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分析与思考

2023-02-04 01:39耿小兰
广州化工 2023年16期
关键词:有机化学思政课程

耿小兰

(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制药工程系,江苏 徐州 221116)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并要求学校整合有效资源,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中国教育发展创造全新的条件[1]。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正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措施,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将德育内化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把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文化自信等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三全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机化学是药学、药剂、制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制药厂、医院药剂科、药店等与药品相关的单位工作。而药品质量、安全用药等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所以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等都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必须要具备认真细致、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以及崇高的敬业精神。所以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到教学中去,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老师精心引入的思政案例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1 “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课程思政教学,但纵观学校教学,能真正融入课程思政的还不太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1.1 思政元素挖掘不足

教师对思政教育认知不足、对思政教育的本意与目的不清楚,造成对育人资源挖掘不充分。还有些老师只是挖掘了一些通用的思政元素,比如爱国主义、严谨务实、努力拼搏、诚实守信等,而没有挖掘出和专业课程特色相融合的思政元素。实际上,有机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实践性和社会应用性很强,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关键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总结,要对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并凝练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思政素材,然后再根据教学目,经过精心设计,将其巧妙的融入到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

1.2 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不足

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不足,对思政教育存在困惑,缺乏理念及思考,有的教师以为在课堂讲政治,或者说在专业课中增加一些“调味料”,让专业课更有意思,就是课程思政了,而没有真正理解立德树人才是课程思政的本质。其实只要是对学生人生成长有积极引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理想、正义、道德等正能量的都应当是属于课程思政的范畴。教师要把这些思想和观念“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自然融入教学过程,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最终形成“三全”育人的格局。所以做好思政课融合其实并不容易,首先教师要对思政课高度认可,形成共识;其次教师对历史、社会、文化等问题有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2];另外教师要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深入挖掘和专业知识密切融合的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反复思考,不断完善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3 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紧

有机化学内容繁多,难度较大,课时又少,完成教学任务本身都很困难,如果在教学中融入过多的思政元素,更会挤压课堂时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导致一些老师心理上的抗拒。

1.4 对课程思政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而这些思想的变化都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能像某门课程的成绩一样给出一个明确的分数或一个合理的指标,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评价。那么如何去评价教师的思政素养,教学效果呢?课程思政在“协同育人”和“合力育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又如何去评价呢?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都是一些单一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围绕教师在教学目标上是否设置了思政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融入了思政元素,至于说思政教育的效果如何,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标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堂思政课就能解决的,而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的,所以没有一个有效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就难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最后可能会走向形式主义。

2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形成思政案例资源库

平时教师要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意思政素材的积累。经常听讲座,观摩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的思政课程,认真揣摩如何做到把思政元素巧妙的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另外教研室要经常召开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集中讨论并充分挖掘每个章节所涉及的思政元素,找好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不让学生感觉到有被说教感,使其与知识体系自然融合,最后汇编成一个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库让大家共享。下面就是我们整理的资源库中的一些案例。

2.1.1 以我国科学家为榜样,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案例

比如在讲绪论课时,因为要讲到有机化学的发展以及与药物等的联系,所以此时是引入思政教育最好的一个切入点。可以列举屠呦呦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抗疟疾,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推动我国中医药学发展这一案例。这是在她历经190次失败后,面对国内艰苦的科研条件和别人的嘲讽与质疑下,成功地提取具有抗疟效果的青蒿素[3]。屠呦呦那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精神是不是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呢!

在讲述醛酮性质时,讲到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这个反应不仅提高了Wolff-Kishner反应的产率,简化了该反应的条件,使之可以应用于工业化过程。人们为纪念他对该反应的贡献,将这一反应命名为wolff-Kishner-Huang反应。因此黄鸣龙成为我国第一个入选有机人名反应的科学家[4]。这是数千万有机化学人名反应中唯一一个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相信听到这些案例时,谁的自豪感不会油然而生呢?

2.1.2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案例

在学习卤代烃这章时,讲到氟烷是一种常用的新型全身吸入麻醉药,顺势提出中国优秀的传统医药文化,介绍我国麻醉技术的发展历史。如华佗发明和使用的麻醉剂“麻沸散”,比西方医学家使用麻醉剂进行手术要早1 600年左右。因此,华佗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麻醉剂的研制和使用者[5]。中药麻醉剂的问世,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把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纳入其中,使学生体会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借此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与爱国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与民族使命感。

2.1.3 科学是把双刃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案例

在卤代烃章节,我们认识了一种很好的制冷剂——氟利昂,以前用的空调、冰箱就是靠它来制冷的。自问世以来,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南极上方已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当臭氧层被破坏后,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6]。

在“旋光异构”这一章节引入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的“反应停”事件。“反应停”当时用于治疗妇女妊娠反应非常有效,它成了“孕妇的理想选择”。但是许多出生的婴儿都是短肢畸形,形同海豹,被称为“海豹肢畸形”,后来这种症状被证实是孕妇服用“反应停”这种药物后所导致的。因为这种药物是由左旋体和右旋体构成的外消旋体,起镇静和止吐作用的只是R构型的异构体,而S构型的异构体却有强烈的致畸作用。通过这一案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立体化学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并理解了左旋体和右旋体生理活性不同这一性质,认识到对外消旋体拆分的必要性。

