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子多被毙几遍,没什么坏处

2023-01-27 10:48罗杰
中国记者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闻性中国日报外籍

罗杰

1978年生,江苏南京人,现任中国日报社视觉中心美术部主任、主任编辑、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从事新闻漫画创作22年,获得过包括一等奖在内的14次中国新闻奖漫画类奖项。

记得前段时间,《讽刺与幽默》采访我,让我谈谈从事新闻漫画创新20年来的心得,我罗列了10条,在最后一条“一个造型不介意多画几遍”的末尾,我写道:“好的作品往往诞生于灰烬之中。”没想到编辑居然拿这句话做了整篇文章的标题,让我颇感意外,周围的同事与朋友都非常认可这句话,可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篇好的文章、一幅好的漫画必须能经过客观的检验。

新闻漫画很重要!“一图胜千言”是对它的最高评价,好的新闻漫画抵得过一篇社论,它除了满足读者对于美学的需求外,还能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表达明确的立场、情感信息,相对于理性的文字解释,它更能传达微妙的感性认识,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它不需要太多语言,甚至完全不需要文字注释,就能让读者在几秒钟内得到带有导向的新闻信息。

新闻漫画不好画!它首先必须具有新闻性,要向公众传达特定的新闻信息,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其次必须具有幽默感,要满足读者对于思考的智慧的需求;还必须具有艺术性,要满足读者对于绘画技巧的视觉愉悦的需求;最后还必须具有立场性(讽刺性),满足读者一定的政治倾向需求。这几个纬度缺一不可,少了哪个都不能叫一幅好的新闻漫画。

《中国日报》一向执行着严格的“三审三查”制度,从编辑、一读、外籍专家、版面主编到当班编委,每张新闻漫画需要经历“N堂会审”。《中国日报》的新闻漫画几乎年年都拿中国新闻奖,所以领导对我们的要求极其严格,并且作为主流媒体,新闻漫画的要求比较多,创作题材相对较窄,为了平衡观点,《中国日报》的新闻漫画不能过于尖锐,不能太过搞笑,不能太过直白,不能太多文字……总之,稿子被枪毙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我最高一次纪录是被领导连毙七次,这是多么不堪回首的经历啊。

但是,稿子多被毙几遍,没什么坏处,就像一开始提到的,好的作品往往诞生于灰烬之中,好的稿子往往就是被毙出来的,不仅需要“他毙”,也需要来点“自毙”。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次最难忘的,也是较得意作品的创作经历。

2019年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围绕这个新闻点,我想创作一张环境保护主题的漫画,表达“人类砍伐森林,最终就会危害到自己”这个观点。我很快就有了一个比较满意的草稿,觉得肯定没有问题,甚至直接画出了成稿(见图1)。我感觉这幅漫画很棒,原因有如下:一是比喻法用得好,将人用拟物法拟成了树;二是对称法用得好,将画面水平分割,人与根相对应,进一步喻示着人的根是树、树的根是人,人与自然是紧密一体,砍向树就是砍向人。

图1

图2

图3

然而这幅画却被毙了,评论部编辑李洋博士与外籍专家表示:希望进一步明确一下含义。我当时觉得无法理解,含义已经如此明确,如何才能进一步明确呢?我一时陷入困境,在尝试几种可能后果断选择放弃,因为我觉得这幅画已经“圆满”了,再增加其它含义都是多余的。我这时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陷入了孤芳自赏的陷阱,如果当时能跳脱出来以客观的角度看的话,这幅画的确有缺点:一是逻辑上不能自洽,人为什么要砍自己的脚;二是人的脚为什么会变成树根,如果变成树根人又怎么行走?漫画虽然是主观艺术创作,但它的根源不能摆脱理性,就像人拽着自己的头发不能使自己离开地面一样,自己能看明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天马行空的想法更合适独立艺术家,而不是新闻性、客观性较强的新闻漫画。

于是我调整心态,开始起草第二稿。在第二幅漫画中,我把“明确含义”表达得更明确了(见图2)。这幅画,李洋博士与外籍专家并没有说什么,我知道,没有说什么并不代表满 意,但勉强“能过”,这不能让我自己满意!这只是一幅合格的新闻漫画,并不是一幅优秀的新闻漫画,原因有:构图缺乏美感;重点未能突出,“人类的愚蠢”并未体现在“视觉中心”点上;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文字是多余的。于是我选择“自毙”,并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苦思冥想了好几个小时,最终创作出第三幅漫画(见图3)。

这幅新闻漫画中,巧妙地应用了人们最熟悉的手机电量图标,让读者很容易理解其中含义,既不过于直白,也不会弯弯绕;画面视觉中心突出、造型简洁干练,无需任何文字,新闻性、幽默感、艺术性、立场性四个维度均理想,画面草图一出来,我心中就有一个感觉:“有了!”结果李洋博士与外籍专家秒回:“这个好!”,主观与客观意见一致,证明它是一张好作品。

事实也果然如此,我的这张经过了“他毙”与“自毙”反复锤炼的新闻作品《砍》,入选了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作为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的漫画“进京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代表了中国漫画领域的较高水平,也让我收获了除了新闻界以外,中国美术界的肯定。

同样十分荣幸,作为中国日报的新闻漫画创作者,今年我成为第17届长江韬奋奖的获得者之一。漫画创作者获得中国新闻行业的至高荣誉,这是极少见的,让我感觉不可思议,也备受鼓舞。永远以最高分85分来看待自己的作品,这是我的自我评价原则,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那么从业20多年来,能够得上90分的作品,《砍》可以算是一张。同事们觉得我缺乏自信,但适度的“缺乏自信”能让我避开固步自封的陷阱,给自己不停追求的成长空间,艺无止境是一个艺术工作者应有的态度。同时,好的作品需要“被逼一逼”,无论是“他毙”还是“自毙”,多被毙几遍,没什么坏处,只要坚持思索下去,不抛弃不放弃,好的作品就会诞生于灰烬之中。

猜你喜欢
新闻性中国日报外籍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Preface of “Trends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Fundamentals,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 Yiu-Wing Mai's 75th birthday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福利
融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为一体 “文编”+“美编”思维碰撞创出优秀漫画作品
增强电视时政报道新闻性的基本路径
要切实提高图片新闻的新闻性
汉语流行词汇英译问题探究——兼谈《中国日报》网站流行词汇英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