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重要论述及现实意义

2023-02-10 22:19王前军孙明月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关键词:共同富裕发展

王前军,孙明月(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1]共同富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行动指南,标志着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重要论述,对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以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思想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重要论述是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生成和发展的,它致力于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立足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问题,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因而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

(一)理论赓续: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科学指引

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对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作了科学的预测,指出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富裕为目的”[2]。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中叶就清楚地看到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他们目睹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的矛盾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看到了资本家猖狂地对剩余价值进行掠夺,无情地对工人的剩余劳动进行残酷剥削,分析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下,一边是资本家财富的日益增多,一边是工人贫困的不断加剧,由此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除私有财产和剥削,建设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有计划地指导和调节社会生产,以满足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需要。对于共同富裕,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的解释不是“均富”,即不是平均地拥有社会财富,而是一种人人富裕、全面富裕。通俗来说这不是一种平均主义,它是所有人的,不是少数人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是只要某一方面的;是允许存在一定差距的,不是同等水平的;是循序渐进的,不是同步实现的,共同富裕需要的是我们每个人为自己的人生拼搏努力。同时,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个任务的实现过程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努力寻求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途径,他认为消除贫困和实现共同富裕对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见,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于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景,为我们探索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科学方法和价值参考。

(二)实践启迪: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认识到通过土地革命来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鼓励农民进行生产,农村合作化运动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三大改造之后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通过修建农田水利、救济救灾政策、“五保”供养政策等,满足广大人民的基本需求。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制度层面上,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1978年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自己耕作自己收获,交足国家的,剩下就全是自己的,激发了广大农民辛勤劳作的热情。随之而来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现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邓小平指出,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和帮助后富,所以中国选择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通过追求效率将好的政策和机遇优先给到能更大利用、发挥好它的人。四十多年来,我们围绕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全国各地的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相联系起来,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更为充沛的物质条件。新时代,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策略,旨在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即贫困问题,指出消除贫困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渴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进一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及更加健全的制度保障,带领中国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三)文明借鉴:涵养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共同富裕思想在精神气质上有着跨越千年的传承,沉淀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之中,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智慧。两千多年前的诸子百家就曾提过“大同社会”,它承载了中国人民的集体向往和美好期盼,已经深深刻在了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追求。“天道均平”是我国古代共同富裕观念的雏形,中国的儒学家们对于“天下大同”怀有着始终如一的热情,孔子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架构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在他看来,均贫不是普遍的贫困,而是“均无贫”,即达到共同富裕;孟子则主张推己及人,形成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礼记·礼运》中提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4]勾勒出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也反映了人民对于无拘无束、不受压迫、没有贫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患寡而患不均”是要消除不公,争取最大限度的公平,农民起义提出了“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以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充分彰显了人民对于平等的向往;康有为虽然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被迫接受了民族国家的架构,但他还是在《大同书》中,大力宣扬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孙中山甚至在每一个华人的街头巷尾,都挂上了“天下为公”的牌子,他的理念、目标和思想背后的根本精神,就是用“天下为公”四个字来概括的,力图通过实行三民主义,做到“公天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而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但是,由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前人所追求的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始终是一种乌托邦理想,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因而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内容丰富、有机统一,包含了内涵、手段和方法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构成了一套系统科学细致的思想体系,为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南。

其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5]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价值引导,后者是前者的内在需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更加要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根本任务。共同富裕是全民全面的共同富裕,即全体人民在物质和精神都富裕。共同富裕并不能只是代表经济富裕,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们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共同富裕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坡脚”式发展,更应该成为一种囊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以共同富裕作为人民幸福的着力点,通过艰苦劳作和互相支持,人民群众普遍达到生活上富裕富足,精神上充满信心,自强不息。共同富裕是分阶段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6]。这样,共同富裕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了。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现实工作,要把它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结合起来,不断地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取得阶段性成果。

