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导向的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策略
——由2022 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第16 题引发的思考

2023-02-28 11:55蔡丽心洪益军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实践型动能定理例题

蔡丽心 洪益军

(龙海第一中学,福建 龙海 363100)

“双减”虽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负担问题提出的,但是高中阶段同样存在着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的问题,为此,高中教学同样需要减负提质。2022 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第16 题以学生熟悉的光滑小环套大环从顶端自由滑下为模型,考查速率与哪个物理量成正比,本题围绕机械能守恒定律主干知识,创新设问角度,渗透了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强调融会贯通,这种题型引导教师要重视作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具备从解题过渡到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

一、试题及解析

(一)2022 全国乙卷第16 题原题(如图1)

(二)2022 全国乙卷第16 题解析

图2

图3

(三)命题立意及启示

本题通过学生熟悉的光滑圆环模型,考查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突出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强调了功能关系、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创新点在于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考查学生熟悉的知识点,每个选项的设问均没有关联,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本题在理综物理单选的第3 题,属于难度较小的题目,从出题者的角度看算是比较基础的送分题。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实验班做了测试,36%学生没有做对,他们表示难度有点大,各选项跨度大无从下手;42%学生猜对,他们知道需要用到功能关系求出v=,能判断B 错误,其他选项根据猜测判断;22%学生完全作对,他们能准确构建物理模型、严格尺规作图,列出正确表达式,求出了,得到正确答案。

事实证明,当前的教育教学成效与国家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的总要求还有差距。高考从文理科模式→3+3 模式→3+1+2 模式,很多学生因为高考填报志愿的需求而被迫选择物理,然而这并没有从根本解决学生学好物理的困惑,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不完整、物理观念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到位。新高考题题目均是原创,题型灵活多变。今年全国卷试题更加凸显“弃模式,去套路”,与平时的练习考试有较大的区别。这给“机械刷题”的考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平时学习过程中忽视物理观念的形成过程而低效率大量刷题是没有效果的。要求学生要回到学科知识原点,深刻理解,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对课本题目进行改造是最为高效的复习和学习方式。

二是学科思维能力欠缺、学科素养表现力不足。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缺乏知识迁移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分析问题角度单一,逻辑推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学科思维和品质。与高考考查要求的对测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比较归纳、推理论证等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更快从解题过渡到解决问题,一方面学生应大胆摒弃“机械刷题”模式,回归知识原点;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要更新作业观,按章节紧扣新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为重点,加强试题的情境设计,广泛取材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来创设情境,立足学生需求,设计出适量且又高品质的作业。

二、减量提质,提高高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一)关注个体差异,树立学科自信,设计“共享型”和“拔高型”作业

“共享型”作业指的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完成的基本作业,它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础型的作业,更加注重知识形成和模型建构的过程,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和每个规律的来龙去脉。在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中,动能定理的推导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可设置几道道“共享型”作业如下:

例题1.(鲁科版必修第二册第15 页第4 题改编)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体,初速度为v1,在与其运动方向相同的合外力F的作用下经过一段位移s后,速度增加到v2,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动能定理。

例题1 为教材内例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作为一道作业题来检测学生上课情况,让学生再一次明确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推导论证能力。例题2 可以要求学生分别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以及分段用动能定理和对全过程列动能定理求解,让学生体会用动能定理解题全程列式的优越性,总结何时用动能定理解题更简便,从而学会从物理规律本身的特点出发考虑选用合适的规律解决问题。

通过设置或选用“共享型”作业,可以激励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尊重知识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也是检测教学重难点是否完成、学生听课效率高低的有效途径。

“拔高型”作业指的是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在动能定理这一节中,我们可以设计例题3 为“拔高型”作业:

例题3 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多过程结合图像考查滑块在不同作用力下合外力做功F-X和速度变化的关系。通过本题引导能力较好的用牛顿运动定律解答,然后对比不同解法的区别。本题适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类似这样的题目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到题外有题,激发他们刻苦钻研的热情。

通过设计“拔高型”作业,训练学生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科能力较强的学生感受到知识带来的“愉悦感”,也令一小部分参与挑战的中等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根据教学规律分层次设置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让学生明白先完成基础才能挑战高难度的知识规律,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作业总量、大幅度减少重复,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共享型”作业和“拔高型”作业相辅相成,“共享型”作业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拔高型作业,而“拔高型”作业反过来可以促进学生把共享型作业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学科自信。

(二)聚焦课程标准,培育学科能力,设计“阅读型”和“实践型”作业

“阅读型”作业指的是学生在学过课内知识学习的同时,借助书籍和现代信息技术自主阅读归纳总结,形成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设置题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动能和动能定理》这一节我们可以设置如下“阅读型”作业让学生完成:

1.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说说什么是能量,能量有哪些表现形式并举例说明。

2.物体动能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相对于牛顿运动定律,使用动能定理解题有哪一些优越性?

4.我们学了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请查阅资料说明定律和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阅读型”作业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纵观近几年高考,每个学科的阅读量均有增加,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学科核心知识,还要具备高效的阅读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阅读型”作业属于开放型题目,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科阅读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通过完成该作业,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实践型”作业是指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平时熟悉的生活劳动中,让学生在感受劳动充实感的同时体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融入生产实践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做到学以致用。如《动能和动能定理》这一节我们可以设置如下“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完成:

1.请访问有关部门,收集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关系的数据,用动能定理解释,并提出能够有效减小刹车距离的方案。

2.请到附近工厂参观传送带运送货物的情景,自己构建模型然后受力分析,用动能定理解释货物获得运动速度的原因。

3.观看有关宇宙飞船升空时的视频,尝试用动能定理分析飞船是如何升空的?

“实践型”作业是为了更好地瞄准“无情境不物理”的命题导向。新高考很注重创设生活生产实践情境考查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若是学生对题目所给情境不熟悉就很难顺利把熟悉的物理知识迁移过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多为学生设计类似带有情境的实践型作业。

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要通过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教材上的知识有限,广泛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本质,整体认识自然界,形成科学思维习惯,会看还需要能说会写。所以我们有必要设计阅读型的作业,让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表达出来。最后,还需要设计实践型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学习快乐的同时,增强他们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是通过教师巧妙的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典型素材与习题,借助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交流、沟通与合作演训过程中逐渐养成的。[2]这需要一线教师将本学科素养有机分解,整合、挖掘教材及课外资料,对学生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能力培养与学科素养的专项训练。针对高考“情景创设、问题引导”的命题要求,提高问题意识,以解决学生存在问题为教学出发点。

猜你喜欢
实践型动能定理例题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三问”动能定理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动能定理应用精析
“生活实践型”任务教学在Photoshop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工作室企业机制项目实践型IT特长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