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2023-02-25 08:09彭钧婷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通关粤港澳试验区

彭钧婷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是指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试行特殊贸易、投资与金融政策,并率先探索政府管理模式改革的指定区域,是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由于境内自贸区“境内关外”的特殊性,其能大大提高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水平。在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大改革与我国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广东自贸区”)是我国第二批建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自贸区肩负着探索可复制、可推广至全国的创新制度经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深度融合,以及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特殊使命。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以及省委工作部署,结合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基础上,广东自贸区在政府治理模式、外商投资、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开放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成为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促进贸易便利化、进一步扩大开放测试压力是广东自贸区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分析广东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总结广东贸易便利化方面的经验和特点,在为政府探索下一步贸易便利化改革与发展方向,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和推动要素、商品流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 文献综述

关于贸易便利化的定义,不同国际组织对其界定有所不同,世界范围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例如,世界贸易组织认为贸易便利化侧重于“国际贸易过程的简化和协调”,而世界海关组织则认为贸易便利化的核心是简化海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等。

贸易便利化的提升不仅能够显著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还能提高社会经济福利[1],其对外贸的促进作用已经受到学界许多学者的广泛认同。谢谦[2]发现贸易便利化的提升与一国出口显著正相关。崔鑫生等[3]认为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工业品和中间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均非常显著,但不同产品对其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中间品进口最为敏感,农产品进口较为迟钝。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标杆[4],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试验田,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在这些区域进行得更为前沿和深刻。广东自贸区自成立以来,其贸易便利化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措施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和研究。冯栩彬等[5]选取广东省18个地级市及广东自贸区3个片区的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发现广东自贸区对进出口总额、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总额均有促进效应,但出口贸易总额方面的政策效果持续时间较短。郭志超等[6]对包括广东在内的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考察,发现其贸易便利化水平总体呈现“东部优于西部”的特征。由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时间较短,关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研究仍需进一步探究。

2 广东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分析

自设立以来,广东自贸区通过制度创新、监管模式创新、数字化改革等,畅通货物贸易的各个环节,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济与贸易活力。以下通过数据简要分析广东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

2.1 贸易便利化发展进程循序渐进

自设立以来,广东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发展循序渐进,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发展方向,落实发展目标,逐步提高自贸区内贸易便利化程度。2015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功能划分中明确提出自贸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以贸易便利化为主要试点内容的制度创新。2016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正式颁布。该条例在“投资开放与贸易便利”“高端产业促进”“粤港澳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等章均提出了与促进贸易便利化有关的措施和目标,使广东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有了更为具体的方向。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公布了广东自贸区新的建设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及对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相对稳定,为广东对外经贸发展注入动力。2015—2020年,广东自贸区进出口总额从1 047.1亿元上升至3 412.8亿元,同比增长速度远高于广东省进出口总额的增速。2020年,广东自贸区进出口总额增幅有所下降,但仍能保持正向增长。可以看出,广东自贸区的对外贸易依然具有巨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同时,广东自贸区的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占广东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在不断扩大,如图 1所示,占比从2015年的1.65%上升到2020年的4.82%,凭借全省万分之六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4.82%的进出口额。

图1 2015—2020年广东自贸区进出口总额占广东省进出口总额的比例

2.2 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自贸区系列指数显著提升,其中,以2018年为100分的基期计算,2019年广东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总指数提升了7.25,贸易便利化指数的4项指标中,口岸效率指标得分提高了7.59,通关环境评价得分提高了5.31,贸易功能转型得分提高了10.24,辐射带动效能指标得分提高了8.19。2020年,第三方机构评估结果显示,参照世界银行在2019年10月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2020),广东自贸区营商环境便利度模拟国际排名居第11位,跨境贸易等6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另外,在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据海关总署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全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4.91 h和1.78 h,而2020年广东自贸区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2%和35%,通关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商品跨境流通速度加快。

2.3 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成效显现

广东自贸区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制度创新方面,凡是通过基本程序推进的突破性改革创新,即使在实施后未取得预期效果但符合“三个区分开来”容错情形的,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宽容,这鼓励了干部放下包袱、勇于担当、敢于创新。2019年,南沙自贸区公布的《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制度创新促进试行办法》更是鼓励包括个人在内的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制度创新。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广东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的各个环节、相关方面探索出了一批行之有效,可以推广至全省、全国,能够提高货物流转速度,畅通国内外贸易往来的制度创新成果。根据2021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成果发布会相关信息,广东自贸区已累计形成了58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有348项在全省复制推广,4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3 广东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政策特点分析

7年里,广东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特点鲜明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了自贸区内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3.1 海关监管模式创新不断满足企业贸易便利化需求

除了实施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外,广东自贸区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继续开展制度创新与改革。从提高通关便利化出发,改革税收管理,加强企业管理,广东自贸区形成从申报到通关、从入区到管理的一系列海关监管模式创新。

首先,广东自贸区进行数字化改革,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并将部分系统与海关系统数据进行匹配,加强包括企业核销和缴税在内的监管,实现通关流程与“互联网+”等一系列数字化、自动化、一体化措施结合,简化企业申报手续,畅通各个通关环节,提高商品的通关效率,推进自贸区运作一体化。例如,广东自贸区实施国际转运自助通关新模式,实现24小时全天候自主通关,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在采用跨境快速通关和先入关后报关模式的基础上叠加“电子关锁”和“智能化卡口”措施,实现陆路跨境快速通关;实现检验检疫证书电子化,推行征免税证明、检验检疫;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自助报关、互动查验、自助缴税、实行“1+N”保税监管等。

