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忘初心的追寻之旅
——回顾“追寻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大型主题采访活动

2023-01-27 10:48许宝健
中国记者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经济日报县委书记县域

许宝健

现任学习时报社社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地方新闻单位、经济日报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工作。出版《职务是把椅子——老子之道与为政之道》《权力与笼子——百名落马县委书记教训与启示》等专著10部,主编各类图书20多部。获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3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我策划过很多活动,最难忘的还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策划实施的“追寻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

2003年8月,为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经济日报编委会要求,我离开经济日报农村部,创办经济日报农村版。不久,经济日报农村版改成中国县域经济报,专门面向2800多个县市区旗,以宣传报道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域治理为己任,开设了很多栏目,如“说说我们的县委书记”“百名落马县委书记剖析”“县志里的故事”等,日渐产生影响。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都使出浑身解数,力争在建党90周年的宣传报道中出新出彩。作为唯一面向县市的全国性报纸,究竟能做什么,能不能做出名堂,这既考验我们的信心,更考验我们的本事。从信心来讲,如果我们囿于小报、行业报的定位,不敢在重大节点出手,不敢和中央大报同台亮相,我们就会失去难得的机遇。从本事来讲,如果我们拿不出过硬的策划、作品,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即使再有信心,其结果也会淹没在一般性的宣传报道中。同时,我们还必须立足于我们所处的环境,考虑我们自己的人力人才、财力装备等多种因素。辗转思考,我们确定了从大势大局着眼、从小事具体事入手的策划思路,力求在宏大叙事中倾听低声细语,在浩荡步伐中追寻历史足迹;属于别人的坚决让开不做,属于自己的,条分缕析,紧紧抓住,做到极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和党的领导干部,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在革命和建设的转折时期,走上了县委书记的岗位,可以说,是承担了特殊的历史使命。今天,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已经不在了,他们有的在位时间很短,留下的资料也很少,但是,他们的革命业绩不应该被遗忘。

“追寻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这样一个采访主题提出后,报社上下都很兴奋。我们征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的意见,大家都一致赞同,认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中国县域经济报策划的这个采访活动,既具有重大意义,又具有重要特色。

这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报社抽调了20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编辑记者,组成多个追踪调研小组奔赴大江南北,共刊发39篇稿件。

为了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我用一个晚上起草了《中国县域经济报社关于开展“追寻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决定》,4月14日在报纸头版头条刊发出来。

这个“决定”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中国县域经济报社决定开展“追寻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县委书记是党的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领导力量。他们中涌现出的谷文昌、焦裕禄等杰出代表,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我们选取这个报道主题,目的是追寻和缅怀他们的历史足迹,抢救和挖掘他们的光辉业绩,总结和反映他们的卓越贡献,铭记和宣传他们的丰功伟绩,学习和传承他们的奋斗精神,为建党9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在报纸头版头条刊发一个采访决定,在我的新闻生涯中还是第一次。中央领导同志当即在报纸上作出批示。

我一直记得,一位县委书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不无骄傲地说,在全县范围内,你们随便问,我什么都知道。但当记者问到“本县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是谁”时,这位现任县委书记顿时哑住了,随后严肃地说:我要补上这一课。

读着记者们千辛万苦追寻回来的一篇篇稿件,我们的心被激荡着,也被感动着。刊发前,我起草了“开栏的话”,这也是我从事新闻工作写的最长的一篇“开栏的话”。我给这篇“开栏的话”起了一个标题,就是那位县委书记说的话:《补上这一课》。

随着一篇篇稿件的刊发,中国共产党一个特殊时期的干部群体陆续走进读者的视野。追寻活动得到了地方组织、宣传、党史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们为追寻活动查阅资料、提供线索、核实细节,使追寻活动少走了许多弯路。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抽调专人,利用3天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将全省170个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汇总。

让记者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追寻对象。河南省信阳县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当时仍健在的马任军,已94岁高龄。听完“追寻”记者的来意,老人很激动,连连说:谢谢你们还没有忘记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了,过去的奋斗历史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啊!

读着这些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的事迹,读者们也纷纷用“敬仰”和“敬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福建省华安县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平浪一生坎坷,却始终坚定如一。1918年平浪出生于四川省,1938年初背着沉重的行囊,跋山涉水,历时近百天,行程3000里,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参加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他随大军一路南下,于1949年6月进入福建,成为华安县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经历了剿匪和保卫新生政权的不平凡斗争。老人1989年离休后,到各地作了100多场革命传统教育报告,直到身体撑不住而住院。1991年10月26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拼尽力气发出的声音却是: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场的人员无不动容。此前,他还留下遗嘱,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成为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个自愿捐献遗体的干部。

在追踪采访过程中和稿件陆续刊出后,全国各地干部群众反响强烈,普遍认为,这是党史和党性教育的生动一课。不少县(市)领导干部打来电话在肯定报道的同时,还“自我推荐”,主动邀请记者前往该县(市)进行追踪采访。

一位地方宣传部长说:“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竭尽心智,作出了极大贡献,不仅是我们的骄傲,更是值得我们怀念的前辈和学习的榜样!”

一位地方史志办主任来信说:“我已经从事地方史志工作几十年了,一直有一个遗憾:包括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在内的许多为党和国家作出极大贡献的人,没能留下他们完整的记录。中国县域经济报,能积极策划并付诸行动,非常不容易。这些信息,不仅能丰富我们的史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类似的工作提供一个思路。”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2011年6月中旬,中央新闻单位对追寻活动给予了集中报道,新华社发出通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及中央各大网站都在显著位置刊发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作了重点播报。

猜你喜欢
经济日报县委书记县域
县委书记的榜样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经济日报》整版报道:银光集团在军民融合中提升竞争力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
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委书记要敢于担当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