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的几点思考

2023-01-30 13:35徐绿山
政工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二十大体系精神

徐绿山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载体。习主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全军的首要政治任务。对于军队院校和教育训练机构来说,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神圣光荣的政治使命。坚定履行这一使命责任,应当强化担当作为,在三化结合、加强顶层设计,三方联动、把准内容要点,三字贯通、提升能力素质上狠下功夫。

一、三化结合,加强顶层设计

习主席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必须坚持党对教材建设的全面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体系化筹算、工程化推进和精细化实施相结合,才能确保教材准确传授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做到体现国家意志。

(一)体系化筹算。现代高等教育是以学科体系为支撑的,由此必然形成门类齐全、学段衔接的教材体系。习主席指出,“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密不可分。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不但揭示了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的辩证关系,而且还具体指出了我国教材建设的总体目标。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应把握好这一目标定位,按照学科门类、课程特点,坚持“思政课程为主、其他课程渗透、二者有机融合、所有课程贯穿”的原则,搞好分类规划,明确任务重点、阶段目标、进度标准,绘制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的体系建设布局图,避免出现大呼隆、打乱仗、低质量等问题。

(二)工程化推进。工程化推进项目建设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现代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也是近年来我军教育和科研领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成功经验。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虽然所涉教材的学科门类众多、层次特点各异,每种教材进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进入的政治标准要求却没有差别,必须突出讲政治,严把质量关。因此,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应用好工程化经验,坚持党委统筹、机关协调、系室主建,出台专项计划,画好施工路线图、展开图,健全组织领导、评审评比、成果推介等制度,整合力量资源,严格责任落实,一步一步朝前推,一张蓝图抓到底。

(三)精细化实施。习主席在给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老专家回信中指出,要“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对建设高质量教材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必须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理念,坚持精细化组织实施。要精细化抓好思想发动,讲清重大意义和使命责任,最大限度调动编写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精细化抓好组织领导,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建立台账,做到立项有人管、过程有人查、成果有人推;要精细化抓好激励措施,加大奖惩力度,对编写任务完成好的人员要及时表彰奖励,对编写工作出现重大错误或者编写质量粗制滥造等情况要实施问责;要精细化抓好服务保障,积极协调解决编写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问题,为编写人员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编写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三方联动,把准内容要点

习主席指出:“我们的教育决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决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准内容要点,加强政治机关、教学实体和教材小组三方联动,守住教材建设的政治关、过程关、质量关和结果关。

(一)政治机关要发挥好把关定向作用。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加强党对教材建设领导,落实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求,院校政治机关必须在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全过程中当好党委的参谋助手,加强对规划、设计、编写、审核、出版、使用、推广等各环节的管理,从政治上把住把好规划计划的设计关、编写人员的素质关、教材成果的使用关,切实履行好把关定向职能。

(二)教学实体要发挥好组织审核作用。军队院校的系(部)、室等教学实体,是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组织实施者,是教材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也是教材建设审核把关的第一责任人。在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过程中,能否高质量完成编写任务,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实体组织审核作用的成效。因此,教学实体必须严格按照院校党委和机关要求,挑选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精兵强将组成教材编写课题组、教材评审专家组,统筹制定清单式编写任务推进表,建立健全立项启动、中期检查、结项评审等制度,扎扎实实做好组织实施和内容审核工作,确保高质高效完成教材建设任务。

(三)教材小组要发挥好主观能动作用。教材编写人员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工作的主体力量,也是编写工作成效和质量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深刻、内容丰富、要点众多,如何吃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选择好、阐释好进教材的内容要点,考验的不仅仅是理论功底,还有务实作风和精品意识。教材编写是一项科学严谨、字斟句酌的工作,教材编写小组人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加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领悟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强化务实作风和精品意识,始终秉持严谨求实的学风研风,坚决摒弃搬运工、传声筒的懒惰思想,深入调研、加强交流,用心打造、创新论著,切实做到精心、专业、守恒,切实编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三、三字贯通,提升能力素质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因此,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必须着眼提升编写者、审核者、把关者的能力素质,坚持“学思用”三字贯通,才能为高质量建设教材提供坚强保证。

(一)全面“学”,提升领悟力。学懂弄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髓要义,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报告、读原文上,应着眼提升领悟能力,加强全面学习。要坚持把学报告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切实跟上习主席的思想步伐;要坚持把学报告与学习习主席在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在出席军队领导干部会议时的重要讲话等最新指示要求结合起来,切实悟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要求和重点;要坚持把学报告与学习党的二十大新修订的党章融合起来,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坚持把学报告与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建设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联系起来,切实深化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解认识。

(二)深入“思”,提升研究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开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如果没有思考,再好的精神也难以吸收,正所谓“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作为教材的编写者、审核者、把关者,应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加强思考,并把思考所得与强军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理论研究成果,从而不断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为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做好能力准备。

(三)钻研“用”,提升表达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阐释词意丰富。如何用语言文字准确、规范、完整地反映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是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的关键所在。不论是教材的编写者还是审核者、把关者,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都应始终以工匠精神和严实作风,加强对权威表述的字、词、句的琢磨和推敲,紧密联系这些权威表述在强军实践不同场合、不同语境下使用的确切含义,不断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时,真正做到内容导向正确、引用材料权威、观点阐释精准、书写行文规范,坚决防止出现曲解、误读、歧义甚至“低级红”“高级黑”等政治问题。

党的二十大精神包含多方面、多层次表述,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如何有机融入、全面贯穿新时代军队院校教材体系不仅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还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紧迫性工程。军队院校和教育训练机构,只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担当精神抓紧推动这项工作,才能不负党和军队的殷殷重托、不负广大教员学员的热切期待。

猜你喜欢
二十大体系精神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