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思政课一体化的功能、困境与路径
——以上海市向明教育集团为例

2023-03-01 02:16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育人

胡 宏

(上海市向明中学,上海 2000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34 页。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直接关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成长目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44 页。,为学校思政课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根本遵循。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意味着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一切要素、所有资源相互协调、逐渐融合,这一过程涉及抽象且复杂的意识、精神、思想观念等各种层面。因此,欲落实这一过程,不仅关涉直接性的主体——学生、教师和家长,事实上整个社会皆有协同育人的责任。在上海,目前公办学校中大部分是单独学段的法人主体,如小学、初中或高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的比例不高。这导致在落实“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时候,主要谋篇布局的是区县一级政府主管部门,各校校长更多是思考“在本学段如何落实好思政育人的功效”,因而,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有效落实需要校长依赖较为完备的平台,以及由此历练出来的整体性视野,而集团化办学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形式,2016 年成立的上海市向明教育集团经过数年的实践较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上海市向明教育集团以上海市黄浦区向明高中为龙头,共有成员校11 所,均为公办学校。依托集团化办学的优势与黄浦区教育局的支持,同时邀请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交大马院”)以课程顾问的形式加入集团,以此形成涵盖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基础教育学段共13 家单位的平台雏形。7 年来,上海市向明教育集团不断围绕组织建设、资源共享、师资成长、学生培养等多个方面开展基础教育思政一体化育人的探索:立足现状与不足,探索新的机制与策略,行之有效地开拓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的路径。

一、集团化办学对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功能审思

集团化办学模式是一种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合理配置人财物等教育资源,构建适切的组织结构及制度,实现集团化办学成员学校的良性运行而采取的运行方式。①张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研究》,《教育研究》2017 年第6 期,第87-94 页。相较于单体的特定学段的学校,集团化办学凭借其体量以及在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有机整合,在优质资源共享、课程设置和方向整合等方面无疑具备显见的便利。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它具有大中小一体化的“体质性”优势。

1. 集团化办学为思政教育一体化提供资源支撑

集团化办学旨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实现优质资源的倍数增长,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引发的利益冲突问题,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提升基础教育服务水平。从学校个体视角来看,集团化办学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集团内各所学校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优质学校在帮助薄弱学校时尊重其发展历史、周边环境和已形成的办学特色,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充分发挥自身辐射作用的同时向新的高度攀升。从集团化办学作为一个整体视角来看,不论是在属性还是功能方面,都大于个体学校的总和。也就是说,集团化办学既可以激发单体组织活力,还可以经由系列规划、协调、统筹等策略发挥组织之间的合力,实现整体大于个体总和的效应。

集团化办学在资源配置层面应聚焦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共研,教师资源的协调、发展与流动,以及集团文化资源的共创、共享与共融。②桑国元,刘璐璐:《协同学视域下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治理及其资源配置》,《教育科学研究》2023 年第4 期,第90-96 页。通过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共同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开展交流互鉴活动,促进教育内容资源共建共享、优质师资队伍共享等。与个体学校相比,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更强调一种动态的网络关系,通过成员校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形成网络节点的结构、定位和相互关系。因而,从教育资源来看,集团化办学在促进思政教育一体化方面的资源,远远大于学校个体层面的资源。

2. 集团化办学有利于促进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战略整合

战略整合是集团化办学的高阶水平,直接指向价值诉求和学校办学方向,在发展战略层面具有高度匹配性和一致性的集团学校,内部合法性水平较高,有利于形成符合多方利益的互动机制和模式。③张爽:《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与关键指标》,《中国教育学刊》2023 年第4 期,第13-18 页。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通过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转化,可以带动整个集团朝着更有活力、更有秩序的方向发展。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落实层面来讲,集团化办学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整合,回应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培养目标演变的双重挑战,并基于一定的核心价值观围绕学校愿景做好规划和设计,制定目标体系和任务体系,形成路径清晰、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的学习发展准则和方案。战略整合对于集团化办学而言,意味着同一集团内的学校在制定、实施战略的过程中,有关学校发展的价值、战略定位和规划设计具有相似性和匹配性,是一种深度集团化的表现。正是因为集团内学校之间有共同的价值主张和发展战略,能够深度合作并彼此支持,故而它们相互吸引且凝聚力越来越强,成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和集团公共目标的重要伙伴。

3. 常规性制度为思政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扎实的制度建设,是集团发挥实效、行稳致远的“四梁八柱”。向明教育集团始终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因此,集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以常规性的制度来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在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得到真正的落实。理事会是教育集团最高的议事决策机构,向明教育集团因势利导,以理事会为基础性依托,将集团各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为理事会常设议题,每期会议都展开工作讨论,结合集团整体工作安排对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全链条覆盖。