其二,实现共同富裕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实现共同富裕是总目标,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而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任务。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不仅决定着共同富裕的实现,而且脱贫的程度决定着共同富裕的水平。习近平将精准扶贫作为新时代消除贫困的关键举措,把贫困问题、民生问题同共同富裕联系起来,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又一理论创新,他多次指出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其中,针对“怎么扶”,习近平提出了“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等措施,并在扶贫工作机制上进行了创新,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的洪水灾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完美收官,兑现了党对共同富裕的历史性承诺。乡村承载了大量的低收入人群、低收入行业,乡村人群也是广大西部和相对欠发达地区的重点人群。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接续,是共同富裕的主要表现,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必须要考虑到农村人口,我们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与扶贫工作的有机结合,出台适当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支持,比如修建道路、水利工程、教育和卫生设施,弥补农村的短板,让乡村富裕起来就是在共同富裕的路上进了一大步,所以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最终指向是共同富裕,要把“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向前推进,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其三,共同富裕必须妥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不仅要把“蛋糕”做大、做好,更要把“蛋糕”分好。我们一直强调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因为要公平所以反垄断,否则中小企业就没办法生存下去;由于要做到公平,就必须打击学区房,让教育资源更合理地分布;为了公平起见,必须对学校之外的培训机构进行整顿,否则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只能被淘汰,等等,这些都是在定向地治理和均匀财富分配,为共同富裕铺路架桥,这一切也体现了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平,越来越专注民生福祉。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公平公正的方针政策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初次分配,再次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7]。初次分配是由市场主导,是付出劳动或者服务所得的报酬;再分配是以政府为主导,包括财政支出,转移支付,支援西北,补贴东北,乡村振兴,等等,前两个分配我们都做得比较好,而重点应放在三次分配,是税制、慈善和第三方机构。例如,富人的慈善捐赠可以免税,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帮助那些贫穷的、落后的人。简言之,就是要合理地将更多的资金,从那些富裕的人手中,合法地分配给那些贫困的人们。我们要努力建立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只有中产阶级的人数越多,整体的消费能力才会越来越强,经济才会形成良性增长的闭环。因此习近平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打通普通人向上的通道,给更多的人创造致富机会,营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良好环境,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未来共同努力的目标。

三、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化了关于共同富裕规律的认识,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是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统一。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创新发展、解决现实问题、促进世界繁荣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时代的高度给予了科学的揭示,并从这一规律中透视出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彻底解放这一历史必然性。他们立足于实践,着眼于劳苦大众的命运,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剖析,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论断,从而为人类解放指明了现实道路。因而,他们倡导无产阶级有组织地消灭私有制并建立一个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使得所有人都能富裕起来。中国共产党以这种科学理论为指导,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步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总结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阐发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观点和论断,在共同富裕的相关问题上也取得了许多突破和创新。例如,“中国现代化”“精准扶贫”“第三次分配”等新概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提供重要的补充。同时,习近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在传承我国的共同富裕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将现代化建设与共同富裕相结合,从目标、制度、理念等方面对现有的有关理论进行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成为共同富裕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次,在化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具有关键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中等收入阶层比例偏低,城乡发展差距大,人民收入差距大等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实施共同富裕势在必行。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延续,是对社会发展和谐,人民幸福的综合考量。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前提,不断推进共同富裕,打通经济的循环,大到地区,小到个人,一通百通。整个社会的大、中、小循环建立起来,使得消除城乡差别成为可能。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涵盖了方方面面,共同富裕的基础是物质层面,在此基础上重视精神富裕,使共同富裕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结合,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让每个人都勤奋努力而后衣食无忧,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幸福。

