以新文科、新商科的建设思路为引领,培养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性、能熟练掌握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企业管理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复合型人才[1]。

二、应用型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理念模糊

大部分高校在专业建设中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却不注重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缺乏足够深入、系统的思考。部分高校既不清楚工商管理专业在当今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又不清楚工商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课程边界和课程设置路径,更对各类专业定位的人才细分变动研究不够细致,难以形成明确和完整的专业规划,导致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呈现出程序式和教条化的特点。

(二)课程体系不科学,课程内容不够务实

在课程体系方面,部分高校存在着公共基础课比例偏低、课程内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工商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结构设置失衡、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不科学、选修课程比例偏低等不科学现象。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高校科学地调整和增加课程门类显得更加重要。

基础课程理论内容宽泛而空洞,实训课内容针对性、实用性较低,课程设置还存在较大的交叉重复。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就容易出现“错位”现象,导致一些课程的前期理论知识准备不足。例如,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服务营销、市场调查研究、消费者行为学等专业课程中存在部分内容重合的现象,并且课程内容过时老旧,适时性课程和内容未能及时进入课堂,学生不能接受最前沿的学术研究,知识出现滞后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下降[2]。

(三)课程特色不鲜明

许多地方高校在扩大规模,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的过程中,盲目把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设置为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固定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大同小异,没有把自身学科优势转化为具有特色的课程或者教学资源,难以构建个性化、特色化的课程体系。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存在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等劣势,这制约了民办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四)教学需求和资源配置匹配失衡

应用型民办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其专业应用和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应用型课程的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但是,专业部分实训课程的预期效果并没有达到,主要原因是教学需求与教学资源不匹配,而教学资源的不匹配主要是因为教学资源的短缺。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都存在着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民办高校受到资金的限制,投入有限,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导致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3]。例如,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课程,理论的一部分在课堂上完成,其余的实训内容需要在实践应用中完成。实训要求学生们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根据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实地市场调研,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完成企业营销策划方案。但是,在目前实践教学经费的构成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实践教学经费,这无法支持学生完成上述实训任务。

(五)教学需求与教师目标存在差距

学校师资的质量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可以通过规则标准来判断,但有些衡量标准则无法运用教务系统的评教来认定。例如,教师教学积极性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非常大,但在标准的评定上却无法制订,而这种积极性与教师自身的需求又是息息相关的。从应用型高校教学需求的角度出发,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为学生的实操进行训练。然而,对于教师来说,其首要需求是职称的评定与晋升,而现今实行的职称晋升制度以科研成果为主,实践教学和教研方面所占的比重偏小,这就导致教师更重视科研成果,忽略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

三、应用型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完善对策

(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确立科学的课程建设理念

在民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要始终立足学科特点、经济需求、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自身定位。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不均衡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各个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和使命上不能陷入“同质化”竞争,必须实行差异化发展,尤其是民办高校需立足自身所属区域和实际来思考与定位,依托自身优势,依据自身特色,实行“错位经营”[4]。例如,《广州工商学院非课程型拓展项目学分认定管理办法》中,提及需要积极开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育学生的审美、文学素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爱国情怀,加大对学生学习、应用、沟通、合作、创新和抗压能力的培育。

(二)完善专业培养体系,优化理论课程结构

由于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要高于专科、职业技能层次的人才培养。因此,在培养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时,高校要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方式,科学调整学科的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等模块,实现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教育的有机整合,推动理论知识教学、实训教学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科学的教学内容是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要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高校应该将学生专业岗位能力和课程核心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加大力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推广案例法教学、研讨式教学、问题导向与解决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另外,高校也要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科学、精炼,体现时代特点。高校还要推动教师把国际最新学术知识、科研成果和企业实践的经验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因地制宜设计卷面考试、作品、实操等考试形式,改革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

(三)坚持精品课程开发,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体系需要以精品课程为核心,应用型大学应遵循“面向社会、优化结构、凸显优势、树立特色、提高质量”的发展理念,加强特色和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高校要加强对教师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培训,搭建畅通的师生交流平台,把丰富的教学资源转化为实际教学生产力,推进各院校、各个学科的课程资源共享,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制定和完善各种机制以吸引国内外社会资源,充分利用MOOC网络课程资源为大学生开设优质课程、提供优质设施进行自主学习。应用型大学应积极开发校本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如在线开放课程、微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整合优化现有教育资源,建设特色的精品课程群体系,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同时,高校还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跨学科和跨专业的交叉课程,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推动人才培养从单一型转化为多学科专业融合型[5]。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考评体系

应用型大学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必须把学校师资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放在首位。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在文件中指出科学设置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坚持德才兼备和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2018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决定开展清理“四唯”专项行动。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与高等学校需要共同努力。高校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改革教师等级评价制度,明确各岗位任职的要求和职责,加强育人、实践能力的评价和考核,完善绩效薪酬体系,推动教师的专业素质、科研水平和执教能力的提高。具体解决的办法有:首先高校要加大内部培养力度,要求专任教师在工商管理专业上明确自身的研究方向,不断对外交流,进修培训学习;其次还要加大资金投入,从高校外部引进人才,聘任企业高层领导担任客座教师,亦可聘用相关高校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6]。

(五)加强高校和行业人才之间的交流,实行双导师制

应用性是工商管理专业的首要特点,院校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围绕“一核二翼四轮驱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优势,组织领导能力与决策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教学模式。但实际上,高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因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导致理论重于实践,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企业实际管理经验,对企业运营过程陌生,造成教学中理论不能与实践结合;另一方面,学校虽然聘任企业职业经理人担任实训实习指导老师,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但许多管理者在学历上有所欠缺,甚至部分管理人员是从基层岗位晋升到管理岗位,虽然有多年从业实操经验,却缺乏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与方法,对学生的指导碎片化,理论知识和实践不能有效结合。应用型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以研促教,鼓励高校教师以顶岗实践等形式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人力资源开发,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入高校任教,通过高校和行业人才互相学习交流,可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推动向双师型教师发展,丰富企业管理人员理论知识。学生实训和实习可以采用专任教师和企业外聘教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共赢[7]。

四、结束语

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培养适应经济建设、社会需求,具备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领导能力与沟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创新型人才。高校要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等方式,整合校内外资源,不断推进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与改革,突出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应用型专业课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