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

2023-02-11 01:46孙樱花那桢妮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年龄个体因子

孙樱花 那桢妮 冮 勇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辽宁·沈阳 110854)

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来自各个方面的职业风险。风险无处不在,如何有效应对风险,已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应付机制等。Compas(2001)认为,应对方式是个体在面对应激事件时,通过自身能动性来调节认知、情绪以及行为,并且个体的应对方式会受到自身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1)Compas B E.Coping with stress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7, 101(03).。目前对应对方式的研究多把其作为中介变量来探讨,少有研究关注其影响因素以及把应对方式作为结果变量的具体作用机制。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等积极因素不断引起了学者的重视。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积极的外在保护因素,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它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及行为选择显著相关。姚红梅(2013)认为社会支持强调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感受,重视个人对周围环境中资源的利用,且认为人与环境中的各种系统是相互作用的(2)姚红梅.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监狱民警压力应对[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6(08).。Cohen和Wills(1985)认为社会支持是支持提供者为了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压力,进而提供的心理支持和物质资源(3)Sheldon Cohen,&,Thomas Ashby Wills.Stress,social support,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5,98(2),310-357.。总的来看,无论从何种角度对社会支持进行定义,其共同之处在于把社会支持视为一种保护性因子,通过资源供给和关系互动来帮助个体应对困难。心理一致感是Antonovsky(1987)提出的,他认为,心理一致感是个体在应对生活中面临的内外环境刺激时,所保持的一种普遍、持久且动态的自信倾向,是个体相对稳定的一种积极心理品质(4)Antonovsky A.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sense of coherence scale[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993, 36: 725-733.。作为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内在保护因素——心理一致感,能够激活和增强个体内在的可利用资源,从而使个体维持心理健康水平。以往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和心理一致感是影响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但是,社会支持如何通过心理一致感来影响应对方式,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缓冲作用模型认为,社会支持能够通过对个体人格、认知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进而对心理健康起到间接的缓冲作用。心理一致感作为个体的积极心理资源,很可能在警察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间发挥着中介或调节作用。目前这些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大学生群体,针对警察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三者关系的探讨更是匮乏。

基于此,本研究拟以基层警察为调查对象,探讨社会支持对警察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的影响机制,以此构建警察职业风险防控体系,进而提升公安机关队伍建设质量,增强警察风险应对能力。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以基层警察作为调查对象,面向辽宁省700名基层民警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4份,有效回收率为94.4%。从性别看:男性517人(84.20%),女性97人(15.80%);从年龄分布看:26-35岁155人(25.25%)、36-45岁203人(33.06%)、46-55岁196人(31.92%)、56岁及以上60人(9.77%)。从岗位类型上看:从事综合管理类警察共100人(16.29%),执法勤务类警察481人(78.34%),警务技术类警察33人(5.37%)。

(二)调查工具

1.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肖水源(1994)编制,共10个条目,3个维度,分别为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得分越高,个体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5)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02).。本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699,信度较好。

2.心理一致感

心理一致感量表(SOCS-13)由Antonovsky编制,包蕾萍和刘俊升修订。心理一致感量表共三个维度,分别为:可理解性(5个项目)、可控性(4个项目)和有意义性(4个项目),共计13个项目,其中有5道题目为反向计分题(6)包蕾萍, 刘俊升, 周颖. 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的信、效度初步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05).。采用 Likert 7级评分法,3个维度相加之和即为心理一致感总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本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7,具有较好的信度。

3.基层警察风险应对方式问卷

此问卷为自编问卷,问卷共30个条目,由问题解决、心态调整、寻求支持与帮助、积极行动与灵活应对以及认知重构5个维度组成(7)孙樱花. 基层民警心理一致感、风险认知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关系研究[D].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2022.。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此问卷为前期警察风险应对方式研究的成果之一,经因素分析得出五因子应对方式模型拟合指数较好,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拟合指标为:χ2/df=4.077<5,RMSEA=0.071<0.08,NFI=0.840,CFI=0.873,TLI=0.856,IFI=0.874,以上各项指标均接近通行标准0.90,符合拟合程度标准。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32,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0.0及SPSS宏程序PROCESS V3.3以及AMOS 23.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不同群体警察的各量表评分。使用 Pearson 相关分析探讨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及应对方式三者间的相关关系,采用Bootstrap中介检验法进一步考察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中的中介作用。

