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2023-01-23 23:22刘雅丽
科学咨询 2022年21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大学生

刘雅丽

(三亚学院,海南三亚 572000)

随着“双创”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持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使大学生在未来就业与发展的过程中更具有基础性和保障性。因而应当深入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的有效路径和创新模式,努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的整体水平。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同,但个别高校还没有深刻认识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价值,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努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一、“校企协同”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价值

随着“双创”在大学生教育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1]。“校企协同”能够更有效地整合各方面资源,并且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的综合优势。

深入分析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培养体系,特别是能够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形成合力,如强化高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强化资源体系的融合性、互动性和渗透性,能够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并且能够构建多元化的运行体系;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利于不断改革和创新培养机制,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如有的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不仅将企业作为大学生实践的基地,而且还强化企业人才的引领、指导作用,大学生在企业得到了全方位的实践和锻炼,专业知识的应用更加有效,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够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更具有创新性,如有的高校把落实“核心素质观”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向,聘请企业人才开展座谈研讨活动,由企业人才做专题报告等,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认识显著提升。

二、“校企协同”模式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

将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和完善,而且也能够发挥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作用,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一些高校在实施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培养体系与运行机制,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实现了较大的突破。

有的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建设,既重视发挥高校的作用,也重视发挥企业的作用,高校和企业还共同研究如何科学、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广泛共识,在组织实施方面也形成了合力;有的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能够利用企业的平台培养和锻炼学生,同时也能够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推动其可持续性,而且还对制度建设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如对一些好的校企合作方式、模式进行了总结,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还在推广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有的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性,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育与管理相融合、教学与创新相融合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3]。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已经深刻认识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高校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但仍然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总体上来看,随着“校企协同”模式的不断创新,发挥高校和企业的综合作用,从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落实“双创”政策方面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一些高校在这方面仍然缺乏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企业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还比较有限,需要下大力气认真加以优化和完善。

三、“校企协同”模式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尽管很多高校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越来越重视,而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不断优化和完善运行机制,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也日益深化,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培养。深入分析“校企协同”模式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理念缺乏创新

深入分析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个别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不注重与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效融合,特别是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持续提升。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理念缺乏创新,也表现为个别高校在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注重坚持以人为本,还没有将校企合作纳入到人才培养工作当中,特别是在通过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方面还存在诸多不科学的方法,如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不到位,再比如不注重发挥企业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入分析“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理念缺乏创新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一些高校仍然以自身为主导,不注重挖掘企业的各类资源,在融合性、互动性以及战略性建设方面比较薄弱。

(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要想更有效地发挥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应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但从当前一些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直接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无法得到持续提升[4]。有的高校在实施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尽管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相互之间缺乏紧密联系,特别是在运行机制、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高校与企业的职责、任务划分不清,甚至在一些方面出现了“空白点”和走形式的现象。有的高校则存在合作体系缺乏持续性的问题,至关重要的就是高校与企业战略合作不到位,“现代学徒制”还没有应用于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当中,企业人才作用发挥相对有限。深入分析“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的原因,主要是一些高校缺乏对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特别是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合作模式,不注重强化高校功能和作用的拓展。

(三)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式比较传统

要想将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有效结合,还要在优化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式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但个别高校在这方面还没有引起重视,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式缺乏创新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有的高校不注重运用系统思维实施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如没有将“订单式”教育与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合,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注重从企业需求的角度进行课程的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式比较传统,也表现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式融合性不强、拓展性不够、创新性不足,如在发挥企业作用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不注重从大学生专业特点入手进行科学设计,企业资源的整合性不强,而且在学生管理方面也相对比较薄弱,传统的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师资培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深入分析“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式比较传统的原因,主要是高校与企业之间还没有构建协同育人的有效平台和载体,特别是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方面仍然缺乏责任意识。

四、“校企协同”模式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优化对策

(一)创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理念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要想将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有效融合,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创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理念,努力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一条主线,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推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进而发挥其应有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当中,更加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使他们能够对创新创业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拥有良好的基础。例如:为了能够使企业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高校可以聘请企业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引导企业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为学生做报告以及举办座谈会等等,大学生也要参与其中,通过交流、互动、提问等方式学习他们的创业经验,让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升,并能够为未来创新创业奠定一定的思想和物质基础。创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理念,也要把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还要在培养大学生明确创业项目、强化创新精神、提升职业素养、提高专业能力等诸多方面实现突破[5]。

(二)完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对于科学、有效、系统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对此,高校应当把完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切实加强与企业的战略合作,不断强化高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的互相融合与互动创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要发挥企业人才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作用,也要积极引导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知识与内容,并做好引导与服务工作。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资源体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既要强化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要大力推动高校资源与企业资源优势互动。例如:高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把项目建设特别是技术创新项目纳入合作范畴,根据人才培养规划以及实施方案的整体安排,引导大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管理创新项目等等,使大学生在参与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提高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能够使他们学习前沿的知识与技术,学习企业人才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而为未来创新创业提供一定的支撑与保障。

(三)优化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式

运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的共同作用,大力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融合性、互动性和综合性。要想使其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发挥作用,还要在优化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式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强化“跨界”与“融合”教育,对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设计与安排,特别是要着眼于强化学生专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思想政治以及语言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大学生在企业能够接受更多的“通识教育”。例如:要进一步拓展校企协同人才培养领域,将“订单式”教育与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效结合,高校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与分析,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大限度提升大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在优化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式的过程中,也需要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如高校通过加强与企业的战略合作,按照企业的模式组织实施,同时还要聘请企业人才担任“实训基地”相关职务,并积极推动“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实施,强化企业人才对大学生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在专业技术、企业管理、思想政治、沟通交流等诸多方面给予指导和引导,使企业人才能够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而且已经纳入高校教育改革当中,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我国大力实施“双创”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应当深刻认识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着眼于有效发挥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功能与作用,重点在创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理念、完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加大力度,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大学生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