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中蜂+枇杷生态循环特色产业增效显著

2023-01-25 02:27柯亚露
中国蜂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吴中区吴中中蜂

柯亚露│文

苏州市吴中区畜牧兽医站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环太湖流域农耕生态循环系统绵延千年。吴地农户的传统智慧,从冬季中蜂枇杷授粉、春夏茶果间种、秋季繁蜂强群,四季更迭。农户在“蜂农、茶农、果农、牧民”多重身份下转换自如,生产枇杷、枇杷蜜、碧螺春茶、白切羊肉等优质地产农产品,形成并发展“中蜂+枇杷”生态循环及特色产业,实施农业农村部蜂业质量提升行动,践行“两山”理论,绘出新时代最美“太湖画卷”。

一、独特生态为背景

1.区内生态资源禀赋

“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吴中区位于苏州市中心,坐拥80%的太湖峰峦、60%的太湖水域,“太湖生态岛”是其独特的生态产品名片,荣获全国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百强区首位。作为国家级生态区,吴中区87.1%的面积属于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兼顾保护与发展,把生态红线转化为生态红利。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环太湖流域农耕生态循环系统生产模式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环太湖流域农耕生态循环系统时间图

2.农耕生态循环系统

吴中区是太湖流域中蜂主要饲养分布地、我国四大枇杷主产区及湖羊盛产地之一,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申遗地。每年9月,农户购蜂繁蜂,11月至来年1月中蜂为枇杷授粉;2~4月,农户售卖蜂群后管理茶树,碧螺春茶上市;4~5月,农户管理枇杷果树,采摘“黄金果”;6~7月,农户管理杨梅、柑橘等果树。一年四季,不辍劳作,形成了中蜂-枇杷-湖羊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及“中蜂采蜜、枇杷盛果,羊粪肥树、枇杷果甜”环太湖流域农耕生态循环系统。

3.中蜂枇杷两大产业相辅相成

系统内,中蜂和枇杷两大生态产业,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我区东山白沙枇杷和西山青种枇杷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曾斩获多个全省枇杷评比殊荣。枇杷春实夏熟离不开秋萌冬花时中蜂的授粉。冬日太湖边,吴中区漫山遍坡4万多亩的枇杷花海俨然成为了2万多群中蜂的“蜜饭碗”。中蜂授粉采蜜,为枇杷提质增效,生产的枇杷蜜色泽洁白、香气馥郁、止咳化痰,堪称蜜中上品。

二、推动蜂业高质量发展

蜂产业发展是吴中区重点打造产业之一,吴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从加强组织保障、健全政策体系、产业政府扶持等方面组织实施农业农村部蜂业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蜂产业高质量发展。

1.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区农业农村局高效优质中华蜜蜂产业发展提升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项目推进会30次,开展项目督查33次,开展养蜂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推广培训1100人次,组织赴养蜂大县考察调研5次,为吴中区蜂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

2.健全政策体系

组织项目入库申报,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关于组织吴中区高效优质中华蜜蜂产业发展提升项目申报的通知》,组织竞争性立项申报工作,明确蜂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工作和措施,为吴中区蜂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3.产业政策扶持

特别是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吴中区连续支持实施两期蜂业质量提升行动,各级相关部门有序开展江苏环太湖地区中华蜜蜂遗传资源调查,推进良种繁育体系等基础性建设工作。同时在中蜂产业化上,建设形成一大批中蜂产业发展重要基地,大大提升吴中中蜂产品品牌和产业竞争力。

三、多项举措抓产业融合

1.优化产业布局

依托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实施蜂业质量提升行动,建有1家中蜂育王场(可年产5千只蜂王,2020年被评为省级华中中蜂保种场),我区还建有中蜂交尾场、中蜂养殖示范基地、中蜂产业展示中心、优质蜂产品快速检测平台、蜂产品加工基地和蜂旅结合示范基地,打造了良种普及、饲养规范、产品优质、蜂旅融合的蜂业全产业链,枇杷蜜年产量600吨,蜂业年产值超1亿元。