首先,做好教师教育是本与源。向明教育集团坚持党建引领原则,着力强化教师思政工作,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各项主题教育中,定期组织集团成员校全体思政教师开展集体学习。各校思政(道法)教研组均安排双教研组长,其中一位由党支部书记兼任,负责对各校学期思政教学工作计划整体把关,集团层面每学期由轮值单位的党组织牵头召开思政教研组长会议,通过定期学习,牢牢把握“党管讲台”的基本原则。其次,向明教育集团坚持思政教育议题的全程护航,以理事会为议事决策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其中,集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每期会议的固定主题,内容涵盖集团整体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各校思想政治教育计划、重点思政教育活动等。对于会议通过的议题和事项,均安排龙头校党组织负责人为牵头人,全程跟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和开展,通过资源协调和全程监督,确保各成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最后,向明教育集团坚持思政教学活动的全链覆盖,积极探索举办集团层面面向学生的思政类活动。除了日常思政教学课程之外,集团内成员校深挖各校特色资源,邀请高校智库的思政专家围绕“科创、体育、金融”开设科创思政、体育思政、金融思政等思政课程与活动,并在集团内共享开展。如,巨鹿路一小的乒乓思政课、金陵中学的金融思政系列活动,向明中学的科创思政主题展示等,通过特色思政活动做到了集团内的全链条覆盖。

二、集团化办学落实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现实困境

集团化办学从多个层面有利于思政教育的落实,在体量、资源和制度方面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毋庸讳言,当前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困境不仅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还制约了集团化办学的进一步发展。

1. 思政一体化的意识尚显不足

教育意识是教育行为的前提,这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必须对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根据教育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育行为,保障教育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落实起关键性作用,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思想的引导者和心灵的导师。可通过课堂教育、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但从目前实践现状来看,大中小各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普遍存在一体化教育意识淡薄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学习和实践行为的选择,致使教师缺乏行动力和自觉性,从而导致一体化教育无法落到实处。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各学段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学校未能将各自学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大中小一体化教育体系中,即使在理论层面或学校发展计划中有所提及,但在落实过程中并不够重视,甚至缺乏具体的行动计划;其二,由于相关政策宣传解读不到位,多数教师没有意识到大中小一体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相关政策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其三,由于不同教育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缺乏有机的联系,导致育人效果不佳。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育人意识提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有机联系的教育体系,综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水平和育人效果。

2. 从实际环境来说,互动共享平台不够完善

思政教育一体化平台建设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具有教育资源管理、教学管理、互动交流、学习分析、综合素质评价、教育资源共享、教学成果展示等多种功能,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从理论视角分析,互动共享平台拥有多种功能,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上海市向明教育集团会因复杂的情境遇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平台功能有效性发挥。其一,平台建设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只能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无法满足集团化办学的整体教育需求,从而影响了平台的应用效果。其二,平台建设的机制和策略缺乏明确的整体安排和实施计划,导致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和滞后的情况,影响平台使用体验感,难以吸引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受众,进而导致平台发展的过程缓慢。其三,平台的内容和质量缺乏进一步的筛选与提升,教学资源质量和多样性以及内容的深度、广度等多个层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平台上的内容种类繁多,包括文章、图片、视频、音频等,需要筛选出当前最热门、最有趣的话题和讨论,并定期更新和维护,保持其新鲜度和吸引力。鉴于以上不足,各成员校在建设互动共享平台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将会导致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吸引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受众,从而导致平台发展缓慢。

3. 从落实主体来说,专业师资队伍尚不健全

思政教育一体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而专业教师作为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于推动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主观上看,专业课教师未深刻认识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技能提升等多重功能,片面地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学工队伍的责任,人为地区隔“教书”与“育人”的孪生关系。①徐林,王阿舒:《技能型社会高职思政教育的逻辑、审思与路径》,《中国远程教育》2023 年第7 期,第67-76 页。思政教育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营造,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创新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然而,由于一些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思考,导致课程内容缺乏吸引力,难以产生感染力。上海市向明教育集团在教师专业队伍建设过程中,因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思政教育一体化认知、教师团队组合、师资培训等诸多问题,而影响了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可持续化发展。

其一,专业教师缺乏思政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思政教育一体化的需求。由于思政教育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要求专业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多数专业教师并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故难以胜任思政教育一体化的任务与要求。其二,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认同和重视。有些专业教师可能认为思政教育是附加的、次要的课程,不如专业课程重要,因此,缺乏投入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动力。其三,专业教师的团队结构不合理,缺乏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和交流。由于专业教师的背景和研究方向不同,可能会导致他们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存在困难,因此,需要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四,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发展不足,缺乏持续的支持和提升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转型,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技能,而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也需要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总而言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故需要针对上述困难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推动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三、集团化办学促进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如何有效促进思政教育一体化,提升思政教育一体化意识、完善互动共享平台、构建专业师资队伍,使每位学生都能受到全面、系统、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教育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有效路径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向明教育集团在过去的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

