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桩式坞墙结构的计算分析

2023-03-02 00:14赵家旺文藻
珠江水运 2023年2期
关键词:前墙板桩施工期

◎ 赵家旺 文藻

1.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2.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1.引言

船坞是一种供船舶修造的大型结构工程,一般分为浮船坞和干船坞。其中干船坞结构主要包括坞室、坞口、水泵房、围堰、基坑等。作为船坞结构的核心部分,坞墙结构可采用重力式、桩基承台式、板桩式、半重力式、混合式和衬砌式结构。对于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工程环境,宜采用板桩式坞墙结构。

同样是板桩结构,板桩式坞墙与板桩码头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分为前墙、拉锚结构、后墙等;前墙多采用组合钢板桩或地连墙形式;后锚碇多采用混凝土墙或桩等形式。主要计算内容有前墙踢脚稳定性、锚碇结构稳定性、拉杆内力、前墙内力等。但是,板桩式坞墙又有其独特之处:

(1)在修造船工况,前墙前面没有水压力作用,为“干”的情况;而板桩码头墙前有水压力作用。

(2)由于船坞底板的存在,在使用期,坞墙前方时刻有底板的支撑作用;而板桩码头没有。

基于以上两点的主要不同,板桩式坞墙的设计和施工也要有所特殊考虑。本文以南亚地区某项目为例,结合板桩式坞墙施工工序和结构特点进行设计计算分析,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2.工程项目简介

干船坞主尺度为135x28x13.8m,没有中间坞门,坞底标高为-7.0m,坞顶标高为+6.8m。坞墙采用板桩式结构,前墙坞壁采用∅1219钢管桩&AZ20-700钢板桩组合桩结构形式,锚碇结构采用AZ20-700钢板桩,钢拉杆直径为65mm,间距1.5m。顶部胸墙采用混凝土结构,内部设有公用廊道,下部为门机前轨支撑桩,桩型采用φ800mmPHC管桩。坞底板采用混凝土板结构,厚度为1.5m,下部为φ500mmPHC管桩支撑。

由于地基土多为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等软弱土层,故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置换率40%。

3.主要施工工序及危险工况

坞墙结构的主要施工工序为:

①坞底板桩基施工—②坞壁组合板桩施工—③门机轨道PHC桩施工—④锚碇板桩施工—⑤拉杆安装及抛石—⑥坞室开挖—⑦坞底板施工—⑧桩帽及轨道梁施工—⑨胸墙施工—⑩坞顶回填。

整个过程均为干施工状态,可以看出,在第六步坞室开挖完成后,第七部坞底板施工前,坞墙结构处于墙前没有底板支撑作用,且没有水压力作用的危险状态,此时为施工期的危险工况。整体施工完成后,坞顶设计荷载达到了使用期荷载,此时为使用期的危险工况。

此外,由于坞壁结构已经处于完成状态,在坞底板施工前会一直处于受力状态,实际上会存在一定的变形协调。等到坞底板施工完毕后,底板的支撑作用形成,坞壁在底板位置处的变形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前期已经发生的变形为永久变形,不会因为坞底板的施工而将变形“顶回去”,故仍需要考虑[1]。

4.设计计算

4.1 设计输入条件

主要计算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计算参数

土质参数如表2所示,地面均载30kPa(施工期为10kPa)。

表2 地质参数

4.2 设计工况

根据前文施工工序分析,首先将计算模型分为施工期和使用期(本文暂不考虑地震作用)。

1)施工期采用设计高低水位进行计算,墙前没有底板支撑,坞顶标高为+2.5m,即坞顶开挖面高程,顶面受施工期荷载。

2)在施工期计算完成后,读取前墙在船坞底板位置处(约-7.75m)的变形值。假定在坞底板施工完成后,此位置的后续变形为零。

3)使用期采用极端高低水位、设计高低水位进行计算,墙前有底板支撑,需要在模型中给定一个假定“刚度系数”。坞顶标高为+6.8m,受使用期荷载。

4)通过调整假定的“刚度系数”值大小,将使用期计算得到的前墙底板位置处变形值,与施工期计算得出的一致,此时为最终的计算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使用期模型时,需按照设计水位分别调整模型,使各个水位计算得出的底板位置处变形值均为给定值[2]。

