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英语语篇新授课的研究

2023-01-29 09:42冯晓虹
英语教师 2022年19期
关键词:语篇导图语言

冯晓虹

引言

2012年秋季,广东省广州市小学英语改用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新教材最大的变动是五、六年级教材中出现了语篇这一文体。旧教材和新教材一至四年级出现的文体都是情景对话(Dialogue)。教师长期任教小学高年级英语,现任教六年级英语两个班。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发现,英语语篇新授课一直是小学英语高年段的教学难点,它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让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金蒂 1999)。

一、小学英语语篇新授课存在的问题

教师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所在学校担任小学高年级英语科教学的3名教师和学校五、六年级176名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小学英语语篇新授课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方面

由于旧教材中鲜少出现语篇,可以收集的小学语篇教学资料和相关理论比较有限,可以查阅的语篇教学方法寥寥无几,可以借鉴的语篇课例也屈指可数。这意味着此前在情景对话新授课中一直沿用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并不适用于语篇新授课。因为语篇既没有特定某一类单词,又没有重点句型。学生无法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任务型交流和活动。在一些语篇新授课例中,常常能看到教师在教学完语篇后,设计True or False或Multiple choices的练习。这类练习看似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语篇,实则无法得知他们是否整体把握了语篇,也无法使其构建“以话题为核心”的语言知识体系,语篇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学生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英语语篇学习有较高兴趣,95.45%的学生选择“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见图1)。

图1:学生对英语语篇学习的兴趣度统计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32.95%的学生能通过预习了解语篇内容(见图2),28.98%的学生能通过预习掌握语篇的整体结构(见下页图3)。

图2:学生能否通过预习掌握语篇内容统计

图3:学生能否通过预习掌握语篇整体结构统计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学习语篇时的方法不当,体现在58.52%的学生逐词地读;15.91%的学生经常在阅读语篇时会因某个生词而影响对整个语篇的理解;18.18%的学生经常在阅读语篇时认识每个单词,却不能理解语篇的主要意思。具体见表1—3:

表1:你平时阅读英语短篇时,习惯______[单选题]

表2:在阅读语篇时,你会因某个生词而影响对整个语篇的理解吗[单选题]

表3:在阅读语篇时,每个单词都认识,却不能理解语篇的主要意思[单选题]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如何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解决语篇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渡过语篇学习的难关呢?

二、思维导图的内涵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发现,针对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研究较多,针对语篇新授课的研究却少之又少。虽然关于中学语篇教学的研究较多,但是没有形成体系,且不太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观摩课例发现,我国部分中学课例在语篇教学中运用了思维导图;语文学科的写作课和科学学科的新授课引入了思维导图。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语篇新授课。

思维导图是“大脑先生”博赞(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创造的。他起初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和“阅读能力丧失者”的特殊群体,效果显著。目前全球有2.5亿人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训练或学习新知(吉桂凤 2015)。国外很早就将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的工具,新加坡等国更是将“思维导图”设为必修课。

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结构,注重以向外辐射的结构和节点之间的连接,将隐性思维显性化,将显性思维系统化(博赞 2015)。思维导图的特点非常符合语篇新授课。

三、行之有效的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新授课模式

思维导图的运用是提高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新授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倡导“词句结合,语篇感悟”,强调不仅重视语篇知识的传授,还重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和对语篇整体性的感悟。在语篇中学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内容较零散,思维导图不仅能将语篇中的各个语言点和知识点整合起来,使其系统化,而且能将学生内化的知识显性化。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教师总结出三种行之有效的语篇新授课模式:

模式一:导图呈现模式(Mind-map Presentation)

这种模式是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篇新授课的新知呈现环节,操作步骤见下页图4:

图4:思维导图呈现模式语篇新授课操作步骤

下面,以教科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2 A country life is a healthy life为例,探究思维导图呈现模式的具体应用。

在Free-talk环节,教师用Sing a song and Free-talk引出要学习的主题。

在Text环节,教师第一次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语篇,然后引导其总结文本主题,即Li Wei’s daily life。板书和课件出现中心图标(见图5):

图5:思维导图中心图标

在Mind-map环节,教师在第二次播放视频前,让学生找出Li Wei’s daily life的三个时间节点,呈现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见图6):

图6: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

接着,利用思维导图的二级和三级分支,围绕文章中三个时间点所做的事情,通过Answer the questions或Filling the blanks等方式呈现语篇,教学语篇中的新词汇和新短语。教师逐步引出本课的思维导图(见图7),完成语篇的呈现和新知的教学。

图7:思维导图的二、三级分支

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二、三级分支中的重点句型,如I always have...for...或When I get home after school,I...简单谈论自己的 Daily life。

教学反思:思维导图呈现模式遵循了语篇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输入的是一个整体的语篇,而不是某个新句型、新词汇或新语法点。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主动学习语篇中的新语言知识。思维导图将看似零散的语篇内容系统化和整体化,使从语篇中习得的新知识之间有了关联。同时,语篇中的所有信息因为有了思维导图变得更完整、清晰。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语篇内容的理解,而且加深了对语篇结构的认识。

