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记录高原跳动的时代脉搏

2023-01-27 10:48启米翁姆
中国记者 2022年11期
关键词:康巴玉树卫视

启米翁姆

现任四川省广播影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播出中心(康巴卫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总编,主任播音员。藏族,1982年7月出生,四川康定人。从业22年,先后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节目女主持人”奖、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等。2021年,入选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

20世纪80年代初,我出生在康巴高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小时候,村里不通电,更不知道世界上还有“电视”。随着改革开放,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这一代也拥有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2000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一名基层电视工作者。2009年,覆盖服务于四川甘孜和阿坝、青海玉树、云南迪庆、西藏昌都、甘肃甘南等的跨区域民族媒体——四川康巴卫视开播,我有幸加入其中。从新闻主播、藏汉双语记者,到现在的副总编辑,我经历了康巴卫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也见证着新时代十年康巴高原的伟大变革。

一、再次走进三江之源、圣洁玉树

在无数的采访历程中,三江之源——玉树让我印象深刻。2010年玉树发生7.1级地震,让许多人认识了这座高原小城。而我也是在这最苦难的时刻,渐渐走近了她。地震后,我被派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0多天时间里,每天用康巴藏语为玉树灾区人民服务,及时传递党和政府声音;受邀主持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后来,我走进重建中满城板房的玉树,再后来的8年里10进玉树,见证和记录了玉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当地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下,在援建者的辛勤奉献下,玉树凤凰涅槃,迎来发展新时代的历程……

转瞬9年后,在全国上下迎来新中国70年华诞之际,在高原最美的季节,我再次走进了三江之源、圣洁玉树。此时,一个绿色、幸福、和谐的现代化高原新城,矗立在三江源头。我们《壮丽70年|美丽乡村行》系列节目组,在这里以主播走基层的形式,探访了一批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生活幸福的高原村庄,生动展现高原70年的发展变迁。海拔3700多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禅古村是我们此行的首站。

二、讲述卓珠大姐的故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拍当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从玉树市结古镇出发驶向禅古村,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在村口与准备上山挤奶的卓珠大姐会合,并徒步上山到放牧点拍摄。卓珠大姐是村里的脱贫户,她和村里20户人家一起买了18头奶牛,现在每家轮流挤奶放牧,生活过得不错。

卓珠大姐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藏族妇女,面对镜头特别紧张,遇到这样的情况,从小在半农半牧区长大的我,就有了更多“先天”优势。我跟着她挤奶、放牧,到她家里吃糌粑、喝酥油茶。我和她边劳作边聊天,边吃早餐边拉家常,在熟悉的环境中她渐渐放松了下来,讲述了很多这些年生活变化的小细节,采访一下子生动了起来。

卓珠大姐告诉我们,禅古村在玉树地震前散居在山上,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2010年玉树地震中,禅古村是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当时房屋全部倒塌。就在同年,禅古村被列为第一批灾后重建项目,在扎曲河岸的宽阔平地上整村重建,焕发了新的生机。

高原的清晨,户外气温很低,但空气格外清新。青草香、泥土味四处飘散,鸟鸣声、牛犊声此起彼伏……从牧场俯瞰,晨曦中的禅古村红顶黄墙、依山傍水、绿树掩映,宁静而又美丽。看到这样的景致,想起当年一片废墟、满目疮痍的玉树,我不禁感叹祖国的强大。

三、记录一个四世同堂家庭的幸福模样

从散居到整村集中重建,从震中废墟到灾后重生,村民生活从贫困到殷实。说起发展变化,村里的老人们有说不完的故事。80岁的元丁爷爷,是我们在走村串户采访时结识的一位采访对象。这位比新中国还年长10岁的老人说起村里的发展兴奋不已,主动提出希望我们跟着他一起到山上看看他小时候的老房子。按照原计划,此时我们的采访已接近尾声,但我们认为这样令人惊喜的小插曲不容错过,及时调整了拍摄计划,放大了元丁老人在节目中的比重。因为我们明白对外讲好高原故事,讲高原的好故事,归根到底是要讲好高原人的故事。

说走就走,80岁的元丁老人带着我们出发。跟着老人坐车、过河,最后公路渐渐消失,我们只能徒步上山。在崎岖的山路上我扶着老人,一步一步上山,倍感亲切和温暖。在漫长的爬山过程中,老人有说不完的话,跟我们讲起了很多以前的故事,听着老人的故事,我恍惚在不同时代来回穿梭。老人一生搬了三次家,最早在山上,后来搬到了山脚下,地震后搬进了现在这个宽敞明亮的房子。他说每搬一次家,生活条件就上了一个台阶。徒步一个小时后,老人小时候住的老房子映入眼帘,房子已经是残垣断壁,但旁边老人家小时候栽种的小树苗,已长成郁郁葱葱的大树,静静矗立在高山之上……

看到这一幕,我心生感慨。元丁老人的一生有6个兄弟姐妹,6个儿女,拥有幸福美满的大家庭,老人家一生的经历,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高原藏族家庭的缩影。这段特殊的“回家”之路,摄像师用长时间待机的方式记录着,这场看似我们“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的经历,让我对“好的报道是一锹一锹挖出来的”这句话有了真切感受。

尽管在高原采访过程中,免不了日晒雨淋、受凉挨饿,栏目组小伙伴有着强烈的高原反应,但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早出晚归完成任务。在禅古村,走访了村里的脱贫户、幼师、大学生、与新中国同龄的老年人;拍摄了村级幼儿园、卫生室、“厕所革命”的施工现场……当元丁老人的6个儿女在美丽的巴塘草原,带着美食、搭上帐篷、跳起锅庄,为老人庆祝八十大寿,我们有幸见证和记录高原上这样一个四世同堂家庭的幸福模样时,我们欣喜着、感动着、温暖着……

四、我的采访之路与高原紧紧相连

禅古村之行,让我更加懂得新闻主播应该用心融入采访对象的生活,以自然、亲切的方式,走近采访对象,让他们把你当作朋友,甚至当作亲人吐露心声。这一次,也让我更明白新闻主播只有一次次走到新闻现场,才能在无数个未知的采访现场做好控场。

蓝天白云下,藏房层叠、青稞金黄;无垠草原上,牧歌悠扬、牛羊成群。这样的景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诗和远方,而于我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从业22年,康巴卫视成立13年,我的采访之路就这样一直和高原紧紧相连。红原机场、亚丁机场、雅康高速、香丽高速等一批涉藏地区重大交通项目的落地建成;玉树地震、泸定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突袭;康巴卫视首次亮相全国两会、首次走出国门采访……作为一名民族媒体工作者,我庆幸我始终在新闻第一线,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着高原时刻跳动的时代脉搏。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常年行走在高原,我越发热爱这片生养我的厚土,一路走来,无数的人和事感动着我、温暖着我,也给予我无限的前行力量。

猜你喜欢
康巴玉树卫视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康巴学人
——林俊华
立足康巴,面向世界——康巴文学“走出去”的翻译话语再释
玉树留芳
康巴雄鹰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
CHINA'S LAST WILDERNESS 穿越康巴
玉树依然美丽
玉树,我为你祈福,我为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