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采超稠油用非离子反相破乳剂的合成与应用

2023-02-17 15:09李树涛
化学工程师 2023年1期
关键词:油率丁酯共聚物

李树涛

(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公司 设施优化升级技术服务中心,天津 300452)

稠油,具有区别于普通原油的高密度、黏度和重质成分,乳化性能特殊。通常,在油藏条件下黏度大于50mPa·s,密度大于0.92g·cm-3的原油定义为稠油[1]。目前,主要的开采方式是热力采油,主要有热水驱、蒸汽吞吐、蒸汽驱等[2]。为提高采收率,在热采过程中通常加入一些有特定功能的化学剂(如表面活性剂、醇类和聚合物等),来增大其波及系数,提高洗油效率。在高温、表面活性化学物质和稠油中沥青质、胶质和无机固体等的综合作用下,稠油采出乳状液处理难度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稠油的开发利用。

目前,超稠油热采后的采出液通常与常规开采稠油合并进行集输处理。现使用的反相破乳剂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离子型与非离子型两大类[3];离子型则以阳离子聚合物为主,其中包括阳离子亲水性单体共聚、末端基团阳离子改性以及阳离子改性纳米复合材料等;非离子型[4]则主要以嵌段聚醚、超支化类大分子以及天然大分子为主,但因溶解性差,其应用时清水速率慢且效果相对于阳离子絮凝剂较差,需要复配使用。加上热采,尤其蒸汽吞吐开采方式具有间歇性,常对现有流程造成冲击,主要表现为分离器后油相含水升高,导致电脱时跳闸,同时水相含油高,使回注水不达标。本文使用丙烯酸丁酯和甲氧基聚氧乙烯醚为共聚单体,合成具有良好分散和反相破乳效果的乳液型非离子反相破乳剂,并进行了矿场应用试验。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和主要仪器

丙烯酸丁酯、无水乙醇,均为化学纯,天津麦克林试剂公司;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HPEG,工业级江苏海安石油化工厂);石油醚(沸程60~90℃)、无水乙醚、K2S2O8,均为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KBr(光谱纯 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热采超稠油采出液取自现场。

DF-101S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R-201型旋转蒸发器(无锡申科仪器有限公司);Bruker AVANCE III HD400型核磁共振分析仪(瑞士布鲁克);有机元素分析仪(德国Elementar vario MACRO cube);PL-GPC50型常温凝胶渗透色谱仪(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2 丙烯酸丁酯(BA)与聚醚大单体(HPEG)共聚物的合成

(1)将聚醚大单体、丙烯酸丁酯以不同比例加入去离子水中,加入聚醚大单体和丙烯酸丁酯总质量0.5%的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2)将聚醚大单体和丙烯酸丁酯总质量0.1%的K2S2O8溶解在适量去离子水中。将K2S2O8溶液用恒流泵滴加至单体溶液当中,全程用N2进行保护。升温至70°C后反应开始,反应时长为6h。

(3)反应结束得到乳白色乳液,60℃低温干燥后先用无水乙醇溶解过滤去除十二烷基硫酸钠,再用无水乙醚进行沉淀,在经过滤、真空干燥后得到HPEG与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其反应式见图1。

图1 PEA系列共聚物结构式Fig.1 Structure of PEA series copolymers

1.3 反相破乳剂的效果评价

反相破乳剂的效果评价尚未有国家标准与石油行业标准,本文根据现场工况,确定如下评价方法:

(1)取现场采出液,将其油水进行初步分离得到上层W/O乳液与下层O/W乳液,测定初步分离后上层W/O乳液中含水率和下层O/W乳液的含油,然后取一定的下层O/W乳液与上层W/O乳液在80℃乳化得到含水30%的W/O乳液;

(2)取100mL脱水瓶,加入50mL上步分离的下层O/W乳液,加入30mL上步制取的含水30%的W/O乳液,在80℃水浴中加热20min,加入一定量的反相破乳剂,在2min内以50~60cm振幅摇晃120~150次,然后继续80℃水浴保温,每间隔10min记录水相体积并观察水色的变化,按式(1)计算脱水率。60min后用取样器分别取上层油相和下层水相,取样点接近每层的中间位置,分别测定含水率与水中含油。

(3)油中含水率测定 按GB/T 6533-2012《原油中水和沉淀物的测定离心法》进行测定。

(4)测定含油量并计算除油率 含油量计算按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中5.4进行测定。以两平行试瓶中水相含油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应超过10%。除油率X按式(2)进行计算。

式中X:样品的除油率,%;C0:空白试验水相含油量,mg·L-1;C:试液经样品处理后水相含油量,mg·L-1。

2 结果与讨论

2.1 小试产物的表征

(1)PEA系列梳状破乳剂核磁共振氢谱(图2)

由图2可以看出,聚合反应完成后,单体的双键完全反应,证明聚合反应顺利完成。

(2)用GPC对合成聚合物和HPEG单体的分子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HPEG及PEA系列梳状反相破乳剂的分子量测定结果Tab.1 Molecular weight measurement results of HPEG and PEA series comb anti-phase demulsifiers

由表1可见,随着BA质量比的提高,分子量分布指数逐渐增大。一方面两者之间竞聚率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HPEG单体的分子量远大于丙烯酸丁酯的分子量,即使投料比HPEG∶BA为9:1时,丙烯酸丁酯的摩尔占比也远大于HPEG。随着两边摩尔比差值进一步增大,导致了聚合的不均匀。