1. 加强党团队接续培养,增强思政一体化育人意识

“大中小一体化”是思政育人的总体规律、总体方略,“党团队接续培养”是“大中小一体化”总体育人观、系统育人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向、同行、同心圆,能够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1)开展培训衔接,做到环环相扣

向明教育集团依托党团队平台,每年定期开展“大手牵小手,你我手拉手”思政研学项目,依托区级共产主义学校——向明中学分校平台,为集团内团员、队员开展理论课程。通过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交大马院教授等党团史专家学者,集聚区委宣传部、红色场馆讲解员、抗美援朝老战士等师资力量,开设“党的基础知识”“理论原著导读”“时政热点解析”等理论课程,展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独特价值和我国制度体制的内在优势,并指导学员通过孵化成果加强理论学习深度,鼓励和发动学员借助互联网等传播手段,让学习内容“实”起来,让学习形式“活”起来。依托高校青年党员群体,在社会实践、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做到了高校与高中思政工作的顺利衔接。交大马院研究生党员提供“陪伴式指导”,组织集团内团员队员开展专题研讨与学习,并对集团暑期集中培训、微团课学习、职业体验等进行全方位指导。

(2)开展仪式教育,做好衔接培养

庄重的仪式是接受政治洗礼的重要手段。在重大时间节点,向明教育集团开展党团队仪式活动,运用仪式教育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党、爱国情怀。集团内各校党、团、队组织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节点,开展党日、团日、队日活动,带领青年教师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邀请高校青年党员教师为团员、队员开设团课、队课,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党的历史、方针政策、科学理论开展系列主题宣讲。同时通过读书分享、经典诵读、演讲比赛、红剧展演等活动,鼓励学生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依托高校团委为展示成果搭建平台。例如,向明初级中学、巨鹿路一小积极鼓励队员、团员担任红色场馆讲解员,向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使党团队活动“内容互补、形式分层、共同提高”。

2. 优化思政育人环境,促进思政学习的互动共享

优化思政育人环境,促进思政学习的互动共享,是当前思政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黄浦区在实践中不断连通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构建思政课程主空间、场馆思政移动空间、社区思政情境空间、多媒体思政网络空间四大空间,鼓励学校充分运用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开展项目化学习,通过探究形成成果,获得体验感悟。在集团各校原有基础之上,融合社会、集团、家庭三大元素,开展立体式思政育人。

(1)开发第二课堂,践行学科走向实践

在严格落实“第一课堂”思政课程建设的基础之上,推动第一、第二课堂联动。其中,第一课堂以思政课为主导,提供思想引领内容供给;第二课堂通过共青团引领实现实践育人、知行合一。以向明中学为例,学校通过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共青团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跳出学科的“小学习”,进入社会的“大学习”。经过多年探索,已形成“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责任教育、文化素养教育、自主创新教育、绿色生命教育”五大项目13 门核心课程。并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创新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红色寻访等系列活动,拓宽思政教育平台,增强实践转化,丰富学生自身体验。清华中学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以“红色校史”为切入点,以校友事迹为学习素材,先后授予学生“王孝和英雄中队”“韩人耀英雄中队”及“黄学东英雄中队”等荣誉称号,鼓励少先队员通过学习百年校史、挖掘校友故事、开展红色宣讲、参与红色寻访等活动,感受百年校史中的历史责任与初心使命。

(2)聚焦社会课堂,打造育人移动空间

唯有把思政小课堂跟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才能使思政课程建设与德育建设同向同行,形成合力,落实铸魂育人。集团龙头校向明中学从2011 年开始,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前往全国各地开展为期三天的春假研学活动。利用春假,学校让学生走入社会,接触和感悟祖国的悠久文化和自然资源,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会认识社会、思考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目前,学校已编辑成册《行走中的文化学子——春假十年纪念》,实现了春假研学从实践到理论总结的跃升。同时,在校内,三个年级分别以“理想寻梦青春”“立德修身”“筑梦践行”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通过仪式教育、传统节庆教育、法制系列教育等专题教育类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重视家庭港湾,筑牢思政始发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强调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的关键性作用。向明教育集团在落实家庭教育工作中,通过正视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家长的新需求、社会的新需要,来创建有特色的家庭思政教育项目。在集团专家的指导下,各校构建了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整体框架,统整资源,并进行科学论证与研究,科学架构家庭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拓宽家庭教育的实施路径,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从平面到立体,从单向到双向,从单一到多元,实现了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指导。例如,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围绕“成为二中心智慧型家长”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目标,打造了“向日葵家长成长营”家庭教育指导新品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在学校“童味教育”的指引下,建立了家校互动模式,引导家长主动参与策划及实施各项家校合作活动,逐渐优化和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的内涵,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家庭教育创新路径,力求创出“童心飞扬,三心护航”的家庭教育品牌。向明中学以学校创造教育育人目标、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高中生健康成长的需求相适应为立足点,提出并打造了“创智型家长”的家庭教育品牌项目。

