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化果园到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绿色休闲空间*
——基于广州海珠湿地修复实践

2023-01-30 08:32潘勇军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果林海珠鸟类

粟 娟 潘勇军

1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广州 510060

2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广东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广州 510405

城市湿地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承载和传承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生命之源和活力之源[1]。城市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提供物质生产、蓄洪防旱、水质净化、固碳释氧、调节气候、休闲旅游、科研教育、维育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产品,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自1971年国际《湿地公约》缔结以来,世界各国为湿地持续保护做出了许多努力,已指定国际重要湿地2466个,认定湿地城市43个,发起了19项区域倡议。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大会《武汉宣言》呼吁全世界以实际行动,全面参与促进各类湿地保护、修复、管理以及合理的可持续利用[2]。我国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2022年6月开始实施的《湿地保护法》逐步建立起覆盖全面、体系协调、功能完备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成为“两山”理念实践新路径。把湿地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计划[3],湿地保护和恢复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优先考虑。

广州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总面积为7 434.40 km2,下辖11个区,常住人口为1 887.06万人,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担当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广州拥有2 200多年悠久历史,是典型的水资源丰富与水网格局多样的岭南城市,拥有“山、水、林、田、湖、海”的优秀自然资源禀赋,维育着9大重要生态片区。多年来,广州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履职尽责,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有效提升了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为公众提供了优质的生态产品。

从饱受侵蚀、濒临荒废的万亩果园到“具有全国引领示范意义的”国家湿地公园,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海珠湿地”)保护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之路,从退化果园到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城市绿色休闲空间,是广州生态恢复的一个典型案例,成为广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和打造活力全球城市的重要品牌,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1 海珠湿地基本概况

海珠湿地发育于珠三角城市湖泊与河涌湿地基础上的半自然果林[4],孕育着近千年历史的古老岭南果基农业文化遗产——垛基果林湿地[5],有“万亩果园”之称,是岭南水果的发源地、重要原产地和基因库。前人顺河涌走势开挖河塘,堆土成基,基上种植果树,河(塘)养鱼,河滩栖息鸟类,果树-基塘-鱼虾-鸟类及排泄物形成物质和能量循环,果业与水产业有机结合,形成了内湖湿地、河涌湿地、涌沟湿地、涌沟-半自然果林镶嵌果基鱼塘复合湿地生态系统[6]。海珠湿地区域内河涌纵横,内有39条大小河道与珠江相通,利用珠江潮汐为湿地提供丰沛的水源,同时也起到了蓄洪、水质净化作用。

2012年,广州在万亩果园的基础上,建成了国家湿地公园,面积为1 100 hm2。作为“世界罕见、中国唯一的繁华都市中的江心洲湖泊与潮汐河流湿地”,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海珠湿地作为集江、涌、林、田、湖为一体的城市生态网络格局上的关键节点,被誉为广州“绿心”,是广州市“山、水、城、田、海”和“云山珠水”城市空间格局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

图1 广州海珠湿地位置

海珠湿地处于全球八大候鸟迁徙路线的东亚—澳大利亚线上,是我国东部和中部2条候鸟迁徙路线的汇合地,也是东北亚2条迁徙通道的途径停歇地[7],是众多候鸟长途迁徙中的重要的安全庇护所和补给站。

2 海珠湿地生态修复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湿地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不断涌现的水质、环境、以及果园面积缩小等问题,广州市极力开展湿地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海珠湿地经历了近30年的修复历程,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逐渐探索出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城市中心区湿地系统治理、保护复育与生物多样性提升经验,2019年获全国首批“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并获得了“第12届迪拜国际可持续发展最佳范例奖”,海珠湿地如今已经成为广州城市的一张生态名片,具有示范意义(图2、图3)。

图2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鸟瞰

图3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彩色林景观

2.1 将土地征为国有,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央建设国家湿地公园

2012年,海珠湿地开创了全国首例“只征不转”土地国有化政策,一次性财政投入45.85亿元,从农民手中收储736 hm2土地。这些土地不转变用地性质,仍为湿地果园,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年度土地利用指标[5]。通过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作为永久性生态用地予以保护,既可永久保护万亩果园,又保证了生态用地不被蚕食,从根本上解决了湿地保护的瓶颈,为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坚持“原生态、少干预、微改造”,扎实推进保护修复

