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助、市场融资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

2023-03-01 08:01张思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财政补贴债权优惠

张思宇

(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 050000)

1 研究背景和现状

1.1 研究背景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也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给予了较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包括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等。此外,企业的研发创新与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紧密相关,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创新,有必要探究上述激励方式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为补贴退坡和补贴政策的精细化制定提供政策参考。

1.2 研究现状

1.2.1 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创新效果的相关研究

政府补贴是政府为鼓励企业创新而无偿拨付的专项资金,由政府主导,可操控性强。Yu[1]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可以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绩效产出。韩纪琴等[2]、祁特等[3]选取新能源汽车企业上市公司数据,分别从产业链和不同市场结构视角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均能显著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研发投入的增加。

孙建夫等[4]研究表明,财税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创新具有两种效应:一是促进作用,二是选择效应,即税收政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会受产业链、产权性质的影响。

1.2.2 市场融资对企业研发创新效果的相关研究

从现有研究来看,市场融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股权融资有较好的激励作用,而债权融资的激励作用不明显。例如,池仁勇等[5]研究发现,相比于政府补贴,市场融资对新能源汽车下游产业的研发投入激励效应更强,对于非国有企业,股权融资能够显著的促进企业研发,而债权融资不显著;侯世英等[6]发现市场融资在研发创新活动的中后期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研发前期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股权融资的激励作用大于债权融资。

2 政府补助、市场融资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机理分析

2.1 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的作用机理

由于创新活动存在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企业通常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此时,政府采取补贴的手段,将极大地释放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

税收优惠主要表现为企业获取期望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与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紧密相关。

在投入阶段,由于财政补贴受政府主导,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而税收优惠由于税率固定,企业所能享受的优惠力度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研发创新活动,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可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投入。

H1b:财政补贴的激励效应优于税收优惠。

2.2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作用机理

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相比,首先,期限较短,很难为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提供长期且稳定的研发资金;其次,债权融资通常需要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并对资金的使用做出限制,影响创新效率。

相较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表现为:首先,股权融资与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利益的一致性,即均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所以,股东更愿意承担风险,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其次,股权融资不需要企业还本付息,能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a:股权融资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

H2b:债权融资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抑制作用。

3 政府补助、市场融资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创新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

3.1 面板模型的构建

为了验证政府补助和市场融资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i 代表样本企业,t 表示2011-2019年9 个观察年份,β0表示不变的截距项,sub 表示政府研发补贴的强度,tax表示税收优惠强度,stock 表示股权融资的强度,debt 表示债务融资的强度,control 表示控制变量,包括资产周转率、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权益净利率,β1、β2、β3、β4等是变量待检验系数,αi和αt分别代表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εit代表随机扰动项。

3.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关键字搜索新能源汽车企业样本,在问财网上搜索“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等关键字,截至2021年12月11日搜索到477 家新能源汽车概念股上市公司,文本对样本进行如下处理:①剔除ST、ST*类公司;②剔除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联不大的企业;③为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剔除数据缺失较多的企业。本文总共选取了72 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使用的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年报、国泰安数据库和Wind 数据库。

3.3 变量的选取和说明

3.3.1 被解释变量

本文借鉴既有研究,采用研发投入强度表示,定义为“企业研发投入/总资产”。

3.3.2 解释变量

研发补贴:采用企业年报收到的政府补助来表示。税收优惠:采用孙建夫等的做法,具体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25%-15%)+企业研发投入×50%。股权融资:采用池仁勇等的做法,用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来表示,与企业总资产之比作为股权融资强度。债权融资:借鉴韩纪琴等的做法,用长期负债、短期负债、应付利息、应付债券之和来表示,与企业的总资产之比作为债权融资强度。

3.3.3 控制变量

参考以往文献,按照重要财务指标选取了控制变量,分别为资产周转率、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权益净利率4 项可能影响企业创新的企业特征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资产周转率:用营业收入除以总资产来表示,衡量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企业规模:通过对总资产取对数来衡量,表示企业的大小。企业的成长性:采用企业总资产增长率来衡量,具体计算为(总资产本期期末余额-总资产本期期初余额)/总资产本期期初余额,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权益净利率:用净利润除以股东权益来表示,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

3.4 整体实证结果和分析

3.4.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1 可知,研发投入强度的标准差小于均值,因此,可以得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波动性较弱。从解释变量看,财政补贴的标准差小于均值,税收优惠的标准差则大于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二者分别为0.027 和0.693,反映出不同新能源汽车享受的税收优惠差异性较大,而财政补贴的力度的差距相对较小;税收优惠的均值大于财政补贴;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标准差均小于均值,但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比较大。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控制变量来看,企业规模、资产周转率和企业成长性波动性较大,反映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部之间的异质性,不同企业在规模和运营效率等方面存在差异。

