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造视域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3-01 05:25魏翠琴王荣扬何彦虎
南方农机 2023年6期
关键词:智造高素质校企

魏翠琴 , 王荣扬 , 何彦虎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0 引言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1]。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地方产业转型发展的驱动引擎,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国家接续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宏观政策文件,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带来新利好。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制造业集群等战略部署,为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必须按照专业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要求,主动适应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瞄准企业人才需求,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服务产业群发展,推动建成与经济和民生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李杰等[2]提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包括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程度等7个方面,共56项评价指标。什么是绿色智造,国内外尚无准确概念或者权威定义。郑昱等[3]认为,绿色智造就是绿色化和智能化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发展。张旭[4]认为,绿色智造是符合生态规律、适应绿色发展,以智能化为科技手段的制造业形态。在绿色智造视域下,诞生了一些新兴的行业和职业。如以绿色智造服务和绿色智造智库为支撑的“绿色智造大学”,助力企业实施技改、扩产、绿色节能的金融创新产品“绿色智造贷”,国家新职业“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等等。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绿色智造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1 绿色智造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

1.1 沪湖绿色智造廊道和G60科创走廊建设,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新机遇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正在打造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万亿产业新引擎,湖州市发挥长三角腹地优势,正积极推进沪湖绿色智造廊道和G60科创走廊建设[5],打造全国绿色智造名城。绿色智造实现了“设备自动化+生产精益化+产品绿色化+管理信息化+人工高效化”,智能工厂里的员工演变为产品的设计者和智能生产系统的管理者,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提高;生产流程的动态性、小批量、个性化等特征,促使一线的生产工人也需要掌握丰富的产品知识;他们不仅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能,更应具备对智能网络高度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协同、创新、自主学习等综合性能力。绿色智造突出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等理念,为新时代人才转型提升带来了新机遇。

1.2 绿色智造成为制造业升级主方向,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能力提出新挑战

在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下,生产工艺绿色化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技术快速发展也倒逼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各地龙头企业如动力电池(天能、超威、微宏动力等企业产能占全国8%)、智能电梯(巨人通力、沃克斯等企业产能占全国10%)、新能源汽车等千亿产业,应积极推广应用以节能、节水、节材为重点的绿色制造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装备。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6],对专业人才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1.3 多元综合成为企业岗位能力新需求,对专业群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新要求

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了先进过程控制(APC)、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等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实现生产控制智能化,使得生产过程及装备更加智能复杂;90%规模以上企业应用了过程控制系统(PCS),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绿色化、智能化的转型发展需要多元综合的岗位能力[7],对专业群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2 绿色智造维度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多数企业由于对校企合作缺乏战略思考和实践经验,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使校企合作最终成为企业对学校的公益支持或功利性的投资,使校企合作陷于有“合”无“作”的状态。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不少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举办企业家宣讲会、送学生去企业参观和顶岗(或就业)实习等浅层次合作层面上。校企双方还是“两张皮”,离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相互交融,深度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零距离对接还有较大差距,制约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员到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

2.2 教育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

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着教学与需求“两张皮”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陈旧,没有动态更新,没有围绕市场教、跟着项目学。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差距大,学生工作态度与单位主流差距大,学生平时表现与创新创业能力差距大,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但人文素养、职业能力素养水平不高,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所需人才不符。

2.3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现象:在教学模式上,课堂教学的程式化倾向严重,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忽视了对学生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满足不了人才发展性和岗位迁移性需求;在师资组成结构上,“双师型教师”偏少,专业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实践教学,实训教师理论基础薄弱而不能有效讲授专业课;在教学环境上,实验实训平台脱离工程实际,校内没有实现“理实一体化”,校外缺少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教师运用信息化等先进技术的能力较滞后,教学创新意识不够,个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3 重构绿色智造维度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为推动区域主导产业能级提升,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自身专业构成,成立绿色智造专业群,深入建设推进“双元三融六共”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立足区域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学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培养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图1 “双元三融六共”人才培养模式

3.1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能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质,高职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场所,产教融合[8]将教学环节、企业生产、素质训练以及技能培训等多种技能融为一体,将大学的研究性与企业的应用性进行综合,既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训练了相关的技术技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一方面,产教融合提升了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参与度与贡献度,企业结合自身优势与岗位需求,与学校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提升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知识优势,与对口企业强强合作,促进了更多更好的知识成果转化与科技成果经济产出,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优势互补[9]。高职院校开展双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实施共同招收学生学徒、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训场地、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进行学业评价等六大举措,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的对接、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与岗位的对接、教材与技能的对接。校企共建绿色智造课程标准,制定并优化符合地区主导产业工业过程控制领域需求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助推企业成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组建现代学徒制班级。

3.2 实施德技、专创、课证三融合育人

以人才可持续发展为基点,将德育教育、劳动教育、思政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周期,并将其有效融入技能教育中,建设德技融合的教学模块,如通识教育模块、素质拓展模块、专项素质模块等。在专业课程教学模块中,将思政、劳动、素养教育有效融入,并通过考核驱动有效实施。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以众创空间、创新工场、企业现场为基地,以创新创业基础课、创新创业实践课、创新试点班和专利小班等作为专创融合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打造专创融合标准与创新评价指标[10]。推进“1+X”证书融入专业核心课程,在“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机器人系统集成”“三维建模”“机械制图”等课程中完成“X”证书考核内容的融入。

3.3 融入“X”证书和思政元素,建立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将“X”证书标准和课程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以“X”证书为桥梁,贯通中高职职业技能互认,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绿色智造专业群内各专业根据产业核心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强化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底层共享、核心分立、顶层互选”的开放共享课程体系。同时,将德育教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等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优化公共通识课程和专业群专业基础课程,组建专业群共享课程,实现专业群基础课程的底层互通;对接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机器人集成应用、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字化工厂产线与运维等“X”证书要求,结合专业群内各岗位能力培养标准,重构专业群核心课程;以多元综合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专业群互选课程,供专业群内学生根据职业发展规划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培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双元三融六共”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课堂革命”为主要抓手,实施“三教”改革工程,组建现代学徒制班级,依托绿色智造产教联盟,推动绿色智造技术升级与科技成果转化,重点突破绿色智造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如制造业实施生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高性能液压元件设计与制造、智能电梯远程监控云平台和维保服务云管理平台技术等,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培养。

猜你喜欢
智造高素质校企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智造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3D打印智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