在“生物碱”这一章节中,吗啡是一种很好的镇痛和镇静药物,但同时又是毒品的重要成分,容易成瘾且严重伤害身体。在讲甲醛性质这一节时,我们认识到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合成很多的化工产品,但是因为甲醛的危害性,在建材、纺织等材料中因为使用了含甲醛的原料而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同时甲醛具有很好的防腐性能,可以用于浸泡标本等,但生活中却被不法商贩用在了食品保鲜上,严重损害了我们的身体健康。通过这些真实案例的引入,让学生明白科学是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可以造福人类,反之可以给人类无尽的灾难。以反面事例警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2.1.4 通过科学家励志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案例

在讲述格氏试剂这一节时,引入法国化学家格林尼亚的励志故事。格氏试剂是格林尼亚发现的一类有机金属镁化合物,因为性质非常活泼,可以用它合成许多有机产品,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由此格林尼亚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格林尼年轻时却是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整日游手好闲,直到20岁才幡然悔悟。但由于基础太差,没有学校愿意要他,但他毫不气馁,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终于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就读。在里昂大学学习期间,格林尼亚非常刻苦,成绩也非常优异,并有幸得到有机化学家巴比埃的指导,对有机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6]。格林尼亚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一切都为时不晚。这样的案例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更有引导意义。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本来成绩就很差,很多学生对学习已失去了信心,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低,看到格林尼亚20岁开始努力,都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而自己才十五六岁,从现在开始努力,虽然不能获得格林尼亚那样的成就,但至少在学校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慢慢的会从心底里树立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2.1.5 践行生态文明,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案例

在讲述烯烃性质章节时,通过烯烃的加成聚合可以合成高聚物——塑料,众所周知,我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塑料。但随之而来的是白色污染,是燃烧产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质。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平衡。借此呼吁学生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在心中植入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2.1.6 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案例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学科,所以它比任何学科都更加重视实验环节。在实验中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有一颗勤于思考的大脑,还要求学生有一种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一些学生为了追求正确的数据、为了一个好的实验成绩而随意更改实验数据的现象。比如在分离酒精和丙酮这个分馏实验中,大家已经知道丙酮沸点是56.5 ℃,酒精沸点是78.5 ℃,所以在记录数据时,明明第一个馏分蒸出来不是56.5 ℃,第二个也不是78.5 ℃,但是有些学生却会随意涂改。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上课时引入了一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演员翟天临学术造假问题,本来星光无限的顶流明星因学术造假被北京大学辞退,北京电影学院也撤销了他的博士学位,最终名誉扫地,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有“汉芯一号”事件的主人公陈进,造假曝光以后,被撤销各项职务和学术头衔。一夜之间,他头顶上的光环如流星般一闪而过。通过一个个的学术造假丑闻,警醒学生,学术来不得半点马虎,参不得一粒沙子,容不得半点侥幸,否则最后的下场不仅仅是名誉扫地,也许是铛锒入狱。从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

2.2 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教师自身对于“课程思政”认识不够,融入目标不清晰,生搬硬套,为赋新诗强说愁的“灌鸡汤”式的思政教育,会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被说教感,从而对老师心生反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除了专业课老师要坚持自我学习和提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外,学校也要对专业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增强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让老师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思政教育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比如说根据各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为专业课教师提供培训机会,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关于课程思政的讲座、形势政策报告等,加强教师对人文、历史、时政等方面的理解;带领教师到外校交流观摩,学习经验、拓宽视野;校内建立交流平台、开展教学竞赛,组织同组教师集体学习、共同备课,组建思政教学案例库,共享教学成果等。

2.3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由于有机化学时间紧、任务重,融入思政元素的信息量可能很大,而课堂时间又是有限的。如果全部选择在课堂上讲述,势必会影响授课进度。为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将一部分思政内容放置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面,比如一些视频、科学家故事、社会热点事件等,或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等,这样既解决了课堂时间不足,又提高了课堂思政教学的效果。另外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可以引入一些思政元素的问题,比如讲完绪论,可以让学生查阅我国科学家在有机研究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哪些?讲完黄鸣龙反应后让学生查阅他还有哪些科研成果?个人经历过什么?讲完旋光异构反应停事件后让学生查阅整个事件发生的背景,受害人数,惨痛教训,为什么反应停没有在美国上市?讲完生物碱吗啡后让学生观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视频,谈谈感受等。只要我们能创新思维,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线上线下全过程贯穿思政教学,才能让思政元素从多方位、多角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做到课程思政和专业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4 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

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进行课程思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就难以发现在思政建设中我们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问题,就不利于促进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师作为思政课程的主导者,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其师德师风、思政能力、教学水平决定了思政课的质量。作为思政对象直接受益的学生是否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我们评价思政效果的最终依据。所以在对课程思政进行评价时,既要评教又要评学,采用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才能使评价更加具体、准确、有效。

在评教中,首要要考核的就是教师的师德师风。比如,政治方向是否正确,课堂上有没有不正当言论,当学生有偏激行为或不正当言论时能否及时制止,能否遵守职业道德,有没有学术不端行为等。其次要考核教师的思政能力。比如,思政元素的挖掘是否恰当,是否结合了专业特点,是否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是否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价值引导,课堂气氛如何,学生反应如何等。另外还要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比如,教师是否有渊博的学识,专业素养如何,知识更新能力,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幽默的语言,强烈的感染力,对课堂的把控能力等。

在评学中,虽然学生的思想素养难以量化考核,但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日常表现,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评价以及社会的认可度来考核。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文明礼貌、纪律卫生、参加活动等进行考核。学校可以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工作能力、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的反馈进行考核。也可以通过招生情况和就业情况分析反向推测社会的认可度进行考核。

3 结 语

立德树人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教学宗旨,在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是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深入和完善的教学工作。我们只有不断努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有机化学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