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微探

2023-02-10 06:33刘佳宝
学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目标素养评价

刘佳宝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学科素养为指向,将从前以碎片化知识点叠加为主的教学形式转变为将知识体系整合化、系统化的教学形式,使课堂体系更加有逻辑性,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广大教师也需要提高综合能力。目前许多教师对“大单元”教学认识不足,对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本文将从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试图提供一些大单元教学设计方面的教学启示。

一、目前大单元教学设计出现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与盲目组织单元

目前新课程改革势头正热,许多教师急于实践而没有真正地了解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从字面上看“大单元教学”比“单元教学”多了一个“大”字,所以很容易被许多教师理解为“大单元”就是单元内容要多,含量要大。如果教师只是认为大单元教学就是大量整合篇目进行单元教学,而去盲目地安排过多看似相关但没有体系和逻辑的篇目,就会导致简单知识点的无效重复,这样的教学内容涵盖虽广但难以抓住重点,学生学习难分主次且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以至于教学效果不显著,教师和学生的身心都会感到疲倦。

例如,在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在不分作品内容和难易程度的情况下,将多篇文言文随意放在一个大单元讲,忽视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教学着重点很难突出。另一种情况是教师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继续单纯地将统编教材中所划分的学习单元作为“大单元”来进行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式会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而不是将教材作为资料和工具去灵活运用,从而失去了“大单元”教学的创新意义,导致课堂效果欠佳,教学没有新意,学生缺乏兴趣,更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目标制定混乱

因为部分教师目前对大单元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就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一些教师没有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来制定目标,导致教学目标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素养,失去了制定教学目标的根本目的。其次,有些教师只是将教学目标的数量增加,堆积过多的知识点和技能,以此来体现“大单元”教学设计之“大”。再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有考虑教学实际,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目标杂乱无序且重点不突出,以至于教学时无法着重培养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必备知识和能力。最后,部分教师经常会把统编版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单元学习任务、学习提示等照搬照抄到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中,过于依赖教材,而没有自己的思考与整合。这些关于大单元教学目标制定的问题,充分说明目前一部分教师仍然从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出发,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维进行讲授,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过程缺少思维

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有自己的思维和创新,应具备知识系统意识和建立系统教学的意识。在教学中固守传统的“双基”教学方式来应对大单元教学,没有将知识、学生实际、教学方法三者系统结合起来的教学过程是不可取的。例如,在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第一单元五首诗歌教学时,有些教师仍旧只注重每篇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讲解,而没有考虑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通过设计活动把这五首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作者的诗歌进行联系与对照,也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和思考形成自己的结论进行整合;有些教师还因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和逻辑性思维而无法将单元中各知识要素的主次地位、难易程度体现出来。比如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古诗文教学应该注重思辨性思维的培养,以为学生写议论性作文做准备,而不仅仅是对古代字词的解读和文意的疏通。

(四)评价缺乏有效性

教学评价一直不被广大教师所重视,缺乏多样性与科学性。许多教师习惯于将所有教学评价放置于教学的最后,得出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虽有整体考量的优势,但不能对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分析。还有很多教师只将课堂小考、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过于片面而未能真正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这些问题都体现出部分教师不知道怎么去进行教学评价,导致的结果是教学评价无法对应教学目标,致使“教”“学”“评”相互脱节。

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但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还能帮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代表着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状态。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如果做不到对教学的有效评价,那么教学情境下的大任务以及大任务下的多项活动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无法评估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知识。

二、解决大单元教学设计问题的针对性策略

(一)准确理解大单元教学,灵活组织单元

因为单元教学在我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上占据较长的时间,所以在面对“大单元教学”时,语文教师很可能会自觉地带入单元教学的思维。但是“大单元教学”相对于单元教学之新,不只是一个“大”字,而“大”也不是许多教师所理解的内容多的意思。

首先,“大单元”的“大”应该指的是在教学目标方面不再追求学生按部就班地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而是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对学科知识进行整体、系统、有逻辑的概括与整合,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活动中,自然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方面,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设置相应情境下的“大任务”,还要设置“大任务”下划分出的成“群”的小任务;在教学评价方面,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完成大任务后,所能达到的知识能力上的“大进阶”,是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后评估出学生达到哪一阶级的学业质量层级。