二、结果

(一)变量的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 Harman 单因子分析法检验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未旋转因子解共12个,最大方差解释率为25.354%,因此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不同人口学变量在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及应对方式上的差异

1.各量表在性别上的差异

以性别为自变量,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及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对支持的利用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表现为女性民警对支持的利用度高于男性;不同性别警察在心态调整、寻求支持与帮助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女警察得分高于男警察得分(见表1)。

表1 各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

2.各量表在年龄上的差异

以年龄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警察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以及主观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年龄组为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的警察得分高于年龄组为25-35岁的警察得分。

心理一致感总得分及可理解性、可控性在不同年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在心理一致感总得分及可控制感因子上表现为,年龄在46-55岁、56岁及以上的警察得分高于年龄在25-35岁的警察得分;在可理解性因子上表现为,年龄组为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的警察得分高于年龄组为25-35岁的警察得分。

不同年龄组的警察在应对方式总得分及问题解决、心态调整、积极行动与灵活应对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在应对方式总分、积极行动与灵活应对因子得分上表现为,年龄在46-55岁之间的警察得分高于36-45岁的警察得分;在问题解决及心态调整因子上,年龄在46-55岁之间的警察得分高于年龄在25-35岁、36-45岁之间的警察得分(见表2)。

表2 各变量在年龄上的差异

3.各量表在岗位类型上的差异

以岗位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岗位警察在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因子上差异显著。多重检验结果表明,综合管理类警察得分高于执法勤务类警察得分高于警务技术类警察得分。不同岗位警察在心理一致感总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岗位警察在问题解决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检验结果得出,执法勤务类警察得分高于综合管理类警察得分(见表3)。

表3 各变量在岗位类型上的差异

续 表

(二)变量间的相关

使用 Pearson 相关分析考察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及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心理一致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均与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见表4)。

表4 各变量间的相关

(三)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中的中介作用检验

采用Hayes(2012)编制的SPSS宏程序PROCESS考察心理一致感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显著正向预测应对方式(B=0.211,p<0.000),在社会支持和心理一致感对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中,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仍显著(B=0.074,p<0.000),说明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正向预测心理一致感(B=0.567,p<0.000),心理一致感显著正向预测应对方式(B=0.243,p<0.00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65%(见表5)。

表5 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

路径效应量B00tSEBootLLCIBootULCI效应占比总效应0.2110.0260.1600.262直接效应0.0740.0270.0200.12735%心理一致感的中介效应0.1380.0160.1070.16965%

三、讨论

(一)各变量在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分析

在性别差异上。研究发现,女性民警对支持的利用度高于男性,这一结果与郑雪(2014)的结论相一致(8)郑雪,周晖.甘肃省警察社会支持系统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社科纵横,2014,29(09).。可能的原因是,相对男性警察来说,女性警察更能关注自身情感体验,能够与亲朋好友更多的进行情感交流,同时也更能接受他人的帮助,从而也就拥有更多的资源来应对工作中的问题。而对于男性警察,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面对事情时,更倾向于自己独立去应对,能自己办的事情很少去求助他人。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明女性的社会支持利用度比男性要高。在心态调整、寻求支持与帮助因子得分上,女警察得分高于男警察,可能是由于先天的生理区别,在公安机关职位设置上,男性更多从事嫌疑人抓捕等对力量需求相对更大的工作,而女性多从事文职工作,这种有差别的工作就导致其应对方式的不同,在遇到困难情形时,女性更倾向于向周围的人倾诉或寻求帮助,也能及时的调整状态,更好的去完成工作。

