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2023-02-24 10:32陈燕琴田海滔卢林鑫覃基
科教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刻板个案自闭症

陈燕琴,田海滔,卢林鑫,覃基

(1.安顺学院教育学院 贵州 安顺 561000;2.深圳市紫飞语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00;3.安顺市妇幼保健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和沟通交流方面常存在持续性障碍、行为模式刻板重复等[1][2]。他们不会主动发起不同形式的话题,通常对同伴缺乏兴趣,常伴有刻板行为:重复拍手、反复摇晃手腕,或喜欢把东西摆成一排等[3]。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不仅对其自身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技能获取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干扰到其他儿童,不利于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4]。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一种自我刺激行为,主要指个体在活动、姿势、兴趣等方面的刻板重复现象,稍有改变患者就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等,甚至会自伤、自残。这不仅阻碍个案社会技能的习得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还给其家庭和学校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5]。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和单一被试实验法对一名4岁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研究。通过对其实施为期一年的感觉统合干预训练,以期减少其在课堂上的刻板行为动作,并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的干预训练效果,为使用感觉统合训练改善自闭症儿童重复刻板行为提出相关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晨晨(化名),男,现年龄为4岁,3岁前被诊断为自闭症,3岁时在A康复机构接受过一年的认知、言语康复训练。个案基本情况如下:家族成员无精神病史,剖宫产出生,无法与他人建立同伴关系和社交关系,沟通上无法适当地表达自己,也无法持续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对他人发起的话题较少回应;与他人眼神接触对视少,无法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共情能力较差[6]。且存在刻板和固着的行为动作,并对特殊项目或活动感兴趣[7]。

1.2 研究设计

该研究通过分析个案在基线期、干预期、维持期、追踪期刻板行为的变化来推断各干预阶段对个案刻板行为的干预效果[8]。其中,基线期阶段共为两个月,在该阶段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获取个案的目标行为资料;干预期阶段共为五个月,在该阶段主要借助于个案强化物的偏好对其进行刺激和强化,以诱导个案出现可替代的正向性行为动作而减少重复刻板行为的发生频率;维持期阶段共为两个月,该阶段不对个案进行任何干预,主要采用观察法并记录个案重复刻板行为的发生情况;追踪期阶段共为两个月,在该阶段主要对个案停止实验处理,观察并记录个案重复刻板行为发生频率的稳定性情况,验证干预策略在个案处于自然情景下是否有效。

2 研究过程

干预训练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线期,时间为两个月,该阶段不做任何干预,只是经过访谈个案教师和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并做好记录,确定个案的刻板行为目标,在刻板行为目标出现一个稳定的数值之后,进入第二阶段,即干预期阶段,该阶段对个案进行为期五个月的干预训练,每个月进行20次干预。第三阶段是撤出干预后的维持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非参与式观察,当期数值趋于某个稳定值时再停止该阶段。第四阶段是于整个干预结束一个月之后再对个案进行两个月的追踪期,主要目的是为观察感觉统合能力训练对个案刻板行为问题的改善是否具有延时性效果。

2.1 基线期

从图1可知:通过两个月对该个案进行非参与式的观察得出,个案在未干预的情况下,其重复拍手的次数较多,重复拍手次数在28-31次之间。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个案重复拍手的次数平均约为29次。其中后30天个案重复拍手的刻板行为次数较第一天增加了2-3次,后30天整体持稳定状态,次数为31次。后30天总体较第一天增加,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观看视频较为兴奋,但一旦停止了此条件刺激,个案拍手的重复刻板行为相对不会变化太大;另一方面可能是因教师未给其布置任务,导致其增加重复拍手的刻板行为。

2.2 干预期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干预前期,干预者对个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训练后,个案拍手刻板行为发生次数与基线期无明显变化。可能是由于训练师与个案刚建立干预关系,也可能是刚开始训练,训练内容对个案来说其难度较大,导致个案有逃避训练的现象。随后经调整干预计划,将难度降低并加入个案偏好的强化物,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以激发个案的兴趣为主,让其在训练中更有动力和兴趣完成干预训练。如根据个案偏好的强化物,要求个案在做带有格子的“向前跳”活动中,训练师在每一格格子上标上12345、12345678910等数字,做“爬梯子”和“夹珠子”的感觉统合训练活动时在梯子上或珠子上标上123,12345等数字,当训练进行到一定的时间后再慢慢撤出数字,引导个案完成整个活动过程。

图2 个案干预的干预期

2.3 维持期

如图3(p141)所示:刚撤出干预训练时的前5天个案拍手的刻板行为相比干预结束当天增加了1-2次,通过观察个案增加拍手次数时的现状可知,由于上绘画课时,个案并没有跟着其他同学一起做任务,自己在一旁自言自语、无所事事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无意识地重复拍手。撤出干预后重复拍手的刻板行为虽有所减少,但无太大差距,且后面处于稳定状态。经过对整体数据的分析可知,维持期较基线期和干预期个案拍手次数都明显较少,故对个案的干预效果较明显。

图3 个案干预的维持期

2.4 追踪期

通过比较个案基线期阶段重复拍手次数可知,干预结束一个月后,个案重复拍手这一非目标行为并没有出现反弹,这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重复拍手的刻板行为有良好的延迟作用。例如:当生活适应课任课教师教授模拟扣扣子时,对于个案虽耗时较长,但都完成了任务,课堂上个案重复拍手的刻板行为明显减少;干预的维持期和追踪期个案重复拍手的次数差距不大,说明时隔一个月个案重复拍手的刻板行为未增加。追踪期阶段个案拍手次数稳定在3次,即感觉统合训练在改善个案的重复拍手行为上具有持续性效果(见图4)。