其次,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潡教授认为,语文教材中由一个主题下的几篇课文所组成的一个单元,只能说明是内容单位。因为缺少“大任务”驱动,没有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事件,所以不能称之为“单元”。基于崔允潡教授将单元比作建筑的观点和目前教育界对“大单元”的探索,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单元”基本可以认为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学习单元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补充相关资料与教学整合;其二是跳出教材学习单元的结构,用系统论找寻教材内容内在的逻辑性联系,并进行分块重组与整合,形成新的单元。教材中的学习单元也并不一定就是所谓的大单元,教师可以自己设置学习专题,自己组织整个大单元的课文。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可以加入《赤壁赋》《定风波》《临江仙》和《西江月》等一些苏轼在黄州所作的诗篇进行对比阅读,更能体现“诗意人生”的主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倾向选择“大单元”教学的思路,需要注意的是“大单元教学”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教学的思想,需要不断地探索。

(二)正确制定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目标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指挥棒,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火车头。在理解大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正确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制定目标一定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某学科之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根据本单元主题来对应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点核心素养。例如,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大单元目标可以设置为以下四点:第一,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该目标对应的是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着重对古代诗歌语言特点方面的积累与掌握。第二,感受八首诗歌的不同思想感情,思考其中诗意。本目标对应思维发展与提升,目的是培养对比思考能力。第三,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欣赏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此点对应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品位的提升。第四,学习写文学短评,传承诗歌中的优秀文化。此目标对应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文化认同感。

其次,大单元教学目标虽然统领整个大单元,但实际上大单元下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对应的目标数量不宜过多。每个大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高而精,教师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对整个单元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和技能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逻辑性、概括性的整理,总结出在该单元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例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三单元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为:第一,围绕“探索与发现”这一人文主题,感知作者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能够建立起对探索与发现的热情;第二,学习科普类、文艺科学类文章语言的不同特点与表达方式,能运用简洁、明了、准确的语言介绍说明事理;第三,梳理四篇文章的写作结构,学习科普类、文艺科学类文章思维的不同特点,掌握阐明事理,说明事实的方法。这三个目标看起来简明而清晰,不仅包含核心素养并且层层递进、逻辑通顺,学生要做到什么一目了然。

最后,教师应该减少对教参教辅的依赖。对于单元导读、单元学习任务以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教师都是可以借鉴的,但不能全盘搬进自己的教学目标中,要对课文有自己的思考。例如,在教学设计前,教师可以在细读课文文本后阅读教参并进行深入思考。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参考书本知识,还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单元的特点、本学期要掌握的能力等等因素。教师应该勤于思考与创新,将教材等教辅资料作为辅助自己思考的工具。

例如,上海普陀教育学院的祁敏老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以“行走于天地间”为主题,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杜甫的《旅夜书怀》、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驻足》、鲁迅的《过客》六篇作品组成单元。教学目标设置为:(1)整体把握本单元选文作者在人生多种“行走”中体会到的认识和感情,理解作者寓于其中的人生感悟;赏析选文艺术形象并体会不同的生命追求和审美情趣。(2)赏析本单元不同文学作品在整体构思、艺术形象创造以及语言表达上的不同特点;欣赏并感受“立象尽意”艺术手法,探究文化意蕴。(3)激发对人生不同“行走”的联想与想象,梳理并对比人们在处理自我和外在世界关系时的不同选择,形成自己的理解;有意识地联系实际生活感悟自然、社会和人生;运用“立象尽意”的方法表达自己“行走于天地间”的感受和思考。(4)加强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生活的感受力,体会中华传统的“尚象”思维和生命美学,增强审美意识;深化对自我和外在世界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树立系统思维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对语文知识建立系统认知,结合对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习惯与能力等方面的系统了解,明确分辨在知识体系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目标的知识;需要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合作与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的知识;需要通过教师亲自讲授来协助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知识。由此可见,只有树立系统的大单元教学思维,教师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流程与教学时间,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设置正确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适性教育。