模式二:导图巩固模式(Mind-map Consolidation)

这种模式是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篇新授课的新知巩固环节,操作步骤见图8:

图8:思维导图巩固模式语篇新授课操作步骤

所在学校英语教师陈某妹进行了一堂导图巩固模式示范课,教学内容是教科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2 His hobby is drawing。

教师通过自编小诗Hobbies和Free-talk的两个问题——“What’s your hobby?What’s his/her hobby?”引出主题 hobby。

在Learning环节,陈老师呈现里约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几位冠军的图片,让学生搜集信息,说出他们的爱好,引出新句型“His/Her hobby is...He/She likes/loves...He/She often...”。

在Text环节,陈老师播放了与语篇内容相关的视频。由于有前一环节的铺垫,学生能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即使陈老师设计了连线题和分类题,学生也能很快完成。

在Mind-map环节,陈老师在再次播放与语篇内容相关的视频后,提出问题,并在黑板上逐步绘制与语篇相关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巩固了语篇中的语言知识,理解了语篇内容,理清了语篇结构。最后,陈老师要求学生根据板书的思维导图(见图9)复述语篇。

图9

教学反思:思维导图巩固模式解决了语篇巩固无情境的问题。在上这堂课前,陈老师曾观摩过另一个教师的同课异构课,前面的教学步骤与该执教教师的基本一致。在巩固新知环节,执教教师呈现了课文插图,并配上关键词,让学生看着课件背诵或复述语篇。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错率较高,表现在当第三人称单数作主语时,没有对谓语动词作相应改动;部分学生的复述过程没有条理。在陈老师的课堂中,巩固环节非常流畅,学生发言也很积极。大部分学生根据板书的思维导图基本能复述课文,条理清晰,且第三人称单数的出错率较低。究其原因,是思维导图围绕中心主题展开分支,呈现语言交际的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不仅有话可说,而且知道从何说起。

模式三:思维导图组装模式(Mind-map jigsaw)

这种模式是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篇新授课新知呈现环节,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操作步骤见图10:

图10:思维导图组装模式语篇新授课操作步骤

第一步:针对要教的语篇设计前置性预习作业。

第二步:呈现与语篇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找出语篇中心,板书中心图标;引导学生梳理语篇结构,板书思维导图一级分支。

第三步:根据思维导图一级分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读指定部分的语篇内容,并在小组讨论后绘制思维导图的二级分支。

第四步:各小组派一两名代表展示绘制的思维导图,找出所读新的或较难的内容进行讲解,其他小组可以提问。

第五步:教师结合思维导图,补充和梳理本堂课的知识点和语言点。

教学反思:思维导图组装模式是三种模式中最难操作和控制的一种。学生很喜欢这种类型的课,参与度高,积极性强。这种课堂对学生的预习要求较高,最能体现其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方式。虽然学生在讲解新的语言知识和语篇内容时存在较多问题,但是教师可以通过点拨帮助其梳理所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分组绘制思维导图时提供帮助并及时补充。

四、教学成果与反思

语篇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感知和理解的过程,以思维导图为形象载体,架构起语篇内容的“主线”,撑起了语言知识的“骨架”,使语篇中的语言信息得以有机串联,很多看似零碎的信息被主线串联在一起,给了学生学习语篇的思路,提升了语篇的理解和记忆(龚海平 2009)。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发现,运用思维导图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学生层面

学生从面对语篇无从下手到找出语篇学习的切入口,抓住语篇主线和把握语篇结构,对语篇的理解不再是片面、零碎的,而是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思维工具,它能把学生大脑中的想法外化在纸上,并用线条将其连接起来,训练和发展其形象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王强 2011)。思维导图不仅能让学生更好、更高效地理解篇章,而且能训练其思维方式;部分学生能运用思维导图构思写作思路,学以致用。

思维导图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实现合作学习。思维导图围绕中心主题展开分支,呈现语言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其不仅有话可说,而且知道从何说起。教师在语篇新授课中让学生通过同桌、小组合作创作思维导图,培养其合作交流能力。在教学完教科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8 A trip to Hong Kong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图11、图12是部分小组学生的作品。

图11

图12

(二)教师层面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英语语篇新授课,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好处,还使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借助思维导图组织语篇新授课能够紧扣教学目标,围绕语篇中心主题,浓缩要点,呈现语篇脉络,加强语篇各部分的关联性,突出重难点。

思维导图式的板书图文并茂、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正如上海市英语教研员朱浦说的:“板书设计要体现语用功能。”学生结合板书复述语篇的过程并不是单纯地背诵课文,而是生成语言的过程。

思维导图是检测语篇新授课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工具。教师除了可采用选择题、判断题、填表题检测学生是否理解语篇内容外,还可让他们绘制语篇思维导图,从而分析其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教师深刻地领悟到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学生、教材、《课程标准》、时代潮流的变化不断更新。就英语教学本身而言,现阶段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发展其学科核心素养才是关键。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使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语篇导图语言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有我语言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