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矫正训练方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疗效观察

2023-01-30 14:12吴登轩汪亚群黄墩兵李华骅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方肌肩胛骨肌群

吴登轩 汪亚群 黄墩兵 李 莉 李华骅

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是指因上半身长期处于不良姿势,造成相关肌群功能失衡,进而引起颈肩背部疼痛不适、胸闷、睡眠障碍等一系列不良症状的一种亚健康状态[1]。UCS 常见的体态是圆肩、驼背、头前倾[2]。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纠正局部的肌肉失衡来治疗UCS,常用的方法有运动疗法、肌肉能量技术、针灸和推拿等[3]。综合矫正训练方案(comprehensive corrective exercise program,CCEP)是一套新颖的治疗方法,它基于全身系统相互作用,结合生物力学和神经因素从多方面矫正体态,而不只是关注身体疼痛的局部[4]。由于部分UCS患者颈肩背部疼痛明显难以配合治疗[5],中药熏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外治的方法,具有疏筋通络、缓解疼痛、降低肌肉张力等作用[6]。因此,本研究采用综合矫正训练方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UCS,旨在探究CCEP治疗UCS 的有效性,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0 年8 月至2021 年6 月对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的UCS 患者进行招募,选择90 例符合条件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30 例、CCEP 组30 例和联合组30 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号:KTSC2019258)。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7]: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痹证相关标准:由经络不通造成的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西医诊断标准[8]:UCS 临床表现:(1)圆肩、驼背、头前倾;(2)直立自然体位,从侧面看,耳垂超过肩峰;(3)肩颈部酸痛不适伴有肌肉紧张。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20~45 周岁,病程为出现不适症状12 个月内;(3)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坚持完成治疗。排除标准:(1)既往有上肢和脊柱骨折手术史;(2)存在神经系统疾病;(3)脊柱侧弯;(4)不能参加治疗前后评估;(5)不能规律接受治疗;(6)皮肤对中药过敏。

1.4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运动疗法治疗,每周3 次(周一、三、五),每次60 min;CCEP 组患者采用CCEP 进行训练,每周3 次(周一、三、五),每次60 min;联合组在CCEP 组的基础上,每次训练前先接受30 min 的中药熏蒸治疗。以上三组患者均连续进行8 周治疗。为保证治疗效果,每次训练都在同一名治疗师的指导下完成,训练结束时治疗师对患者进行正确姿势的示范和宣教,告知在训练以外的时间,避免久坐、久站、含胸驼背头前伸的姿势,单一姿势通常不超过40 min 且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检查自己的姿势并做出调整。

1.4.1 常规运动疗法 常规运动疗法包括拉伸训练和肌力训练。拉伸训练:(1)拉伸枕下肌群:双手交握,十指相扣,置于颅底,用拇指推压颅底正下方的肌肉,头部慢慢向前伸;(2)拉伸胸锁乳突肌:用手绕过头顶摸对侧朵后将头缓慢往同侧侧屈,保持沉肩同时头向同侧旋转进行拉伸;(3)拉伸斜方肌和肩胛提肌:坐位,利用颈椎操动作拉伸上斜方肌及肩胛提肌;(4)拉伸胸肌:患者屈肘将小臂放在门框边缘,下肢呈前后弓步,然后根据躯干前伸的重力达到拉伸的作用。以上所有动作均保持30 s,10 次1 组,连续5 组,两侧均做。肌力训练:(1)强化颈深屈肌:两手握住弹力带,从头后绕过,头部向后用力,与向前拉的力量对抗;(2)强化中下斜方肌、菱形肌:患者将弹力带一端固定与心脏同高,肘微曲,然后手握弹力带另一端,利用肩胛骨背区发力将弹力带向后方牵拉;(3)强化前锯肌:将弹力带从身体后面绕到前面,双手握住弹力带进行肩带前引的动作。以上所有动作均保持30 s,10 次为1 组,连续做5 组。强度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节。