图4 个案干预的追踪期

3 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个案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训练后,其刻板行为发生频率明显减少,可能是感觉统合训练的教室环境为个案提供了刺激,从而替代了刻板行为。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对个案干预结束一个月之后的追踪期的数据发现,儿童的刻板行为没有因一个月未进行干预而反弹,说明感觉统合能力训练对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具有延续性作用。

本研究中对个案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训练的时间及内容都是有规律的、且训练形式安排合理。干预时间上为每周干预训练5天,每天训练一次,每天训练时间为上午9点至10点,持续时间为60分钟。通过对个案进行为期12个月有规律的感觉统合能力训练,个案刻板行为的发生呈下降趋势。进而可知,采用有规律的感觉统合能力训练有助于减少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问题。同时,本研究中感觉统合能力训练的课程内容是通过循环渐进的方式制订并执行干预的训练计划。在训练初期,训练师应充分利用个案喜好的强化物进行训练。如:将训练相关的物品标注数字,训练师在带着个案做向前跳的活动时,在用于个案向前跳的各格子上标上12345、12345678910等数字;训练师在带着个案做爬梯子的活动时,在用于个案爬的每格阶梯上标上123,12345等数字;训练师在带着个案做夹珠子的活动时,在每颗珠子上标上不同的数字,协助个案完成整个夹珠子的活动过程,待个案能熟练自主完成,再慢慢撤出珠子上的数字,让个案独立完成整个夹珠子的活动,最后都获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4 研究结论

①通过给个案设置丰富的感觉统合训练活动,为个案提供了丰富的外界刺激,有助于减少其重复刻板行为的发生率。

②感觉统合训练对个案重复刻板行为发生的减少具有连续性,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其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③感觉统合训练的时间越长,会使自闭症儿童处于疲劳状态,有助于降低个案重复刻板行为发生的次数。

④感觉统合训练可为个案提供满足自我刺激的需求,能有效避免或减少个案重复刻板行为的发生。

5 研究建议

①采用感觉统合训练个案时,训练师要多以个案为中心,从个案的兴趣出发、采取多种强化方式、可替代行为养成技术,减少个案拍手的刻板行为。

对各自闭症儿童的干预训练中,应明确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什么行为是需要消除的或可替代的,即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时,不一定需要立即完全消退其问题行为,可采用替代的非问题性的行为来替代问题行为。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自闭症儿童缺乏社会交流的技能,需训练师与个案间建立较为长久和稳定的情感链接后再对其进行一定的行为影响。同时,视觉信息来源是人脑信息加工来源占比最大的来源方式。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训练通常很难一步就达到训练师所想要的干预效果,因此,遵循“小步子”式干预训练的原则对其训练也显得尤为重要[9]。虽然对其干预和塑造的过程是持续不断的正强化与刺激条件不变的过程,但在运用中应当根据个案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强化,即目标行为出现时给予强化,目标行为不出现时不给予强化,同时要设置合理的小步子目标,避免塑造进程过快或过慢影响干预效果。训练师也可采用重复模拟情景的方式对个案进行训练,采用阶段性的不同情景式的模拟并向个案呈现不同等级的刺激信息,最终减少个案拍手的刻板行为而出现目标性行为。

②选取感觉统合康复训练的活动内容既要简单有趣,又要有利于降低个案重复刻板行为的发生频率。

采用感觉统合训练训练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时,应注意选择其感兴趣或愿意接受的康复训练活动内容或方式。例如:在做“青蛙跳”的感觉统合训练活动时,可选择个案偏好的强化物(玩具车)作为训练中的诱导和刺激信息,康复师在个案完成一步跳的行为目标后,作为正向奖励依次呈现在个案的眼前,但在呈现中,训练师可积极示范和引导个案完成下一步向前跳的动作行为,在增加其粗大动作行为的同时降低其出现拍手的重复刻板行为,若个案出现向前跳的动作行为且未出现拍手的重复动作行为时,康复师立即将玩具车作为奖励和强化物即允许个案玩耍玩具车。针对个案不喜欢互动性游戏,通过此种康复训练不仅可减少其非目标性行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善其社会交往的能力。

③辩证地看待积极行为支持策略及行为功能角度相结合的导致自闭症儿童问题的根源。

积极行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PBS)是指建立在功能性评估结果上的行为干预策略。本研究对个案的干预结果与李艳针对72名自闭症儿童的研究结果显示相似,即自闭症儿童在高中低年级的刻板行为,发生刻板行为的“主要原因都是体验感官刺激,其次为环境发生变化、寻找乐趣、对学习任务没兴趣、身体不舒服或吸引他人注意”[10]。自闭症儿童大多有感觉统合失调的障碍,刺激反应相对敏感或迟钝,当接受外部感觉刺激的输入引起其最小感觉差时,其情绪与行为很难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理智状态,对于这种自动性强化的刻板行为活动,提供某种满足偏好的活动方式,可以积极有效地控制刻板行为的发生[11]。站在行为功能的角度辩证地看待自闭症儿童是自闭症研究当中的重中之重,训练师采用感觉统合训练个案时应明确个案内部动机与需要的关系,从而引导其通过正确的行为方式表达需要,确保最终获得较好的康复训练效果。

猜你喜欢
刻板个案自闭症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兜底扶贫成效探析——基于高山羌寨扶贫户的个案考察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