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当归六黄汤从阴虚火旺辨治甲亢

2023-02-08 03:43周玉亭陆俊锋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黄汤滋阴阴虚

周玉亭 陆俊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甲亢)是由于多种原因刺激甲状腺腺体,导致甲状腺激素被过度合成、释放,从而出现多个系统代谢亢奋的临床综合征[1]。甲亢发生时可出现怕热多汗、心慌失眠、心烦易怒、食欲亢进、体质量下降、大便不调等症状,常见体征有眼球突出、手部震颤及甲状腺肿大等,严重者甚至可发生甲亢危象导致休克等[2]。甲亢的发病原因并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免疫、精神刺激等因素相关。甲亢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科治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性碘治疗,三种治疗方式各有不足。内科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作用温和,但治疗的长周期使得治愈的总体费用较高,且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相应并发症,甚至停药后复发率也是高居不下,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外科手术及放射性碘疗法都属于破坏性治疗,虽不易复发,但因个体差异性不同,临床上治疗后易出现不可逆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终身用药。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甲亢,中医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副作用、降低复发率等多个方面都展现出了特有的优势[3]。

中医学上,甲亢归于“瘿病”的范畴,但由于疾病初期症状表现多样化,故临床上常有患者因“汗证”“心悸”“消渴”等疾病前来就诊。甲亢以阴液亏虚、相火旺盛为本,血瘀、气滞、痰凝三者结聚颈上为标,依据其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防治上应以滋阴降火为主要原则,并兼以活血软坚、理气化痰。陆俊锋主任(简称陆主任)认为阴虚火旺的病机贯通甲亢全程,并不局限于甲亢分期,故针对甲亢,基于其阴虚内热的基础理论,运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方辨证施治,联合西药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症状,避免现代医学治疗时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对陆主任治疗甲亢经验进行分析,以期为甲亢的治疗提供参考。

1 病因病机

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将甲亢的中医病名正式定名为“瘿气”。《诸病源候论》中所述“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说明了瘿病和情志相关,也是最早认为甲亢的主要原因是情志影响;《吕氏春秋》言之“轻水所,多秃与瘿人”,表明了瘿病的发生有饮食、地理环境的影响;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指出:“人生瘿瘤……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综上所述,瘿病可因情志不畅、饮食及水土失宜、个体体质等因素致动火伤津、阴血亏虚、津液输布失常,出现痰浊、瘀血互结于颈前。

现代人长期熬夜,煎灼了人体津液,体质多为阴虚阳亢,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火,阴不制阳,则易形成火旺之势。生活中情志不顺,疏泄无权,则肝气郁滞,久而生火,火随气动,上冲于头目,可见面红目赤、躁动易怒、头昏眼花;木旺则乘脾,脾气衰弱,运化作用无权则肌体无法充养,可见四肢酸软无力;肝主藏血,肝郁不舒,女性可见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火盛则进一步煎灼体内阴精,上可扰心、旁可犯胃、下可灼伤肝肾,其中尤以心、肝、肾三脏阴精亏耗较为突出;心阴亏虚,精神失养,可见失眠多梦、心悸不安;胃阴不足,虚火旺盛,可见善食易饥、大便干结;肝肾阴虚,肝体不能濡养,可见手足瘛瘲、五心潮热、双目干涩;阴虚火盛,迫津外泄,可见自汗盗汗;虚火内炎,炼液为痰,肝郁日久,瘀血形成,凝聚于颈前发为瘿肿,结聚于目则眼球突出;甚至阴液大亏,阴竭阳脱,出现躁动不安、高热、脉疾等甲亢危象的症状。阴虚则火盛,火盛可再伤阴耗液,久之阴更虚,火更盛,相互为害,从而致使病情缠绵难愈、易于反复。因而,陆主任提出“阴液亏虚,虚火旺盛”为甲亢的基本病机,贯穿该病全程,是甲亢加重及难愈的重要因素,故“滋阴增液”的治疗宗旨应贯彻甲亢始终。

