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全人类的伤痛

2023-02-08 07:55
新传奇 2023年1期
关键词:史实南京大屠杀审判

发生于1937 年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悲剧之一。自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日本右翼政客企图通过推翻南京大屠杀,从而否定整个东京审判。所以说,维护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真实性是全世界的共同责任。它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伤痛,更是全人类的伤痛。

2022 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 周年。发生于1937 年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悲剧之一。为什么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伤痛,更是全人类的伤痛?为何要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携手还原南京大屠杀史实真相?

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伤痛,更是全人类的伤痛

2022 年12 月13 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 周年,也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惨案已过去85年,为什么应让更多海外人士了解这段史实和真相?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张生表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二战中被日本加害的受害国提起了一系列诉讼。但法庭最终决定,以南京大屠杀作为审判日本在二战期间针对平民和战俘犯下的普通战争罪的唯一一个大案件。

然而,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扶持日本作为盟国,并推动西方世界忘却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同时,自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日本社会“右转”,右翼政客通过种种手段混淆事实,企图消解史实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影响东亚之外的世界对南京大屠杀真实性的判断。

日本右翼难以推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侵略他国的指控,因此决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企图通过对南京大屠杀这个案件翻案,从而否定整个东京审判。所以说,维护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真实性不仅仅是中国一国之事,更是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与民众的共同责任。它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伤痛,更是全人类的伤痛。

2015 年10 月9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消息,《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在南京大屠杀研究方面,中国花了很大力气补课。经多年努力,在史实研究和海外传播上有了一些成果。但同纳粹犹太人大屠杀的传播力度、与公众期望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如何让全世界对南京大屠杀这一中华民族伤痛有强烈感知和记忆,是当下非常重要的课题。

11 组档案见证南京大屠杀:从中国记忆上升为人类记忆

如今,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存放着19.2 万余件馆藏文物史料、1216 套6318 件国家珍贵文物,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

2014 年3 月,国家档案局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秘书处递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提名表。这11 组南京大屠杀档案形成于1937年至1948 年,全部为记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第一手史料,包括身处国际安全区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程瑞芳日记;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6 毫米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南京市民罗瑾冒死保存下来16 张侵华日军自拍的屠杀平民及调戏、强奸妇女的照片;中国人吴旋向南京临时参议会呈送的日军暴行照片;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判决书的正本;美国人贝德士在南京军事法庭上的证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证词;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南京大屠杀案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调查表;南京军事法庭调查罪证;南京大屠杀案市民呈文;外国人日记:“占领南京——目击人记述”。

珍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程瑞芳日记》记述了1937年12 月8 日至1938 年3 月1日,日军对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安全区烧杀淫掠的暴行。该日记一共3 万余字,与已出版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及《东史郎日记》互相印证,各自从受害国、加害国和第三方的不同角度,共同揭露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

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了清算日本的罪行,盟国在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国民政府分别在南京、汉口、广州、沈阳等10 处成立“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为准备此次审判,国民政府做了大量准备,搜集了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证据,这些证据连同这次审判的证词成为本次申遗的重头戏。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在目睹日军暴行后,拍摄了纪录片。该纪录片总时长为105 分钟,是留存至今的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也是全世界最早、最多的有关这段历史的影像。

马吉拍摄了许多被日军残害的南京市民,一些人成了控诉南京大屠杀“活的证据”。比如,当年怀有6 个月身孕的李秀英,她因反抗日本兵强暴,身中37 刀。在南京军事法庭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案中,李秀英出庭作证。1998 年,日本右翼作家松村俊夫污蔑李秀英是“假证人”。之后,李秀英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起诉松村俊夫毁坏名誉权。经过8 轮辩论后,2002 年5 月10 日,东京地方法院认定了侵权事实,判处松村俊夫等被告向李秀英赔偿名誉权损失150 万日元。专家认为,李秀英案是承认还是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较量,其终审胜诉意义重大,是对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有力一击。2004 年12 月4 日,李秀英因病在南京鼓楼医院逝世,享年86 岁。

同样留下影像证据的还有南京市民罗瑾。1938 年1 月的一天,有个日本军人来到罗瑾所在照相馆冲洗胶卷。罗瑾发现,这些照片竟然都是日军屠杀同胞的现场。他悄悄多洗了几十张,并挑选出16 张日军屠杀平民及调戏、强奸妇女的照片放进相册。之后,这本相册辗转多处收藏并一直保存到抗战胜利。在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这本相册作为“京字第一号”证据提交法庭,为审判战犯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人贝德士进行了大量报道,并保存了各种宝贵的文字资料。日本当局对贝德士发出警告,但他毫不屈服地说:“以积极的方式揭露暴行真相乃是一种道德义务。”

1946 年5 月3 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审讯第一批28名甲级战犯,中方特邀贝德士出庭作证。贝德士以大量确凿有力的证据控诉了日军在南京的残暴兽行,使大屠杀的事实铁证如山,日本战犯难以抵赖。如今,记录南京大屠杀的《贝德士文献》案卷被珍藏在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特藏室。这是南京大屠杀迄今批量最大、最完整的南京大屠杀英文原始文献,堪称实录南京大屠杀的“同时代的第一手资料”。

