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藏精神研究的进展、主要内容及若干思考

2023-02-01 03:18易海涛
青藏高原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西藏精神研究

易海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732)

2021 年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其中就包括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并指出:“这些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1]这些精神的重要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同年11 月23 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明确指出老西藏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2]这一论述对老西藏精神的实质做了基本概括,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学习和传承这一精神。与此同时,理论界和学术界也对老西藏精神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有成果对既有研究做了一些梳理。①为更好推动老西藏精神的学习和研究,本文在既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爬梳老西藏精神的研究成果,对其演进脉络、所涉主要问题等做了进一步探讨,并从视野、方法、资料等角度对继续深化老西藏精神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以期更好推动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治边稳藏、富民兴藏提供学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一、老西藏精神研究的几个阶段

对于“老西藏”的讨论在时间上要早于老西藏精神。 例如,1983 年11 月,《中国民族》刊发了一篇题为《魂系高原土》的全国民族团结征文,文章讲述了一名1955 年进藏的“老西藏”干部在1981 年因公牺牲的故事。[3]不过,无论是对于“老西藏”还是老西藏精神的讨论,主要还是在老西藏精神正式提出来之后。 1990 年7 月,江泽民在西藏视察工作时提出学习、弘扬老西藏精神。[4]此后,学界开始重视对老西藏精神的研究。 以篇名和主题检索中国知网(CNKI)可以发现,学界对老西藏精神研究整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又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大体而言,1991—2004 年为平稳起步阶段,2005—2015 年为缓慢上升阶段,2016 年至今为快速上升阶段。②

图1 1991—2021 年中国知网收录有关老西藏精神研究文章概览(单位:篇)

(一)1991—2004 年:平稳起步阶段

老西藏精神提出后不久,学界便开启对这一精神的讨论。 1990 年10 月,《中国民族》刊发文章《高寒方见恋情痴》,讲述了一位在西藏昌都工作20 余年的“老西藏”刘海涛的人生经历,充分肯定了他的奉献精神。[5]不过,这篇文章主要是以通讯报道的形式对老西藏精神做了初步呈现,还称不上真正的研究。1991 年是西藏和平解放40 周年。 在此背景下,结合老西藏精神的学习与宣传,学界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其中既有相关资料的披露,也有专题研究成果。 同年5 月,《人民日报》对一些20 世纪50—60年代进藏老同志进行采访,通过这些人物揭示了老西藏精神的具体体现,其中包括吃苦精神、自我牺牲精神、忘我奉献精神等。[6]今天来看,这些访谈既属于口述史范畴,也属于相关资料的搜集、披露。同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由成都军区政治部编的《老西藏精神——纪念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该书汇编了大量反映老西藏精神的典型事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2 月,《试论老西藏精神形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兼及老西藏精神的内容和核心》, 从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的角度讨论了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并对其内容和核心做了基本概括,对其表现形式及与其他精神的关系做了相关探讨[7],为此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92 年,冀文正在《中国民族》发表长篇回忆文章《“孤岛”十六年》,讲述了其1954—1970 年间在西藏墨脱县的工作生活经历,通过特殊的环境、艰难的生活、繁重的工作等阐述了他所理解的老西藏精神。[8]随后,《中国民族》又在同年第3 期刊发文章,介绍了13 岁便考入西藏军区文工团舞蹈队的“老西藏”干希玲的感人事迹,通过其个人经历对老西藏精神作了相关阐述。[9]总体来看,此时有关老西藏精神的探讨仍主要侧重事例介绍,《从延安精神到老西藏精神》一文则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认为老西藏精神是延安精神在进军西藏和建设西藏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的继承和发展, 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10]

1994 年7 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决定实施对口支援西藏政策,此后,西藏工作迎来了新局面。1995 年中央发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号召后,有关老西藏精神的讨论更是日渐增多。其中, 原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阴法唐便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老西藏精神的成果:《老西藏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兼谈孔繁森的成长之路》以孔繁森为例,从历史、环境、时代和援藏干部的经历等角度阐述了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11]又将老西藏精神的根本归纳为热爱祖国、自力更生等四个方面。[12]《再谈老西藏精神》对老西藏精神的概念、表现、作用等做了进一步论述,[13]该文后又在《党建研究》《中国藏学》刊发,可见其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学界又推出了一批相关研究。1996 年8 月,降边嘉措的《雪山名将谭冠三》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书中对老西藏精神多有提及,并将坚持长期建藏的进藏解放军、进藏工作人员以及当地的工作人员,称为20 世纪50 年代的孔繁森群体。 1997 年1 月,《人民日报》刊发长篇文章《论“老西藏精神”》,从概念、内涵、集中体现、源流、发展、时代意义等角度对老西藏精神做了系统阐述。[14]《雪域高原慰忠魂》一文,对老西藏精神做了相关阐述,指出这是“我区干部经过几十年艰苦拼搏积累形成的一种群体精神。”[15]不难发现,这几年有关老西藏精神的研究在学理上有了较大提升,且呈不断推进的态势。

