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急救知识培训普及的必要性及对策

2023-01-26 06:33涂小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心肺普及实训

李 倩 张 婷 涂小进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生命健康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高速发展,各类安全隐患事故不断出现。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食品安全、运动安全、消防安全、传染病、教学科研实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经常会危及师生的人身安全。近几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突飞猛进,现代高职院校规模日渐扩大,招生规模不断增大,随之也给各个高职院校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比如消防方面、传染病方面、意外伤害等,因为高职院校是人口密集度高,极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在场师生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应急知识,懂得相应的急救技能,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将很大程度上减少损失。但是,目前大多数学生都不懂得基本的急救知识[1]。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国民要掌握必备的健康技能。为了响应“健康中国2030”任务建设要求,各个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承担起责任,在校园内着手提高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加大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因此,针对高职院校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及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目前现状

1.基本情况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急救知识的掌握效果不佳,甚至有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没有掌握最基本的急救知识,有些同学只是通过广播和电视等渠道了解一点急救知识,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有些高职院校开设有医学专业,情况虽然乐观一些,但是非医学专业的高职学生在急救知识这方在十分缺乏。这说明当代的大学生对于基础性急救知识的学习是迫在眉睫的。特别是作为急救知识中非常重要的CPR即心肺复苏术的操作,经过相关调研,很多大学生对其认知水平偏低,尤其是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虽然大部分学生有零星了解,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比如从新闻里看到,但是对于CPR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是没有正确掌握的。说到底还是因为应急急救知识的普及宣传力度不够,特别是心肺复苏术目前规范的培训途径很少。对于非医学专业背景的学生而言,因为缺乏相关急救技能所以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担心救人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不良后果,其现状就是不敢救、不愿救、不会救。我们从刘承尧《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一文中,不难发现,担心自己能力不足而不施救的情况占比最大。

在241名调查对象中,有185人(76.76%)愿意为他人施救,选择不愿意的有13人(5.39%),不确定的有43人(17.84%)。不愿意或不确定对他人进行急救的原因,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不愿意或不确定对他人进行急救的原因

2.存在的问题

(1)学校重视程度不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安全工作,但是,大多从用水用电、防火防盗上面的宣传教育比较多,特别是消防安全,经常会进行理论教育、实战演练来开展,但是对于异物卡喉、溺水、中暑、心肺复苏等相关急救方面的教育宣传几乎为零。高职院校在校园急救知识普及方面认识不充分,在急救技能掌握方面既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也缺乏规范的教学培训制度,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十分薄弱[2]。

(2)学生自身的忽视。急救知识的学习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不是必修科目,与自己的学习成绩无关,大部分学生觉得安全防护、应急急救方面的知识掌握可有可无,跟将来找工作或升学并没有什么联系,这就导致他们不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还有很多学生认为意外不会发生到自己身边,所以认为跟自己无关。因此,将急救知识作为一种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是十分必要的。

(3)社会各界的忽视。目前,社会各界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意识到大学生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忽视了对大学生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我国目前院外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在3%~5%,而国外达到30%左右。国外的黄金窗口抢救成功率高,主要还是取决于民众对于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掌握度高。例如,以德国为例,法律要求每个成年人必须当七年义务兵或七年义务急救工作;瑞士则是要求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急救知识培训。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的最佳途径,大学生文化素养高,学习能力强,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他们学到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后,进入社会后可以影响周围民众,能深入到社会的各种领域。

二、急救知识培训普及和对策

1.依托高职院校公选课传播现代急救知识技能

高职院校可采用在选修公选课中设置“现代急救知识技能”的相关课程,利用大学选修公选课来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与普及,能起到传授急救知识宣传急救知识的作用,能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科发展,促进了大学生急救应对能力的提高。另外,由于公选课面对的是全校各种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促进专业之间的交流,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各不相同,面对同一门急救类公选课,同学们之间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来学习,大家取长补短,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他们沟通能力强、时间精力充沛,能将自己学习到的急救知识技能迅速地进行传播,通过学生对社会人群的影响,可实现急救知识与技能迅速、短期与长期传播,提高急救技能社会化普及的效率。

2.医院学校双向合作,共同搭建现代急救知识技能传播平台

目前,高职院校大都为综合性的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但是现代急救知识技能属于一门偏医学专业的课程,许多高职院校未开设医学院及相关专业,而开设了的高校又因为缺乏相关的师资力量与实训场地,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选课积极性并不高。同时,相较于专业课程,公选课一般来说学时学分较少,老师管理难度大,管理相对不严格,所以,学生对公选课的态度为爱上不上,对公选课热情度不高,故“现代急救知识技能”在众多高职院校教学效果十分一般。

