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补缺设计研究
——以正果洋村为例

2023-02-20 07:39王佳慧
建材与装饰 2023年4期
关键词:正果合流雨污

王佳慧

(广州市市政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0 引言

农村水环境改善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环节,关乎居民生活条件,为避免黑臭水污染问题,各地农村纷纷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结合农村区域实际情况建设污水管网及配套处理设施[1]。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持续关注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运行状况,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农村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需展开查漏补缺治理设计。

1 正果洋村概况

为增强本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计研究实效,选取正果洋村为实例展开分析。正果洋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为完善农村建设,于2018年完成正果洋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核查工作,经核查发现其生活污水管网体系存在一定缺陷,故开展了本次“正果洋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补缺”设计工作,以期将污水收集率提升至90%。正果洋村辖区范围内共有31个村社(其区位情况如图1所示),已建分散式农污设施共8座,一座工艺为“AAO一体化处理设备”,出水标准为《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其余7座工艺均为“厌氧水解池”,出水标准为《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八座设施投运时间均为2019年,设施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经核查,正果洋村常住人口、实际房屋分别为3019人、1171栋,污水收集率仅为37.23%,急需治理。

图1 正果洋村区位

表1 正果洋村已建农污设施情况

2 正果洋村生活污水现存问题分析

对“查漏”结果进行总结,发现正果洋村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合流立管排水。正果洋村辖区内部分村社农居存在合流立管排水现象,仅依托一根合流管用于收集生活污水、雨水(图2),合流水经化粪池短暂沉淀排至管网,立管散排,且并未在源头区域实现雨污分流,不仅增大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负荷,且严重降低了污水处理效果,如上金竹社、中金竹社等。

图2 合流立管情况

(2)雨污合流管。合流管网存在破损现象,排水明渠尚未加盖盖板,导致杂物、泥沙等混入管网内,继而引发了管网淤堵、排水不畅等问题,如黄草潭社、追冚社、上下罗迳社。

(3)室外洗手池污水未收集。在正果洋村内普遍存在室外水龙头,用于洗手或洗菜,此时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均被排入明渠,并未进行收集处理。

(4)污水处理站进水浓度低。正果洋村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合流污水直接排入厌氧处理池,进水浓度低,难以达到厌氧处理标准,如庙头社等。

(5)出水直排河涌。正果洋村内污水出水多用于农田灌溉,但经核查后发现,正果洋村内部分村社并未将其用于灌溉,而是将其排至河涌自然水体内,汇入增江后则会引发水体污染,如庙头社、立新合作社。

(6)未设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正果洋村部分村社尚未设置污水管网及配套处理设施,仍沿用地面散排、合流渠的形式排放雨污水,严重影响村局环境,且部分合流渠长期处于淤积状态,需清淤处理,如下晒布、莲塘社、白面石社、竹林社、田心社、均安社等。

3 正果洋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补缺设计措施

3.1 建设管网系统

在正果洋村生活污水治理期间,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管网建设。

(1)详细核查正果洋村31个村社的具体污水收集情况,聘请第三方机构建设排水信息化管控系统,采用智能化手段摸清各村社具体情况。

(2)以污水收集率核查结果为依据,对未达标准的村社展开进一步的详细调查,进村入户,从村社根源处完善污水管网体系,使厕所、化粪池、阳台、户外洗涤、厨房内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均可被收集并输送至污水处理设施[2]。经处理后再次核查污水收集率,若村社污水收集率整体已达标准但部分管网不符要求,则需到户独立改造。

为确保正果洋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可持续化推进,在本次查漏补缺设计中创新式地搭建了排水信息化管控系统,用于普查正果洋村排水设施运行情况,以此实现生活污水智能化、数字化治理。在后续管网治理维护工作中,可借助该信息化系统快速定位排水设施位置,为管网养护处理工作提供便利。在实际运行期间,可根据管网拓扑结构对正果洋村进行详细划分,设置为多个生活污水治理片区,使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更为便捷。在正果洋村管网系统建设期间,针对污水管网关键节点设置了各类传感器,用于检测污水排放流量及液位变动情况,并借助内外联动信息处理系统构建正果洋村污水管网状态监控预警平台。通过智能化管网系统的建立不仅为本次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提供了便利,还为后续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效益显著。

