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生长抑素治疗肢端肥大症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3-02-20 13:03李欣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2期
关键词:肢端糖脂生长抑素

李欣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天津 301900)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是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过多引起的体型、内脏器官异常肥大,同时伴有相应的生理功能异常、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肢端肥大症以手足粗大、面容粗犷、系统功能代谢紊乱等为临床症状,且具有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长等特点,若疾病未及时控制可继发冠心病、缺氧等,缩短患者生存周期[1]。手术为目前治疗肢端肥大症的主要方案,但因术后肿瘤残留或GH水平无法完全缓解需进行药物或放化疗治疗,达到进一步控制患者病情变化的目的[2]。长效生长抑素为控制GH的主要方案,但不同药物临床疗效、安全性不同,且生长抑素对糖代谢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长期应用在肢端肥大症治疗后可影响血糖代谢,为明确其具体价值及效果,本文遴选70例肢端肥大症患者(2018年1月-2021年8月)为样本研究,相关内容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的70例样本均为肢端肥大症患者,样本选自2018年1月-2021年8月,作随机分组处理(每组35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0∶15,年龄35-60岁,均值(45.14±8.34)岁,病程2-6年,均值(3.51±1.11)年;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9∶16,年龄34-61岁,均值(45.18±8.28)岁,病程2-7年,均值(3.56±1.14)年,两组基础数据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①参考2020版《肢端肥大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中相关标准,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肢端肥大症者;②在实施生长抑素治疗前进行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治疗者;③无药物治疗禁忌证者;④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临床资料齐全者。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丢失者;②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或消化系统疾病者;④无法耐受本次研究药物者;⑤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⑥术后实施放疗者;⑦未实施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治疗者。

1.2 方法 对照组共计35例,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术后未实施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共计35例,在常规手术治疗后,给予奥曲肽(0.1mg/ml/支)治疗,初始皮下注射剂量为25ug/次,4次/天,随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日最大剂量控制在200-300ug,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1年后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缓解率≥1/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1/3;无效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②糖脂代谢指标包括:治疗前后FPG、TG、TC、LDL-C、2hPBG、HDL-C等。③胰岛素抵抗指标包括:治疗前后FINS、HOMA-β、HOMA-IR。④临床指标包括:治疗前后GH、IGF-1。⑤记录两组治疗后高血糖、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整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0例(57.14%)、有效14例(40.00%)、无效1例(2.86%),临床疗效97.14%(34/35);对照组:治疗后显效8例(22.86%)、有效10例(28.57%)、无效17例(48.57%),临床疗效51.43%(18/3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19.145,P=0.000。

2.2 两组糖脂代谢对比 治疗前,两组6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差异;治疗后,观察组FPG高于对照组,TG低于对照组(P<0.05),2hPBG、HDL-C、LDL-C、TC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糖脂代谢对比(±s,mmol/L)

表1 两组糖脂代谢对比(±s,mmol/L)

组别(n=35)FPG TG TC LDL-C 2hPBG H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9.14±1.21 1.26±0.23观察组 9.15±1.22 5.11±0.42 3.04±1.11 1.78±0.92 4.62±0.58 4.49±0.56 1.17±0.42 2.52±0.56 10.82±1.42 7.81±3.46 2.52±0.25 1.22±0.24 t 0.034 4.388 0.037 3.819 0.079 0.065 0.096 0.734 0.058 0.251 0.164 0.712 P 0.973 <0.05 0.970 <0.05 0.921 0.834 0.924 0.465 0.953 0.802 0.870 0.479 5.84±0.89 3.05±1.12 1.11±0.48 4.63±0.59 4.45±0.42 1.16±0.45 2.42±0.58 10.83±1.44 7.62±2.82 2.53±0.26

2.3 两组胰岛素抵抗对比 治疗前,两组3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差异;治疗后,观察组FINS、HOMA-β、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胰岛素抵抗对比(±s)

表2 两组胰岛素抵抗对比(±s)

