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毕业返乡就业创业现状、困境与路径研究*

2023-02-10 08:24墙艳红潘柳榕
南方农机 2023年3期
关键词:岗位人才农村

墙艳红,潘柳榕,王 蕊,曾 燕

(北部湾大学,广西 钦州 5350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蓬勃发展趋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才需求日益旺盛,但同时导致城乡发展失衡,造成农村青年流向城镇,农村人才奇缺,城市人才富裕,两极分化严重,城镇就业竞争激烈。因此,要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保障就业十分重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是社会的热点和难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该文件指出要加大“三农”领域实用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高校建设,增设多项研究项目;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深入推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等,让大学生有岗就业,有机创业[1]。在国家、地方和高校三方政策、资金和资源的支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时代背景,而农村“双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落脚点,如何突破农村人才瓶颈是达到真正意义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基。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

1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现状

1.1 青年人才流失大且“空心化”严重

城乡发展差异大,资金、技术、资源、人才都集中涌入城市地区,促进了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其拥有更雄厚的财政、更优质的资源以及更先进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出台更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地优质循环;与之相反,农村缓慢的发展速度已跟不上物质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了生存立足,大量的农村青年流向城市谋取生活,多留下老弱病妇,劳动力减弱,发展跟不上;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无数农村优秀学子通过高考流入城市,毕业后绝大多数留在了城市,导致农村人才“空心化”严重。

1.2 基层地区人才引进总体“留不长”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项目在农村籍大学生的返乡就业选择中处于首选地位[2],为农村吸回了大量的人才,但相关政策任期短,造成大学生无法真正投身于农村发展,甚至以此为跳板,再想方设法流向城市。

1.3 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严峻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834万,2020年为874万,2021年为909万[3],据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 076万[4],同比增加167万,达历年最高值。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面对空前的增长数据,受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再加上中小学生“双减”政策,社会上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家教岗位减少[5],暂未有足够的岗位填补这一空缺,求职需求远远超过岗位供给,导致大学生就业环境发生了变化,就业形势严峻,使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

1.4 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多为农村籍户口

地域限制和城乡发展分层化,使得城乡大学生在生活习性、家乡情感依赖度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城市大学生在优质便捷的城市生活熏染下,难以适应乡镇缓慢的生活节奏和无法得到满足的物质需求,短期的任职不能使城市大学生真正了解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更不能使其真正投身于农村发展实践。而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具有先天性优势,由此,返乡就业创业的农村籍大学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点扶持保障的人群。

2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面临的困境

2.1 农村岗位结构不协调导致就业创业人才与岗位空缺错位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地方、返乡地区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资源、技术去振兴乡村,大量扩增农村岗位,吸纳各方返乡人才。但农村各岗位数量与新增职业岗位的增长落差悬殊,逐渐让就业岗位结构变得“身材肥胖,身高矮小”,不利于引进各类人才和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发展。即就业岗位同毕业生专业不对口,且从政策引进人才保障来看,相关农村就业岗位多从短期来制定,后续岗位晋升、经济收入均无法得到保障,使得毕业生不愿选择返乡就业创业。同时,岗位结构不充分,造成返乡就业创业人才与岗位空缺错位,不利于返乡就业创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2.2 返乡就业创业实现路径缺乏高校教育和社会引导

高校是人才培养之地,是乡村振兴人才主力军的汇聚主场,是向农村输送新鲜血液的主动脉,但近年来,高校的创业就业教育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主动服务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意识不强,大部分高校缺乏相关专业师资和实践经验,使得未能将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与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需求紧密结合[6],学科教育注重理论,脱离农村社会实际需求,造成毕业生对返乡就业创业有心无力的困境。此外,高校、社会和政府部门未能达成统一共识,没有一条高效完整的“高校教育以政策为导向,有效利用社会就业创业实践孵化地,将已具备能力的返乡就业创业人才持续稳定向农村输入”的人才供应链,使得就业创业教育未能向深层次发展。

