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有科研企业监督体系建设的思考

2023-02-01 04:39上海马俊伟
现代企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监督基层体系

□ 上海 马俊伟

简要分析了国有科研企业监督体系的定位及监督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结合企业实际从完善制度机制、找准监督切入点、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持续完善监督体系,巩固发展政治生态,以有力有效监督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一、国有科研企业监督体系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求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加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科研企业肩负着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责任。高效整合监督力量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既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课题,也是构建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有企业纪检监督、巡察监督、财务监督等工作有力有效,持续探索实践并初步建立了“大监督”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但国有科研企业在市场定位、经营管理、人员结构等方面有别于传统企业,构建契合其自身特点的监督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保障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

二、国有科研企业监督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科研企业对监督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创新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受限于制度机制、手段方法、人才队伍等因素,监督体系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体系运行的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在企业管理和监督实践中,内部监督体系通常是由纪检、审计、内控、财务等业务条线组成的多元系统,各相关部门虽然有比较清晰的行政分工,但监督职责、监督边界存在交叉或缺位,限制了体系整体效能的发挥。有的企业虽设立了监督委员会,但在跨职能部门整合监督资源、调动监督力量的过程中尚缺少明确制度依据和协调机制,推动解决复杂问题线索存在困难,协同监督效果不佳。各监督主体之间信息共享和资源互通的工作机制尚不完善,个别部门存在“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心态,对日常业务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主动分享积极性不足,未能站在全局高度,从提升全公司治理水平的角度深挖隐患,导致督导检查和问题整改浮于表面、屡改屡犯,把组合拳打成了花拳绣腿,难以充分发挥联合作战优势。

2.监督工作向科研一线延伸有待加强。国有科研企业项目涉及领域广、资金投入密集、研究过程不确定因素多,监督部门对项目推进、质量控制、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审查和把控的抓手有限,监督工作精准性、有效性现状难以令人满意。例如有的项目涉及多部门协作攻关、保密等特殊要求多,监督部门在过程监督和风险管控、审查调查课题相关资料过程中,协调难度较大、调查审查手段受限,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此外,广大基层科研人员对于监督和风险管控工作参与不多、认识不够,对监督工作在保障和促进科研发展方面的作用体会不深,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不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监督向基层延伸效果不佳。

3.监督队伍综合能力有待提升。监督干部队伍的素质怎么样、战斗力如何,是关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治企,提升监督工作成效的大事。科研企业紧跟市场导向,具有管理架构活、交叉合作多、方向变化快等特点,对监督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研判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国有科研企业的专兼职监督干部队伍力量建设相对薄弱,日常开展监督执纪和内部控制等方面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较少,导致监督管理手段单一、深度不够,难以充分履职尽责。在工作实践中,有的监督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斗争精神不足,在日常监督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敢监督、不善监督、不会监督的情况,难以全面发挥监督综合效能。例如有的监督人员在督导检查中“蜻蜓点水”不深不透,不能发现深层次问题。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敢于善于斗争的监督干部队伍,是国有科研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

三、国有科研企业监督体系提升的思路和措施

国有科研企业的监督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科技创新把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改进提升、完善制度贯通起来,提高觉悟、制度约束、惩治震慑一体发力,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1.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监督体系。针对监督力量分散、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监督委员会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讨,找准制约监督体系运行的淤点堵点,通过强化建章立制,全面理顺工作关系,构建权责对等、边界清晰的工作制度规范。由党委主要负责人担任监督委员会主任,明确责任清单,厘清责任范围,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统一协调,将分散于各部门的监督力量由“点”串联成“线”,转“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以达到“1+1>2”的综合效果。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监督信息按照要求及时上网,有关部门按管理权限获取相关信息,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信息化在各类监督业务中的运用,为日常监督、审查调查、巡视巡察、追责问责等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建立和持续完善跨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有效破解监督力量分散、发现问题线索能力不足、整改落实不彻底的问题,确保监督不缺位。监督委员会要坚持“一盘棋”思路,以风险防控为重点,每季度召集各成员部门全面梳理风险隐患,研究部署阶段重要任务,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压实主要负责人“一岗双责”,统筹协调监督资源,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党委巡察、内控检查、调研督导、合规经营等监督重点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充分发挥监督考核“指挥棒”作用,一方面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各监督主体主动分享问题线索;另一方面常态化推进“我为监督做诊断”等活动,引导并鼓励全体员工找风险、提建议、除隐患,激发基层党组织、科研一线的监督活力。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持续完善月度例会机制,深化做实协调、联络、督办、反馈机制,推动实现问题查摆、整改提升、督导抽查、问责追责闭环管理,以强监督促强监管,持续完善全面覆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体系,不断提升监督体系整体效能。