组别(n=35) FINS(mU/L) HOMA-β(%) HOMA-IR(%)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0.42±7.11 12.48±6.52 6.11±2.42 4.87±1.51 5.14±0.89 2.77±0.48观察组 20.44±7.15 7.74±2.18 6.12±2.48 1.01±0.42 5.15±0.92 1.56±0.42 t 0.012 4.078 0.017 14.570 0.046 11.223 P 0.991 <0.05 0.986 <0.05 0.963 <0.05

2.4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2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差异;治疗后,观察组GH、IGF-1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n=35) GH(ug/L) IGF-1(u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94.32±112.82 112.42±4.42 698.11±207.32 446.82±58.42观察组 891.35±113.88 2.81±0.25 698.82±206.42 356.82±52.42 t 0.109 146.476 0.014 6.783 P 0.913 <0.05 0.988 <0.05

2.5 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治疗后出现高血糖1例、腹泻1例、恶心0例,占比5.71%;对照组: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χ2=2.058,P=0.151)。

3 讨论

肢端肥大症是机体循环过程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过度分泌,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异常的疾病,其中95%以上肢端肥大症由垂体GH腺瘤引起,患者在患病后不仅可出现面容改变等情况,且机体内长期存在过量的GH、IGF-1可影响骨关节、呼吸、心血管等系统并引起多种合并症,导致患者寿命较普通人群缩短[4-5]。近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多种治疗手段的开发及联合应用,使得肢端肥大症患者病情控制率持续升高,目前多通过手术、药物、放疗对该病进行控制,其中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为治疗肢端肥大症的首选手术方案,虽该术式相对成熟、创伤小,但因该病病程长、进展缓慢,在诊断时约65%患者病情相对严重,导致术中无法完全切除瘤体,即使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操刀术后病情缓解率也只有50%左右,因此在手术结束后多选择其他方案进行继续治疗,达到控制GH高分泌的状态[6]。

长效生长抑素是目前可用于临床治疗肢端肥大症很有效的药物,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肢端肥大症患者经长效生长抑素治疗后多汗、手足发胀等症状得到改善,且血液中GH含量持续下降,甚至有30%-40%的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液中GH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围,因此认为长效生长抑素是肢端肥大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病情依旧未得到理想控制的首选药物[7]。本文经对比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97.14%)高于对照组(51.43%),GH(2.81±0.25)ug/L、IGF-1(356.82±52.42)ug/L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与对照组(0.00%)相比无差异(P>0.05),由此证实长效生长抑素——奥曲肽可长期应用在肢端肥大症患者病情控制中,通过将机体内GH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避免GH处于持续升高的状态下损伤其他系统功能,分析原因是奥曲肽作为第一代长效生长抑素,其与SSTR2的亲和力较高,应用后半衰期在2h,且具有较小的分布率及较低的清除率,导致药物在机体内作用时间更长、更持久,因此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结果显示,观察组F P G 高于对照组,T G、F I N S、HOMA-β、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2hPBG、HDL-C、LDL-C、TC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此数据表明长期选择奥曲肽对肢端肥大症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机体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情况,但其对2hPBG、HDL-C、LDL-C、TC影响不大。有资料显示[8-9],长效生长抑素中帕瑞肽在控制糖脂代谢中效果更理想,且具有亲和力高、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但因其应用后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故临床应用受限,考虑为药物剂量控制不佳、未密切监测血糖等原因所致,因此后期在深入研究过程中可对不同剂量长效生长抑素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旨在明确最佳控制方案,同时就影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因素进行分析,以便结合目前医疗技术发展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例如联合应用降糖药物、密切监测机体血糖变化等,在提升整体疗效的同时确保治疗安全性、有效性。

综上所述,长效生长抑素在肢端肥大症患者长期治疗过程中,安全性及有效性较高,通过治疗可合理调整机体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情况,在降低生长抑素水平的同时改善整体预后效果,值得借鉴及参考。

猜你喜欢
肢端糖脂生长抑素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肢端肥大症并发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肢端肥大症患者糖代谢异常和相关指标分析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糖脂康平颗粒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孕妇妊娠中期糖脂代谢紊乱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