进入21 世纪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推进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有关老西藏精神的研究呈现更加多元的趋势。一方面,相关专题研究更加深入。例如,有研究结合市场经济建设,探讨了老西藏精神对西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作用及意义。[16]又如,有研究讨论了老西藏精神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并对当时的一些错误思想进行了批驳,提出要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17]再如,有研究提出应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并对老西藏精神的源流、发展、实质等进行了论述。[18]另一方面,其他相关研究中也加强了对老西藏精神的讨论。 例如,2001 年4 月,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了赵慎应所著的《张国华将军在西藏》,书中有不少篇幅关乎老西藏精神。 《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们》则在讲述十八军中的1100 多名女战士的故事时,通过历史细节对老西藏精神做了更加生动的诠释。[19]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成果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此后老西藏精神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2005—2015 年:缓慢上升阶段

2005 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 周年,当年9 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联合编辑的《西藏工作文献选编(一九四九——二〇〇五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反映了西藏工作的历史变迁,并有较大篇幅集中深入讨论了老西藏精神。 此后数年,老西藏精神在一些成果中不断被探讨。 例如,2006 年,刘万江编著的《迈向第三极:认识西藏》便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老西藏精神的概念、构成及重要意义等。[20]同年7 月,《军事历史》刊发了该刊对阴法唐的访谈,文章对老西藏精神做了再阐述,除“五个特别”等以外,还对其源流及发展做了更加系统的回顾。[21]又如,2007 年是西藏军区成立55 周年,为此,《军队政工理论研究》刊发长篇文章,从军史的角度回顾了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并由此梳理了老西藏精神的源流、内涵、具体表现和如何进一步传承这一宝贵精神等。[22]与此同时,还有研究从铁军精神的角度回顾了老西藏精神的源流,强调该精神是“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无产阶级高尚品德”之一。[23]此外,还有不少研究也论及了老西藏精神及其传承问题。③

2008 年西藏拉萨发生“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社会秩序遭受严重破坏。 对此,学界进一步加强了对老西藏精神的研究,以维护西藏的和平稳定局面。 上述事件发生后不久,中共党史出版社便出版了《解放西藏史》,该书通过对西藏解放历程的详细回溯,对老西藏精神做了生动阐述。 当年也是谭冠三诞辰100 周年,为此,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特在《西藏日报》刊发长篇文章《永不褪色的老西藏精神 纪念谭冠三同志诞辰100 周年》,文章通过对谭冠三个人英雄事迹的历史回顾,对老西藏精神的源流、表现及传承等做了相关论述。[24]正是在这种正反两方面的背景下,当年学界对老西藏精神的探讨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既肯定了老西藏精神的重要性,又提出要坚持老西藏精神。④

2009—2012 年,对于西藏来说均是重要的年份,其中,2009 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0 周年,2010 年是老西藏精神提出20 周年,2011 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 周年,2012 年是西藏军区成立60 周年,因此,上述年份中老西藏精神均得到了持续深入的探讨。 总体来看,老西藏精神研究通过两方面反映出来,即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 一方面,有关老西藏精神的专题研究日益增加。 例如,为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 周年,西藏军区副政委杨双举在文章中高度肯定了老西藏精神是“我党我军光荣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精神财富”,并提出要更好弘扬老西藏精神。[25]又如,在2012 年,阴法唐发表了两篇重要文章,其中《“老西藏精神”论》一文对“老西藏”的概念、流变、内涵、与其他精神的关系及重要作用等方面再次做了系统论述。[26]《进军及经营西藏62 年的历史回顾》一文则通过对相关历史的回顾,对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有了新的概括,即“长期建藏”思想,并指出这对西藏发展的重要作用。[27]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藏学》《西藏发展论坛》等刊物还集中刊发了不少有关老西藏精神的研究文章。 另一方面,其他综合研究中进一步加强了对老西藏精神的探讨。 例如,《经略西藏——新中国西藏工作60 年》《当代中国的西藏政策与治理》等论著均对老西藏精神有所论及⑤。 与此同时,在一些人物传记、日记等史料性质图书中也对老西藏精神有一定涉及。⑥