3.2 落实管网修复

经正果洋村核查后,发现其生活污水管网存在一定缺陷,需进行管网修复。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修复疏通。持续化实施“洗管”工作,根据前期管网核查工作处理管网结缺陷,对混接、漏接、错接等问题进行护理,同时疏通管网,若在此期间发现生活污水管道破损严重,则将其直接更换。②梳理排放系统。全方位调查正果洋村生活污水管网情况,检查是否存在明渠明沟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将其暗管化处理,用于改善村貌。此外,对雨污系统进行理顺,于立管位置标注“污”“雨”字样,以此落实雨污分类处理。③管网提质增效。通过前期核查发现存在进水浓度低的情况,针对该类污水处理设施,对其配套管网进行排查,查看是否存在外水进入情况。④提升管井质量。对管井设施进行全面清理,并在此期间检查是否存在管井泄露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在实际管网修复工作中,引入了先进水力冲洗设备用于清障,不仅提升清障效果,使管渠内淤塞物快速被清理,还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3.3 强化污水处理

在本次正果洋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补缺项目中,为强化污水处理效果,依据正果洋村户籍人口资料对污水量进行预测,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正果洋村污水量预测情况

确定正果洋村污水量基本情况后,采取以下措施强化污水处理工作。

(1)提高处理设施覆盖率。结合上述核查分析发现,发现部分村社尚未构建污水处理站点,继而导致了地面散排、合流渠排放等问题,因此,在本次查漏补缺设计中,对尚未建设污水处理站点的区域进行摸底,探查原因,按照摸查结果建设处理站点,确保常住人口超过75人或大于20户的自然村全覆盖,对20户以下尚未收集污水的村社,则借助厌氧池或三级化粪池进行污水处理,其中厌氧池出水排放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执行。

(2)按需扩容。对现阶段正果洋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进行核查,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量逐步增大,为保障正果洋村生活污水后续处理效果,依据污水量预测量展开扩容设计。此外,部分村社污水处理设施存在溢流、壅水现象,污水停留时间较短,难以保障出水水质,对于该类污水处理站点,则按需进行扩容改造[3]。

(3)提标改造。对正果洋村辖区范围内污水处理站点出水水质进行核查,此外,部分村社污水处理后的水资源不便用于农田灌溉,故居民直接将其排入自然水体,对于该部分污水处理站点,则需提高其污水处理效果,通过提标改造提升出水水质,既满足排放习惯,又避免了自然水体污染问题。

(4)美化环境。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本次污水治理设计工作中,对污水处理设施构筑物进行了改造,使构筑物能够良好融入正果洋村自然环境中[4]。

3.4 雨污分流改造

通过正果洋村生活污水核查工作发现,农村内部普遍存在雨污合流、合流立管现象,给生活污水处理造成了一定困扰。在本次设计中,为解决该问题,共设计两种方案,具体如下。

方案一:新建雨水系统。采用新建立管的形式改造合流立管问题,确定天面散水方向,将雨水斗设施装置设置于天面低点位置,沿建筑外墙敷设新立管,通过该方式将雨水收集至雨水管渠内,同时封堵原合流立管,设置通气帽,将原合流立管重新设计为污水管道,以此即可实现雨污分流。

方案二:新建污水系统。采用新建污水立管的方式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对正果洋村现存合流立管接驳状态及区域位置进行调查,在合流立管周边沿建筑外墙设置新的污水立管,将建筑住户污水管改接至新污水立管上,同时封堵原立管接口。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合流立管更改为雨水管道。

对两种雨污分流改造方案进行对比,发现方案一的改造行为建立在原立管结构基础上,其高空作业量相对较好,且减少了改造接驳点,而方案二需根据各建筑具体情况进行改接,在改造期间影响了建筑用户的日常排污,且改造接驳点多、管道摸查难度高,易出现漏改接问题,继而影响雨污分流效果。因此,经综合对比后,在本次正果洋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选用方案一展开雨污分流改造。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污水治理关乎农村建设的重要项目,需立足于实际,对农村区域展开针对性核查,以核查结果为依据确定治理方案,以此方可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在案例正果洋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中,经实地调研核查确定了该农村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存在的缺陷问题,基于实际缺陷展开了查漏补缺设计,经一系列措施处理后,最终正果洋村完成了污水收集率目标(90%),良好解决了历史问题。

猜你喜欢
正果合流雨污
市政管网雨污管道工程施工的质控对策研究
吉林省延吉市雨污分流改造及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利用理念的市政雨污分流改造对策
高速公路合流区信号灯限流策略优化与仿真——以虎门大桥为例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研究
快速路合流区加速车道长度计算方法
建始甜柿 终成正果
三次林改 终成正果
胰胆管合流异常合并胰腺分裂症一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