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

2023-02-10 08:24梁文婷
南方农机 2023年3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贷款

梁文婷,李 强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需求

1.1 金融支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1)金融支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粮食安全是重要也是基础的一项,因此,金融应当加强保障粮食安全和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粮食增质增量,需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做好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这些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尤其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各式各样的投融资模式,实现资金与农业生产的有效对接,还需要政府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2)农业和农机装备等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离不开金融支持。小麦、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的高质量生产需要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机装备的支持,这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不断创新配套的金融服务模式尤为重要。需要金融机构扩大农村资产抵质押物的范围,如农机、畜禽、养殖设施等抵质押贷款,积极开展融资租赁等业务,让资金不足的农户能购买新农机装备。

1.2 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1)金融支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发展农业产业链的同时,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和种养结合养殖场发展,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提供合适的抵质押贷款,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适合的贷款业务,并适当增加中长期信贷的投放。

2)金融支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等部门联合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为自主创业农民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或者加强银企合作,加大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的信贷投入,带动更多人返乡就业创业。对农业产业链新型县域销售渠道,如农村电商和物流,提供特定贷款等金融服务。

3)金融支持扩大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融资渠道。为支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鼓励“三农”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满足农业各污染防治、畜禽粪污和秸秆等的资源利用以及农村绿化的融资需求。鼓励相关金融机构为农村林业、风力发电、太阳能等产业的发展提供质押贷款和绿色金融债券等信贷支持。

1.3 金融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1)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适合农村发展的项目,如乡村道路建设、农村供水和电网的改造升级等,根据借款人信用情况提供适当的金融服务,如中长期贷款等,以此大力推动农村绿色交通建设,打造农村居民宜居生活环境。

2)金融支持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为满足农村居民丰富的金融需求,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网点建设,让农民走出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各式各样的、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金融服务。不仅便于农村居民利用互联网以及县域网点服务完成缴费、查询、远程交易等基本的生活金融业务,还为其提供家电、理财、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满足生活保障的金融服务。

2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

2.1 金融服务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城乡经济处于两极分化态势,城乡的金融资源配置有明显的差距,导致乡村金融服务的基础薄弱,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需要。由于提倡城镇化、加速现代化发展,许多农村劳动力往城镇迁移,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大多在各大城市开展金融服务,不会将金融业务投放在农村。而在农村有网点的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各地方农村信用社,却因规模小、涉及面窄、金融产品单一、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等原因,不足以支撑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任。并且,农村的银行网点大多只在乡镇开设,村里几乎没有银行网点。由此可见,目前乡村的金融服务能力离城镇金融机构配置还有一定距离,在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商业银行的涉农金融服务需加快进程,为更多乡村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2.2 金融资源配置不足

不同于以往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业务,实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金融机构能提供满足传统农、林、牧、渔生产活动和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保障的金融服务,还需要金融机构为乡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利用和乡村绿色发展等提供合适的金融支持。而如今金融机构提供的涉农金融产品单一,特殊领域和客户缺少合适的金融产品,远不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多元融资需求。除此之外,农村的居民和企业的贷款需求小,所需额度不高,但客户量却多且覆盖面广,不便于金融机构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与贷后管理。且农村客户的贷款需求因地域等条件各有不同,需要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提供符合当地实情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然而金融机构若想在各地乡村实地考察,设计出满足当地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不仅费时费力,还需投入大量财力做好客户资信收集和贷后管理,金融机构所能得到的收益甚少。因此,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创新金融产品的意愿不高,导致农村的金融资源配置不足,无法满足农村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2.3 农业保险服务发展滞后

农业保险是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农、林、牧、渔生产活动时,因遭受自然灾害和疾病等保险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提供保障的保险。近年来,我国农业保费收入大幅上升,承保的主要农作物亩数快速增加,开展农险区域的覆盖面在扩大,财政补贴资金和农作物品种在不断增加,这些都极有利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农户保障。然而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和覆盖面积在全国耕地的占比中并不高,这种保险多是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并指派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的公益性保险产品,但政府补贴力度毕竟有限,导致商业保险公司对于农业保险的投入力度不足。此外,农民收入较低,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也不大,导致农民对缴纳农业保险的意愿并不高。