海珠湿地规划紧紧把握“湿地生态、岭南文化、城市绿心”3大板块的深刻内涵与紧密联系,再现“岭南水乡”景观,致力于水网生态恢复。前期通过人工疏通,实施水网联通、水系清淤疏通、截污纳管、食藻虫引导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最终形成了“滩涂缓冲区-坑塘蓄滞区-潮道净化区”3级感潮河网[8],丰富了湿地生境多样化。利用自然潮汐水文变化进行调水,涨潮引水、落潮排水,实现水体交换,盘活湿地水网,完成水体循环与净化,提升水体自净能力[6],实现还通道于鱼,还生境于鸟的目标。

海珠湿地保存着宝贵的岭南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岭南垛基果林”[5]。基于对岭南传统垛基果林特征、结构与功能的深入解读,围绕其多功能需求与目标,将传统农耕智慧融入湿地保护与恢复中,在保留传统果基形态的基础上,构建多功能、典型性的垛基果林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创新海珠垛基果林湿地生态系统“基、果、水、岸、生”五素同构的整体设计[5],致力于垛基果林生态系统修复。对原有退化、受污染的果林进行清淤整改,建设果基农业示范基地,保护岭南垛基果林湿地风貌,推进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生态智慧、人为智慧交融的海珠魅力。

结合海珠湿地鸟类的生态习性,打造海珠湿地全域鸟类天堂。营造微地形,设置深水区、浅水区、沼泽、滩涂、树林等多样化的生境,以满足不同鸟类栖息与觅食需要。在深水区设置生态浮排,使浮排与岛屿浑然一体,建立物种共生关系,为鸟类营造良好的觅食、栖息、繁育栖息地环境,这种与自然合作的鸟类生境营造技术,缔造了人鸟共同家园,为国内深水型湿地恢复提供了新方案。通过湿地植被恢复和人工放养,形成鱼类、两栖类、水禽的自然栖息环境,形成昆虫、果实、鸟类水生动物、底泥等之间生态循环食物链,进而维持海珠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3 纳入城市生态控制线,强化法律保障

在“只征不转”的土地政策之外,2018年1月,广州市正式出台了《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首创了“海珠湿地保护特别规定”专章保护形式,列出10条对海珠湿地永久保护的特别规定,涵盖了对海珠湿地规划和保护范围、永久保护、建设控制要求、树木保护、基塘文化保护、商业活动、群众性活动、车辆和船舶管理等内容。对海珠湿地实施永久保护,强化法律保障基础,确保海珠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将海珠湿地划入广州市生态红线以及生态控制线[9],禁止开展任何商业开发建设活动,避免了被城市建设“蚕食”。

3 海珠湿地生态、社会效益彰显

3.1 湿地生态功能不断提升

近10年来,在海珠湿地开展生物因子(植物、鸟类、水生生物、昆虫、两爬、兽类等)和环境因子(水质、大气、土壤等)监测与研究。结果显示,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环境指标逐年向好,既显著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又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宜居的生存空间。

3.1.1 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

生态功能是海珠湿地最为重要的功能,其生物多样性取得显著提升。海珠湿地保存着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本土植物,维管束植物从294种增加到835种,隶属于146科[10-12],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分别为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unt.)Koch)和苏铁(Cycas revolutaThunb.)[10]。作为岭南传统的水果区,保存有良好的荔枝(Litchi chinensisSonn.)、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Lour.)、红 果 杨 桃(Averrhoa carambolaL.)等70多个优良品种,果树树种从原来10余种增加到200多个品种,百年以上的古树达219株[7]。

海珠湿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招引了大批野生鸟类在此定居或停歇。鸟类从72种增加到目前的53科187种,其中候鸟种类由40余种增长到72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7种,广东省级保护鸟类2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的鸟类有3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鸟类有139种[13]。野生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双增长,表明海珠湿地生态系统日益健康,已成为鸟类的乐土(图4)。

图4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鸟归巢

昆虫种类从42种提升至738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9种,包括1个新纪录科和3个新纪录属[14],并首次发现2个全球昆虫新物种,即“海珠斯萤叶甲”和“海珠珐轴甲”(图5)[15-16]。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指示物种的蝴蝶达80种,是海珠湿地昆虫种类较大的类群。鱼类从36种增加到18科60种,其中杂食性鱼类最多,肉食性次之,草食性及滤食性最少。底栖动物24科67种,浮游植物171种。

