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思政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23-02-22 13:24
智库时代 2023年3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素养

李 文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大力度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实践工作,而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2]通过几年的探索研究,理论界和高校开始从课程思政向专业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等方面拓展。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3]从近几年的相关政策和研究结果来看,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不能仅对教学内容做单一的调整,应该从行业专业的视角进行系统设计,科学统筹各种资源,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实践。动漫从业人员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需具有较高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和扎实技能水平才能创作出更多文化精品。因此,探索动漫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法非常必要。

一、课程思政现状

“Photoshop图像处理”是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思维及软件操作能力。学生所制作的平面设计作品能够传播文化、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在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遇到了以下困难。一是课程思政缺乏顶层逻辑思考。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思政育人目标不明,课程体系内部没有形成思政育人的协同效应,也没有结合行业需求整体统筹。各课程之间思政元素存在泛在化、同质化、重叠化现象。二是课程思政主线不明。此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引用的思政元素没有经过深入考虑,有生搬硬套、强行拼凑的现象,教师并没有形成思政育人的整体意识,思政元素呈盲目化和碎片化现象,育人效果并不理想。三是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深。如盐入水、春风化雨是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思政元素的生搬硬套,很容易让学生理解为教师“说教”,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此外,教师没有掌握课程思政育人规律,害怕表达错误,会误导学生,同时造成学术性或政治性的错误。

二、构建“链接式、网格化”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课程是专业的最小单元。以专业为层级,组织各课程协同思政,可以加强各专业课教师之间的联动,形成同行同向,共同育人的合力,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克服挖掘单一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元素的弊端,必须统筹各课程—专业—学科的顶层思政课程建设。[4]通过行业-专业-课程的链接,将各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组成交叉但不重叠的网格模式,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一)行业岗位需求与育人目标链接

课程思政要始终围绕“为谁培养人”的育人目标来展开。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链接行业岗位,深入分析该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职责对人才核心素养的要求,从中提炼出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将其作为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始终以帮助学生拓展专业知识、了解行业法则、夯实历史底蕴、丰富文化内涵、塑造价值观为思政育人目标。

(二)育人目标及专业特点与课程内容链接

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艺术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6]“课程思政”链接课程内容,使其相互匹配、相互融合。通过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职业精神、文化素养、审美价值等元素,精心设计其形式,自然而然地融入专业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过程及教学活动中。

(三)“网格化”布局专业课程体系内部的思政元素

对同专业课程之间的思政元素要考虑各课程之间的思想价值关联,使其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联接。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5]专业课程思政应从专业课程体系的角度统筹,按照每门课程特点科学规划思政内容,既要避免各课程之间思政元素的重叠,也要保证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连续性、递进性,使专业依托课程,真正践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

三、构建“传道”与“授业”并行的育人“双模式”

“链接式、网格化”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能有效解决课程之间整体性不强,思政元素重叠的问题,但教师不会教、不愿教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课程思政是依托课程,以隐性教育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7]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思政教育的特殊规律。[8]应时刻注意“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的统一性,根据课程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身心发展、学习行为等特征,设计合适的教学流程。根据专业特色设计主次分明的教学模式,且做到两者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具体而言,可按课程类别对其教学进行设计,如以操作为主的技能型课程可采用“思政+项目”的育人“双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通过设计、创意和构思,深入挖掘相关的人文、历史等信息,实现“学中做,做中悟”的效果。课程思政最理想的育人效果是,学生在教师合理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自然成长。

四、“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以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和扎实技能水平为育人目标,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先结合当地动漫行业对人才核心素养的要求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明确育人目标,再结合专业特点,将当地特色经济、文化、历史、产业以及人文等知识信息科学有序地规划进各门课程,创新“传道”与“授业”并行的育人“双模式”,最后以项目驱动的方式推进课程教学的实施计划。

