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廉洁传后人
——回忆父亲刘飞

2023-02-03 14:09刘建华刘晨华刘国欢
铁军 2023年1期
关键词:刘飞同志

■刘建华 刘晨华 刘国欢

父亲刘飞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吃尽了千辛万苦,参加革命后,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杀敌。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仍保持着工农的本色。

“我是无产阶级”

刘刘建建华华、刘刘晨晨华华、刘刘国国欢欢三三兄兄弟弟与与父父亲亲刘刘飞飞合合影影

父亲出生贫苦,童年在饥寒交迫中熬过来。3岁丧父,8岁给地主放牛、打短工,小小年纪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后来到武汉当茶役、码头工人。因此,他特别能吃苦耐劳。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过我军多个高级领导职务,可劳动人民的本色从未改变。他从不讲究吃和穿,夏天最爱穿旧布条打的“草鞋”。一般人不屑一顾的粗茶淡饭,吃在他嘴里总是香喷喷的。给父亲做饭的炊事员都说:“我们首长的饭菜最好做,我烧什么他就吃什么。”勤俭节约是他的嗜好,我们谁要不注意随手关灯,就免不了挨训,直到晚年,他行走不便时,每天晚上仍要楼上楼下巡视一番,一个水龙头一个水龙头,一盏灯一盏灯地检查是否及时关掉。

父亲的言行影响着我们,我们从小就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习惯。父亲常说:“我是无产阶级,一无所有,这洋房、汽车、家具统统是公家的,连我这个人都是党的。我死后不会给你们留下什么遗产……”

“老实人不吃亏”

战争时期,父亲是敌人闻风丧胆的战将,参加和指挥过许多著名战役战斗,6次负重伤。敌人的一颗子弹留在他胸腔达45年之久,直到去世后才被取出。有些同志曾劝他多写一些战斗经历的文章,他却说:“仗不是我刘飞一个人打的,敌人也不是我刘飞一个人消灭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次战斗都要牺牲多少好同志,大家应该多写写他们……”父亲生前极少撰写回忆录的主要原因,可能就在于此。他最反感那些见功就抢、见名就争、有利就夺的小人,在名利地位上从不与人争高低。1955年授衔授勋时,有人提出父亲红军时期担任过师政治部主任一事,他连声解释“我所在的独立师编制小,算不得师级干部……”后来,父亲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正是这种可贵的“老实”,造就出父亲这样光明磊落的人。“老实人不吃亏”这句话,是父亲的口头禅。

“不要沾上骄娇二气”

我们姐弟6人,3个姐姐从小就住读军队子弟学校,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1957年,我们家搬到繁华的大上海,父亲及时教育我们要保持艰苦朴素传统,不要被灯红酒绿所迷惑。父母的袜子都是补了又补,内衣更是补丁加补丁。我们兄弟3人从小都是穿着姐姐们穿过后改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自己做的,一直到上初中,也很难穿上一件新衣服,可我们感到很自豪。

我们兄弟3人上的小学离家很远,从淮海西路步行到静安寺,中午在学校食堂吃蒸饭。虽然父亲单位就在静安寺附近,可我们从不“搭乘”父亲的小车。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记住,爸爸出生于农家,参加革命前当码头工人,你们千万不要像少数干部子弟沾上骄娇二气,小小年纪走这么远的路不容易,但这样既锻炼身体又克服娇气,真是一举两得呀!”

“党员就要服从组织”

“是党员就是党的人,就要对党忠诚老实。没有组织观念,就算不得共产党员。”这是他时常教诲我们的话。记得有一次,我们兄弟3人难得从部队回家团聚,晚上,我们谈兴正浓,突然,父亲身披着棉袄闯进门来,看着他严肃的面容我们都愣住了。原来,我们交谈议论到各自单位领导的某些行为,被隔壁已就寝的父亲听见,他怒气冲冲地大声训斥我们:“你们算什么共产党员,背后议论领导!他们代表一级组织,有意见到会上去提,这样瞎议论,对工作、对你们自己都不好。”面对父亲的严肃批评,我们无言以对,可心里并不服气,认为是小题大做。父亲用自己的经历教育我们:“我从抗大毕业后,同另外几十名同志一起奉命调新四军工作。临行前,毛主席亲自找我们谈话:你们都是师团干部,到了新四军,只能担任营连职务,同志们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加强组织观念,是共产党员就不能计较个人得失……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在新的岗位上拼命工作,英勇作战。后来,都成为新四军的骨干。”一席话,说得我们口服心服。

