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新思路探析

2023-02-18 23:59尤杜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8期
关键词:课外作业作业设计双减

尤杜玉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数学教师改变数学作业模式,从减负提质的角度对数学作业进行科学设计,使所设计的数学课外作业能契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能在课外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从而让学生在课外作业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文章从“双减”政策入手,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双减”政策的落实和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重点针对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新思路进行了系统探究,从设计生活探索数学作业、设计动手操作数学作业、设计实验探究数学作业、设计社会调研数学作业角度解析了课外作业设计新思路,旨在全面提高数学课外作业的应用价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高效化训练.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能对学生课程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作业形式,小学数学教师在改革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充分践行提质增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全面促进教学活动的系统创新,就应该遵循“双减”政策的要求,主动探索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确保能通过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彰显课外作业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支持作用.鉴于此,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要重点针对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和应用进行分析,探索新的课外作业设计思路,有效实现对数学课堂的系统延伸,从而形成提质增效的效果,使小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原则

以“双减”政策为基础改革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形式,要在设计作业的环节高度重视学生完成作业兴趣的激发,从兴趣驱动的角度让学生主动关注课外作业,从而使数学作业能支持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深度探索和实践.具体分析,在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和实践中,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趣味性原则.从“双减”政策践行的角度进行分析,课外数学作业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技巧和方法,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课外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作业素材,尽量创新作业设计,确保课外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增强课外作业教学指导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多元化探索和实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展现课外作业的价值,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促进学生在课外探究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多元化学习.

其二,启发性原则.小学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重复性的作业和僵化的作业,而是要通过多种作业形式设计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多元化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能在思考和探索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尝试遵循跨学科融合的思想,在课外作业中融入不同学科的元素,然后启发学生多角度创新应用数学知识,对生活问题加以处理,在带动学生多元化思考、探究和实践中,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学习能力,确保课外作业能真正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服务,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得到有效控制.

其三,实践性原则.数学课程知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重要,而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分析往往是以理论分析为主,对实践性的探索有所不足.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入手,尽量减少理论性作业的占比,而是要开发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数学课外作业的过程中,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自然界,在实践探究中实现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内化,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切实保障数学课外作业的实践应用取得理想效果.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新思路

(一)设计生活探索数学作业

数学课外作业与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联系紧密,数学教师为了提高课外作业的应用质量,可以尝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活观察、生活探索和生活分析类型的数学作业,以生活化的素材激发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通过生活探索感知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探索生活和理解生活中完成数学作业,形成对数学课程知识的全新认识.

例如,结合“长方体”课堂教学情况,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多元化应用,可以挖掘生活元素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外作业,以充分调动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具体生活探索课外作业:请根据所学长方体知识,观察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了长方体的知识,请用手机相机拍摄长方体在生活中不同领域的应用,并总结你对生活中长方体应用的看法.在设计此类数学作业的基础上,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和学生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情况,适当设置挑战性作业,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完成挑战性作业,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根据基础性的生活探索作业情况,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挑战性的数学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长方体的知识,那么请你观察生活现象,并选择生活中的一个长方体设计应用题,并解答应用题,自主验证长方体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这种半开放的挑战性数学作业设计可使学生挑战自我,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探究能力.此类生活探索类型的课外作业可使学生在观察生活和探索生活的过程中深切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产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并且能对长方体的性质和长方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产生新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眼界,在减轻压力的基础上充分激发数学探索兴趣.

(二)设计动手操作数学作业

在设计动手实践操作作业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安排不同类型的动手实践操作作业,一定要避免过于烦琐的实践操作,要使各项数学实践操作活动以数学知识的解析作为基础,使数学作业设计和应用能引发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思考和探究,从而系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验证能力.