2.3 家庭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束缚

传统就业观念中,农村里的大学生考进大学是人生大事,在父母眼中,考上大学,在外找个好工作才是王道,他们不愿意孩子们再回乡创业。父母支持其创业的,也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即当家庭有一定的抗压、抗风险能力后,他们有更多能力去支持孩子的决定。计划生育政策使得这一代的青年多属于独生子女,城里长大的孩子,父母更是悉心教养,一是不愿意孩子回乡就业创业离自己太远,无法忍受与子女长时间分开;二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怕孩子远在他乡吃苦不言语,不如切身照看放心;三是上代父母多从农村奋斗进城取得今天的成就,深知其过程艰辛,自己走过的苦路,不愿孩子再经历。

2.4 大学生自身就业创业观念和能力存在偏差

父母的望子成才,十二载的寒窗苦读,社会舆论引起的职业岗位冷热潮……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如从之前的“走出大山”到如今的“反哺家乡”热潮,引发高校毕业生就业思考,欲将自身追求同家乡发展紧密结合。然而,当大学生怀着一腔热血返乡之后,由于自身能力欠缺、经验不足,加上当选择为适应新环境而迅速地融入当地社会群体中时,需重建人脉关系,在这一段时间内会脱离熟悉的交际关系网,造成心理缺乏归属感。再加上上文所述家庭束缚、社会舆论等因素,使得大学生返乡就业观念和自身实际能力存在严重偏差,不愿长久留乡就业创业。

3 促进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建议

3.1 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构建农村创业环境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并落实激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法律保障制度,出台有关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律法规,逐步形成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体系,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可持续就业创业保障[7]。政府应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优化农村创业环境,鼓励城市产业转移,为创造者提供更丰富的机会,如工业园区、新技术开发区、众创空间等园区孵化器载体为返乡大学生创办的企业提供场地[8]。此外,规划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改变大学生对农村落后的基础认知,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同时,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多元化和长期的资金扶持保障,减少融资手续。有效多元利用“政府+”,如“政府+保险”,为大学生创业担保,提高其抗压能力;“政府+金融”,税费减免,在小额贷款等方面联合建立并完善服务制度和服务平台。

3.2 形成“政策导向+高校教育+社会实践孵化地”完整的人才供应链

“政策导向+高校教育+社会实践孵化地”,即“高校教育以政策为导向,有效利用社会就业创业实践孵化地,将已具备能力的返乡就业创业人才持续稳定向农村输入”。首先,高效地完成整条人才供应链,需政府在高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引进资深创业专家定期开展培训,以此弥补高校师资薄弱、缺乏实践经验等不足。其次,高校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培养过程当中,设立具有针对性和相关性的学习课程,建立创业服务平台,针对返乡大学生专门举办创业就业平台[9]。再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完善,加强返乡创业就业师资队伍建设,主动向农村人才输入提供服务帮助,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最后,带动社会力量,开发建设大学科技园,为大学生提供返乡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在创业中碰到的困难,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3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营造良好返乡就业创业氛围

良好的返乡就业创业社会氛围能积极引导人才抉择,对乡村引进返乡就业创业毕业生人才具有推动作用。当前,因疫情暴发,医生护理这类职业引发热门话题,人们纷纷点赞支持,激发全国高考生对这类专业志愿填报的热情。因此,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途径,利用官方媒体的流量和权威性加大力度宣传返乡就业创业政策优势,特别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就业保障、未来前景、落户问题、医保社保等;并收集返乡就业创业的优秀人才事迹进行可视化宣传,发挥榜样力量和带头作用,改变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认知偏差,增强大众对返乡就业创业的了解,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行为。此外,乡村基层党组织可利用互联网等渠道,对返乡就业创业生活和工作环境进行宣传,加强本地区特色的宣传与推广,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资源环境[10]。要充分发挥好带头和辅助作用,带领基层人民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坚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接纳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行为,积极帮助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在家乡落根、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克服在就业创业中面临的困难。

3.4 转变就业创业观念,注重自身能力培养提升

大学生应树立拒绝躺平、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精神理念。在校期间,保持学习热情和谦逊的学习态度,合理规划时间,走出宿舍,多进图书馆。要懂得转变传统的就业创业观念,明辨是非,认清社会舆论引导的就业观念和职业岗位冷热程度排名,合理规划自身就业创业道路,自主学习,丰富就业创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就业创业实践能力。同时,从多方了解相关的政策和人才需求招聘信息,做好职业规划,为未来返乡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岗位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