1.4.2 CCEP CCEP 分为初始、提升、维持三个阶段[9]。初始阶段(训练2 周):患者在不同体位下主动对受抑制肌群进行等长收缩激活同时放松过度活跃的肌群来使肩胛骨的位置和移动正常化。主要做以下训练:(1)分别以45°、90°、135°这三种手臂外展角度躺在泡沫轴上;(2)侧卧位肩关节外旋(3)侧卧位肩关节前屈;(4)站立位对角线肩关节前屈;(5)站立位徒手推举。以上练习均从保持10 s(重复7 次)过渡到保持15 s(重复10 次)。提升阶段(训练4 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在运动中给予患者额外的负荷来强化肌肉组织的适应性,提高正常姿势的保持能力。主要做以下训练:(1)手握哑铃的侧卧位肩关节外旋;(2)手握哑铃的侧卧位肩关节前屈;(3)手握哑铃的站立位对角线肩关节前屈;(4)用弹力带的站立位肩关节外旋;(5)用弹力带的站立位对角线肩关节前屈;(6)坐在治疗球上的肩关节外展;(7)俯卧位V、T、W 练习;(8)站在平衡板上的肩关节外展。以上练习均从重复10 次(连续5 组)过渡到15 次(连续6组)。维持阶段(训练2 周):这个阶段的训练动作、强度与频率与提升阶段保持一致。

1.4.3 中药熏蒸疗法 采用杭州立鑫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LXZ-200S 型智能熏蒸仪,熏蒸药物为活血通络方:红花9 g,透骨草12 g,土茯苓6 g,鸡血藤、海桐皮各12 g,醋延胡索、赤芍、麸白芍各9 g,伸筋草、威灵仙各15 g。将以上10 味中药制成的外用中药液倒入熏蒸仪,加适量水煮沸后,将出气头对准患者上胸段及颈肩部进行治疗,持续30 min(于综合矫正训练前进行)。

1.5 观察指标

1.5.1 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0]对受试者颈部痛感进行评估。疼痛程度由0~10 分表示,其中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

1.5.2 颈肩部静态姿势评估[11]包括头前伸角度(forward head angle,FHA)和圆肩角度(forward shoulder angle,FSA)。评估方法:患者暴露颈部和肩部皮肤,用黑色记号笔在第7 颈椎棘突(C7)和肩峰最高点做好标记点,身体放松,目视前方,侧身站立在照相机前拍照记录。过C7 作一条垂直地面的垂线L,连接C7 与耳屏中心的直线与垂线L 所成的角为FHA,连接C7 和肩峰最高点的直线与垂线L 所成的角为FSA。前后进行两次评估,间隔10 min,取2 次评估的平均值作为研究数值。

1.5.3 颈部障碍评估 采用颈部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12]对受试者进行颈部障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等10 个不同方面,每个方面0~5 分,满分50 分,分值越高,障碍程度越严重。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描述,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数据以(%)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UCS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常规组30 例,男15 例,女15 例,年龄(31.5±7.13)岁,病程(6.23±3.45)个月;CCEP 组30 例,男13 例,女17 例,年龄(32.8±7.83)岁,病程(7.33±3.33)个月;联合组30 例,男11 例,女19 例,年龄(30.7±8.16)岁,病程(6.13±3.30)个月。三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三组UCS 患者VAS 评分、FHA、FSA 和NDI 比较 治疗前,三组VAS 评分、FHA、FSA 和ND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 周后三组各项指标均改善明显(P 均<0.05)。治疗8 周后,联合组和CCEP 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均<0.05),联合组VAS 和NDI 明显优于CCEP(P 均<0.05),但联合组FHA 和FSA 与CCEP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UCS 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表1 三组UCS 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注:常规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CCEP 组给予综合矫正训练方案;联合组给予综合矫正训练方案和中药熏蒸;UCS 为上交叉综合征;VAS 为视觉模拟评分;FHA 为头前伸角度;FSA 为圆肩角度;NDI 为颈部障碍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bP<0.05;与CCEP 组治疗后比较,cP<0.05