需要指出的是,除重要时间节点和学界的努力外,老西藏精神得到持续深入探讨更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也正因如此,有关如何进一步弘扬老西藏精神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加,尤其是结合时代要求加强对老西藏精神的阐释成果逐渐多了起来。 例如,随着“中国梦”的提出,有论者结合“中国梦”在西藏的实现途径探讨了老西藏精神在其中的重要作用。[28]也有研究提出,要建设文明西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就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精神支柱、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29]不难发现,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逐渐关注老西藏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其传承。例如,有论者强调,随着西藏社会发展,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老西藏精神仍需要传承并大力弘扬。[30]也有论者从构成、主要内容等角度讨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老西藏精神的关系, 阐述了老西藏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31]与此同时,一些学者结合个人经历,也对老西藏精神不断有新的阐释。 例如,2013 年1 月23日,霍钟权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结合个人经历,系统谈论了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延续。[32]2014年,他的著作《藏事小议》出版,对老西藏精神又做了系统论述。[33]

2015 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 周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同年8 月召开,因此当年也涌现了大量有关老西藏精神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优良传统,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34]为此,有学者结合历次中央西藏工作会议以及当时全党正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背景,对如何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提出了自己的见解。[35]与此同时,也有论者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及其与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关系,即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36]此外,还有研究从新的时代内涵角度探讨了老西藏精神,指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西藏的党员干部要秉持老西藏精神的特有元素和精神基因,维系“老西藏”的优秀品质和高贵品格,传承历史责任,以特别讲政治、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创新的品格风骨,沿着“老西藏”的足迹前进,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37]

(三)2016 年至今:快速上升阶段

总体来看, 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2016 年至今的老西藏精神研究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 其中,仅2016 年便涌现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当年,由拉巴平措、陈庆英任总主编,朱晓明等主编的《西藏通史(当代卷)》出版,该书既对老西藏精神做了系统论述,同时也有利于从贯通当代西藏历史的背景下更好地理解这一精神。 6 月,《雪域情愫:老西藏精神代代相传》一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大批上海老西藏的亲身经历,集中展示了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老西藏精神。[38]12 月,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西藏故事:50 个人的50 年——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50 周年》一书,该书收录了大量有关老西藏精神的文章,其中,《“老西藏精神”代代相传——访西藏军区原副政委路晨》一文,对老西藏精神有专门解释,指出这是一种信仰和英雄主义气概。[39]此外,一些涉及西藏问题研究的成果也会进一步回顾老西藏精神,对其形成及作用做了相关探讨。 例如,徐志民在《特性、规律与未来:援藏研究的思考》一文中便对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做了专门讨论。[40]2017 年,有研究探讨了“治边稳藏”战略思想中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的相辅相成关系,并以两种精神进一步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1]与此同时,也有研究在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视野下探讨了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及其在治藏方略中的重要作用:老西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进藏工作人员的“魂”,是他们战胜来自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等各方面挑战的精神支柱。[42]此外,在个人回忆录、纪实文学等作品中也进一步加强了对老西藏精神的讨论。⑦

2018 年4 月,由中共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主管、主办的《老西藏精神研究学刊》第1 辑正式出版,开启了对老西藏精神的系统研究,截至2021 年,该刊已出版5 辑,收录相关文章百余篇。⑧事实上,该刊已经突破了老西藏精神本身的研究,还涉及历史、文化等诸多话题的讨论,但落脚点无疑是老西藏精神。确实,学界对老西藏精神的研究越来越注重多元视角和方法。例如,有研究专门从审美的角度谈到了老西藏精神的内涵,并以此探讨该精神对弘扬西藏红色文化,促进西藏城市文化的发展,推动美丽和谐新西藏的建设的重要意义。[43]

201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 周年,当年还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因此老西藏精神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并有成果专门对老西藏精神研究的现状做了评述,着重探讨了其形成、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44]而关于老西藏精神的探讨也称得上全面开花。其中,既有研究从西藏民主改革60 年来西藏体育事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老西藏精神,肯定了西藏登山队是雪山上的一面旗帜,为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45]也有研究以老西藏精神为例,探讨了如何在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46]还有研究运用社会记忆理论,通过对“老西藏”群体进行访谈与参与式观察、整理分析媒体文本等,探讨了“老西藏”群体的身份建构,并由该视角加深了对老西藏精神的理解。[47]此外,在《将门家风》《百岁回望》⑨等史料性质的著作中,也对老西藏精神多有阐述。

2019 年后的研究仍延续了这种趋势,并不断推陈出新。 尤其是随着国家对西藏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老西藏精神的研究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20 年8 月,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48]对此,有研究基于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探讨了“老西藏”群体的代际传承与反哺,发现“老西藏”子代是践行老西藏精神最直接、最稳定的群体之一。[49]《西藏发展论坛》2020 年第4 期更是推出老西藏精神专题,其中,《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探析》一文考察了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发展和传承,并肯定这一精神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50]此外,在一些相关研究中(如首批进藏女兵、内地知识青年、进藏先遣连等)也涉及对老西藏精神的讨论,其中包括精神内涵、覆盖群体等。⑩