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相关机构、部门多次吁请市民呈文报告抗战损失,控诉日军暴行。据《中央日报》1946 年1月6 日报道,仅蒋介石巡视南京所接受的市民呈文就达1036件,内容主要涉及人口伤亡、人员失踪、工商业损失、房产财物损失等。这些市民呈文都是受害方的泣血记录,是最为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大量的呈文构筑成的历史图景不仅是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的罪证,更是南京大屠杀时期市民生活史的立体资料,对延伸和深化大屠杀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意义。

1946 年6 月23 日,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决议:为配合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与南京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的工作,南京临时参议会特别组织南京大屠杀案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专司调查统计工作。该委员会的调查工作从1946 年6 月起至11 月止,除对过去若干机关已调查的事实进行复查外,重点是对沦陷时期滞留南京的市民进行个案调查。该调查委员会调查案件之总数和为2784 案,调查遇难人数达30 万人。这些调查内容和成果成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南京大屠杀案凶手的重要证据。

2015 年10 月9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消息,《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实际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档案远不止这次所申报的11组,其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甚至日本都有南京大屠杀的档案。

2000 余件战争遗物,力证日军毁灭证据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 部队)旧址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细菌战遗址群。在第九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改陈工程完工,2 万余件(页)新遗物、新档案、新史料首次展出。

在展厅里陈列着一页页泛黄的名簿,封面上用日语写着“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多媒体展示屏上,部队成员的签名、人员来源、身份构成、职级、亲友信息、印章等清晰可见。据名簿记载,731 部队共有成员3497 名。这些档案揭开了这支“恶魔部队”的秘密面罩。

陈列馆内,一个高约一米的四方形金属柜首次亮相。这是一个电流孵卵器,内装有铁丝网,外面有一层金属门,里面还有一道玻璃门,顶部有可调控通气阀,外门上有“株式会社”“电流孵卵器”等字样。“这是731 部队进行细菌实验的铁证。731 部队捕捉、饲养老鼠,目的就是繁殖鼠疫菌,并用于人体实验、发动细菌战,所以731部队也被叫做‘老鼠部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说,731 部队细菌生产部有一个生产班,每天组织人员进行鼠疫菌的培养。据统计,至少有3000 人在这里被731 部队用于人体实验。

除了“跨国取证”和科研发现,对相关遗址的持续考古挖掘也是731 部队罪证研究的重要一环。四方楼遗址是731 部队进行细菌实验和人体实验的核心区域。考古人员从埋藏坑和下水道里挖掘出2000 余件战争遗物,包括铁器、玻璃器、铜器、陶瓷等,其中玻璃器、铁器居多。据了解,这些器皿多用来盛放实验研究所用的各种制剂。据资料记载,为销毁罪证,1945 年8 月日军撤退前,曾匆忙就近销毁实验设备,并将细菌实验室炸毁。这些文物,是日本侵略者企图毁灭罪证的第一手证据。

“遗物、遗址、史料等研究成果相互关联、相互印证,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731 部队犯罪证据链。”金成民说,随着越来越多的物证被发现,731 部队的罪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并时刻警醒世人。

应怎样更好向海外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

我们应怎样更好向海外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张生表示,战后,欧美花费诸多心力进行史料积累,并更早地进入到研究与教育阶段,在战争记忆的公众教育上,摸索出很多方法值得借鉴。譬如,有必要引入欧美一些和中国实际情况兼容的教育方式,分阶段、分人群,潜移默化地进行大屠杀的史实教育。

向全世界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离不开国际友人相助。目前,海外很多人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来自华人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详见《南京大屠杀》+《中国抗日战争全纪录》,特惠价109 元,订购热线:027-87927015)。这部作品能获广泛传播,得益于以纯正英文书写、通过欧美话语体系完成。这提示我们要多支持各国友人用他们本国语言,讲好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同时,我们还要探索图片展览、艺术作品、电影呈现等多样传播方式,同样能起到好的传播效果。比如,支持拉贝(南京安全区主席,曾在南京大屠杀中救助难民)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在德国海德堡市设立博物馆、创作歌剧《拉贝日记》在欧洲巡演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向世界讲好南京大屠杀史实,注定是要花费几代人时间的长期任务。我们应和全世界追求正义、追求和平的人携手合作,一道把这件事做好。

正如媒体评论所说,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坚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值得警惕的是,日本近年来妄图突破“和平宪法”限制重新强军扩武,不是紧密跟着美国在亚太地区拉帮结伙,就是加强武器装备升级,甚至还大肆渲染所谓“中国威胁”。

据报道,近日,日本政府通过修改后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整备计划》3 份安保文件,明确写入构建“反击能力”等内容,对中国的表述将从此前的“担忧”转变为“空前的最大战略挑战”,向突破“专守防卫”跨出了实质性的危险一步。日本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邻国乃至亚洲国家带来的深重苦难人们没有忘记,而如今日本有人又妄想重走军国主义老路,这不得不引起地区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2022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 周年,2023 年两国又将迎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 周年,日本究竟是选择借此契机推进中日关系沿着正确方向稳定前行,还是相反?中日关系发展,必须以史为鉴,才能够面向未来。日本应当拿出勇气作出正确决断,立即停止渲染周边安全威胁、为自身强军扩武寻找借口的错误做法,认真倾听国际社会声音,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1937 年的中国,日本应当清醒看到,开历史倒车绝无出路。

猜你喜欢
史实南京大屠杀审判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裕仁天皇如何逃过审判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侨界寄哀思
消失中的审判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未来审判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
关于朝鲜战争的若干史实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