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低入高出”的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社会性发展

2023-02-06 05:31天津市河北区第二实验瑞庭小学
天津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社会性入口德育

■天津市河北区第二实验瑞庭小学 王 昭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也是儿童融入群体与环境中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从人的社会性来看,人类不是孤立的存在并生存下去的,人本身就是一种群体类别。那么,众多的人聚集到一起,并表现出适应、合作、依赖以及自觉等特性,从而保持这些特性,持续发展下去,也就形成了所谓的社会。具体来说,社会一词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人存在社会中,社会中的各种因素时刻影响着人的发展。同时,人的行为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趋势。人无法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由此可见,社会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体系中,对学生社会性发展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与观点。现代教育模式中,对学生的重视还保持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等方面,忽略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而教育管理的目的不仅是传输给学生应该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毕业将学生送入社会这个大群体中,让学生在社会中发现自己的特性,学会适应社会,以及在社会中采取有效的社会措施。

思想家歌德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有伟大的目标,与达到伟大目标的决心。只要不失目标地继续努力,终将有成。”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结果表示: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在这些大学生毕业工作多年以后,哈佛大学再次对他们进行了追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清晰长远目标的这部分人,坚定自己的目标,执着努力向着目标奋斗,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目标的这部分人,经过努力,自己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了部分领域中的专业人才,生活水平大都在社会的中上层;目标模糊的这部分人,随着自己的生活状态安于目前的生活与工作,属于比较安稳,没有什么突出成绩,生活水平属于社会中下层;没有目标的这部分人,他们在生活中盲目没有追求,生活不稳定没有规律,而且怨声载道。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 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很不清楚。

在有些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就向孩子进行各种职业的介绍,让孩子了解各行各业的信息,尽早树立未来职业的规划目标。同时,还会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员来到校园,讲述自己职业故事。孩子从小就开始了解自己未来将要进入社会生活。而我们的教育在对孩子未来的规划方面做的很少。我们的思想总是禁锢在孩子的成绩上,认为只有考了高分,才能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殊不知,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优质大学的学生毕业后,仍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茫然地徘徊在人生的岔路口。

德育活动以学生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营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关注生活性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融入社会,从而更能使学生感知社会性发展。通过活动中的见闻感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他们通向社会生活铺设了一条引领之路——我的未来我做主。

只有知道方向在哪里,朝着目标不懈努力,才会获得超凡的成就。德育活动就是要为学生补上这一课,让他们觉得自己未来的目标实现并不是毕业后才努力,而是从当下就要为自己的未来树立近期目标,进行规划。以点射面,从而带动学生社会性发展。

实际上,以贴近学生多彩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就是一个低入口,让其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见、闻、思、悟,提升思维认知,构建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从而关注学生社会性发展,就是一个高出口。“低入口,高出口”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特别符合“以人为本”的德育活动核心。

“低入口,高出口”是让学生能够从“低基础”达到“高水平”的教学过程。讲道理不如真实践,让活动回归生活,生活就是学生学习的低入口。

“低入口,高出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方法。通过生活情境转变社会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教育过程的优化,提高教育效果。在这样的低入高出中,“学困生”或许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快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自信。

“低入口,高出口”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一位具有生活经历的人都会在这种简单的活动中,不断学习,提高思维水平,从而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低入口,高出口”是富有实效的现代教育理念。每一位具有生活经历的人都会在这种生活实践中,提高认知,锻炼思维。生活即活动,生活使活动充满亲和力。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提升了,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实践中,常常会有许多教师为了搞好一次活动付出了很多的劳动,如查阅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资源,设计许多活动……可以说做足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但是活动却不是很成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体现出来,活动目标得不到很好落实……原因是什么呢?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对教育的设计实效性不高,缺乏对此活动的了解,通俗些讲,就是教师是以成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相关的教育环节和内容,没有以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个“低入口”展开,也就是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他们实际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等去考虑问题。因此,“低入高出”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一、认识“低入口”,利用“低入口”

进行“低入口,高出口”教育实践的前提是认识“低入口”。“低入口”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可改变的。它的低在于贴近生活,源于生活。“低入”不是降低要求,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这样,教师就会有教育的信心,学生才会自信、积极地去创造成功,教师才可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

二、确定学段策略,实施“高出口”教育

学段有差异,年龄亦有差异,生活经历自然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生活教育的“低入口”时应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努力将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教师只是在一边积极地旁观学生的所作所为,适时地给予引导,以学生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不同学段“高出口”的效果才会显而易见。角色转变后,教师会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的转变。

三、“低入高出”,语言引路

“低入高出”的教育过程,“评价语言”是激励活动的法宝,无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他们的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样,都希望得到赞扬与肯定。教师要自始至终给学生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哪怕是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都会让学生激动很长时间。因此,教师要让“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充满魅力的活动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加强教育指导。

总之,德育活动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应倡导生活化。作为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的教师,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任务重、难度大。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坚定信心,不断探索课改新路,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努力建立起活动、教育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还要力求拓展、提升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的生活,真正成为“低入高出”教育的实践者,关注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性入口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秘密入口
作品三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