最后,为全人类打造一个发展模式的样板。西方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国内他们实现了富人对穷人的压榨和统治,富人积累了巨额财富的同时,也酝酿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危机,为了解决经济危机,他们选择了向外扩张、发动武装殖民海外、发动一系列的战争,妄图对全世界进行剥削。他们在全球设立军事基地、跨国公司,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抽全世界的血给自己华丽的生活续命。中国要想挤进西方已经划分好的市场格局之中,实现外部经济循环的彻底畅通是十分困难的。在外部经济循环遭遇西方围追堵截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争取对外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要扩大内需、强化我们的经济内循环能力,而经济内循环仰仗的就是共同富裕。只有共同富裕,让大部分百姓富起来了,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经济的内循环。中国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以大国的责任感和开放共享的精神,向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人民,本国的幸福可以通过国内的共同富裕来实现。中国不仅仅把重点放在了自己的发展上,而且也在帮助那些贫困的国家,以搭建互利共赢的平台,促使这些国家自身发展能力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过上幸福的生活。

四、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价值特征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现实条件为现实情境,以中国共产党艰难求索的百年历程为情感动力,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同富裕的现实经验的总结概括,以及对中外共同富裕思想理论的继承创新,具有鲜明的价值特征。

(一)思想理论的先进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8]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引领中国人民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学说,它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上的一套理论系统,它在自然、人类社会、人类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关于人类和无产阶级的全面、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要解决“谁对谁错”的问题,“我为了谁”的问题,立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的自由与解放指明了道路,为实现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社会指明了目标;它是“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对一切杰出的理论成就和先进的文明都是不排斥的,它永远是开放的,兼容并蓄的,从来不会拒绝任何有价值的真理,正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长盛不衰。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共同富裕工作才是正确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党保持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通过对理论的调整和创新为中国的实践提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繁荣之路。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存在的新问题不断进行理论上的发展,不断创造适合自己的策略和方法。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延续了相同的思路,形成了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形态,是对历史现象的捕捉、对现实的诠释、对未来发展的揭示,它深刻地把握了当前中国的发展实际,把握了时代发展的大势,指出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后,相对贫困现象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强调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应当实现高质量发展,凸显了这一思想理论的先进性。

(二)价值取向的人民性

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充分体现了价值追求的人民性,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在本质上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是鱼水情的关系,是互相交融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就是一个人民的政党,在取得政权建立人民共和国的70多年光景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焕发人民政党的魅力,带给中国人民的是一个又一个国家发展的奇迹和民族复兴的见证。在我们党的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靠着人民翻越重重难关,打出了一场场大胜仗。“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9]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富,不仅仅是停留于物质层面上的充沛,更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的富裕,当两者都富足起来的时候,最终才能实现人自身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上,强调人民既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给予人民足够的信心,充分发挥人民大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及用勤劳和汗水创造财富的热情。他指出共同富裕靠的是共同奋斗,正是通过个人苦干实干的奋斗,最终汇聚成巨大的力量,实现伟大的梦想。同时,低收入群体、贫困群众更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对象,通过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培养这些人的自生能力和发展能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使共同富裕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共同富裕,要让农村、基层人民同样享受到国家发展成果,在发展中保障民生,尤其是加强基础性、兜底性、普惠性的民生建设,从而使得所有人都能享受发展的成果,让人民拥有的获得感更强,幸福成色更足。

(三)制度安排的有效性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只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10]。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无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对于促进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不断优化分配制度,更加重视财富资源的合理分配,更加强调公平。要把重点放在薄弱环节,把重点放在突出问题上,使其不断地发挥职能和作用,才能建立起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的分配机制。在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党和国家一直强调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还涉及民生领域,因此不断建立健全民生保障制度。同时,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在党的带领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充分彰显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到共同富裕的工作中去,将各种财政资源、产业资源和人力资源向落后地区倾斜,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朝着更加美好的、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一切困难在集中力量面前都变得摧枯拉朽、不堪一击,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做到。一个个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了党的领导给予我们底气,也是我们稳步迈向共同富裕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在党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沿着既定的发展目标,一步一步地朝着共同富裕迈进。

总之,共同富裕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充满着科学的认识、时代的智慧和鲜明的价值特征,其目标明确,未来可期,是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行动指南。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共同富裕的宏大目标更是为全人类打造一个发展模式的样板,以大国的责任感和开放共享的精神,向全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人类文明意义。回顾过去,中国人民摆脱了数千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放眼未来,共同富裕也将从理想变为现实,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发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