3. 培育教师专业素养,打造高质量思政育人队伍

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思政教师是基础,他们的专业化发展更是关键。①计琳,周敬山,谢诒范:《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23 年第3 期,第46-53 页。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向明教育集团由向明中学思政教研组牵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协助下,组建集团思政课建设研究基地,共同构建“思政一体化建设智库”,以教学内容构建、教研活动组织与特色课程群开发等活动为抓手,培育高质量的育人师资队伍。

(1)大中小学共同构建教学内容

大中小不同学段的思政课(道法课)教学目标和教材使用存在较大差距,面对不同学段的要求、不同年龄的认知,往往难以在知识层面做到上下贯通。但自2021 年秋季学期开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难题。向明教育集团把《读本》用作思政课共通教材,依托研究基地开展集体备课,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体悟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将不同学段分册内容与本学段思政教材规律结合,注重将系统性与学段针对性、严谨性与学生适宜性紧密结合,重点突出,螺旋式上升。例如,向明高中将高中阶段读本之第一讲与第二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渗透在必修1 的教学中,将第三讲“领导力量”、第四讲“根本立场”、第五讲“总体布局”、第六讲“战略布局、安邦定国”渗透在必修3 教学中,将第八讲“和平发展”渗透于选必1 教学中。通过与教材的融合教学,落实思政教育。

(2)大中小学共同组织教研活动

讲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核心在于教研活动。向明教育集团在实施大中小思政课程过程中,主要通过三大方略进行。其一,设立模块学习,让大中小思政教师同桌共研。研究基地在特级名师与大学教授的共同设计下,围绕青少年思政教育以及课改热点问题,设立了13 个教学专题,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性教学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概念和单元教学”等。每月开展研讨会,就每期专题设立子问题。例如,你是如何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型教学可以有哪些形式?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型教学中你的困惑与困难有哪些?每个专题都由大中小学思政教师组成小组同桌共同研讨,以小组作业、集体讨论的形式擦出智慧火花。其二,开展同课异构,让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同台展示。同一个知识点,如何做到“青言青语”和“童言童语”十分重要。结合《读本》内容与时政热点,集团思政研究基地每学期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与交大马院开展联合公开课展示,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同上一堂课,从不同层次讲述同一个故事,体现一体化育人成效。例如,在2021 年研究基地开展“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展现大中小学生在学习党史活动中的收获。其三,实施集体备课,确保思路一致,创新多样。向明教育集团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交大马院具有马克思主义学科背景的教授,对《读本》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解读和集体备课,确保集团内中小学思政教师能对《读本》和教材中的思政教学内容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力求规定动作不走样,确保讲得对。

(3)开发学校特色思政课程群

集团化办学不是“1+1”,而是要考虑如何把多个1 融合在一起,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课程群建设。思政课程群建设实质上是课程思政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课程群建设能够从“具体主题的构建”角度进一步强化教学课程的全方位协同,推动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和教育主题上的范式转换。①李新:《立德树人实践中思政课程群建设价值与策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 年第3 期,第23-25 页。集团以龙头校向明中学的创造教育品牌作为集团的特色,把科技创新课程的开发建设作为集团共享课程的重点。建设以科创为特色的共享课程。2019 年起,卢湾二中心小学面向集团内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小学生开设“机器人教学与竞赛”特色创新课程。2020 年起,集团重点建设与实施一批特色课程,包括向明中学的“创意工坊”、向明初中的“无人机课程”、卢湾二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的“机器人教学与竞赛”、七色花小学的“科技创新课程”、巨鹿路一小的“Swift课程”。

同时,集团在课程的基础之上逐步孵化出一系列“科技思政”专项项目与课题。例如,聚焦“新时代科创人才培养”主题,向明高中牵头组织覆盖中小学的信奥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一体式培养,鼓励学生在求学初期扎下“科技报国”的理念。同样,思政类专项课题也会在思政创新课程的共享中不断孵化。如,“对于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高中生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提升研究”“疫情下上海高中生使用线上学习资源的调查研究”“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社区老年志愿者研究”“对黄浦区的爱心暑托班现状调查及研究”等多个优质课题先后荣获市、区多项荣誉。课程群建设让学生走出了课堂,走出了文本,让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课堂外,走进了鲜活的社会情境中。通过开放课堂教学时空,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集团活动领域延伸。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