(3)PEA系列共聚物元素分析 分析不同投料比对其最终产物中单体占比的影响。两不同单体含氧元素质量比不同,对其聚合物中氧元素含量占比进行分析计算后,得到HPEG在聚合物中的实际占比。结果见表2。

图2 PEA系列的1H-NMR图谱Fig.2 1H-NMR spectrum of PEA series

表2 PEA系列共聚物元素分析Tab.2 PEA series conjunction element analysis

由表2可见,其聚合物中HPEG的实际含量随其投料比的增加而增加。在聚合物中HPEG的实际占比基本符合投料时的比例。

2.2 PEA系列的反相破乳效果

(1)浓度为300mg·L-1时反相破乳效果 按本文1.3的瓶试法对PEA系列共聚物进行了反相破乳测试,评价时使用合成后的乳液进行评价,评价温度为65℃,所用浓度皆为300mg·L-1(折算有效含量),其结果见表3。

表3 PEA系列反相破乳剂实验数据Tab.3 PEA series anti-phase demulsifiers test data

由表3可知,对于此系列共聚物,除PEA-28外,其余样品的除油率随丙烯酸丁酯的投料比增加而增加。对油相含水率,虽然通过计量脱出水体积未能观察到脱水率,但该反相破乳剂可能使得油水乳液的稳定性下降,其中的水滴有聚合并下沉趋势,取样点为中间,因此,造成含水率的差异。

(2)浓度为500mg·L-1时的反相破乳效果 为了探究PEA系列共聚物中反相破乳效果最好的样品,延长了时间,对不同投料比的PEA型共聚物在加量为500mg·L-1下进行实验。破乳实验在65℃下进行,反相破乳剂按合成后的乳液直接添加。实验结果见图3。

图3 PEA系列500mg·L-1除油率折线图Fig.3 Line chart of 500mg·L-1 oil removal rate of PEA series

由图3可见,在加量都为500mg·L-1下,PEA-46的除油效果相对较好,在300min除油率可以达到90.28%。PEA-28和PEA-64都具有一定的除油效果,但效果并不理想。其余比例的PEA系列共聚物除油效果较差,达不到应用要求,但羟基作为端基,仍存在改性的空间。

(3)不同浓度下的除油效果 根据此前的一些实验结果,选择对PEA-28和PEA-46进行了变浓度反相破乳实验以探究PEA系列其最优浓度和最佳效果。反相破乳剂按合成后的乳液直接添加,温度为65℃,PEA-28和PEA-46的实验结果分别见图4、5。

由图4、5可见,从加量100mg·L-1提高至500mg·L-1的过程中,PEA-46和PEA-28的除油效果均为逐渐提高。但当加量提高到600mg·L-1时,效果出现了显著的降低。因此,可以确定对于PEA型共聚物的最优浓度为500mg·L-1左右。

综上,选择PEA-46作为最优小试样品,并进行2m3中试放大生产,记为P-46,并以500×10-6作为现场试验的浓度。

图4 PEA-28变浓度除油率折线图Fig.4 Line chart of oil removal rate with variable concentration of PEA-28

图5 PEA-46变浓度除油率折线图Fig.5 Line chart of oil removal rate with variable concentration of PEA-46

3 矿场试验研究

某矿场工艺如下:采用蒸汽吞吐工艺进行热采,作业区共有XX口井,其中XX采用传统稠油增产技术,2口井采用蒸汽吞吐工艺,稠油热采出液与其他常规开采稠油混合后加入反相破乳剂,进入一级分离器分离。上层W/O乳状液加入破乳剂进入电脱水流程;下层O/W乳状液进入二级分离器分离,W/O乳状液进入电脱水,分离后的水相进入水处理流程。

现场使用的反相破乳剂不能解决热采稠油冲击流程的问题,且因为其阴离子特性,与后续水处理药剂产生胶状聚合物团块。因此,采用本文的反相破乳剂进行现场试验,效果满足现场技术要求。见表4。

由表4可见,以500mg·L-1作为P-46进行现场试验的浓度,一、二级器分离器的除油率均有大幅提升,但两种药剂的相容性较差。此外,试验过程中,进入电脱的油相含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表明P-46反相破乳剂因结构的完全非离子性,与后续的破乳剂相容性好。

表4 矿场试验研究结果Tab.4 Field test research result

4 结论

(1)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丁酯-甲氧基聚氧乙烯醚反相破乳剂,通过1H-NMR表征证明了产物结构。

(2)m(HPEG)∶m(BA)=4∶6时,室内评价其反相破乳剂浓度为500mg·L-1,120min可以达到60%的除油率。

(3)矿场试验表明,500mg·L-1作为P-46进行现场试验的浓度,一、二级器分离器的除油率均有大幅提升,一级分离器提升约20%,二级分离器提升约35%,且不影响电脱水器运行。

猜你喜欢
油率丁酯共聚物
压缩机转速与回油率对空调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环保型清洗剂处理含油污泥研究
氧化镁催化剂上催化氨基甲酸丁酯合成碳酸二丁酯的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葎草籽油闪式提取工艺及不同产地葎草籽得油率比较
丁酸丁酯-苯体系精馏工艺模拟与优化
醇法提取小米糠油工艺优化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型不可逆示温材料的研究
不同β晶型成核剂对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改性
三嗪三苯基次膦酸仲丁酯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EPDM接枝共聚物对MXD6/PA6/EPDM共混物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