2.突出重点找准切口,推进有形有效覆盖。国有科研企业要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强化跟进监督,监督部门要主动靠前监督,从立项到实施全流程持续跟进监督,实时掌握问题和困难,协调推进流程优化,在助力项目提质增效的同时确保规范有序推进,不断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围绕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针对多部门协作攻关项目推动建立联合党支部,发挥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合力推动党中央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推进“关键少数”监督全覆盖,将领导干部和科研技术骨干纳入日常监督对象,强化“政治三力”,充分发挥核心人员示范作用,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责任目标落地。强化廉洁风险管控,紧盯关键岗位、关键环节,推动梳理排查管理漏洞和流程缺陷,制定措施防微杜渐,着力打造阳光廉洁工程。在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结合年度监督工作重点进行综合研判,每年确定2-3个专项监督主题,例如靠企吃企风险排查、贵金属管理、委托加工管理、承包商或供应商管理等,围绕业务分析、制度执行、风险排查、效能提升等要点推进监督向具体业务、向基层一线不断延伸。集中相关职能部门专业力量梳理业务流程、深入查摆问题、规范管理执行、及时校准偏差;组织基层科研人员结合岗位实际情况参与风险防控措施讨论,监督部门综合研判后提出堵塞漏洞、改进管理、防范风险的意见建议和措施,挂销号管理推动落实改进提升。企业层面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压实责任,明确岗位风险控制目标,织密重大重要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岗位廉洁风险三级风险防控网络,筑牢廉洁从业之基。

3.全面督导重点巡察,助力基层提质增效。以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建立调研督导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组建跨部门联合工作组,并选调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后备干部建立人才库。以监督部门关注要点清单为牵引,通过列席“三会一课”、座谈访谈等方式,构建场景交互体验模式,掌握基层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基层党建、党风廉政等方面的亮点特色,搭建党建交流学习、监督推进落实、人才实践锻炼三大平台。持续推动科研提需求、管理送政策,紧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线索,建立基层问题困难台账,深化调研、督导、协调、反馈、提升,督促职能部门及时回应基层关切,推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监督工作成效可见可感,增进科研人员对监督工作的认可与支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监督与被监督中。通过常态化调研督导,可以有效培育和锻炼监督队伍,提升“大监督”效能,形成高质量党建助推科研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深化运用巡察利剑,以重点工作和问题风险为导向,坚决做到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每年结合企业实际选取涉及重大科研项目或基层管理相对薄弱的若干典型党支部开展党委巡察。巡前紧扣被巡察支部及所辖部门特点制定工作方案,广泛征求管理、职能部门和重要客户的意见建议,找准难点痛点。巡中分层分类深入基层调查访谈征集线索,沉下身子让问题“浮上来”,发挥政治“显微镜”和“探照灯”作用,既眼睛向下发现基层不足,也剖析问题背后的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原因,综合研讨提出切实有效的意见建议。巡后压实问题整改责任,“挂号”整改“销号”落实,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脉”、“体检”,对发现的典型共性问题归纳提炼,做到解剖一只麻雀,推进一类问题解决,做实巡察监督“后半篇”文章,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科研和群众的能力与水平。

4.强化监督队伍建设,打造素质过硬队伍。围绕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监督干部队伍的要求,国有科研企业监督干部需要在长期实践锻炼中不断磨练和提升专业能力。一要强化思想淬炼、筑牢信仰之基,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责任担当与斗争精神,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监督干部队伍。二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实践锻炼,一方面加大全员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派出去、请进来等形式,不断提升纪法意识、纪法思维、纪法素养;另一方面积极选派监督骨干参加挂职锻炼,通过以干代训、岗位历练、交叉监督等形式,在实践中提高监督执纪能力,提升监督专业水平,做到敢监督、善监督、会监督。三要坚持讲政治、顾大局,以“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鲜明导向,在监督实践中做到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保护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作为企业落实监督工作的执行者,国有科研企业监督干部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精准把握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的主要职责,持续深化“三转”,不断调整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准确掌握企业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围绕解决问题隐患、促进科技提升,建立健全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使监督执纪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要狠抓制度执行,要求监督干部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确保监督工作本身受监督、有约束,不断提升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在强化专职监督队伍建设的同时,国有科研企业监督体系的构建还需要结合实际,优化工作考核指标,充分激活基层监督力量,推动形成上下贯通的监督合力,把监督触角向基层不断延伸。针对监督工作所涉及专业方向多、内容广的情况,积极引入退二线领导干部及组织、党建、安全、法律等职能部门专家参与监督,建立并动态更新监督干部人才库,把干部专家的业务经验转化为监督本领,补充和强化企业监督力量。同时,要积极探索发挥纪检委员作用,推动党支部纪检委员列席基层工作中涉及人、财、物等重要工作的讨论和决策程序,同步加强纪检委员纪法知识培训,织密筑牢基层监督网,通过“深耕细作”推动企业监督从全覆盖向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国有科研企业监督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坚持守正创新,多维度整合配置资源,把监督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以务实有效的措施实现监督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促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双提升,为国有科研企业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事业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监督基层体系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