在年龄差异上,年龄越大,其社会支持得分越高,刘邦惠等人(2005)的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的结果(9)刘邦惠,曹广建,杨军,刘苗.监狱民警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08).。原因可能是,对于一些刚入职的民警而言,此时正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很多人情世故并不能恰当处理,在工作中有时会忽略来自周围同事或朋友的帮助,这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年轻民警获得的社会支持相对少一些。而年长的警察经过多年的职场打磨,处理事情会更加稳妥,其对情感方面的感知会比年轻民警更加敏锐。在心理一致感得分上,结果显示,年龄偏小的警察心理一致感及可控性、可理解性因子得分偏低,这可能是从警时间短的警察由于刚刚步入新的环境,面对各种变化,包括身体的承受能力也在经受考验,而以往建立的社会支持网很可能不能够及时发挥作用,因而很容易感到无助,其心理一致感也会相对较低。在应对方式得分上,结果表明,年龄偏高的民警更倾向于采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郭薇(2011)的研究也得出了该结论,对于高年龄组的民警而言,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在遇到工作中的风险事件时,更能灵活且积极的解决问题(10)郭薇,但彦铮.警察应对方式现状研究——以重庆为样本[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6,28(06).。

在岗位类型上,结果发现,综合管理类警察的社会支持得分最高,这可能是因为,综合管理类警察更多在机关单位工作,其职业危险系数相对于执法勤务类民警更低,可能是工作性质的不同使得综合管理类警察具有更多的社会网,也更容易获得来自外界的支持。不同岗位警察在问题解决因子上表现为执法勤务类警察得分最高,这也正说明了警察的英勇善战,随机应变,能够在处理警情时时刻保持问题意识,勇于面对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二)各变量间的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关系,即警察的社会支持越高,其越倾向于采取成熟型的应对方式。这一结果与马慧等(201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1)马慧.社会支持对法官职业倦怠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03).。这说明,警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充足,在面对各种应激事件时,更能够积极主动地面对,理性分析,采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而社会支持匮乏的个体,其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较少,其获得的积极体验和满足感相对更少,在面对应激和负性事件时,自信心降低,从而更可能倾向于采用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这也正说明警察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低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研究还发现,社会支持与心理一致感呈显著正相关,徐婷(2021)关于乳腺癌患者的研究中也得出社会支持与心理一致感的正相关关系(12)徐婷.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与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心理月刊,2021,16(21).,若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个体的积极认知,使其以乐观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此外,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占婷婷(2019)在以护士为调查对象的研究中指出,心理一致感作为个体内在的积极心理资源,心理一致感水平较高的护士更能够利用自身的知识以及可利用的各种抵抗资源,选择积极应对护理工作,从而有效处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疑难问题等(13)占婷婷,李惠萍,方秀萍,丁晓彤.护士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48(08).。对于警察群体而言,较高的心理一致感可以有效提高个体应对压力的自信心,在面临工作中的风险事件时,也能快速有效的利用自身可利用资源来解决问题,因而其有充足的信心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也就更能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上的结果表明,无论是作为外部的保护因子社会支持,还是个体的内在心理特质心理一致感,均对个体的行为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发现,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影响应对方式中的中介作用显著,这表明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还可以通过个体内在特质心理一致感间接影响应对方式。朱美侠(2016)在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一致感对应对乐观倾向的影响中得出,来自家庭、朋友、单位等多方面的支持使得个体感到更多的支持力量,当个体感知到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一致感的水平也会随之越高(14)朱美侠,蔡丹,武云露,Zhang XiaoChi,Juergen Margraf.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乐观倾向的影响: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6,39(02).。心理一致感作为压力缓冲器,当面临应激事件时,心理一致感高的个体会减少自己在压力事件上的不良情绪,进而会采取积极的方法去应对。这再次证明了社会支持和心理一致感对于积极应对方式的促进作用。这也提示我们在公安机关的风险管理上,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一致感的提高来达到促进民警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从而为促进警察职业健康发展提供更为切实的指导和借鉴。

四、结论

(1)警察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及应对方式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及应对方式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年龄越高其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采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

(2)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呈显著正相关。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猜你喜欢
年龄个体因子
变小的年龄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年龄歧视
算年龄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