2021 年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 周年之际, 习近平赴西藏考察, 深刻体现了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在此背景下,老西藏精神也得到了深入探讨。其中,中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在《求是》刊发文章《不断开拓西藏工作新境界》,提出要继承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51]同年10 月,《从泰山到珠峰:阴法唐回忆录》一书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反映了阴法唐的革命经历,尤其是涉及西藏相关的经历,并对老西藏精神再次做了系统阐述。[52]11 月23 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弘扬“老西藏精神” 激发奋进力量——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四十》,也对老西藏精神作了系统阐述,强调要进一步弘扬老西藏精神。[53]与此同时,也有研究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探讨了如何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即广泛开展老西藏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广大党员及干部扎根边陲、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54]此外,还有学者探讨了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价值呈现与传承路径。[55]

2022 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老西藏精神研究也在当年得到了广泛深入探讨。 例如,《伟大建党精神生成逻辑、深刻内涵及其在西藏的实践》一文,全面系统分析了西藏是如何推动建党精神落地生根的,并将老西藏精神等具有鲜明西藏特点的精神与之做了探讨。[56]《西藏红色文化的传承路径探析》一文则从西藏红色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了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的具体方法和路径。[57]再如,《传承“老西藏精神” 谱写雪域高原新篇章》,该文系统梳理了老西藏精神的源流、核心等,并阐述了其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及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58]这些研究紧密结合中央最新指示精神与学界最新进展,通过对精神谱系、建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新理论的阐述,使老西藏精神得到了更加深入的讨论。

总之,老西藏精神研究呈现不断加强的态势,由单纯研究老西藏精神扩展到其他相关研究,由内涵研究进一步扩展到如何传承好这一精神,注重老西藏精神与其他相关历史的互动以及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解读。

二、老西藏精神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如前文所述,有研究通过对既有相关研究的梳理,指出老西藏精神研究主要讨论了其形成、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 但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梳理发现,老西藏精神研究主要探讨了源流、内涵、具体表现、传承以及与其他精神的关系这几个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不断叠加、深化。

(一)老西藏精神的源流

在既有的绝大多数研究中,在回顾老西藏精神时都会涉及对其源流的讨论,大抵看来,这些研究都认为老西藏精神是一种“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指出这是广大藏族同胞和入藏人民解放军、革命干部、工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共同创造的结果。 对此,1997 年5 月,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热地在《人民日报》上指出:“从1951 年到现在,先后有十几万名内地干部职工响应党的号召进藏参加革命和建设,他们……与当地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一道……创立并继承发扬了‘老西藏精神’”。[59]不过,从这种“综合”源流的学说下又可以进一步梳理出几种源流来,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和开展老西藏精神研究。

一是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论者明确指出,老西藏精神“来源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她的产生和发扬光大,离不开党的长期教育和培养”。[60]也有论者强调,老西藏精神“是一代代西藏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努力拼搏的真实写照”。[61]对此,这方面主要呈现了两种探讨路径,其中包括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老西藏精神的关系,还包括从党的历史传承角度来探讨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关于这一探讨,原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阴法唐2006 年在《军事历史》的访谈中做了很好的阐述。[62]

二是源于进藏干部。既有研究在论及老西藏精神的形成时,一般都会追溯到西藏和平解放时的进藏部队,即十八军。[63]但也有一些研究会强调是20 世纪50—60 年代进藏的干部群体创造了这一精神。 例如,1991 年5 月,《人民日报》对一些20 世纪50—60 年代的进藏老同志进行采访,通过该文对采访人物的选取可见,老西藏精神的载体主要是20 世纪50—60 年代的进藏老同志。[64]由此可见,老西藏精神中的“老西藏”是一个不断扩充的范畴,这也使得老西藏精神的源头——进藏干部不断壮大。 因此,有论者甚至明确指出,今天的老西藏精神就是人们所说的“援藏精神”。[65]

三是源于特殊环境。对于西藏这片特殊土地与老西藏精神的形成,阴法唐在诸多论述中已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他不但强调:“在这一片高天厚土上,每一个到西藏工作的同志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受到这一片土地的影响和塑造”;[66]而且直接指出:“特殊的土壤气候、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特殊的时代锻炼了老西藏人,也铸造了老西藏精神”。[67]一些论述对此也多有提及,尤其是一些曾经在西藏生活和工作过的人在论及老西藏精神时,对此有深刻体会。例如,原十八军老战士冀文正在《“孤岛”十六年》中强调:“这16 年在我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特殊的环境、艰难的生活、繁重的工作,造就我的精神和信念,令我终生难忘。 ”[68]对此,有论者以昌都为例,论述了该地在解放西藏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指出昌都是老西藏精神的发源地。[69]也有论者通过老西藏群体的社会记忆考察发现,他们的记忆与地方历史有着密切关系,[70]换言之,群体记忆中的老西藏精神是通过地方历史反映出来,从而也引出环境塑造精神这一论述。