其次,广东自贸区结合企业的信用制度和质量保证能力等多方面评价,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对加工贸易行业分类监管,加速产品通关与分流,提高监管效率,严格把关货物进出,如实施进口食品快速放行模式、进口酒类分类管理、国际中转食品监管,建立危险化学品“大数据”监管机制等。

最后,广东自贸区不断升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整合贸易各环节,打通贸易全链条。广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起源于广东自贸区,其不断推进货物申报、国际航行船舶和舱单申报等海关事项无纸化“线上办理”,实施“多证合一”与跨部门联合办理合作,简化通关手续,贯穿货物申报查验征税通关放行全环节,大幅降低货物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切实降低企业贸易成本,节省进出口时间,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3.2 航运建设提高商品流转速度

港口底层设施和航运服务是提高商品流转速度、畅通物流通道、促进经济贸易发展的硬件与软件。

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在港口底层设施方面,广东自贸区不断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港口建设和铁路建设,提高港口的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加强海陆空运输的连贯性,打造海运、陆运、空运、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并持续推进“陆铁联运”+“中欧班列”、海运“安智贸”等项目,深化拓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港口与全球各地重要港口的合作。

在航运服务方面,广东自贸区通过推出奖励政策,吸引航运物流产业企业和人才集聚于自贸区,重点扶持物流运输行业,提高自贸区航运服务能力。南沙片区将航运物流业列为重点产业,给予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企业性质,给予现代物流企业总部落户奖励;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扶持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对航运企业、人才等给予奖励;横琴片区给予符合条件的国际物流、贸易、结算运营中心一次性专项扶持。此外,广东自贸区通过制度创新,优化自贸区各港口的制度环境,提高航运物流速度,例如,为超大型游轮和集装箱船建立进出港口的绿色通道,优化船舶检测机制,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管机制,推广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智能检测,推行船员电子证书等。

3.3 从售前到售后助推跨境电商贸易发展

跨境电商是依托互联网而发展的新贸易业态,近年来在促进国际贸易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为1 726.46亿元,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全省范围内,13个地市先后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共同推动跨境电商贸易发展。

作为扩大开放的改革试验田,广东自贸区从鼓励跨境电商企业进驻到设立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口岸”平台,不断为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及完善其交易的各个环节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技术支持,便利跨境电商产品流动,助推跨境电商发展。南沙片区在跨境电商方面创新推出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服务模式,解决企业与消费者跨境退货难问题。与此同时,在消费者端,广东自贸区还建立跨境电商商品溯源制度,通过搭建“智检口岸”跨境电商商品质量溯源平台,使消费者能够准确查验跨境电商商品的货号等信息,实现源头可查、去向可查,增加消费者对跨境电商产品的信心。

3.4 持续深化粤港澳经贸合作

广东自贸区在地理上毗邻港澳,地处粤港澳发展轴心,是内地与港澳地区交流的重要窗口,肩负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自贸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加强人才交流、金融合作、产业联动发展,促进粤港澳之间贸易往来的特殊使命,而这也成为广东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政策的一大特点。

在监管方面,广东自贸区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等合作框架的基础上,推进粤港澳海关合作,逐步实现粤港、粤澳海关之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例如,在横琴片区,自贸区允许除涉及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和放射性检测或食品、化妆品等外,原产澳门的法检货物在横琴销售使用的,免予检验。在货物相关标准方面,广东自贸区加强粤港澳产品检验检测技术和标准研究合作,试行粤港澳认证及相关检测业务的互认制度,鼓励港澳权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在南沙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集聚区设立分支机构并开展业务,适度放开港澳认证机构进入自贸区开展认证检测业务,比照内地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和实验室,给予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的合资与独资认证机构、检测机构和实验室同等待遇。在交通往来方面,为便利澳门居民往来珠海横琴,广东自贸区对往返澳门与横琴之间的澳门居民采取便利通关查验模式,建立跨境货物无缝连接通道。2021年,珠海横琴增加澳门机动车所有人和驾驶人进入横琴的配额,不断拓展南沙与港澳之间的物流通道,实现香港机场与南沙的一站式“空陆联运”。此外,广东自贸区不断推动服务业对港澳实质性开放,推动清算系统对接、跨境金融、跨境保险等,引入港澳服务业企业,逐步放宽持股比例,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各地联动发展。

4 结语

经过7年的建设与发展,广东自贸区逐渐成形,在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点鲜明的贸易便利化政策措施,并与金融、投资、法治方面的政策相辅相成,共同优化自贸区的贸易发展环境。

近年来,广东自贸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持续向好,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成为激发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又一引擎。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广东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方面的一些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出来,例如,由于内地与港澳之间在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差异,粤港澳之间的合作存在许多机制障碍,广东自贸区作为中国开放的重要窗口,想要进一步打破这些障碍,需要各地政府之间进行更加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安排。

猜你喜欢
通关粤港澳试验区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通关英雄榜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18个自贸试验区
编读往来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