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类专业产教融合“五位一体”人才培养路径*

2023-03-01 05:25许孔联
南方农机 2023年6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产教技能

许孔联 ,姚 钢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不断交叉融合,特别是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使得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呈现迅速增长趋势。为应对智能制造类高端技能人才储备不足问题,作为技能人才重要供给源的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物联网应用技术等新专业,同时积极将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1]。许多学者、院校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如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主要强调产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过程融合[2-4];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案例研究方面,围绕产业发展实施了专业建设、调整与优化的实践研究[5-8]以及课程建设研究[9-10]等。

当前,职业院校常见的产教融合模式主要有“订单”培养模式、共建实训基地模式、共建项目学院模式、组建职教集团模式等,这些模式有效促进了专业与产业对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校企合作形式单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意识不强、科学研究水平不高等。因此,面向智能制造领域,整合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制造企业等社会各方资源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紧密对接,是职业院校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1 “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的功能

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学校五方联动的“五位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能够积极推进整合教育、产业、技术、就业资源,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深化产教融合、紧密产教互动、支撑产业发展,为精准服务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1)有利于保证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技能人才培养能够始终融入产业链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能够有效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有利于在当前技术创新密集的新业态下强化学生的技能及创新意识。

3)能够有效促成关联较深的合作共同体,探索具有鲜明特色和符合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产教融合之路。

2 “五位一体”人才培养路径构建

围绕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学校“五位一体”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合作各方优势,形成资源合力,推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是全方位深入促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方式。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以政策支持和引导为主,保障产教融合的宏观环境;行业协会实施协调引导,规范行业发展的必要准则;产业园牵线搭桥,提供与专业群对接的企业集群(上中下游);企业是合作育人的直接载体,与学校共同制定涵盖教学项目、标准、文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的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共同全过程育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为企业,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是保障专业精准对接行业、企业以及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通道。“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框架

2.1 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推进产教融合

一是面向智能制造建立教师顶岗实践基地,在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学校与相关智能制造类企业共同构建教师顶岗实践基地、国培和省培基地,共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站”等合作项目,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纵深发展;二是积极响应职业教育扩招和社会化培训功能,面向企业、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招收有工作实践经历的人员入学,探索健全“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灵活学习机制;三是深化“引企入教”制度改革,产业园引企入园、学校引企入校,产教融合协同建设具备智能制造真实生产环境的生产型实训基地。

2.2 行业协会协调引导人才培养

依托智能制造行业协会、职教集团等平台,充分调动高科技研究人员、企业技术员、人力资源管理者、知名企业技能大师等,开展讲座、技术培训、企业调研及研讨,将企业生产标准、职业准入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融会贯通。通过行业协会平台,收集行业信息,掌握企业对技术人员的最新需要,指导学校开展教学,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2.3 专业群对接园区企业群深化校企合作

基于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物联网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搭建的面向智能制造的专业群,具有覆盖两化融合下先进制造业的先天优势,符合当前产业园区新兴产业、新兴技术对技能人才综合素养培育的要求,更利于对接产业链(上中下游)、服务企业群;同时,依据区域制造业特点、园区企业群发展要求,校企协同精准制定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2.4 教学项目对接企业项目推进学用融合

将企业工程实践项目融入教学过程,实现工程认知搭建、基础技能培养、综合应用技能提升的技能养成过程,从而通过工程项目引导,合理重组知识、技能教学项目。

1)充分调研,明确专业定位,扎实做好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工作。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分区域,如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等区域;分典型企业,如大型制造企业、中小微制造企业;从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和毕业生岗位跟踪等方面进行调研,从总体上把握智能制造各专业工作过程、职业资格及发展目标。

2)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确定职业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结构体系。针对智能制造类专业的培养要求,深入企业岗位现场调研,邀请熟悉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专家参与座谈,通过“头脑风暴”法,对智能制造各专业方向的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确定职业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结构体系。

3)转换、提炼学习领域课程,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思路,协同行业专家,依据职业资格标准,运用“能力递减法”,按照从高端复杂典型工作任务到低端简单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进行任务分析,依据技术复杂程度和知识难易程度,综合应用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进行逆向归纳,形成由复杂到简单的三个层次的智能制造技术职业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

4)以产品、项目、设备等为载体,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组织课程教师运用“能力分担法”划分学习领域的内容,构成学习领域框架内的“小型”学习单元——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以产品、项目、设备等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中某一任务为基本单位,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的出发点进行设计。

2.5 教学标准对接企业标准推进标准融合

企业标准是保障员工职业技术技能水准和工程实践质量的核心指标,将教学标准对接企业标准,实现技能与素养培育对标工程实践,能够有效保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技能内化,以工业机器人操作技能培养为例: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下,把企业各种现场的工艺和技术流程经过处理转化为教学素材、教学资源,形成网络文本或视频资源,学生在网络平台搭建工作站,通过虚拟仿真等环节建立起对实践对象和工具的初步认识;经过工业机器人实操训练,培养设备操作和编程的概念;到校内基地实施以“机器人搬运工作站”为主的搬运规范训练,提升工艺实施和精确控制能力;再到政府企业共建的园区实训基地针对不同岗位进行岗前培训;最后,通过在校外基地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完成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

2.6 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推进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是企业愿景、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了解企业、了解职业、了解岗位的重要途径,探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方式,能够拉近职业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校企合作不单纯是使学生接受岗位技能培养,还应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文化。要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求学中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将职业工作者所需的各项素质,转化成相应的训练活动及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配合技能教育模块,逐一实施。

2.7 科研对接企业需求提高技术研发能力

集合政府、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产业园区技术力量和资源,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围绕产学研用开展相关探索,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中寻求突破点,整合专业技术与师资资源,通过介入产业、企业项目→技术合作开发与支持→某技术方向寻求突破的发展路径,在实践中历练师资业务能力,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形成产、学、研、创、用一体化技术孵化平台,实现专业教学团队技术研发水平的有效提升,扶持指导一批学生进入“双创”行业。

2.8 多措并举提升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智能制造类专业依托其教学、科研、设施及人才等优势资源,直接对接行业产业需求,通过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咨政服务等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技术服务。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品牌专业优势和科研骨干优势,依托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科技创新团队等服务载体,主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攻关、产品升级、成果转化等各类应用型技术服务,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2)社会培训。搭建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共享教育资源,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构建开放式的培训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培训、科普培训、创业培训、人文培训等;培训对象有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培训形式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校内培训和校外办班、现场授课和网络学习等。

3)咨政服务。充分发挥经济、科技、文化、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智库优势,加强与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的对接和融合,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研究,主动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可操作性强的咨询建议。

3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学校“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能够有效整合与发挥各类社会资源优势,形成资源合力。全方位深入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是智能制造领域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能够为育人质量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产教技能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