不过,正如有论者所强调的,老西藏精神已经超越地域和年代的局限,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71]确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老西藏精神的源流可以有多重追溯,但正如涓涓细流百川归海一般,老西藏精神也在不断拓展其源尤其是流。对此,阴法唐曾多次指出,老西藏精神的“老”字是相对的,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72]诚然,老西藏精神是不断丰富发展的,但其所反映出的诸如中国共产党、进藏干部、特殊环境等源流特质却构成了其重要底色,而这也像其内涵一样,虽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内容。

(二)老西藏精神的内涵

总体来看,老西藏精神的内涵呈现出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对此,阴法唐在《“老西藏精神”论》有过详细分析:1990 年提出的老西藏精神主要包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随后又补充了“特别能创业”;到1995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30 周年,则又增加了“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到2001 年,经中央讨论后确定老西藏精神的内涵主要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即此后在西藏和全国传播的“五个特别”。[73]如本文开篇提及《人民日报》的相关论述便是如此。不过,在一些相关论述中,也有提及上述“六个特别”的情况1○,即包括了“五个特别”之外的“特别能创业”。 事实上,不管五个“特别”还是六个“特别”,其核心要义基本相同,且呈现彼此交叉而又不断推进的关系。 对此,阴法唐认为,老西藏精神的实质包括长期建藏、不怕苦与死、遵守政策纪律、艰苦创业等,[74]并强调“长期建藏思想是最主要的,几乎成了一个纲”。[75]可见,老西藏精神的核心要义主要围绕长期建设西藏展开。对此,结合不同的论述对象,老西藏精神的内涵又有不同的体现。例如,有学者认为,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奋斗。[76]也有学者认为,老西藏精神中最鲜明的内核是强烈的爱国主义。[77]

老西藏精神的提出及其内涵的丰富完善有一个渐进过程,与此同时,几个“特别”也同样被不断解读,不断被赋予到不同的历史行动上去。对此,有学者指出:“老西藏精神不是孤立静止的,它之所以能引领西藏发展前进的潮流,在于它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78]也就是说,老西藏精神的内涵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例如,有文章在探讨20 世纪60 年代进藏的内地人员时,便高度肯定了其“献身边疆、报效祖国”的激情。[79]而在谈及20 世纪90 年代的援藏干部时,则又有这样的表述:“同志们来自五湖四海,汉藏一家,大家在工作中能够团结一致,同其他少数民族同志一道,亲密无间,共同战斗,勇于奉献,这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老西藏’精神的重要内涵。”[80]而在此过程中,老西藏精神的内涵又经历了“爱国主义、自力更生、吃苦耐劳、边疆为家”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再到几个“特别”的发展变化。[81]除历时性的发展变化外,对于不同载体,老西藏精神的内涵也有一定变化。 例如,有研究结合人民军队的历史,强调老西藏精神对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发扬。[82]也有文章结合驻藏官兵的光辉历史,强调老西藏精神的核心内涵是“高举旗帜、听党指挥”。[83]正因如此,也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老西藏精神的内涵做了相关解读。

不难发现,老西藏精神的内涵呈现出变与不变的相对状态。 不变的是上述几个“特别”,但这些又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以特殊的形式展现,并不断与其相关的特质发生新的关联。 正如阴法唐所指出的:老西藏精神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西藏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宗旨在西藏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党的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苦乐观在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中的集中表现。[84]换言之,老西藏精神的实质是党的政策在西藏的具体反映。 而党的政策又在与时俱进,因此老西藏精神的内涵也日益丰富。 正如习近平2015 年8 月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的,党的治藏方略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重要原则和一条宝贵经验。 党的决策和部署为西藏建设指引方向和路径,广大党员干部则发扬优良传统,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85]可见,老西藏精神的内涵也将随着时代发展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这也需要学界不断跟进,做出相应的研究和阐述。

(三)老西藏精神的具体表现

老西藏精神既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学说、一种精神实质,但同时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具体表现。 大体而言,老西藏精神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抽象概括,二是典型人物和事件。 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种表现本身是一种交互的状态,因此可以说,老西藏精神的表现呈现出一个网络,而这个网络的连接点便是该精神。

其一,抽象概括。关于老西藏精神表现的抽象概括大致可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宏大精神谱系下的老西藏精神。 例如,有学者指出,老西藏精神的具体内容,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得以代代延续的传承性,而且还突出地反映了它作为当代民族精神或当代中国精神之一的那种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及地域性。[86]另一种则结合老西藏精神的在地化,从西藏解放、建设的角度来论析。 例如,阴法唐便强调,老西藏精神的主要表现包括热爱祖国、热爱西藏、长期建藏、边疆为家、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服务,自觉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强烈的组织纪律观念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等。[87]也有研究结合人民军队在西藏的光辉历史指出,老西藏精神表现为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崇高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等。[88]

