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着法理

2023-02-18 17:14焦晓辉
莫愁 2023年4期
关键词:张梅务工人员法官

文/焦晓辉

张梅

“法官,俺不会网上申请申诉,咋办?”电话那头,声音焦急。

“您可以微信搜索‘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点击‘我要立案’,再点击‘审判立案’……您照着操作就行。”张梅耐心指导着对方。

几分钟过后,当事人的上诉申请成功提交。

出席党的二十大后,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张梅更忙碌,日常工作中除了主持庭审、参与调解,她还主动担负起接听12368司法服务热线的工作。

秉承吃苦耐劳的家风

今年49岁的张梅,梳着一条长马尾辫,干练飒爽,说话时面带笑容,俨然一位“邻家大姐”。同事都说,张梅像一颗星星,整个人都在发光。

张梅出生在沧州青县一个农家。9岁那年,父亲因干重活病倒在床,家里农活便落到了母亲一人肩上,张梅却从没听到过母亲抱怨。母亲身上经常疼痛,一疼,她便贴副膏药或吃点止疼片,继续干活。父亲生病后并没有一蹶不振,他借来各种中医医学书籍在病床上自学,每天沉浸在书海里,熟背各种中医基础药方和汤头。

从小受父母熏陶,张梅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1995年,张梅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乡镇法庭工作。

1998年,张梅从乡镇法院调到青县法院工作,由于业务能力强,不久就担任青县法院调解中心主任。在积累了一定的司法经验后,张梅发觉,法官更像是治疗“社会关系疾病”的医生,来打官司的人都是“病号”。她独创了“望闻问说”四步调解法,设立了“倾听室”“言和室”——跟案件双方分别在倾听室细致地沟通,通过“望闻问说”,把案件背后的事情了解透;时机成熟后,她再把双方安排在布置温馨的言和室,进行耐心努力地调解,直到双方矛盾彻底解决。

1998年冬天,一位大爷骑着三轮车拉着半瘫的老伴来法院打官司。老太太说:“儿子都不孝顺,不养老,我要告他们。”

听完老人的倾诉,张梅安慰老人:“您先回吧,这事不要打官司。打官司花了钱,还会被人笑话,一家人有矛盾说开了就好。”当天下午,她请来大爷的三个儿子,了解到三弟为赡养父母的事一直推诿,造成两个哥哥的不满,于是互相扯皮,对两位老人不管不问。

张梅给三兄弟讲道理、说法律。经过一天的协调和沟通,三兄弟订立了轮流照看老人的赡养协议,如何养、如何轮,违约负怎样的法律责任,条约里都规定得清清楚楚。三人真诚主动地向老父亲认错,一家人冰释前嫌。

从乡镇法院到县法院,张梅一直是下判决最少的法官。她努力去做调解,不是为了审判数据好看,而是坚信,基层法院的民事纠纷多属于百姓日常,判决不是终点,为当事人解开心结,审判工作才算画上句号。

以法服人,以情暖人

张梅考上大学后,母亲去乡里给她迁户口,来来回回跑了好多趟、好多天才办好。母亲对张梅说:“梅啊,老百姓办点事不容易。将来你有能力了,可千万别教条。”

张梅一直将这句话记在心上。她觉得,到法院打官司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作为法官,得用心爱护他们,感同身受他们的委屈和无助,尽力给予他们一些温暖和希望。对每一个案子的当事人,她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老和兄弟姐妹。

2010年年底,张梅受理了一件110名务工人员状告河北某开发公司拖欠工资案。她一边安抚务工人员的情绪,一边叫来工程施工方进行对账,对账工作从早晨8点一直到夜里11点,一日三餐就着白开水啃面包,硬是赶在春节前一天让全部务工人员拿到了工资。

110名务工人员被张梅安置在一楼的审判大厅领工资,连续五天,务工人员都井然有序,不吵不喧哗,很多人流着泪紧握张梅的手,表达对法院和张梅的感激与敬意。

2014年,张梅被遴选到沧州中院工作。2019年,张梅受理了一起发还重判的案子。当事人小林在基层被判败诉后,他的房子就被强拆了。小林不服上诉,发还重审。基层法院再次判他败诉,他不服再次上诉。张梅受理这个案子后并没急着开庭审理,而是多次沟通,坦诚地告诉他,他提供的证据不充分,不足以支持胜诉,只能维持原判。

张梅的热忱渐渐打动了小林,他说:“我之前只是想不明白一些事情。你像个大姐姐一样,一次次剖析法律,摆事实、讲道理给我听,我真心感动。我知道你是一个为老百姓做主的好法官。我信任你,你放心,即使你判我败诉,我也不怨你、不会申诉了。”

以法服人,以情暖人,探析“法理”背后的“情理”,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尊严和权利,是张梅一直以来的办案风格,她热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当事人,把道理讲清楚,尽最大努力帮他们解决问题,赢得了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

依法判案,刚正不阿

2021年2月,张梅受理了一起标的额为1.2亿元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案情复杂,两方都有强大的实力和社会关系,又是发回重审案件,在当地影响很大。案件双方为沧州市房地产开发商,由于被告借款逾期,双方矛盾激化,诉至法院,楼盘工期进展不下去,购房户们坐不住了。

庭审进行了近九个小时,合议庭其他成员建议走判决,张梅认为案子不在于怎么判决,而在于能不能解决问题,她决定先做调解工作。

做调解工作时,其中一位当事人大飞态度傲慢。有人悄悄告诉张梅:“这名当事人在社会上是个有影响的人。”大飞掏出一支烟准备点燃,张梅严肃制止:“我们是无烟法院,请把烟拿掉。”然后正色道:“你们找谁都没用,我不认关系,只认法和理。”

“你们合作多年,口碑一直很好,就因为赌口气,现在购房者都说你逾期交房,不守信用,你受得了吗?”张梅的几句话让大飞陷入沉思,慢慢接受调解。

张梅敏锐地抓住双方矛盾的痛点,经过五个夜晚,疙瘩解开了,双方不但达成了调解协议,而且又找到了新的契机重新合作。

2021年12月,张梅担任沧州中院立案庭庭长,工作更加繁忙。每天夜幕降临后,她才骑着电动车匆匆往家赶。张梅的丈夫王世松是青县公安局盘古派出所所长,他和张梅一样,忙碌并快乐着。

张梅先后荣获“双百”法官、全省优秀法官、全省办案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她说:“作为党员,就要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着真理,双脚踏在人间正道,尽自己所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温暖,让这个世界知道自己曾经来过……”

张梅和丈夫在看画展

猜你喜欢
张梅务工人员法官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处事方法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中国台北象棋教育推广协会访问友谊赛2局孙慧淳先负张梅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当法官当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