对于这一现实状况,笔者认为:未开设医学专业的高职院校可采取与相关医院合作,聘请具备丰富急救知识技能的医生或护士来授课,保证急救知识技能的专业性;开设了医学专业的高职院校则应充分发挥出专任教师、医学相关专业同学的专业优势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及普及,可成立急救兴趣小组,可由专业背景的学生担任组长,将急救知识以小组的方式沉浸式普及,来引发学生的关注点与兴趣度,从而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思想上,学校也应该在学生们的认识上做更多的工作,引导学生们可以自愿、主动地学习急救知识。在授课时,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这样,学生在实施急救时才能提高自信心,消除对被救助者的“三不”心态,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3.创新现代急救知识技能传播形式

在传播形式上,建议以利于掌握和互动分享的原则,将线下、线上教学培训相结合。在线下教学培训可以采取常规的讲座形式,将急救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急救演示进行有机结合,讲座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各种常见的疾病和经常发生的意外事故等,让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了解到急救知识对于个人、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同时,在讲座现场可以进行模拟人的实操训练,通过分组来进行急救技能操作的实操训练,以设计突发事件,如心脏骤停、溺水、异物卡喉等情景模拟来进行现场急救技能操作,通过实操、提问、互动、反馈的沉浸式体验,提升学生对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掌握,同时,又增加了讲座的趣味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设置“应急急救知识技能”宣传平台,在校内定期开展急救知识的知识竞赛活动,结合学生志愿者团队活动开展校外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到急救志愿者中去,提高学习、互动的切身感受,体验健康传播的氛围。

在线上教学中,可采用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它们既能在传播领域中发挥其先天的优势,也更符合大学生群体的媒介使用习惯且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拍成小视频小电影放到公众号,让学生在公众号上撰写急救知识科普文。

在平常的校园活动中,学校可以在食堂的电视、校园的宣传屏中播放有关急救知识这方面的教育片,让同学们在反复观看中加深对急救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在校园网站上设立有关健康教育的网页,全面地为同学们介绍有关意外事故和突发疾病方面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方法。

另外,建议高职院校要经常组织专门的急救知识普及和展览活动,通过在大厅内部张贴一些有关急救知识方面的海报、举办急救知识辩论赛、绘画展等有意义的活动,来帮助学生们提升对急救知识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学生们主动地了解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急救办法,以此来保证大学生群体能够具备基本的急救能力和深刻的急救意识。

4.建立健全应急救护培训实训基地

要想急救培训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建立健全应急救护实训基地,完善更新相应的急救设备。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未配备急救设备,有些高职院校即使配备了相应的急救设备,但是老旧程度较高,平时利用率也不太高。因此,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缓解资金压力,高职院校采取与其他单位进行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建应急救护培训实训基地。例如,可以相关定点医院合作建立校外应急救护实训基地,让学生到医院去接受培训,实地感受。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需合理安排培训计划,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急救知识能力与技能操作技巧,积极引导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明确这将作为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应根据健康中国行的要求,结合经验与医院、企业共同探讨“1+X”课证融通思路,通过培训并考核合格者,授予急救合格证书。

三、充分利用技能高考学生操作能力,结合教学改革,普及急救知识

笔者所在的生命健康学院,有一个特殊班级,共有28人,这个班上所有的学生都是通过技能高考招上来的,且在中职阶段均是学护理专业的。在技能高考中,他们参加的技能考试其中有一项必考项目就是CPR心肺复苏(徒手),所以,这个班上的全部学生已经掌握了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技能。该学院在今年又新建设了智慧健康实训基地,购买了心肺复苏模拟人、异物卡喉模拟人数10个。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技能高考班学生的急救能力,建立急救知识兴趣培训小组,在全院学生中进行宣传、推广,让这些学生利用小组和模拟人对全院学生进行培训,然后可总结经验后再进行全校推广培训模式。这样能充分利用了他们的急救操作能力,达到普及宣传急救知识、传播应急急救技能的目的。

笔者认为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还可以结合教学改革。很多学生是非医学专业的,没有相关基础,对应急急救知识认识不深,认为这是医生护士该做的事情,与己无关。有的学生还会认为自己学习这个完全没有作用,而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该培训的意义所在。

(1)教材方面可由教师和有急救经验的医生、护士结合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偏弱的特点性共同编写心肺复苏教材,以确保教材的权威性、科学性;可拍摄相应的规范操作视频,附上二维码,保证学生可随时学习,内容应通俗易懂,简便实用。

(2)授课教师可在课前播放相关新闻报道中医生、护士为心脏骤停的路人做心肺复苏,最终挽救路人生命的视频等;现场用于实操的模拟人也是自带了数十种的不同现场急救场景的考核,如溺水、火灾、心脏骤停等,学生考核时可随机设定,考核时会出现相关危险场景的视频,让学生有真实场景感,意到黄金抢救时间窗内心肺复苏的重要性,能在危急关头挽救人民的生命。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年龄段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文化层次较高,接受能力、动手能力强。对于急救知识的培训和普及,不仅可以使他们在遇到意外伤害时进行自救,而且还可以救助他人。相信在《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自愿急救免责的基础上,人人懂急救的春天很快会到来,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会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心肺普及实训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