其二,典型人物与事件。 人物既包括群体更可以具体到个体。 例如,有论述在谈及老西藏精神时便会回顾20 世纪50—60 年代进藏的老同志,[89]尤其是为解放西藏做出巨大贡献的十八军,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吃大苦耐大劳”。[90]但更多时候则聚焦到个人,其中既包括为西藏解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前辈,如张经武、谭冠三等人;也包括后来不断进藏的内地人员,尤其是孔繁森等援藏干部的光辉事迹,更是让老西藏精神得到了深刻展现。 对此,有论述强调,孔繁森精神实际上就是老西藏精神在新时期的一个集中反映。[91]而随着时代进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不断涌现,老西藏精神也得到更加丰富的体现。 在论及老西藏精神时,昌都战役、中印自卫反击战、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等重要历史事件往往会被不断提及,成为该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92]

这些典型人物和事件,是西藏解放、稳定和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历史片段,在不断书写这些历史片段的过程中,老西藏精神得以非常充分的呈现。 与此同时,随着时代进步,这些典型人物和事件在不断扩充,又使老西藏精神获得更加丰富的呈现。 例如,2017 年10 月28 日,习近平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回信,高度肯定了她们长期守护边境安宁的伟大精神,这是对老西藏精神内涵的丰富与发展。[93]可见,随着老西藏精神的不断被弘扬,这种体现更加具象、更加富有社会影响力。

(四)老西藏精神的传承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并于1994 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对口支援西藏政策,在此过程中,中央反复强调要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促进西藏的改革发展稳定。[94]2021 年7 月,习近平在西藏考察调研时,见到年轻的新入藏干部时叮嘱他们:“一定要看到这个岗位的来之不易,倍加珍惜。这是机会也是考验,弘扬好‘老西藏精神’。”[95]就老西藏精神的传承来看,主要包括两条线路:其一是根据时间的线性来展开,其二则分专题论述。

其一,时间线上的展开。 结合时代发展,就如何进一步继承弘扬老西藏精神,在不断回溯老西藏精神的过程中,一些亲历者在讲述老西藏精神时便不断倡导应进一步弘扬老西藏精神。 例如,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姜洪泉在受访时便强调:“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革命精神不能丢”;“在实际工作中攻坚克难,做对西藏群众有益、实惠的事”。[96]与此同时,结合不同时期的政策,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尤其是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自治区成立等时间节点以及中央西藏工作会议、主题教育等工作开展时,全社会也不断掀起弘扬老西藏精神的热潮。 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有研究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弘扬老西藏精神,为做好西藏工作提供正确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97]又如,结合新时代以来的巨大变化,有学者提出,传承新时代老西藏精神,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奋斗的实践中创新思想发展。[98]

其二,分专题探讨如何传承老西藏精神。 结合西藏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既有研究从驻藏部队、干部队伍建设、高校大学生等专题入手,对如何传承老西藏精神做了相关探讨。 以驻藏部队为例,有研究结合部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提出要坚持把老西藏精神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并提出应组织官兵认真学习十八军进藏史、西藏军区部队战斗史等具体内容。[99]

在上述两条研究路径的基础上,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有学者呼吁,在新时代,应广泛开展老西藏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广大党员及干部扎根边陲、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00]这也要求对继续弘扬老西藏精神做一些方法论上的探讨。 对此,有研究强调,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要准确把握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实现老西藏精神的时代化、大众化;要把研究、宣传、实践老西藏精神作为重大任务,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要立足西藏自治区区情,紧贴实际,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增强贯彻落实老西藏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加强协作、多措并举,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教育载体。[101]

(五)老西藏精神与其他精神的关系

总体来看,老西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一种,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因此,其必然与谱系内的精神发生诸多关联,这就涉及老西藏精神与其他精神的关系问题。 对此,学界主要围绕老西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及与西藏有关的精神展开了充分探讨。

一是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问题。 老西藏精神正式提出后不久,学界在回溯老西藏精神的源流问题时便强调,“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老山精神一样,是今天社会主义民族共同体的中华民族的当代精神的具体化, 是中国人民建设与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一笔革命财富”。 同时也指出,老西藏精神有别于其他精神,是因为其产生与形成的具体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不同。[102]此后的诸多研究主要围绕这两点做了进一步探讨,并不断细化深化,当然,这些探讨既有共性又有不同。 例如,有研究分析了老西藏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关系,认为老西藏精神是延安精神在进军西藏和建设西藏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的继承和发展,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103]应该说,这就是老西藏精神与党的其他精神的共性一面。 因此,阴法唐强调,老西藏精神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西藏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宗旨在西藏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党的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苦乐观在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中的集中表现。[104]但大多数研究在回顾彼此关系时,往往也会强调老西藏的西藏属性,强调这是在世界屋脊诞生的伟大精神。[105]