图5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新发现的两种昆虫

3.1.2 广州“南肺”作用愈加明显

海珠湿地通过重塑垛基地形、微生境改造、果林开林窗及林下植被恢复、乡土植被恢复等措施,增加了区域的绿地绿量,植物群落结构得到调整,丰富了植物种类,城市绿肺、城区氧吧功能凸显。绿色植物对PM10、PM2.5具有消减作用,使海珠湿地周边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其PM2.5年均浓度为25 μg·m3,比广州全市平均水平低20%左右[17]。广州常年盛行东南风,将海珠湿地的清新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心城区,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热岛效应,气温比周边区域低0.5~1℃,成为世界银行“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试点城市。海珠湿地通过水陆植被恢复与重建,开展绿色基础设施降温效益示范;通过乔灌草立体植物空间水源涵养功能保证空间湿度;利用水分蒸发改善局部自然水循环,缓解广州市城市热岛[18],探索形成可实施、可推广的城市降温新路径。

3.1.3 雨洪调蓄功能增强

通过连通和梳理水系,形成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河涌湿地、城市内湖湿地 和涌沟-半自然果林镶嵌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融合了排水、灌水、利水、用水、调水的水智慧管理系统工程,蓄水库容约200万m3。海珠湿地与珠江水网交织,珠江潮汐带来了湿地水位的水源补给,每两天可自然置换水体一次。借助珠江潮汐和群闸联控,湿地内独具岭南水乡特色的三角洲湿地网络进行水资源的进一步分配,调蓄湿地周边约50 km2城区城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发挥区域水系雨洪调蓄、生态补水的“海绵效应”。

3.1.4 湿地水质不断好转

海珠湿地连通珠江,充分利用其优势有效解决了城市污水净化问题。在潮汐水文驱动下,海珠湿地每天两次过滤并净化珠江水质,通过湿地内各种基质、植物、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有效改善珠江水环境。湿地内水质基本从V类提升到Ⅲ类,部分指标达到II类和I类标准(表1)[17]。

表1 海珠湿地水体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

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总氮来说,海珠湿地水质达到Ⅴ类水标准,总磷则达Ⅳ类,但均表现为富营养化严重。铜、锌、铅、镉4种重金属均符合Ⅰ类标准,以2017—2018年的数据相比(当时铅含量为Ⅳ类-Ⅲ类水质标准),水体重金属污染物,尤其是铅污染逐渐得到净化。

3.1.5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增值

经核算,2019年海珠湿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约6.34亿元。其中,生态服务价值约4.88亿元,占总价值量的77%;产品服务价值约0.45亿元,社会服务价值约1.02亿元。单位面积湿地资源价值最高,为189万元·hm-2,远远高于森林资源价值[19]。

3.2 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康体休闲目的地,逐步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作为城央湿地,海珠湿地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和便捷交通,已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康体休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搭建全社会参与的开放式科普教育共享平台,每年开展生态保护类、公益类、文体类、拓展类等特色活动200多场次,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 000万人次。形成了“湿地国际音乐节”“走读自然户外节”“龙船景”等知名品牌活动。定期开展龙船、粤剧、广绣等文化活动和龙眼、黄皮等特色水果文化节,传承岭南古代基塘农业文化。推行湿地生态旅游、打造户外休闲活动基地。

海珠湿地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生态体系建设,与南沙湿地、东莞华阳湖湿地、香港米埔湿地等共同构筑鸟类迁徙绿色廊道。2020年2月,海珠湿地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会员单位的国家湿地公园。

聚合产业新能量,促进带动经济发展[17]。海珠湿地以生态价值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依托优质的环境吸引了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科技、唯品会等著名企业湿地周边落户,成为广州海珠区“生态立区·高端强区”的基石、擦亮吸引高端企业和人才的“金字招牌”;创立了广州新的经济聚焦点和增长点,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

4 结语

海珠湿地作为广州绿心的生态区域,融汇了繁华都市和自然生态美景,刻画了广州市湿地生态保护建设的一个缩影,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海珠湿地以独有的生态功能辐射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城市生态韧性,生态价值日益凸显,释放的生态红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海珠湿地的建设和发展既传承了岭南湿地与民俗文化,又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果林海珠鸟类
善于学习的鸟类
Spatial and spectral filtering of tapered lasers by using tapered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grating
海珠湿地
果林修剪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以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为例
丁力 广州亟需海珠创新湾去激活城央发展
新海珠,新引擎,新活力!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退耕还林经果林种植后的经营管护浅论
鸟类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