2 辨证论治

陆主任指出找准病机是认清疾病的关键,《素问》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以阴阳为医道的纲领,但凡诊病施治,都必要先审明阴阳,根据证属阴阳的不同而分别施治。甲亢患者由于情志、饮食等因素导致的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从而出现一系列虚热表现,结合舌苔脉象,阴虚火旺的基本病机贯穿该病的全程,而“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通过补充阴液,制约阳气的相对亢盛,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故以滋阴清热为基本治疗原则,治以当归六黄汤,结合主证的轻重偏向,随证加减,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3 当归六黄汤方解

当归六黄汤是李东垣方,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将其收载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之中[4]。本方七味药组成,分别是当归、生熟二地、黄芩、黄连、黄柏各等量,及黄芪倍量,具有滋阴液,除虚火,固表止汗之功效,主要应用于阴虚火旺和迫液外泄所致的自汗盗汗、口干唇燥、心烦溲赤、舌红苔黄、脉数等。在方中当归养血活血,生熟二地入肝肾以滋阴增液,三者共为君药,养血滋阴,从本论治,阴血充则水能制火;黄芩、黄连、黄柏三者共为臣药,降虚火,清心热,除心烦,阴血安宁,不至外走为汗;若汗出过多时,则致卫虚不固,故倍黄芪既可固已虚之表,又可安未定之阴,且可合当归、熟地补气生血。故纵观全方,育阴、清热、益气三者并进,荣卫兼顾,使阴固则水能制火,热清则灼阴无由,表固则营阴内守。诸药相伍,可使阴液得养,虚火得制,汗出得止,从而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陆主任强调该方并不局限于传统方剂中所言,不仅适用于自汗盗汗症,异病同治,辨证审因,可拓宽主治范围,对于证属阴虚火旺型的其他病症亦有较好疗效,而且针对不同主症及体质的病人,可进行君臣佐使配伍方式的调整。

针对甲亢的基本病机,故选用当归六黄汤作为基础方,但仍需根据患者病情、症状随证加减:若见突眼,眼目干涩者,宜加桑叶、菊花、决明子等清肝明目;若见颈前肿大,伴有胀闷不舒者,则选浙贝、夏枯草、厚朴等消瘿散结;若见四肢震颤,心悸失眠者,可加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等镇惊安神;若见下肢肿胀,呈象皮腿状,宜合用羌活、猪苓、泽泻等利水祛湿;若见汗出较多者,可加入五味子、麦冬、浮小麦等固涩止汗;若见月经不调者,可加入郁金、牛膝、香附等活血调经;若见肝损伤,肝酶增高者,可加垂盆草、白芍等[5-6]抗炎保肝;若见粒细胞减少时,酌加党参、山药、白术等益气健脾。

4 病案举例

患者李某,女,56岁,2021年4月28日初诊,主诉:心慌、多汗1月余。患者1个月前与家人争吵后出现心慌胸闷,伴有汗出量多,手抖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确诊为“甲亢”,后口服“甲巯咪唑片(赛治)10 mg tid”控制病情,但症状持续存在。为求进一步诊治,来至我科。现症见:心慌易惊,手足心潮热多汗,情绪烦躁易怒,肢体乏力,手颤,饮食尚可,入睡难,二便尚调。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查体:舌略暗红,苔黄稍腻,脉细数。脉搏:106次/min,双侧甲状腺触诊(﹣),突眼征(﹣),双手震颤(﹢)。门诊查:甲状腺功能检测:FT3 24.47 pmol/L(3.50~6.50 pmol/L),FT4 84.28 pmol/L(11.50~22.70 pmol/L),TSH<0.01 μIU/mL(0.55~4.78 μIU/mL),TGAb 129.00 U/mL(0.00~60.00 U/mL),TPOAb>1300.00 U/mL(0.00~60.00 U/mL);TRAB:3.11;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肝功能、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中医诊断:瘿病-阴虚火旺证。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拟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治则。方药组成:生黄芪30 g,当归15 g,黄芩15 g,黄连10 g,黄柏10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0 g,生龙骨(先煎)20 g,生牡蛎(先煎)20 g,炒酸枣仁15 g,夏枯草20 g,醋香附10 g,砂仁(后下)6 g,炙甘草9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西药甲巯咪唑10 mg tid,盐酸普萘洛尔10 mg tid。调护:畅情志,低碘饮食,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021年5月13日二诊:患者心慌症状缓解,汗出减少,睡眠好转,无明显手颤,体力有所恢复,但情绪波动较突出,大便软,每日两次,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弦细。脉搏:88次/min,复查肝功能、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续守前方,加柴胡15 g、白芍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21年5月27日三诊:患者心慌、汗出、乏力症状明显好转,情绪尚可,睡眠一般,二便调,舌红,苔白,脉细。脉搏:78次/min。复查甲功:FT3 4.70 pmol/L,FT4 13.88 pmol/L,TSH 0.02 μIU/mL,TGAb 136.10 U/mL,TPOAb>1300.00 U/mL,调整上方药物剂量:黄芩9 g、黄连6 g、黄柏6 g,去除熟地一味,14剂,服法同前。甲巯咪唑调整为10 mg,每日两次。