(一)明确目标:社会需求与学生发展相统一

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对接当地数字创意产业,为弘扬当地人文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培养具备中高级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水平的文化人才。这类人才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产业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以此作为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起点,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科学设计的习惯。此外,动漫人肩负着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创新的使命,通过努力学习创作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文化精品是每个人的梦想。这需要动漫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锤炼品格、磨炼意志,全面提升德、智、体、美、劳的素养,成长为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极高的审美素养和高超技能水平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厘清逻辑:专业课程体系内部的思政元素交叉布局

对单独一门专业课程采用思政实验很难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应该把以专业为单位的课程体系联系起来,形成课与课的思政衔接与联动。因此,立足专业整体发展,科学布局是现阶段课程思政的必要手段。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育人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学段、学科专业特征、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课程进度及延展性等因素,对设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设定,做到既紧贴课程,又科学有序。[9]动漫专业大部分课程都是让学生学习采用不同的技术制作不同表现形式的宣传作品,如“Photoshop图像处理”“创意摄影”等课程所呈现的为静帧作品,“分镜头脚本设计”“动画短片”等课程则呈现的是动态形式的作品。无论何种作品形式,都承载着宣传和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植观的职责,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这需要动漫从业人员多积累必要的文化知识、艺术理论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及审美素养。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初衷是立足本地,辐射大湾区,为湾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该校动漫专业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从课程体系顶层设计出发,将各课程分成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模块,各模块之间可相互交叉,但不重叠,通过不同的形式,创作出不同形式的文化精品,如表1所示。

表1 动漫专业课程体系思政元素网格化布局方案

(三)优化内容:技能水平与人文素养相统一

本课的技能目标是学生要掌握基础的设计知识和创意思维的方法,学会使用Photoshop软件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如素材抠像、版式设计、海报设计、摄影后期、网页元素设计、产品展示效果图制作等。本课的思政育人目标是,审美素养得到有效提高,明白与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会挖掘人文、社会元素作为创作素材。教学内容由常规的企业项目优化为与本地文化资源相融的项目案例,如表2。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项目案例深刻体会和领悟与主题相关的思政内容,拓宽视野。

表2 优化“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内容

(四)创新模式:“传道”与“授业”并驾齐驱

(1)构建以“人文湾区[10]+本地文化+典型案例+作品设计”为主线的思政育人模式。本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动漫专业主要面向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链上的相关岗位输送人才。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共建人文湾区的计划,结合课程技能特点,构建主线清晰的思政育人模式,以打造文化精品,繁荣文化市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为目标,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2)构建以“项目实践+自助学习+帮助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尝试自主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民俗习惯、传统活动、特色美食的典型案例,依托在线课程资源,采用启发、讨论的方式深入探究本地文化的深刻内涵,将学习所获实践于项目之中。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悟”,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当地历史人文知识,学会使用科学的设计方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理解其中内涵。

(五)评价效果:过程与结果相统一

本课注重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评价。主要围绕学生学习行为和作品效果两个方面:学习行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够从侧面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具体包括项目管理、学习行为、文案水平等;作品效果是指学生对本课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两个方面综合得出的成绩,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业水平。

五、“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成效与反思

“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通过整体性设计后,在育人标目上有了明确的定位,思政育人主线清晰。与其他课程形成了协同式、接力式育人模式,使动漫专业实现了持续的思政育人。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能够自觉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创意构思阶段,能够按照科学的步骤,有条理地钻研思政资源,对项目蕴含的文化、历史、人文背景具有思辨意识,能正确筛选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共享意识增强。一改以往不爱交流、闷头做事的学习状态,变成了乐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创意构思,愿意分享资料、学习经验等“阳光”学生。三是对作品的要求开始体现出对工匠精神的学习与领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会随着学习的推进将要求不断提高,经常反复打磨甚至推翻重做,为创作文化精品不懈努力。

尽管如此,在后续的教学改革中,还需要继续探索。如课程作为学科专业的最小单元,职业教育的实践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养成“大思政”[11]的思维,如专业教师应该与思政课教师及思政教育人员探索合适的合作方法,将“授技”思维转换为“育人”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索更好的育人模式。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素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