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恐伤肾论慢性肾衰竭的护理干预

2023-02-10 15:19祝昌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肾衰竭恐惧情绪

梁 红 祝昌昊

(1.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天津 300192;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天津 300193)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恐伤肾”,其主要指的是恐惧心理引起肾气受损的病机病理表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给予慢性肾衰竭患者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恐惧情绪,改善临床症状,延缓肾衰进展。本文通过阐述“恐伤肾”的中医理论机制并分析“恐伤肾”与慢性肾衰竭发病的关系,探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式,以期探索并制定适合该疾病的最佳护理模式。

1 恐伤肾中医理论溯源

中医学的“恐伤肾”理论最早源自《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云:“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灵枢·本神》曰:“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志发挥正常功能是生成和维持人体基础生理功能活动的原发动力,只有肾志通明,气机和畅,才能充养脏腑筋脉形质和推动脏腑发挥生理活动功能,维持正常的意识思维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肾在志为恐,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曰:“恐则精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灵枢·本神》亦云:“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恐惧伤肾则伤精,故致精却”。恐为肾所主,为肾气所化,故惊恐首先伤肾。肾伤则精气下却,志意失藏,精神不御,魂魄离散,气机逆乱,五脏失和,从而表现出复杂多样的临床症状,如:心神失养则心悸失眠,肺失肃降则胸闷咳喘,脾失健运则纳呆脘痞,肝失疏泄则胁痛气厥,肾失开合则二便失调等[1]。因此,“恐伤肾”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下文就针对其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影响作深入探讨。

2 恐惧心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影响

慢性肾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具体可见乏力、腰痛、尿量减少、水肿、恶心、呕吐等症状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胸闷、喘憋不能平卧、昏迷等多系统损害[2]。慢性肾衰竭在历代医籍中并无完全对应的中医病名,根据其证候可归属于“水肿”“关格”“肾劳”“癃闭”“虚劳”“溺毒”等疾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因患者素体正虚,病变日久,脏腑功能虚损;或因外邪侵袭,饮食情志所伤,劳力过度而使病情加重,最终导致正元虚衰,浊邪内滞而发诸证[3]。同时,肾为先天之本,秉承父母的“两神相搏”之精,因而其发病与遗传密切相关[4]。吴祖荣[5]研究发现许多临床收治的患者存在肾脏疾病家族史,表明慢性肾衰竭的发病具有显著遗传性。在慢性肾衰竭的发病过程中,患者往往伴随恐惧心理的演变。研究[6]表明,适度恐惧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健康行为或积极治疗的动力因素,过度恐惧则起到抑制作用,长期过度恐惧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和主观幸福感。研究[7]发现,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病情、心理、经济等多因素影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其中过度恐惧作为负面情绪在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慢性肾衰竭的恐惧的负性心理状态,其主要源于对医院陌生环境的畏惧和对终末期透析或移植治疗的恐惧,部分患者则源于长期透析治疗伴随各种并发症的折磨,对长期维持治疗逐渐失去信心,产生悲观心理,或无法参与经济活动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及因透析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产生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内疚感,从而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8]。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一般干预 一般护理干预是根据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基础干预,如饮食干预、营养管理、健康教育以及并发症护理等。饮食干预和营养管理是慢性肾脏病患者从早期诊断到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或肾脏移植的各时期的基石,合理的营养评估和饮食干预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9]。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强化健康教育对其认知及心态的转变会产生积极效果,如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定期集中授课及个体化指导等方式可使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的认识、正确用药、合理作息等得以提高。对于进入透析阶段患者,护理人员在透析治疗中应强化无菌操作意识,避免对患者造成机械性损伤,尽可能地减少感染机会。

3.2 心理干预

3.2.1 心理疏导调畅情绪 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而言保持情志的平和尤为重要,因而心理疏导发挥出重要作用。心理疏导包括自身情绪调控和外界情绪调节。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在疾病苦痛时可以多与家人沟通,或在病友群里与病友们倾诉交流,从而营造出较为轻松的生活氛围。告知患者要作好“持久战”的准备,对于该疾病而言,治疗和调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需要在肾病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地使用药物,并明确治疗的方案、疗程的长短、复查的时间。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亲友的呵护陪伴以及医护人员的悉心指导均有助于消除其负面情绪,增长生活信心。有临床观察表明,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疏导作用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促进机体快速恢复健康,这说明心理疏导可能对该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10]。相反,如果患者每日提心吊胆、忧心忡忡,则有可能加速患者病情的恶化。

3.2.2 情志相胜思能胜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恐伤肾,思胜恐”。思可使气机“收敛”,避免神气涣散,且“思”具有认知和思考的成分。要避免因恐伤肾,需要加强心理素养,理性思考,改变负性认识偏向,从而制约恐惧带来的不良影响。《黄帝内经》认为,思能治恐,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土克水,而肾属水,脾属土,恐为肾志,思为脾志,恐伤肾,故思可胜恐。思是一个认知过程,能约束各种感情的思维活动,当人感到恐惧时,静下心来思考,或周围人为其开导,能使人消除恐惧心理,或制约恐惧过度所导致的不良病变。此处的思可以理解为2 种方式,一种是使患者知晓疾病进展与转归,告知其积极有效地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寿命,使其在经过思考认识后释怀疾病带来的紧张恐惧情绪,如《灵枢·师传》曰:“不恶死而喜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苦”。二是通过转移其注意力的方式消除恐惧心理,采取音乐疗法、运动疗法等方式转移思维重心,避免患者在本病上过度思虑而加重病情。正如李东垣《脾胃论》中所云:“善治斯病者……使心无凝滞,或生欢欣,或逢喜事,或天气宣和,或食滋味,或眼见欲爱事,则意然如无疾矣”。既往有文献报道,柳青[11]单用“思胜恐”法治疗有过度恐惧情绪的12 例学生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在临床实践方面,张伯华[12]提出了“思胜疗法”“情胜疗法”“调欲疗法”等具体临床操作指南,这也为临床的护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价值。

3.3 中医药特色治疗 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中医药特色治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在其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饮食结构调整、针刺、艾灸、耳穴压丸、穴位按摩、穴位注射、中药熏洗、中药保留灌肠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进行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调节心理状态,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检验指标,提高生活质量[13]。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给予慢性肾衰竭患者针灸、按摩、药浴等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改善失眠症状,延缓肾功能衰竭进程[14]。临床试验观察表明,中医辨证下的综合护理方案较之常规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压水平、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SAS 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在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15]。

4 结语

慢性肾衰竭作为一种进展性、不可逆性、病程迁延的复杂性肾脏功能损害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心理及家庭生活等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慢性肾衰竭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会加重患者负面情绪,在进行治疗的同时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6]。本文旨在探讨“恐伤肾”与慢性肾衰竭之间关系的同时,探索出关于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提升生存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仍需结合现有的多种健康管理模式,通过大数据、多中心、大样本的统计分析,积极寻求并研制适合该疾病的最佳护理模式,以期促进患者康复、延缓疾病进展。

猜你喜欢
肾衰竭恐惧情绪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