2021年6月11日四诊:病情较稳定,诸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肝功能、血常规未见异常。前方加半枝莲20 g,再服半个月。

2021年6月25日五诊:患者情绪可,心慌、汗出、乏力、手颤等症状消失,睡眠可,舌淡,苔白,脉浮。脉搏:72次/min。复查肝功能、血常规正常,甲功:FT3 3.49 pmol/L,FT4 7.60 pmol/L,TSH 0.58 μIU/mL,TGAb 107.60 U/mL,TPOAb 162.70 U/mL。前方去除生龙骨,加炒白术15g,续服14付,甲巯咪唑调整为10 mg,每天一次。此后中西药结合治疗调理3个月,无明显症状,FT3、FT4、TSH指标正常,后TRAb转阴后停药,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纵观该患者发病全程,情志不畅,气机阻滞,久而肝郁化火,火热消灼津液,耗伤人体阴气,出现阴虚烦热、心神不安,甚至阴虚风动的表现,治疗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为原则,故予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方中当归补血增液,以制心火;生、熟二地滋阴补肾,以清虚热;黄芩、黄连、黄柏清泻三焦之火,令三火得其平也;黄芪益气固表,既可实卫,又可固阴;因患者心慌、失眠,予以生龙骨、生牡蛎镇静安神,炒酸枣仁养心安神;香附行气疏肝,能通十二经脉气分,被称为气病总司令,可“利三焦,解六郁”;熟地滋腻,味纯质厚,久服可碍胃滞脾,故予以砂仁行气开胃;夏枯草清肝解毒,解郁散结,《神农本草经》谓之曰“治寒热瘰疬……散瘿结气”,对于治疗甲亢具有重要作用[7];炙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情绪控制不佳,故上方适当加味,加柴胡、白芍以疏肝解郁,取意“逍遥散”,柴胡配白芍,一疏一敛,两者相互为用疏肝而不伤阴血、敛肝而不瘀滞气机,为临床上治疗肝郁气滞之证常用的药对。三诊时诸症见好,且虚热之象不甚明显,故清热之品减量,且熟地久服碍胃,故除之。四诊时患者病情平稳,但抗体偏高,加用半枝莲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8]其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五诊时患者甲功正常,加用炒白术补气健脾,提高正气,巩固疗效。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如以上病例,运用当归六黄汤随证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笔者跟诊36例甲亢均取得较好疗效。

5 小 结

陆主任认为甲亢以心慌、多汗为关键症状,加以四诊合参,阴虚阳亢的病机贯穿疾病的全程,治以滋阴降火为主,予当归六黄汤随证加减。治疗的过程中,并不局限于甲亢的分期,只要辨证得当即可选用。中医治疗的整体观,不仅瘿病得到了缓解,体质也得到了改善。陆主任坚持中西医联合治疗甲亢,不仅迅速降低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了甲亢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改善体质,甚至多年不复发,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猜你喜欢
黄汤滋阴阴虚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当归六黄汤 传承七百年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三黄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炎1例
芍药地黄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55例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