如果不考虑施工期位移,在使用期计算模型中直接定底板刚度系数,会造成两种结果:

1)给定的刚度系数偏小。使用期前墙变形位移较大,大于施工期的变形数值,总体结果偏大;

2)给定的刚度系数偏大。使用期前墙变形位移较小,小于施工期的变形数值,总体结果偏小;

综上,设计工况如下:

施工期:

CLS1:自重+主动土压力(设计高水位)+堆载土压力(设计高水位)+渗流力(设计高水位);

CLS2:自重+主动土压力(设计低水位)+堆载土压力(设计低水位)+渗流力(设计低水位)。

使用期:

ULS1:自重+主动土压力(极端高水位)+堆载土压力(极端高水位)+渗流力(极端高水位);

ULS2:自重+主动土压力(设计高水位)+堆载土压力(设计高水位)+渗流力(设计高水位);

ULS3:自重+主动土压力(设计低水位)+堆载土压力(设计低水位)+渗流力(设计低水位);

ULS4:自重+主动土压力(极端低水位)+堆载土压力(极端低水位)+渗流力(极端低水位)。

4.3 计算结果

1)前墙踢脚稳定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前墙踢脚稳定结果

2)锚碇板桩稳定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锚碇板桩稳定结果

3)构件内力计算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施工期前墙最大应力约为168MPa,使用期前墙最大应力约为184MPa,施工期产生的内力已经占到了最终使用期的90%,这说明坞墙结构的大部分受力变形在施工期就已经发生了,在实际的计算分析中必须要考虑进去。

表5 构件内力结果

根据本文以及项目其他钻孔计算结果,施工期前墙底板位置处的位移均在30mm左右;使用期给定的“底板刚度系数”在12000kN/m左右。如果按照常规的计算方法,采用EA/L的方式计算“底板刚度系数”,其结果远大于12000kN/m。这也是合理的,因为在船坞的实际结构中,坞底板厚度为1.5m,断面方向的长度为28m,是一个刚性极大的支撑。但是如果直接在使用期计算中给定这个刚度系数,则前墙在底板处几乎没有变形,而由于此处刚度极大,反而造成了附近位置处应力集中,结果失真[3]。

计算得出的变形和弯矩图如图1、图2所示。可以得出,前墙的变形基本符合坞墙结构的实际变形协调;前墙的弯矩也基本过渡平滑,出现了板桩结构中常见的弯矩分布形态,即前墙在拉杆位置以下、墙前泥面位置以上出现最大弯矩。

图1 使用期结构变形结果

图2 使用期结构弯矩结果

5.结论

(1)与板桩码头结构不同,板桩式坞墙结构由于船坞底板的存在,以及前墙无水压力作用,其计算模式应特殊考虑。并应结合施工工序,找出危险工况,将计算分为施工期和使用期,按照实际施工时的结构形式、荷载条件,分别进行分析。

(2)考虑到施工期坞墙结构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永久变形,故在使用期需要通过调整底板刚度系数,将施工期产生的变形协调考虑进去,再叠加使用期的工程结构以及荷载条件。

(3)由计算结果可知,施工期已经发生的坞墙内力和变形,占据了最终使用期结果的90%左右,这说明施工期产生的内力和变形是比较大的,需要在计算中考虑进去。

猜你喜欢
前墙板桩施工期
遮帘桩对板桩码头地震响应的影响
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板桩结构分析
前墙结构对OWC气室捕能效果影响的数值研究
矿用顶管机前墙密封装置有限元强度分析
振荡水柱装置前墙形状对能量转化效率影响的数值模拟
水电站施工期超标洪水应对措施研究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预制混凝土板桩在岸坡支护中的应用研究
遮帘式板桩码头的遮帘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城市道路施工期临时交通组织