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文化影响下商业建筑比较研究
——以内蒙古中部与山西北部地区为例

2023-01-31 02:32张昭熙方旭艳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2期
关键词:晋北建筑风格两地

张昭熙 ,方旭艳

(1.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2.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0 引言

清初,随着国家的统一,我国北部边疆地区呈现日益安定的社会景象,北部蒙古地区与晋北地区在经济、文化交流上日益密切,推动了两地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由于走西口的历史原因,两地在传统习俗、行为习惯、建筑文化等方面有诸多关联。晋北地区的商业建筑的院落布局和建筑形式较为多样,既有晋中院落式的商宅,也有传统临街的开敞式营业。而内蒙古中部地区由于受到游牧文化与定居文化的双重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其不但有山西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还融合了当地的建筑文化,形成风格迥异的建筑风格。两地商业建筑虽具有同源性,但也因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生活需求而具有差异性。

1 “走西口”概述

“走西口”现象是一场发生于18世纪初叶至20世纪前期、延续200多年声势浩大的移民运动。陕西移民是“走西口”的主体,无论对晋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对内蒙古中西部的开发建设,或是对黄河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交融,蒙、汉两民族的团结,以至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国家的统一,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由此而形成了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独具特色的“西口文化”。

2 两地商业建筑产生的背景

2.1 自然地貌

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两地的气候特征有较大的相似性。内蒙古中部地区地处中温带大陆,水热条件较差。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但短促。晋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和过渡性特点。晋北地区全年气候干燥,冬季寒冷且干燥,春季干旱而多风;夏季凉爽,秋季温和,全年温差较大。

2.2 区位因素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商业发展的基础,清代内蒙古中部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是我国北部地区的边疆要地,而且是中原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在塞外草原上进行商业活动的中心。

晋北地区位于北方少数游牧民族与汉族经济交融的区域,其与蒙古等少数民族贸易往来频繁。随着清朝北部边疆社会的安定,中原地区汉族与北方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渐渐走向融合。晋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农耕与北方游牧文化的碰撞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

2.3 人文社会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区位因素使这两个地区极具战略意义。晋北地区自古就是中原地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边关重镇;内蒙古中部是蒙古族聚居且临近中原的地区,同时也是蒙古地区农业发展和汉族移民较早的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旅蒙商的目光,促进了晋蒙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两地频繁的贸易交往促成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发展规律。

3 两地商业建筑发展历程的比较

3.1 内蒙古中部地区商业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蒙古民族就在塞外草原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自清朝统一蒙古之后,蒙古等少数民族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改变,农业和商业在塞外草原日益扩大。中原地区商人为了追逐利益,不顾清朝的封关政策,穿越封锁深入蒙古地区进行贸易。随着“走西口”的盛行,内蒙古中部地区的贸易发展达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以贸易发展起来的城镇,其中归化城(现呼和浩特旧城)、包头、丰镇商业贸易活动最为兴盛。由于受到西口文化的影响,这些商业城镇的建筑形式受到了山西传统商业建筑的影响,出现了前店后宅合院式格局、临街开敞式等传统样式的商业建筑,但很多商业建筑由于受到当地人文社会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归化城的“德泰玉”药店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刻,建筑体现出来的就是欧洲巴洛克风格。

3.2 晋北地区商业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晋北地区不仅是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边关重镇,而且也是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随着清朝统一蒙古高原,北部边疆地区日益稳定,中原与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贸易往来逐渐兴盛起来。清代以来,晋北的大同、杀虎口等地区的道路建设具有蒙汉互市的基础,因此晋北地区的商路和驿路交通重合,商路沿驿路走向分布。随着晋商的崛起,晋北地区的商路出现多元发展趋势;晋北的大同东通张家口以达北京,西出杀虎口以达内蒙古,南路则向太原发展,北路干线出得胜口以达蒙古。优越的地理位置推动了晋北商业经济的兴隆。

3.3 两地商业建筑的发展历程比较

两地商业建筑的发展有一定的相似性,两地的商业建筑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晋商文化的影响,在建筑形式上有着极高的相似性,但内蒙古中部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到了当地人文社会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造成两地商业建筑的差异性,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①晋北商业的发展和鼎盛的时间都远长于内蒙古中部地区,从古至今晋北都是商业贸易发达的地区,可以更全面地展现商业建筑的复杂性和多元化;②自清末以来,北方边疆由于受到战乱的影响,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商业建筑的发展更是处于停滞状态,而晋北地区的商业则保留得较为完整,至今仍保持着山西传统的建筑风格;③由于两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建筑类型,在风格、材料、工艺上也会表现出差异性,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点,甚至孕育出新的且具有广泛影响的新风格。