例如,统编版高中教科书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及语文知识的难易程度,我们可以发现本单元主要的知识要素为语言的表达方式、人物形象、情感与审美等,对应的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综合这些要素,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对于语文学习经验丰富且基础扎实的学生,前两个要素就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对于语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进行恰当的引导与点拨;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语言的表达方式就需要进行讲授和适当地布置练习。

大单元教学设计还一定要体现“大任务”,因为“大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承担着统领的作用。“大任务”不是针对单个知识点或技能,而是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整个大单元结构和内容的深刻解读,具有系统思维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大任务”的实施还需要多个小任务来支撑,小任务也就是活动。第一,活动要有目的性,围绕大任务为中心,为完成大任务而服务;第二,活动之间是系统的、有逻辑的,要有循序渐进的递进层次;第三,活动要体现课程特点,是在语文课堂可以实践的,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例如,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为“诗意人生”,可以设置活动为活动一:诗词诵读大会;活动二:诗人八卦故事会;活动三:人生应“积极”还是“消极”辩论会等等,围绕诗意和人生将两方面结合,层层深入,提升思维能力,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如果教师不能在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树立系统意识很容易会重蹈传统碎片化知识教学的覆辙,进而失去大单元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四)有效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因为终结性评价代表的是整个大单元教学后的教学评价,而形成性评价是对于“大任务”或“活动”完成后学生所掌握能力程度的评价。如果做个比喻的话,那么完成“大任务”和“小活动”就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而达成大单元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层层台阶登上“高楼”。学生是否学会了某一知识以及掌握到了哪种程度,都需要教师及时地进行评估,而且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在大单元设计中更重视将教学评价置于学习过程中,一个活动完成了,下一活动马上要开展,学生对上一个活动的完成度是否达标,能否做到为下一个活动的有效进行打下扎实基础,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评价时考虑。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评价任务与活动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要承接教学目标,使教学评价任务与教学目标具有匹配性,还要连接学习过程,把评价任务融入教学过程,按教、学、评一致的思路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例如,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评价可以设置为六个目标分类,每个分类有三个水平标准。评价目标分类一:文体异同比较。水平一能说出四篇课文的文体;水平二能比较两篇自传体文章的文体“个性”;水平三能根据文体自主列出课文的几个学习重点。评价目标分类二:概念术语理解。水平一能指出每篇课文的核心概念(术语);水平二能结合课文解释核心概念(术语);水平三为利用概念(术语),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评价目标分类三:思路内容梳理。水平一为厘清课文的观点与材料;水平二为划分文章的层次与结构;水平三为归纳文章基本意思,写出文章概要。评价目标分类四:语言形式赏析。水平一以《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国建筑的特征》为例赏析语言的准确与简洁;水平二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木叶”》为例赏析实用类文章的修辞特点;水平三能总结并举例说明赏析本单元文章的几种方法。评价目标分类五:事理说明写作。水平一能写八百字的事理说明文;水平二能运用阐释说明、联系例证、逻辑推理等方法;水平三能自圆其说,揭示出常识背后的规律。评价目标分类六:科学思维启迪。水平一联系本单元课文,举例说明思维特点;水平二为概括不同作者的独特思维特点;水平三能说出不同思维方式对学习研究和实际生活的作用。

由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们可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以大单元教学目标为导向。始终明确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在整个大单元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结束后完成大单元教学目标程度的评估。第二,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是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例如,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诵读课文越来越有情感,文本鉴赏水平提高,写作的概括性有待提升等等。这些细节都是需要教师随时注意并写入教学评价的。

三、结语

大单元教学设计对于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意义,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也具有一定的适配度。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这种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能给教师以深刻的启发,被认为是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式之一。大单元教学设计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向,对应素质教育发展,是培养拥有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的主要路径。它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具有大单元教学的意识,不能固守于以往的经验,继续进行碎片化的教学,要及时发现自己在大单元教学设计方面的偏误并积极改正,继续探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已经具备大单元教学的意识并很好地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希望通过不断学习会有更多的教师掌握科学且先进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力。

猜你喜欢
目标素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