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载人航天精神,逐梦强国新征程

2023-02-09 08:40张荣谦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外太空航天事业中国航天

张荣谦

聚焦热点

2022年10月31日,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又迎来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再次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奇迹。从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开始,为了建造太空家园,中国航天人已经接续奋斗了30年。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先后突破载人安全天地往返、交会对接、在轨组装建造、出舱活动、组合体控制、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所需的关键技术。从“神舟”到“天舟”,从“天宫”到“天和”,从“问天”到“梦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实施……一路走来,万千航天人敢于征服太空,不断攻坚克难,展示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多维解读

1.航天之旅,精神永恒。飞天奔月,是我们亘古已有的美好追求,屈原《天问》中的172问,早早建构起天地之间的多元探索;时至今日,“天宫”“天和”“问天”“梦天”“飞天”等载人航天壮举,一度刷新世界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认知。2000多年问天史,30年载人航天史,耸立起一代代中国人孜孜以求、梦想成真的精神风骨。30年不可谓不辛苦,30年终于玉汝于成,然而比这更可贵的是30年间无数忘我工作的航天人所体现出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凝聚着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只要精神永恒、斗志不灭、行更胜言,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就一定会愈加强大。

2.精神之火,燃情征程。神舟天舟,一项项任务压茬推进;问天梦天,一步一个脚印奋勇向前。30年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中国载人航天工作者,矢志不移地推动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次实现跨越之旅,追求着梦想,创造着奇迹,书写着荣光。载人航天精神就是千年追逐太空的一束高燃火把,渐成熊熊之势,点亮信念,燃烧激情,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更加心向复兴、众志成城、团结奋发、毅然前行,创造新的成绩和辉煌。

3.接续奋斗,科技强国。30年间,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到多人、从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太空中的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令世界瞩目并惊叹不已,逐步树立起中国科技强国的伟岸形象。而铸就一路辉煌的是接续奋斗。中国航天人将奋斗当作一场接力赛,你追我赶,不知倦怠,永不停歇,永不满足,并且有越来越多的青春身影融入其中,弥补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国际代差,跻身全球顶尖行列。未来,我们当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接续奋斗为基,创新攻关,破解难关,把牢核心科技关,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开阔胸襟,喜迎科技强国的到来。

时评频道

中国航天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勇攀高峰的奋斗史。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的那一刻起,每一次突破都是航天人超越自我、探索新科技边界的里程碑。中国航天人发扬特别能战斗的品质,谱写攻无不克的传奇。中国载人航天奋斗历程涵养了中国航天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体现了“特别能战斗”的品质。这既是一种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更是意志品质、理想信念。因为选择理想,航天人锚定目标不动摇;因为坚守初心,航天人不达目的不撤退。在越来越广阔的宇宙探索之路上,随着我们能力的提升,工作难度将不断加大,但攻无不克的传奇将始终是中国航天的目标。

(摘自“央广时评”2022年6月6日)

30年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走出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当前,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理应成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强大引擎。对此,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更好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建强航天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提升我国航天自主发展能力和安全发展能力,打造引领国家科技进步的新高地。中国空间站建成在即,这将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9月23日)

青年视角

鲍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从“两弹一星”宏伟工程启动,中国航天梦越来越气势恢宏,而载人航天则是这座皇冠上的一颗最亮的明珠,在外太空熠熠生辉、璀璨夺目。中国的集体智慧,与载人航天人的宝贵精神一道,熔炼出一道外太空的最美风景。回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是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愿吾辈青年在航天精神的感召下,砥砺前行,努力奋斗。

袁一凡:凭借探索创新和核心科技,中国在短短30年便筑起由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组成的中国空间站太空新家。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中国载人航天凭借永无止境的探索创新定格着一次次精彩的瞬间,用独具匠心的核心科技承载着飞天梦想的实现再实现,成就了一个个“高光时刻”,培养出一位位英雄航天员,攀登上一座座新的科技高峰,让中国形象傲然矗立外太空,成为目前唯一保留外太空驻留空间站的国家,航天强国名副其实。我们要秉承载人航天精神,刻苦学习,探索创新,让科技强国梦在我辈手中变为现实。

张彤:为什么我们如此念念不忘外太空?为什么我们对外太空如此情有独钟?聚焦外太空,包含着中国人爱国追梦的初心与决心。然而言者易行者难,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921工程”启动时,我们的航空技术与美国、苏联相比落后基本上有60年。面对重重困难,唯有逆境奋斗。神舟等大国重器自不必说,仅航天员选拔一项便可见一斑。航天员除了要大量学习航天知识、技能,对体能、心理的训练要求也特别高。前有杨利伟应对大强度微重力生理适应性环境训练每天瘦三斤,后有蔡旭哲十二年如一日每天背负繁重的学习和艰苦的训练。截至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我国前后16名航天员26人次上太空,哪一位不是艰苦奋斗、逆境成才?

【河南漯河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外太空航天事业中国航天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时髦到外太空的鞋包新宠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为何沉寂20年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飞向外太空
点击遥远外太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