4 两地商业建筑类型及风格的比较

4.1 商业建筑类型

晋北与内蒙古中部地区现存的商业建筑类型十分丰富,两地的商业建筑按照类型可分为七大类:服务型店铺、贸易型店铺、金融业店铺、当铺、娱乐业店铺、医药业店铺、手工业作坊。至今还延续使用的以服务型店铺为主,比如坐落于呼和浩特玉泉区阿拉坦汗广场大昭寺西北角的“德兴源”烧麦;旅蒙商号“大盛魁”总柜旧址等。内蒙古中部地区和山西目前现存的商业建筑主要类型如表1,2所示。

表1 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典型商业建筑实例

表2 山西典型商业建筑实例

4.2 内蒙古中部地区商业建筑风格分析

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商业建筑形式比较多样,因受到“西口文化”“的影响,以山西传统商业建筑风格为主,在建筑院落布局、建筑造型、空间形态、结构营造方面均沿袭了山西传统的建筑风格。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建筑又受到了北方游牧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

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商业建筑文化涵盖了汉、蒙、满、回等多民族文化,也涵盖了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不同的宗教文化,甚至涵盖了西方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征。

4.3 晋北地区商业建筑风格分析

晋北商业建筑作为晋商文化的载体,其传统的商业街区以及传统建筑就是晋商文化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随着市坊制的打破,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商业也随之兴盛起来,从而形成了“前店后坊”的合院式、临街开敞式格局。其商业建筑是脱胎于民居的,很多商业建筑也是由民居改建而来,因此其建筑风格多种多样。

4.4 建筑风格对比分析

作为走西口的移民始发地(晋北地区)与民众的主要定居地(内蒙古中部地区),由于受到晋商文化的影响,两者建筑风格具有很大相似性,在商业建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两者都以山西传统的前店后坊(宅)的院落式、临街的开敞式布局为主,但内蒙古中部地区受到了游牧文化的影响,在建筑细节及形式上体现出中原汉族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5 两地商业建筑的保护再利用现状对比

5.1 呼和浩特塞上老街商业历史风貌文化街区

塞上老街是保存较好的一条清代历史商业文化街区,总占地面积约9 000m2,其两侧的建筑极具特色,展现了归化城往日的旧貌。塞上老街的店铺为临街的开敞式布局,其后面的宅院早已不复存在,但沿街的店铺保存较为完好。目前,街区内的商铺主要经营一些民俗饰品、食品和怀旧物品。塞上老街商业街区是直线型街道组成的街区,轴线简单明确,视线通透,方向感强。塞上老街的建筑受藏传佛教的影响较深,但建筑形式多样,体现了不同民族、地域、宗教文化的融合。

5.2 大同广府角历史风貌文化街区

广府角历史风貌文化街区位于大同古城的东南角,原功能为商业和居住区。曾经聚集了大量“老字号”商业,是大同古城传统社会生活的延续,现状保留了大量的沿街开敞式商铺和四合院式的传统民居,其沿街商铺林立,展现了大同的旧貌。该街区是大同古城格局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也是大同建城理念的实物体现,对了解晋北地区商业建筑的历史演变、传统风格及历史风貌具有重要价值。

5.3 商业历史街区发展展望

商业历史街区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还原和重现建筑的旧貌,而是为了能够联动城市的发展,呈现城市独具特色的历史文脉,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商业历史街区的更新及再利用也要突出文脉特色,提升其自身的吸引力,在保证其特色的基础上,打造集商业、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城市通廊。

6 结语

从同质的文化上看,晋北和内蒙古中部地区两地商业建筑有着相近的文化渊源,但具体的形式有所差异。晋北商业建筑在形式上更偏向于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其院落空间布局更为丰富,建筑材料及建筑细节也更为讲究。而内蒙古中部地区商业建筑由于受到游牧文化的影响,其院落布局较为松散,建筑材料及建筑细部也更为简单实用。两者的这种区别也体现了晋北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商业建筑同质异构的特点。

猜你喜欢
晋北建筑风格两地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晋北地区半干旱风沙区典型林分适宜性评价
武凤杰:中国晋北蚕桑的开拓者、产业扶贫带头人
养虾人都惊呆了!4月之前投了这个苗,萧绍两地超九成用户成功卖虾
一块试验田 请来50名科技专家 朔州市山阴县合盛堡乡创新产业联盟 打造晋北农业特联社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张铭:向全球传递家乡文化融合中外建筑风格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