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类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流程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为例

2023-02-22 06:41常桂香
中学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保尔汇报整本书

■ 常桂香

小说类整本书阅读必须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板块式”“专题化”课外自主阅读为主,以课堂师生汇报展示、研讨交流为辅。因为课堂研讨交流的时间有限,须规范好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流程,确保课堂教学实效。现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介绍小说类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流程。

一、汇报展示

按照整本书阅读事先布置的板块式、专题化阅读任务,学生课外自主阅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全书,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阅读任务。回到课堂中来,第一个环节就是汇报展示学生的课外自读成果。这一环节主要有两个板块内容:一是学生自主收集到的关于整本书的基本信息,二是学生梳理的整本书的人物关系与情节梗概。

汇报整本书的基本信息。按照事先布置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学校图书馆等渠道搜集《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作品简介、作者履历、成长经历、创作经历、代表作品、总体评价、相关研究等基本信息。因此,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汇报对整本书基本信息的收集情况。汇报方式可以将由各小组选出来的做得特别好的笔记本投影展示,对其中做得图文并茂的笔记应予以特别表扬。

展示对整本书的人物与情节梳理成果。梳理清楚《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人物关系与情节结构,能让学生对全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便于后续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个板块可以采取展示学生课外笔记或学生事先准备好的PPT 的形式进行,可以让被选中的同学上台作解说。播放PPT 或投影学生课外笔记,可以很直观形象,也能够节省时间;让学生上台解说,既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也是对他们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还能锻炼他们的勇气,激发他们的自信。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人物可分成主要人物和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两类。可以让学生采取竖列式、表格式、扇形图、柱状图、思维导图等不同方式展示。

整本书的结构梳理,可以选几个学生上台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有学生将小说内容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归纳,如下图。

二、讨论补充

在梳理清楚整本书的人物关系与情节结构之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就是讨论补充对小说的环境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这是课堂第二个环节的核心板块内容。

讨论补充小说的环境描写及作用。小说的环境既指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也指小说中人物之间组成的社会关系。此环节可以由各小组分别选出一人上台讲解,其他同学作补充。要求上台的同学要选出典型的环境描写语段,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比如,有同学找出书中写筑路片段的环境描写,并分析了其作用:

秋雨打着人们的脸。一团团饱含雨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深秋,一望无际的森林里,树叶全落了。老榆树阴郁地站着,把满身皱纹藏在褐色的苔藓下面……

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

通过讨论、补充,学生能全面地认识这个环境描写的作用,即:为读者展示了阴云密布、秋雨连绵、寒冷单调的恶劣自然环境,表现出修筑工人们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忘我的劳动干劲,表现保尔及其战友在筑路斗争中所表现出来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顽强的斗争意志。

比如,有同学找出了《生命的意义》一节的环境描写,并分析了其作用:

他沿着小镇上冷冷清清的街道踱步子,不知不觉走到了松树林前,在岔路口停住了脚步。岔口右面是从前的监狱,阴森森的,和松林只隔着一道挺高的尖木栅栏……

也不知是哪一位热心肠的人,用云杉枝条编织的花环,装点了那一排掩埋忠骨的坟墓,又在小小的墓地周围种植上一圈苍翠的小树。陡坡外高耸着挺拔的青松。谷地里满铺着如茵的嫩草。

通过讨论、交流,相互补充,学生认识到了这段文字景与情有机交融,一方面渲染出肃杀的气氛,借助“冷冷清清的”街道、“阴森森的”监狱、“空寂”的广场、小镇的尽头“阴郁而冷清”,渲染出遭受白匪破坏后的萧条冷落氛围,寄托对烈士的无限哀思;一方面描写出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景象,借助“陡坡外高耸着挺拔的青松”“谷地里满铺着如茵的嫩草”等充满生机的景象,暗示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苏维埃的新春。

讨论补充小说的人物形象。这是重点,因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一定全面、准确,需通过讨论补充,集体明确。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学生可能会有分歧、有争辩,应该鼓励,但应要求学生的讨论、争辩要有依据,尽量找出原文作简要分析,不能只有抽象的概括。比如,朱赫来是核心人物,水兵,党的地下工作者,省肃反委员会主席,军区特勤部副部长,他对保尔·柯察金的思想与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他的形象分析,要有特点归纳,要有事实依据分析。对冬妮娅的形象分析可能存在较大的争论,要让学生依据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客观的分析,不要作无意义的争辩。可让学生适当展开辩论,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探究挖掘

根据整本书的具体内容与学生领悟力、探究力的程度,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整本书的人物性格、写作技巧、语言特色、饮食文化、建筑、服饰、节庆礼俗等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挖掘。阅读前作提示,阅读中作指导,课堂教学中才能让学生有成果展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整本书阅读与现实生活、自身经历联系起来,学会想象和联想,学会迁移比较,善于横向联系、纵向开掘。

学生有法可依,依法阅读,自然会有可喜的探究成果。比如,有同学提出保尔有三段恋情,能不能从中发现保尔思想变化的轨迹?有同学从保尔的成长史中探究保尔的性格变化,提出“从愣头青到钢铁战士”的探究话题,有同学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提出保尔成长的关键词“历练”,有同学提出,从保尔结交朋友与他的人际关系看,他有怎样的友谊观?有同学从保尔与冬妮娅、苏哈里科、维克多等人交往中探究保尔的情商、个性。所有这些探究话题,都是有价值的,值得肯定与支持。学生探究挖掘得越深入,思维发展与提升得越好。除了课堂交流,还可以将学生的探究成果笔记集中展示或打印出来,结集成册,以激励学生阅读与探究热情,强化整本书阅读效果。

小说类整本书阅读在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按照汇报展示、讨论补充、探究挖掘的流程开展课堂教学,能展示自主阅读成果,解决自主阅读中的难点问题,切实提高整本书阅读的实效。

猜你喜欢
保尔汇报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救朱赫来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奈保尔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