“他是打赤膊来的”

红军时期,父亲是敢死队员,每次打仗总是冲杀在最前面。抗战时期,在江南水乡、苏中平原,与日伪顽进行殊死战斗。他和战友们的战斗经历被后人搬上舞台与银幕,成为家喻户晓、流传至今的红色经典剧目现代京剧《沙家浜》。解放战争时期,在围歼国民党反动派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时,他任华野一纵二师师长,率领全师楔入敌纵深,切断敌整编七十四师与整编二十五师的联系,在完成“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战斗中冲在全师的最前列。和平时期,他同样爱憎分明,对错误思潮和行为,就像对待敌人那样毫不留情。“文化大革命”期间,家中来了几个造反派,找父亲调查一位老干部的所谓“政治历史”问题。父亲强按怒火与他们周旋,一个露着狡诈笑脸的家伙问:“××当时是穿什么样衣服参加革命的?”他的意思是,如果穿戴好,必定出身富豪家庭。此时父亲再也压不住心头怒火,喝道:“他是打赤膊来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父亲凭着高度的党性原则和政治责任感,保护了许多受迫害的老同志与他们的亲属。

“老大思想要不得”

“老大”是湖北方言,意即高傲自大。父亲最不满意有老大思想的人,他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革命同志要以心换心。脱离了群众,个人又能有什么了不起。”他的群众观念很强,总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部属们都愿意和他亲近,不少同志称他为“慈祥的老妈妈”。记得儿时的一天,家中来了一对年迈的农村老夫妇,父母十分高兴,忙里忙外地张罗。父亲还在繁忙工作之余抽时间陪他们看大上海的夜景。后来父母说,这对老夫妻在抗战时期曾冒着生命危险,多次掩护过我们的同志,是地下党的交通员。父亲感慨地说:“没有他们,哪来我们今天的胜利!”我们在部队带兵时,父亲常提醒我们要关心战士、爱护战士,搞好上下级之间的团结。有一次,我们兄弟交谈带兵的体会,父亲就询问连队的农副业生产情况,我们有些说不上来。他立刻严肃地说:“你们不能轻视这一点,搞好伙食能提高士气,同时这也能反映你们的群众观念强不强。”他就是这样言传身教,培养我们的群众观念。

“各自好好干”

父亲常告诫我们:自己的路要自己走,想靠父母是靠不住的,不要学那些没出息的孩子,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吃张口饭。我们兄弟3人在当战士的几年里难得回家,父亲也从未给我们写过信,可是他的教诲却时常回响在我们耳旁,激励我们努力工作。在我们入党、提干等问题上,他从不利用职权干预,送给我们的只有一句话:“各自好好干!”这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蕴涵着父亲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始终努力工作学习,在基层工作最短的有十几年。当我们有调动机会时,父亲从不为此去找关系,反而要求我们:“当兵就要在基层锻炼,想进机关图舒服是不会有长进的,你们不要指望父母,要有出息就靠自己去干,这才是真正的本事。”就这样,我们都成为各自单位的骨干,一直在基层部队工作了十七八年,多次立功,老二还被评为“南京军区精神文明标兵”。

亲爱的父亲,您给我们留下的是难忘的教诲,是奉献,是奋进,是追求。您给了我们智慧和力量,给了我们一生的无价之宝——廉洁和朴实!您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无法用世俗眼光衡量的遗产。

猜你喜欢
刘飞同志
同志
侯宗骐同志逝世
林向义同志逝世
OVER THE RAINBOW
FOR YOU, O DEMOCRACY
谢谢你的好
严良堃同志逝世
举刀要分数,望子成龙父母差点把儿子逼成精神病
偷,岂是打发无聊的游戏
偷,岂是打发无聊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