3.4.2 实证过程和结果分析

由回归结果表2(1)、表2(2)可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两种激励措施可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的增加,但激励效应存在差异性,假设H1a 成立,财政补贴的系数为0.545,在1%的水平下显著,税收优惠的系数为0.080 2,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都可以显著增加企业的研发支出,但在研发投入阶段,财政补贴的激励效应优于税收优惠,假设H1b 成立;反观,对比表2(3)和表2(4)中,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相反,股权融资的系数为0.017 6,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股权融资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假设H2a 成立;债权融资的系数为-0.017 6,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因此,债权融资在研发投入阶段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假设H2b 成立。

表2 研发投入的回归结果

3.5 小结

从整体的回归结果来看,在研发投入阶段,财政政策和融资激励的效果都比较显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股权融资都显著为正,债权融资显著为负,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政府和外部投资者都属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因此,从研发投入的激励因素来看,财政政策无论是在统计显著性还是参数估计上拥有更好的效果,这说明在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前期,财政政策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更积极的作用,其中,财政补贴的系数为0.545,远大于税收优惠的0.080 2,反映出在新能源汽车这类高新技术企业中,财政补贴在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力度方面优于税收优惠,这可能是由于财政补贴通常是政府无偿划拨的方式给予企业货币性资产,因此,研发补贴可以缓解车企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

税收优惠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不如财政补贴主要是因为税收优惠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创新产生的是间接的影响,虽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以起到鼓励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但研发投入的增加依赖于企业的研发资金,而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并不能提前为企业带来现金流。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激励效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享受政府补助的企业往往会贴上政府背书的标签,得到政府背书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更容易获取外部投资者的青睐,因此更愿意为企业提供研发资金,不同的是债权人和股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差异,债权人不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其目的是对资金的使用收取费用,与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存在风险的逆向选择,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通常会使得债权人要求企业提供担保或者是对资金的使用做出限制,从而导致债权融资和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存在消极关系。股权投资者倾向于承担更大的风险并期望获取最大的收益,当企业获取政府补助时,会增强股权投资者的信心,对风险的容忍程度会进一步扩大,同时,企业无需面临短期偿债的压力,可以提高研发创新的效率,因此,呈现股权融资和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存在积极的激励关系。

从控制变量来看,权益净利率只有在研发投入阶段显著为负,说明所有者获取收益的水平和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呈现负相关。

4 结论和对策建议

4.1 主要结论

财政政策和外部融资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创新激励效应具有异质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激励效应均为正,且财政补贴的激励效果优于税收优惠,股权融资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励效应显著为正,债权融资则显著为负。

4.2 对策建议

4.2.1 建立差异化的财税补助机制

第一,根据整体创新阶段的实证结果,应把财政补贴主要集中在研发投入阶段,财政补贴在新兴行业中发挥着引导作用,由于近些年财政补贴逐年退坡,因此,本文认为更应该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到财政补贴可以发挥作用阶段,遵循着该种逻辑,也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研发投入阶段补贴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补贴的杠杆作用,撬动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第二,税收优惠应拒绝“一刀切”“大水漫灌”式的税收优惠方式,与此同时,应加强对企业税收优惠资质认定的监管,防止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间的寻租行为。

4.2.2 完善市场机制,加大金融政策的激励作用

研发创新作为一种市场性活动,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政策很难满足其资金需求,市场融资无论是在效率和规模上都比政府补助更具优势,因此,应以市场融资为主导来实现研发资金的新供给,利用金融市场来主导企业研发投入,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补助逐年退坡的背景下,政府应该从财政补贴的财政政策逐步转向以市场融资为主的货币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例如,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财政贴息,使企业享受较低贷款利率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债务融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抑制作用主要是较高融资成本及偿还本息的压力,因此,应加强企业研发与市场的融合,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金融市场支持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减少内外部信息的不对称来降低融资成本。

猜你喜欢
财政补贴债权优惠
债权让与效力探究
有优惠!有靓货!房企铆足劲的“金九银十”来袭!
优惠订阅
读者优惠购
西夏的债权保障措施述论
试论电子债权的相关法律规定
财政补贴不是产业发展的唯一路径
把“优惠”做成“游戏”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
论未来债权的让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