二是与西藏相关精神的关系问题。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西藏这片土地上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精神,其中既有老西藏精神,也有孔繁森精神、援藏精神、“两路”精神等,一些研究对此做了深入讨论。 例如,孔繁森去世后,阴法唐便对孔繁森与老西藏精神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指出:孔繁森是老西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老西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延续和发展,代表着几代人的理想和追求。[106]因此,有论述强调,孔繁森精神,首先体现的就是老西藏精神。[107]又如,也有研究探讨了老西藏精神与“两路”精神的关系,并肯定二者“已经融入西藏各族人民的血脉,成为凝聚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108]同时又强调了彼此的侧重,其中,老西藏精神诠释了内地帮助边疆民族地区的基本理念,“两路”精神则诠释了自然条件艰苦地区发展事业的价值取向。[109]此外,也有研究把老西藏精神进一步细化到西藏发展的方方面面, 从而让它与其他精神的关系发生了更加生动的关联。例如,有研究通过对西藏登山队的考察后强调,西藏登山队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既是对老西藏精神的继承,又为老西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110]

三、老西藏精神研究的几点思考

结合老西藏精神的研究进展,有学者强调应深化老西藏精神当代价值的研究,加强比较研究,注重研究方法多样化。[111]不过,随着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日益重视,西藏工作不断面临新的局面,需要不断拓展对老西藏精神的研究。 2020 年8 月,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并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112]2021 年7 月,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 周年之际,习近平到西藏考察,他在接见驻西藏部队官兵代表时强调,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工作,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积极贡献力量。[113]可见,中央对老西藏精神的高度重视。 显然,无论是从学理上还是现实角度来看,进一步深化老西藏精神研究都刻不容缓。 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要有宏阔视野和多元的研究方法

2021 年2 月,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114]自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历史的宽视野去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老西藏精神与西藏稳定发展的深层次关系。 例如,2015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 周年时,《西藏日报》便明确指出:“50 年来,文化、卫生、交通、教育、农业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通过今昔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老西藏精神对西藏巨大发展的重要作用”。[115]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老西藏精神的研究更需要坚持大历史观。 当然,在这个宏阔视野之下,又有一些可以进一步梳理的角度。

第一个角度是党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116]同样,不管是西藏的稳定和发展,还是老西藏精神,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因此,在深化老西藏精神的研究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强从党的领导角度的分析。由此,又有两点值得进一步拓展。一是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正确党史观就是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117]在认识和研究老西藏精神的过程中,就需要进一步学懂弄通中央各项政策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关问题的研究。 譬如,既有论述涉及“五个特别”“六个特别”,便可以结合中央文献予以进一步探讨。 二是要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角度开展相关研究。尽管此前研究已对老西藏精神与其他精神关系进行了相关梳理,但精神谱系是一个新的概念,这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问题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视角。 显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视野下的老西藏精神研究需要提上日程,既要不断深化对老西藏精神本身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与“两路”精神、援藏精神等的辩证关系。

第二个角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 年8 月,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118]为此,学界就如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就老西藏研究而言,这方面开展得还不够。众所周知,西藏的发展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帮助,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10 年来, 西藏生产总值由2012 年710 亿元增长至2021年2080 亿元,年均增长9.5%;教育、医疗“组团式”援藏工作不断深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2.19 岁。[119]可见,内地支援与西藏发展的紧密关系。 同样,这也凝聚了广大在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血。 因此,广大学界同仁应自觉将老西藏精神置于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 通过相关研究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个角度是边疆长治久安。2013 年3 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成为新时代治理西藏的重要遵循。 2020 年8月, 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继续强调 “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 可见,长治久安对于西藏乃至整个边疆的重要性。 开展老西藏精神研究,其重要的落脚点之一无疑是边疆长治久安。 正如有论者所强调的:老西藏精神在新时代依然是西藏社会发展进步、凝心聚力的重要法宝,依然能为西藏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必须传承好、弘扬好。[120]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有关该精神的研究还有大量工作可做。

在拓宽视野的基础上,更新研究方法也需提上日程。 老西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从时间脉络来看,其有极强的纵深性,这就需要我们用综合的、多学科的方法来开展研究。 简单来看,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等均可在老西藏精神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历史学为例,关于老西藏精神的概念,便可利用概念史的相关方法进一步加强对老西藏精神的研究;关于老西藏精神研究的历史变迁,也可利用更加丰富的资料做进一步梳理。 同样,在民族学领域,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便有大量课题可做,利用民族学的方法也可丰富对老西藏精神的研究和理解。

(二)要有坚实的资料基础

“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121]虽然既有研究无一不是建立在坚实的资料基础之上,但要拓展相关问题的探讨,仍需进一步搜集、归纳并整理相关资料。就老西藏精神资料而言,目前来看并不系统,尤其缺乏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根据资料性质划分,老西藏精神资料可包括文字资料和非文字资料,其中文字资料好理解,非文字资料则包括音视频等资料。