3 讨论

UCS 患者存在特殊的肌肉激活模式、肩胛骨运动障碍以及圆肩驼背头前倾的异常体态。这些变化会导致头部、颈部、肩部和上背部出现各种肌肉骨骼症状。通过拉伸紧张短缩的肌群同时对薄弱的肌群进行肌力训练来纠正异常体态,缓解症状是目前治疗UCS 的主要思路。一项对UCS 患者的上斜方肌和肩胛提肌进行拉伸并对中、下斜方肌进行肌力训练的研究显示,经过4 周治疗,患者颈后的体温升高,症状减轻[13]。本研究中,常规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进步明显也提示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但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因为这个治疗方案仅针对异常体态,而忽视了肌肉激活模式、肩胛骨运动障碍产生的影响[14]。持续的头前倾体态会增加颈部后方肌肉、韧带、关节的压力,使颈伸肌群短缩,颈屈肌群和肩部肌群的张力增高,进而造成肩胛骨偏离正常位置并产生运动障碍。肩胛骨是上肢运动的基石,肩关节复合体正常的运动模式有赖于肩胛骨正常的启动和正确的运动轨迹[15]。UCS 患者还可能存在潜在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对肩胛骨稳定肌群感知和运动控制的减弱同样会造成肩胛骨运动障碍[16]。所以,UCS 患者常处于体态异常与感觉运动障碍的恶性循环之中。认知训练是神经肌肉康复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可以改变或促进运动行为和控制[17]。因此,对UCS 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是有必要的。

本研究选用的CCEP 治疗方案从肌肉感知、运动控制、整体强化层层递进,对UCS 进行综合性治疗。在初始阶段,强调通过患者集中注意力在各个角度去反复主动收缩或放松相关肌群来提高对失衡肌群的运动感知和控制能力。前锯肌和斜方肌是肩胛骨的主要稳定肌,它们适当的耦合运动是肩胛骨正确运动的关键因素。UCS 患者上斜方肌异常活跃而前锯肌和中、下斜方肌活性受抑制。在提升阶段,选用被认为是可以在肩胛骨稳定肌群之间创造最佳激活比例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可以使上斜方肌的活性降低,同时增加中、下斜方肌和前锯肌的活性[18]。在恢复对肩胛骨稳定肌的认知和运动控制以及肩胛骨的位置正常化后,CCEP 的最后一个阶段采用保持与上阶段最终负荷相同的练习对效果进行巩固训练。本研究CCEP 组训练前后FSA 和FHA 改善显著,这与Seidi 等[19]采用CCEP 能有效改善UCS 男性患者的骨骼结构排列的结果相符。比较本研究CCEP 组和常规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发现CCEP 治疗UCS 效果优于常规运动疗法,提示对UCS 进行综合性训练比仅针对病灶局部治疗的常规运动疗法更有效。

考虑到部分UCS 患者可能因为颈背部的疼痛或是肌肉张力高等原因,在CCEP 训练时无法按要求摆放体位进行相应的训练,同时中药熏蒸在肌肉骨骼疼痛方面应用很广,但未有将其与CCEP 联合治疗UCS 的研究。所以,本研究在CCEP 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进行治疗,进一步观察疗效。

UCS 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因劳损致血脉瘀阻或因外邪侵入,经络闭阻,气滞血瘀所致。活血化瘀药物能起到消除瘀滞、复通血脉、消肿止痛的治疗作用。本研究熏蒸药物处方为活血通络方,所选取的十味中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镇痛消炎、通利关节的功效;在中药熏蒸治疗时,熏蒸产生的热能作用在人体皮肤表面时能使皮温升高,血管扩张,血循加快,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中药液雾化成离子,更容易进入人体,发挥功效从而提高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加快炎症物质的吸收,缓解疼痛和放松肌肉。本研究联合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与CCEP 组对比时发现,VAS 和NDI 具有显著差异,而FHA 和FSA 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中药熏蒸能明显缓解UCS 患者颈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对于颈部症状明显或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可以先选用中药熏蒸来缓解疼痛等症状。虽然FHA 和FSA 无显著性差异,但可以发现联合组FHA 和FSA 总体数值减小,提示中药熏蒸后再进行CCEP 训练可能会使治疗效果更好,但这需要后续更多的研究来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CCEP 能改善UCS 患者不良姿势,缓解症状,对于颈部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先进行中药熏蒸治疗,可作为治疗UCS 的新方案。

猜你喜欢
方肌肩胛骨肌群
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后肩胛骨切迹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正常人不同臂展角度上斜方肌的弹性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