例如,在学习“正方体的表面积”时,为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了解正方体表面积的展开图,在设计课外作业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到生活中正方体类型的包装盒,然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剪开包装盒,观察不同展开面,并对正方体六个面的不同展开图形成形象化的认识.具体作业设计: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正方体的小盒子、正方体的收纳篮等,那么请你尝试从不同的棱剪开正方体,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图形?你一共能发现多少种不同的剪开方式呢?观察剪开图形,你觉得应该怎样理解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在布置此类动手实践操作作业后,可以先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剪开方式,然后鼓励学生在课后作业阶段针对正方体的剪开图进行观察、记录、思考和交流,认真探究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正方体表面积形成立体化的认知,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度学习,使课外数学作业的实践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思维素养,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高效化培养奠定基础.在此类动手操作类型课外作业实践中,数学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展开不同的正方体,让学生参与到多元化的操作和实践中,并自己汇总、总结数学知识,以加深学生对正方体表面积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建构空间观念.

(三)设计实验探究数学作业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指导环节,部分内容涉及数学实验方面的知识,数学教师为了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就可以尝试将课堂上的数学知识理论分析转变为课外的实验探究教学活动,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形象化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数学基本原理、数学公式推导等,从而确保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数学分析和验证中获得个性感知体验.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百分数”时,为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学习和理解百分数的性质方面知识,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指导环節设计实验探究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完成百分数知识的建模,强化学生的建模意识,夯实学生的数学探究基础.具体设计课外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百分数性质方面的教学要求,设计实验活动作业,让学生通过配制不同比例糖水、盐水,总结相关数据,建构生活化的百分数模型,然后基于自己的数学实验探究体验,重新解读百分数的性质方面知识,在深度探究的基础上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在此过程中,设计和布置数学实验探究类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验证所学数学知识,感知数学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对数学课程知识的理解能力.这样就能借助课外数学作业的应用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四)设计社会调研数学作业

小学数学教师在改革课外作业设计模式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开发社会调研类型的内容,让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的同时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社会化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社会调研类型的课外作业,如要求学生调研家庭一个月消费中各类型消费的占比,调研小区每天晚上所停留车辆中不同类型车辆的占比.在发布相关社会调研作业后,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调研项目和调研方法,并在调研过程中按照扇形统计图数据信息的需求针对调研数据信息进行汇总,然后将调研数据转变为扇形统计图.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上传作业,也可以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调研项目和调研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的调研过程,展示调研数据,运用所学扇形统计图相关数据进行解释和说明,在社会调研作业中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在设计和布置此类数学作业时,教师借助社会调研类型作业的设计和应用可以真正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还能让学生通过数学分析更加全面地了解生活、了解社会,拓宽学生眼界,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相应支持.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成效

教师从“双减”政策践行的角度解析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和应用,引导学生从课外探究的视角解读数学内容,这显著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综合探究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不同的视角思考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提供了良好支撑.具体分析,遵循“双减”政策的要求改革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模式,在实际应用课外作业的基础上取得了以下效果: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

教师将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作业融入教学模块中,使学生在完成数学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感知和理解数学课程知识与自身生活的关系,并使学生能在参与多类型课外作业探索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完成数学课外作业的兴趣和参与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兴趣明显提升,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优化,为学生全面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增强

教师依托课外作业的辅助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在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改进课外作业设计体系的情况下,加强课外作业与课内探究的关系,让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能深切体会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数学合作探究意识的激发,为学生在数学学习领域实现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系统探索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创新设计,开发全新的设计思路,对作业设计和布置模式进行系统改革,能支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多元化探索,使学生在课外数学知识的探索实践中提高自身数学学习能力,全面优化自身学习状态.鉴于此,结合“双减”背景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外作业的设计和实践中,应该遵循比较科学的设计原则,从不同的视角对课外作业设计进行创新,使课内教学和课外作业设计形成系统关联,支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实践,构建提质增效的课堂教学体系,保障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宋春霞,黄美怡.“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实践思考[J].天津教育,2022,32(25):43-44.

[2]尚亚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个性化作业设计[J].家长,2022,26(22):73-75.

[3]马进.“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36(22):75-77.

[4]袁燕琴.“双减”背景下关于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探讨[J].求知导刊,2022,14(13):29-31.

[5]陈德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26(8):38.

猜你喜欢
课外作业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快乐的课外作业”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