就文字资料而言,其中既包括官方档案文献资料,也包括个人笔记、日记、书信、回忆录等资料。 官方档案文献毋庸讳言,均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但个人笔记、日记、书信等资料则亟待搜集整理。 如前文所述,目前已有一些相关资料得到披露,对于开展老西藏精神研究有一定帮助。 但这样的资料毕竟较少,大多数资料还处于分散待整理、待公布状态。 例如,1954—1970 年,冀文正在西藏墨脱工作生活了16 年,完成了50 多万字的日记,[122]现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但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 同样,类似日记、书信等还有不少,如果能进一步予以归纳整理利用,老西藏精神研究无疑会更加深入。 与此同时,一些亲历者的回忆录出版,也为老西藏精神研究提供了契机。 例如,《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们》收录了大批女兵的回忆,对此,原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多杰才旦如此赞誉:“这部书为研究西藏地方史留下了极其宝贵、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123]此外,地方文史资料、各类报刊等,也或多或少有相关资料披露,为开展该课题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不过,总体来看,目前这类资料仍比较分散,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搜集整理。

在非文字资料中,音频资料主要包括口述访谈,视频资料主要包括录像,此外还有图像资料。 口述访谈既是开展老西藏精神研究的方法,也是重要的资料来源,通过对亲历者的访谈,可以让老西藏精神变得更生动形象且具体。 视频资料则更具立体感、更生动形象,尤其是一些纪录片的拍摄、播放,让老西藏精神得到了充分流传、传承。 图像资料同样如此。 例如,2021 年,由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联合拍摄的系列短视频《老西藏故事》,[124]融音视频图像资料于一体,对老西藏精神有深刻的展现,利用这些视频自然也可以很好地开展老西藏精神研究。

(三)要落实到具体的个案研究

老西藏精神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品格和一种崇高的文化,但这种精神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而又生动的事例体现,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老西藏精神研究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个案。当然,生动事例背后是将之付诸行动的人,正如有论者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力并不就是依靠组织架构的设计即可实现,组织要运转,还是需要人,不同的人群对组织力的落实可能会有相当不同的影响”。[125]同样,老西藏精神背后也是一个个承载精神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精神。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人的研究,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加强与之相关的专题研究。

中央在公布老西藏精神时专门加了孔繁森精神,也就是说,老西藏精神包括孔繁森精神。事实上,老西藏精神也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孔繁森”这样的人所组成的。 因此,加强人的研究刻不容缓。 就人物研究来说,既需要加强典型人物研究,也需做好其他“非典型”人物的研究。 典型人物很好理解,但目前看来研究仍不系统,尤其是如何将老西藏精神融入其中,还需要不断探索。譬如,阴法唐将军是“老西藏”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为西藏的建设不遗余力地四处奔走,且卓有建树,[126]但对他的研究却并不深入。 “非典型”人物既要做好个体研究,更要做好人物群体的分析。 总之,需要通过这些研究让老西藏精神更加多元立体、富有层次感。

此外,相关专题研究仍需不断开拓。 例如,宣传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历次中央西藏工作会议等与老西藏精神关系的研究。如何在这些关系研究中进一步深化老西藏精神研究,需要学界共同努力。以宣传工作为例, 报刊与老西藏精神的塑造和传播便是一个重要议题。 虽然大抵都知道报刊是老西藏精神传播的重要平台,但这个传播机制是如何形成的,对老西藏精神的传播、弘扬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些目前其实并没有很好的研究。 同样,在干部队伍建设中,中央反复强调要不断弘扬老西藏精神,但这彼此的关系究竟如何,尤其是如何增强干部队伍建设,这些都是有待提升的研究领域。 总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过程中,继续深化对老西藏精神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四、小 结

2022 年10 月,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7]对此,中共西藏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进一步明确了新征程上的重任,即奋力推进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谱写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西藏篇章。 为此,系统回顾老西藏精神研究的学术史,既有助于及时了解老西藏精神研究的进展,也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通过上述梳理不难发现,既有关于老西藏精神的相关研究与所处时代紧密关联,以回答时代之问为重要导向,关切相关热点问题,对于其源流、基本特征、弘扬与传承等做了比较充分的探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学术研究本身强调推陈出新,注重研究对象所处的历史语境,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总结老西藏精神研究的学术史脉络,拓展相关议题的边界,提升其相关问题的理论层次,以回答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的问题。 正如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所强调的:“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 ”[128]因此,我们必须以党的各项政策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老西藏精神相关问题的研究,以更好推动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治边稳藏、富民兴藏提供学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西藏精神研究
都是西藏的“错”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拿出精神
神奇瑰丽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