2.规范饲养模式

国家蜂产业体系专家吉挺教授团队为我区制定了《苏州市环太湖地区中蜂高效饲养技术规程》和《蜜蜂为设施农业授粉生产技术标准》,对我区中蜂饲养和授粉作出了明确规范,指导蜂农枇杷蜜生产和授粉群管理,从源头上保障枇杷蜜质量安全,提高授粉效益,维护蜂农利益。吴中区畜牧兽医站开展技术推广和养殖环节蜂蜜药残检测等工作。

3.加强示范引领

根据蜂场选址、生产管理、环境规模、饲养时间等方面在全区遴选建设7个中蜂养殖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饲养中蜂100群以上,按照蜜蜂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等要求管理蜂场,全面提高蜂产品生产安全水平,带动养蜂提档升级。东山镇金如兴是省内饲养蜂群数最多的蜂农,依靠生产销售枇杷蜜和中蜂授粉群年收入过百万元,2019年获评“全国优秀养蜂者”。

4.抓牢品牌建设

树立品牌发展意识,提升吴中枇杷蜜知名度。我区主产的中蜂成熟枇杷蜜味道独特,已申请注册“吴中枇杷花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符合条件的蜂农发放商标标志,加强全链条监管、质量追溯和信用管理。有关科研院校已开展吴中枇杷蜜特征成分分析研究,并取得了不同于浙江、安徽等其他地区成分差异化分析结果。另外,我区有 “灵峰”、“大山町”和“庆王” 等蜂产品品牌。

5.加强技术支撑

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环太湖流域中蜂种质资源调查、及中蜂对枇杷授粉的增产效益研究,重点实施蜜蜂饲养、疫病防控、授粉等关键技术的推广。2013年至2021年,邀请10多位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指导我区养蜂生产及开展中蜂健康饲养和疫病防控等技术培训,培训2095人次,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不断提升蜂农养殖技能,夯实蜂业发展基础。

6.发展蜂旅融合

在吴中区东山镇双湾村、金庭镇秉常村分别建成的蜂旅结合示范基地,提供情景陈列、趣味采蜜、亲子互动、蜂产品制作等蜂文化展示特色项目。科普蜜蜂对农业、林业和食品业的重要性及养蜂对于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维护整个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生物多样性。

四、成效赋能显著

1.生态效应发挥显著

中蜂对于维护我区环太湖流域生物多样性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蜂饲养群数稳步提升,森林生态功能不断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高,优质枇杷、枇杷蜜、碧螺春茶、杨梅、板栗等农产品和设施作物中蜂授粉群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2.生态价值有效转化

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构建了以中蜂、枇杷、碧螺春茶、湖羊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产值过10亿元,畅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举办碧螺春文化旅游节、枇杷采摘节、世界蜜蜂日宣传活动,打造 “春行吴中”“夏至吴中”“秋游吴中”“冬隐吴中”四大特色文体旅活动,拓展科普宣传、品牌生态、文化创意等非农功能,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附加值,助力赋能乡村振兴。

3.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1颗枇杷、1箱中蜂、1只湖羊”可以给农户带来丰厚的收入,还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每年需要枇杷地用工、中蜂饲养和摇蜜生产用工量,加上摘果包装售卖,能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而且各工种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劳动强度轻重有别,老弱妇孺均可参与,可以有效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使广大农村妇女能自食其力,着实让农户挑起了“金扁担”、鼓起了“钱袋子”,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吴中区吴中中蜂
苏州吴中区创新精准执法工作见成效
Were Dinosaurs Able to Swim?
“生扭吴中之拍”与“真诗只在民间”的深层次自洽——李开先《宝剑记》“不娴度曲”说新读解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吴中区14家企业列入 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公示名单
中华蜜蜂
吴中太湖新城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
吴中区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服务城乡差异及对策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