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家长基于心理小知识科学陪伴孩子成长

2023-01-26 06:33张金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小学生

张金玲

(沧州市临海路小学 河北沧州 061000)

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阶段,为了保证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将心理学小知识融入当前家庭教育中,成了一件极为必要的工作。

一、家长应用心理学小知识陪伴孩子成长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父母的心理素质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会在情绪平稳、心态豁达的父母身边健康成长,并为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支持。“依恋理论”认为,若孩子在有需要时,有一些值得依靠的成人能够作为其依托,那么,孩子将会感到安全。对孩子的人际关系进行简单分析后,可以发现,父母是孩子整个人生中重要的依恋对象。但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受社会发展形势迅速变迁的影响,大部分家长会在心理上产生矛盾与困惑,这种矛盾与困惑不可避免地会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且复杂的影响。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心理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与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现阶段,为了切实减少孩子产生学习、行为问题的出现,家长可以在明确孩子实际成长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应用心理学小知识,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从而为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提供有效的支持[1]。

二、提升家长应用心理学小知识能力的具体方法

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家长并不容易做,一般人认为,成了家,生了孩子就有了作家长的资格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栽培植物、养殖动物前都需要掌握相应的技能与方法,才能养得好,在养孩子前如果不懂得相应的方式方法,怎么可能养得好?现阶段,为了降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实现孩子的有效培养,家长需要学习相应的技能,以便在尊重孩子、充分了解孩子各成长阶段心理特征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应用科学合理的心理知识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引导,还能有利于实现和谐幸福家庭环境的有效营造。家庭教育质量品质的切实提升,能够为健康儿童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

1.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幼儿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其平时对榜样的观察与学习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方式,家长的言行举止将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考虑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情况会对孩子心理健康、品质形成产生极为明显的影响,若家长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在孩子面前展现出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那么孩子可能会在家长的影响下,将这些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行为方式。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主动约束自身行为,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并依据孩子的成长情况,将这些知识内容融入孩子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方式,引导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心理行为习惯,为孩子后续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很多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对孩子的态度主要是“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父母哪有不爱孩子的”,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并未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直接安排孩子的后续活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并没有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权利,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给予的尊重不仅仅是说话要有礼貌,而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当给予孩子一些必要的选择权利,而不是一味采用命令的方式,强制要求孩子去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为了切实了解孩子的愿望会与孩子进行沟通,但在沟通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显得“很不耐烦”,进而降低沟通的质量。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情况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为了保证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够正常沟通,家长需要在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就建立一种宽松平等的沟通氛围,保证家长能够切实了解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心理需求,由家长更好地为孩子解决其心理困惑,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2]。

3.合理利用外界教育资源

受家长自身受教育水平、所学知识内容侧重点等因素存在不同的影响,很少有家长掌握着充分的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就使得在家庭教育开展过程中,家长很难正确地对孩子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引导。尽管很多家长认为“我们小时候都没人管,现在不也都挺好”,但由于心理问题大多存在滞后反应的现象,若是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将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现阶段,为了保证自身能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正确的辅导,家长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社区、学校心理教育资源的方式,逐步提升自身的心理教育水平,保证自身能够在引导孩子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合理应用心理小知识,充分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降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具体来说,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了保证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可靠的家庭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家长参与社区组织的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介绍等教育课堂,并鼓励家长在课堂上勇于发言,在课下就孩子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积极沟通,加强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为孩子的有效培养提供助力。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地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可以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方案,参与学校方面举办的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转变自身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教育观念,加深自身对儿童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便在后续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可以应用合适的沟通方式与沟通语言,对孩子正确的行为加以强化,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从而为孩子良好素质、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有效的支持[3]。

三、家长将心理学小知识应用到孩子成长中的方法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将“爱”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试图通过情感、经验教育达到培养孩子的目的。但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越发丰富,过度的情感表达与经验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孩子思维发展的需要。此时,将心理学小知识引入到家庭教育中,成了提升孩子培养工作科学性,满足孩子心理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1.运用心理学小知识培养孩子的行为意识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内在小孩”,这个小孩是人们对自身童年体验的记忆以及理想童年的内化。在当前的家庭教育过程中,部分家长会将“内在小孩”投射到现实的孩子身上,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全方位”的爱,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家长多么爱孩子,而是在内心中家长对自己好的一种体验。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孩子健康行为意识的培养效果相对较差。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在对孩子现阶段行为意识情况进行明确了解的基础上,考虑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调整方法,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4]。

2.运用心理学小知识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

在知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有些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家庭教育的需要。因此,家长可以将心理学小知识引入到对孩子不同的教育阶段中,提升孩子思维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具体来说,对2—3岁左右的自我意识萌发阶段,7—9岁左右的独立个性养成阶段以及12—15岁左右的青春期,是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的重点时期。在上述教育阶段,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而不是一股脑地将自身的经验灌输给孩子,在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同时,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孩子理性成长提供支持。

四、家长应用心理学小知识对孩子心理行为的影响

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行为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儿童精神卫生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了切实了解家长应用心理学小知识对儿童开展家庭教育的结果,以及对其心理行为的影响情况,下面主要对部分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从5所小学中抽取了450名小学生,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数量为428份。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小学生及其家长的一般资料;第二,家长对儿童心理知识的认知情况,其中包含15个问题,用对号与错号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得两分,错误计零分,满分为30分,得分越高,说明家长对儿童心理学知识掌握得越好;第三,小学生行为量表,其中,共有113个问题,没有这个问题计0分,偶尔有这个问题计1分,经常有这个问题计2分,得分越高,说明孩子的问题行为越多。在完成调查问卷回收工作后,应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双录入法输入问卷内容并对输入内容进行纠错,用SPSS13.0软件对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应用方差分析与Pearson相关分析对其进行检查。并且,规定在P<0.05的情况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分析

(1)家长心理知识与学生心理行为情况

见表1所列,为本次家长心理知识与学生心理行为的具体评分。学生家长心理知识得分范围在0—28之间,均分为19.755.52,均分占总分的65.8%。这一数据表明,被调查的家长掌握的儿童心理知识较少,更多的家长认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在学校方面,导致家庭心理教育较为匮乏。同时,是否为独生子女、教育态度不同的家长在儿童心理学知识掌握情况方面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对子女教育态度一致的家长,掌握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水平相对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行为得分0—99(27.0019.75)。家长的教育态度是否一致小学生心理行为得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家长教育态度一致的情况下,小学生心理问题出现得较少[5]。

表1 家长儿童心理知识与学生心理行为评分

(2)家长心理学知识与学生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家长对儿童心理学知识掌握情况与学生的心理行为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可以得到,r=-0.204,P=0.031。从调查结果中,可以了解到,小学生家长对儿童心理学知识掌握情况与小学生心理行为之间呈反比关系。这一情况说明了家长掌握的心理知识越多,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越少。因此,在当前的孩子教育过程中,提升家长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量,可以为孩子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支持。

结语

总而言之,孩子健康不仅仅是当前家长关注的主要问题,而且更是社会、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现阶段,为了培养出心理健康,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将心理小知识引入到孩子培养过程中的方式,保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