2.4 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

农村产业依赖于农业生产活动,但因农业生产受限于自然条件,且农村信用体系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金融机构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农村经营主体的信用状况,这促使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会提高农民和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此外,商业银行要求申请抵质押贷款的经营主体提供抵质押物,但农业企业因受产业性质的限制,往往缺少有效的抵质押物。当对抵质押物不能进行客观判断且不易处置时,农业企业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大部分农民收入少且无固定收入来源,可供处置的固定财产不多,且因农民的金融素养薄弱,存在拖欠贷款或不还款的风险,导致信用风险上升,银行对该类客户的信用评级降低,农民更难获得贷款,以致恶性循环。这些情况不仅使农民和农业企业难以获得贷款,降低农村经营主体的贷款意愿,还会加剧农村贷款的信用风险。

3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乡村金融体系

1)创新乡村金融产品。各类性质不同的银行各司其职,创新其最擅长领域内的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金融资源配置科学合理且充足[1-3]。例如,农业发展银行发挥农业政策优势,助力农村绿色发展,在政策扶持下,为农村污染防治、可回收资源利用、清洁能源发电产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中长期抵质押贷款。股份制商业银行发挥业务优势,设计与本银行特色服务相关的涉农金融产品,为农村电商和物流平台的建设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拉近城乡金融资源距离,使金融资源平衡发展。邮政储蓄银行发挥其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优势,为广大农民、中小涉农企业提供各种农产品生产、农机装备、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不同类型的抵质押贷款,以及农民就近就业创业的担保贷款。农村商业银行和各地方农村信用社发挥其定位明确的优势,知悉当地的政策扶持、产业特点和经济情况,为农产品加工、林下经济养殖场和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提供合适的中长期贷款,并为当地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惠民金融服务。

2)优化乡村地区的金融宣传服务模式。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在人群流量大的地方通过有奖竞答让居民学习金融知识,提高居民金融素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借助广播、电视、微信、金融机构公众号、营业网点宣传册和文字视频等[4-6],为乡村居民和企业提供当地优势产业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除农业生产相关的贷款服务外,金融机构应加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保障方面的金融服务,弥补农村银行网点覆盖面不足的弊端,将基础金融资源配置延伸到农村,扩大其金融服务范围。

3.2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积极扶持农业保险,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保险机构应根据不同农业特点设计农业保险,如农产品保险、农机保险、渔船保险、牲畜保险、水产养殖保险等。在不同地区,应根据地方特点研发新型农业保险,适应当地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扩大农业保险覆盖种类。政府应为保险机构提供一定政策扶持,开展农业经营主体自愿参保宣传活动,这有利于保险公司积极开发农业保险品种,在除主要农作物之外的更多农产品领域提供农业保险产品,并有效分散保险公司的涉农保险风险[7]。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应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如发生自然灾害导致农业受损严重,尽快为参保的农户提供帮扶,让受灾农户更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这极有利于提升农户对农业保险的参保意愿。

3.3 完善农村信用体系

为降低金融交易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农民的信用素养,建设并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是金融机构高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需要金融机构和农村经营主体共同构建。一是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平台,统一农村信用体系评价标准,动态管理农村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8-10]。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平台需定期更新农户的信用信息,在农户申请并获得贷款后及时向平台上传其贷款金额、利率和期限等信息,并在贷后做好信息管理。为农民建立个人信用电子档案,实现信息互通,方便金融机构在农民办理不同金融业务时快速掌握其信用水平,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降低信用风险。二是在各乡村开展信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农民学习诚实守信的品质,认识贷款失信的危害,并结合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推送,为农民提供金融知识学习服务,培育和增强农户的金融素养、诚信品质和反诈意识,以此提高农民的诚信度,降低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信用风险。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贷款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旧信封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